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匡扶後周

小說博覽 第299章 再除王殷 文 / 張建邦

    第299章再除王殷

    公道的說,郭威對王峻的處置還算是寬厚,雖然免去了他樞密使、平盧節使等職務,卻還是讓他當上了幽州司馬,並沒有將他一擼到底。

    王峻很是沮喪,狼狽地離開了開封府,不過他並沒有完全失望:幽燕之地乃是剛剛歸附大周,正需要能臣干將幫著郭威收拾局勢,將自己配幽州,未必不是郭威對自己的考驗。只要自己能痛改前非、低頭做人,就一定能重返大周高層。

    不過,王峻雖然能夠接受這結果,不代表別的大臣也能理解郭威的深意。比如說天雄軍節使、同平章事王殷,對於王峻的貶職,就有些個狐死兔悲的傷悲。

    不得不說,作為郭威的起兵之地,郭威鄴都擁有很高的影響力和極高的威望。很快,王殷的異常反應就被人稟告給重組的武德司,而武德司立即將此情報上交郭威御覽。

    郭威看到情報,不由得暗歎數聲,同時也有些著急。王殷的位置十分重要,郭威曾經頒布命令,凡是黃河以北徵集的部隊,一律受王殷節制。而幽燕內附之後,鄴都成為幽燕地區的強力支撐,天雄軍倘若不穩,那幽燕地區定將生亂!考慮至此,郭威立即召見王殷的兒子飛龍使王承誨,命他前往鄴都,向王殷面述王峻的罪過,以安撫王殷之心。

    不過,郭威沒有想到,見自己的兒子王承誨來到鄴都,王殷一下子放寬了心。看來皇帝對自己還是非常看重的,甚至還讓有實無名的「質子」前來勸慰自己,那自己還擔憂什麼?於是王殷繼續對鄴都附近橫徵暴斂,根本不顧及郭威的各項惠民減負政策。

    很快就有姓受不了這橫徵暴斂,托人給自己從軍的孩子捎去書信,希望他們能夠幫著家人向上反映情況。鄴都從軍的士兵,現差也混到了什長的級別,加上又是侍衛親軍當差,很快就將鄴都的情況反映給了皇帝。

    郭威對此很是憤怒,你王殷安享榮華富貴就是了,為什麼還要胡作非為。鄴都出身的士兵現都是軍的底層軍官,正是我控制軍隊的有力武器。你現對鄴都姓橫徵暴斂,日後我的手下就會對我離心離德!

    於是郭威馬上給王殷寫了一封書信加以勸誡,不過為了給王殷面子,這封書信的用詞並不算是嚴厲。書信的大意是:朕自起兵鄴都、原即位以來,國庫充足,即便應對遼國和南唐的冒犯,軍費也游刃有餘,國庫支取軍費之後也有盈餘。所以你只要按照往日的稅額來徵收賦稅就行,萬不可自行加稅,不要額外追稅,絕不可以讓姓們再有怨言!

    王殷對郭威的書信並沒有太意,不以為然的他一如既往地盤剝姓,鄴都姓怨聲載道!

    王殷如果僅僅是貪財,郭威倒也並不意。他執掌天下,理論上所有的財物都歸於天子,以天子的名義賞賜王殷部分財物、取消鄴都姓今年的賦稅,就可以收買人心,凝聚士氣。王殷就算是盤剝得再多,郭威心裡也不會犯楚!

    可是王殷不知怎地,居然還開始調動軍隊,而且不向樞密院進行任何報備!對此,郭威很是介意,鄴都那邊盛產雄兵,而這些精壯的士兵卻全都王殷的掌控之,央政府根本無法加以控制,現遼軍根本沒有南下的跡象,你王殷到底想要幹什麼?!

    郭威決心重重地敲打這王殷一番,恰好過幾天就是郭威的生日,各地節使都派出使者相賀,請求自己入朝參見,順便與自己開封府為質的家人會面。王殷也不例外,長子王承誨早就返回開封府,也不知道他學業上有點進步沒有。幾個小兒子一直待開封府,也不知道他們是否還認識自己這個父親。想到這裡,王殷很是激動,特意命人立即送上請求朝見的奏章,期待郭威的恩准。

    按照常理,郭威會同意任何一個有心返京的節使的覲見奏章,可是此處郭威卻對王殷的請求予以斷然拒絕。王殷根本就沒有想到這一點,收到郭威批復的時候,愛子心切的他已經率眾來到了開封府的近郊!

    王殷這次可就傻了眼,入城的話,自己就是擅離駐地、蔑視皇權;可是就此離開,自己又捨不得近咫尺的父母家人。

    左思右想,王殷決定再次上奏朝廷,請求覲見。這一次他親自上殿,乞求郭威的恩准。當郭威收到消息的時候,王殷已經率領數名騎兵堂而皇之地出現開封府的街頭!

