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匡扶後周

小說博覽 第268章 大戰長壽村上 文 / 張建邦

    第268章大戰長壽村

    長壽村軍大營,都監李存瑰唉聲歎氣坐一角,狼狽不堪的劉承鈞和白從暉面對面坐著。劉承鈞只不過是頭上沾了些枯草,外帶跑丟了一隻靴子;白從暉胸前卻有好大一灘血跡,左肩處是纏了厚厚的繃帶,血還不斷地滲出來!

    李存瑰歎了口氣,低聲勸解道:「白將軍,殿下也是沒有辦法,他要是有心思臨陣脫逃,哪裡會只帶出十餘親衛?!」

    劉承鈞也對白從暉連連賠罪:「白將軍,當時敵軍騎兵勢不可擋,我軍潰兵將所有防線衝散。我雖然沒有親自上陣,可也是拚命抵抗,甚至將親衛隊整個押了上去。只是敵軍過於強大,實是頂不住啊!」

    劉承鈞的侍衛副將程筠也一旁說道:「殿下當時拚命督戰,是我看到敵軍勢不可擋,這才將殿下硬拖下來。當時我還特意派人前去通稟將軍,您可不能將這全軍崩潰的責任全都賴到我家殿下身上。」

    其實白從暉也明白,劉承鈞作為劉崇現存的長子,即便將全軍葬送,回到晉陽以後,也多半不會被皇帝問罪。白從暉之所以揪住劉承鈞的過錯不放,不過是胸口這口悶氣沒出而已。加上自己本部人馬損失殆,自己又受了重傷,心不由得憤恨異常。現有程筠給了一個台階,白從暉也就坡下驢,只是長歎數聲。

    李存瑰輕輕點頭,大聲說道:「這才對嘛,只要咱們同心協力,那周朝的軍隊又耐咱們如何?我手尚有兩千精銳士卒,不知殿下和白將軍還有多少直屬部眾?」

    劉承鈞低著頭低聲說道:「我手下還有五人。」

    白從暉也低聲說道:「我的直屬部下只剩下不到三人!」

    李存瑰大驚,連忙問道:「不可能啊,損失怎麼會這麼大?那董遵誨一共才有多少人,怎麼可能消滅咱們這麼多隊伍?!」

    白從暉歎息著說道:「先前晉州城下我們了王晏老賊的伏兵之計,被射殺了千餘精銳士兵。接著投入了兩千弓箭手和一千多名精銳士兵,基本上都被那董遵誨和王晏兩軍聯手絞殺,很少有人成建制地逃回來。安元寶所部近千士兵,全都陷了城頭,一個也沒逃出來。這已經是五千士卒,全是正規軍士兵。隨後營地防禦戰,我為了救助殿下,拋下了近千名士兵;而殿下也抵禦敵軍的進攻,損失了近千人。

    當然,不是說損失就意味著全軍覆滅,他們大多只是被打散了編製,短期內失去了作戰能力。幸好此次出征的萬餘人大多都是晉陽本地人,家眷都晉陽附近居住,投敵的可能性比較小。相信經過一段時間的收容,會有被打散的士兵們前來長壽村與咱們會合。」

    李存瑰也長歎一聲,「只是可惜了那些青壯,經過這一役後他們大多逃散,咱們很難再抓捕到這麼大的數目嘍。」

    劉承鈞也一旁連連歎息,自己當時還是膽氣太弱了點,如果能夠集結多的部隊隨同逃亡,那如今的局面要好上許多。現後悔也沒有辦法,也只能多派斥候引領潰兵來此了。

    李存瑰也曾提議向晉陽緊急求援,卻被劉承鈞和白從暉聯手攔了下來。兩人剛打了個大敗仗,哪裡敢讓皇帝現就知道,要是被調回晉陽,那才是竹籃打水一場空!兩個人只希望再打個翻身仗,這樣日後就算告訴皇帝曾經慘敗的真相,也會被皇帝赦免這罪過、輕輕處置。

    休整三天之後,北漢軍恢復到五千人左右。據後歸隊的士兵講述,落後面的士兵已經數被董遵誨的追擊部隊所擒獲。

    劉承鈞與白從暉、李存瑰兩人商議一番,決定拿隰州開刀。反正隰州刺史許遷只有千餘士兵,應該很容易將其拿下。於是劉承鈞立即下令,全軍集結整編,確立編製,隨時準備出動。

    此時,董遵誨也與王晏城商議戰事,王晏對董遵誨說道:「將軍先前說要突襲長壽村,老夫以為不妥。那劉承鈞雖然遭受重創,卻也還有五千餘人,而將軍所部雖然精銳,可戰者卻不足七人。依老夫的意見,還是固守晉州,等候朝廷派出的大股援軍!」

    董遵誨覺得有些道理,但他記得**的詩詞:亦可乘勝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現敵軍膽氣已洩,如果坐等他們恢復過來,那豈不是犯了大錯?!別忘了根據王晏的情報,敵軍還有五千人,可晉州守軍如今只有千餘人,而董遵誨也只有七人,依然處於兵力上的劣勢。雖然安元寶戰場起義投降,可無論是王晏還是董遵誨,都不敢相信他的忠誠,必須留出部隊來監視他們。這樣一來,兵力加不足。

    這時巡檢使王萬敢對王晏說道:「大人,董將軍說得其實也有些道理,咱們得趁此良機痛打落水狗。要是等劉承鈞他們捲土重來,咱們可就要大費周折嘍!」

    王晏冷哼一聲,你董遵誨雖然救援晉州有功,卻也還是脫不了年輕人的本性,行事魯莽至極!不過話雖如此,董遵誨畢竟是救援有功,老夫也不能太駁他的面子。而且董遵誨還有王萬敢等人的支持,如果老夫強硬反對,未免有違眾意。這王萬敢也真是可惡,他前幾日正好出城指導堅壁清野工作,錯過了晉州保衛戰。現寸功未立的他為了戰功,居然也同意起毛頭小伙的見解來。

    王晏咳嗽一聲,對董遵誨說道:「老夫守土有責,這出擊長壽村的事還是要從長計議。不過老夫城所建的戰俘營倒是很是空缺,董將軍如果願意的話,可以將那些俘虜押送到戰俘營,相信漢倫他們會非常樂意幫忙看守。而且城的醫療條件、藥材儲備遠超過城外,我聽說董將軍建了一個傷兵營,您可以將傷兵們交付給我,不用操心。」

    董遵誨連忙道謝,移交俘虜和傷兵之後,騎兵至少可以出動五十餘人,無論是偵察還是偷襲,都可以後顧無憂。

    眾人商議一番,決定由定遠將軍董遵誨率領本部騎兵前往長壽村方向尋找戰機,由巡檢使王萬敢率領招募的兩千青壯隨後支援。至於建雄軍節使王晏,則坐守晉州,穩固後方。

    於是董遵誨留下王政忠及一干護衛,負責傷兵一事,自己則率領剩下的五十名騎兵立即出城,前往長壽村。而王萬敢將自己的兩千青壯交給節判官漢倫率領,自己帶著五十名護衛士兵親自擔任董軍嚮導。

    不久,隊伍就來到了長壽村,此地位於綿山鎮西南方向,距離綿山鎮約有三十餘里。此地南臨靈石,北靠四窯,東臨綿山,西連山嶺,乃是兵家必爭之地。站綿山之上,就看到此地景色優美,聞著空氣清非常,相信久居於此,必可長壽。

    董遵誨低聲向王萬敢詢問道:「王將軍,你覺得你所部青壯戰力如何,能否參加大戰?」

    王萬敢憨然一笑,低聲說道:「咱們現都是自己人,我也說些實話:晉州能戰的部隊都被王晏捏手裡,誰也不許動用。而這些招募的青壯只能打順風仗,要是強攻,應該無法指望他們。」

    董遵誨倒是放心了,他也是如此認為,只是礙於王萬敢的面子,無法直言相勸。董遵誨還害怕王萬敢固執從事,一路上也不敢多加勸說。董遵誨點了點頭,低聲問道:「王將軍,你說此地距離那綿山鎮不過三十餘里,那綿山鎮上可有守軍?」

    王萬敢撓了撓頭,不確定地說道:「應該有。綿山鎮屬於隰州地界,應該有部隊那裡駐守。不過前段時間,北漢軍聲勢浩大,隰州刺史許遷根本不敢動彈,已經將全部部隊撤回隰州。現北漢軍戰敗,許遷也是膽大貪功之人,應該會有所舉動。」

    董遵誨這才對王萬敢低聲說道:「敵軍這長壽村已經休整了這麼長時間,糧草無缺,應該也恢復了不少士氣,對咱們可能有的偷襲也會有所戒備。如今之計,只能千方計地壯大咱們的實力。我建議王大人立即派人去綿山鎮,看看能否從那裡得到一些增援。那裡的守軍畢竟是隰州的正規部隊,戰力應該較強。而且他們熟悉地理,對咱們也會有所幫助。」

    王萬敢連連點頭,立即挑選青壯做信使,抄近路前往綿山鎮。半天之後,那信使不負眾望,居然帶回來五精銳士兵,為之人正是隰州刺史許遷麾下的步軍都指揮使孫繼業。

    董遵誨與孫繼業寒暄幾句,通報了當前的情況。孫繼業也對董遵誨羨慕地說道:「將軍,我也聽說了你們前幾天取得的大勝,大家都很是振奮。我家許大人立即命我率軍偷襲長壽村,希望能支援晉州的防禦作戰。可是我部兵力薄弱,現得到了你們大部隊的支持,我可就放心了。經過近幾天的偵察,我現了敵軍防守上的一個漏洞!」

    董遵誨大喜!

    ……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