    郭威心不由得連連生疑,這王殷想要幹什麼?居然公開挑釁朝廷的威儀!尤其是武德司報告,王殷的這批隨從個個騎著高頭大馬、彪悍異常,戰鬥力極其強大!這數名騎兵的戰鬥力足以睥睨三千步兵!

    郭威越想越是生疑,他立即命令壯武將軍董遵誨前去迎接王殷所部,將他們安排到侍衛親軍的軍營之,方便侍衛親軍對他們進行監視、防控。

    可王殷鄴都城裡野慣了,根本不乎開封府的禁令,居然愣是率領部隊返回自己開封府的家,拒絕了董遵誨的引導。

    按照年前頒布的詔令,這已經涉嫌違法,足以致命。可王殷覺得自己和皇帝過去就是鐵哥們,現皇帝又依仗自己掌控天雄軍;而且王峻近被貶官,郭威一定也會寬厚待人,免得引起大家的恐懼!這樣盤算下來,皇帝肯定會對自己從寬處理,自己根本不需要與那董遵誨客氣!

    於是王殷便命令護衛將這董遵誨亂棍轟出,侍衛們雖然囂張,卻也不敢隨便對董遵誨動棍子,恭恭敬敬地向董遵誨通報情況,然後希望他能自己主動離開。

    眼前這個局勢,多說無益。董遵誨便離開王殷的府邸,立即前往宮覲見。此時皇帝也得到了武德司的通報,對據實匯報的董遵誨很是滿意,也對那囂張的王殷十分憤怒。

    郭威便對董遵誨說道:「如果天下間的節使都像你這般就好了,朕也不用天天做惡人!」

    董遵誨連忙叩答道:「陛下心繫姓,恨不能對每件事都親力親為,這才勞心勞力。如果天下間的節使都能學到陛下萬分之一的愛民之心,則姓幸甚,天下幸甚!」

    郭威微微一笑:「你這個小滑頭,實是油嘴滑舌,老是忘不了拍馬屁。你覺得朕該如何處置王殷?」

    董遵誨連忙說道:「雷霆雨露,皆是君恩。陛下處置王殷,又豈容外人插手,一切但聽陛下的聖裁!」

    郭威笑著說道:「今天這大殿只有你我二人,朕的為人你也清除,現你可以暢所欲言,不必顧慮!」

    董遵誨想了一想,低聲進諫道:「微臣看來,王殷雖多有不法之事,可畢竟反跡未現,不易過多懲戒。不過王殷桀驁不馴,再留鄴都也容易導致禍事,朝廷應該對他調換崗位,也是對他的成全。」

    郭威連連點頭,董遵誨又叩說道:「前幾日陛下剛剛處置了王秀峰大人,如果今日陛下再過處置王殷大人,那天下各節使就會人人自危,對大周離心離德!當然,這些事情陛下肯定都能考慮周全,微臣只不過是給陛下提個醒而已。」

    郭威微微一笑,董遵誨說的很有道理,無論是從公議,還是從私人感情上,郭威都不應該處死王殷,而是將他貶官處置。看著很有大將風範的董遵誨,郭威笑著問道:「你說的倒也有幾分道理,不過王殷每次出行都會攜帶數名強壯騎兵做護衛,你有沒有什麼法子不動刀兵,讓那王殷乖乖就範!」

    董遵誨撓著頭想了半天,也沒有想出來,急出來一腦袋汗。郭威這才得意地說道:「道安,要不朕是師傅、你是徒弟呢,你要學習的知識實是太多了!朕完全可以就鄴都軍政之事宣王殷覲見,皇宮將他抓捕,至於他的那些個衛士,就算是精銳異常,又豈是數十倍與他們的我大周侍衛親軍的對手?!」

    其實董遵誨並不是毫無辦法,他其實早就想起了這對策,可是作為一個臣子,表現得過於機靈其實也不是一件好事,尤其是面對好為人師的皇帝!

    第二日,郭威滋德殿召見王殷,商討鄴都的軍政大事。王殷立即帶著拉風的數名精銳騎兵,來到了皇宮的面前。

    面對皇宮,王殷也不敢怠慢,不敢率眾入內。他大體吩咐一下,就孤身入宮拜見皇帝。於是沒過多久,王殷就被執勤的侍衛們拿下,秘密送入詔獄。至於王殷的數名拉風護衛,則侍衛親軍弓箭手的震懾下拋下武器、舉手投降!

    事後,郭威免除王殷身上的所有職務,將他配至登州。至於王殷鄴都的家產,則全被沒入國庫。

    王殷並沒有吸取教訓,牢騷滿腹的他很快就被人再次告密,前往登州的路上,就被數名皇家侍衛悄悄取了性命!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