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匡扶後周

小說博覽 第98章 走鏢(三) 文 / 張建邦

    第三天一大早,董遵誨率領他手下五十名士兵就來到了福旺鏢局的院子裡。雖然早就得到通知,但是馬德海還是嚇了一大跳,這是山南東道的郡兵嗎?怎麼裝備這般精良,每名士兵脫下外面的號衣後居然都穿著精工打造的鐵甲,而且每名士兵還都有著一匹來自北方的高頭大馬,武備方面絲毫不遜於朝廷的禁軍。

    董遵誨自然不會告訴他,鐵甲都是從襄州厚顏勒來的,高頭大馬都是出使南平的時候從白延遇軍中蹭來的,他只是微笑著聽著馬德海的讚揚聲,不置一詞。

    馬德海對董遵誨的謙虛很是欣賞,對他的小心謹慎也很讚賞,他對董遵誨說道:「大掌櫃的,這開封府,咱們必須小心,您把鐵甲遮蓋起來就對了,免得被官府發覺,惹來麻煩。雖然您也有著官身,但是好還是不惹麻煩。不過根據我的經驗,等咱們出城之後,我建議您打出您的旗幟,除下號衣,露出鐵甲!」

    董遵誨很是好奇,疑惑地問道:「這是為什麼呢?咱們是去鄴都投軍,大張旗鼓不是招惹麻煩嘛!」

    馬德海笑著說道:「您不曾來過咱們北方不知道,這個時代,兵就是匪!……我不是說你們,我是說那些個亂兵。看到咱們鏢局這些馬匹,亂兵們肯定會心動,很可能偷偷來搶咱們的馬匹。不過如果咱們全穿著鐵甲、高舉大旗,他們反而不敢輕舉妄動,畢竟私自搶劫跟殺官造反是兩個概念!」

    董遵誨連連點頭,立即向部隊下令,等到出城以後,除掉遮擋鐵甲的號衣,打起他都虞候的旗號來。

    馬德海見董遵誨從諫如流,心中也是欣喜,他本來是沒有名位的貧民,卻能得到如此看重,對董遵誨也很是感激。眾人鏢局裡休整一二,馬鞍邊捆好餵馬的豆餅、草料,馬鞍後捆好野地宿營用的毛氈,還套上兩套大車,攜帶好糧食、炊具,現可是戰亂時節,必須做好準備。

    不久,李濤帶著兩名侍妾、一名管家、四名僕役及十名精幹漢子來到鏢局之中,見鏢局中有如此多的精幹「趟子手」,李濤很是滿意,這些自己的安全算是有徹底保障了。李濤特意命管家叫來福旺鏢局的掌櫃王政忠,嘉賞些財物。

    王政忠早就與董遵誨反覆盤算過得失,反正那李濤早晚得得知董遵誨一行的真實身份,不如及早坦白。再說了李濤的官職雖然不高,但是卻有著向皇帝上密奏的權力,萬一讓他心存誤解,將不利於董遵誨日後的官場生涯。

    王政忠拿到賞賜的財物後一邊表示感謝,一邊說明這些護送隊伍乃是隨州都虞候董遵誨的親兵,這次他們聽從朝廷的號召,願意自費北上加入王師,討伐逆賊護衛大漢。董遵誨一行正好路過開封,由於攜帶的盤纏有限,這才願意兼職做保鏢,護送大家北上鄴都。

    李濤很是吃驚,也對董遵誨等人的忠心表示讚賞。既然對方是官身,為了路上方便打交道,李濤也表明了自己的身份。

    王政忠故意做出吃驚的樣子來,連忙下跪請安,又跑出去請來董遵誨,與那李濤相見。

    董遵誨等人很快走進大堂,與李濤寒暄一二,互相做了一番介紹。董遵誨雖然只是地方的一個都虞候,但是他的父親董宗本乃是皇帝陛下潛邸時的故人,朝堂上也有一定的影響力。何況前些日子,董宗本主動派兵增援郢州,也算是贏得了大家的讚譽,皇帝甚至親口讚他識大體,也算是難得的榮譽了。

    李濤擔任給事中,對這些事一清二楚,自然對董遵誨不敢怠慢。而一旁的馬德海見皇帝親信給事中對董遵誨都如此客氣,頓時瞪大了眼睛,對董遵誨真有些刮目相看的趕緊。

    就聽李濤對董遵誨說道:「道安老弟,我這次出京乃是奉命前去探查歸德軍和鎮寧軍的武備情況,調查兩軍的軍紀及戰鬥力,不好大肆宣揚。一路上的安全,就勸仰仗你了。」

    說到這裡,李濤又想起自己攜帶的兩個侍妾來,害怕董遵誨笑話自己,也害怕他向別人宣揚自己假公濟私、攜妓出遊,便連忙解釋道:「老夫這兩個侍妾,是鄴都、澶州人士,熟知鄉土信息,這次也是讓她們做個介紹,方便老夫瞭解情況。」

    董遵誨連連稱讚:「大人心憂國事,躬身行事,實是我等晚輩的楷模啊!」

    李濤連連遜謝,賓主一團和氣。很快,大家整理好行囊,準備出發。李濤和兩名侍妾乘坐一輛馬車,他的管家與四名僕役乘坐另一輛馬車,隨行的十名護衛馬車兩邊步行護衛。至於董遵誨等人,則馬車兩側行軍,將馬車保護中央。

    現馬車上沒有橡膠輪胎,又沒有軸承、滾珠,沒有液氣懸掛系統,如果馬車速度過快,那就會苦守顛簸。從開封到曹州,雖然有條大道,但是年久失修,並不平坦。幸好董遵誨一行早就開封府城東的碼頭上定下一艘大船,準備沿五丈河前往曹州。

    上船之後,將馬匹全部趕到船艙的底層,船的桅桿上懸掛起董遵誨的都虞候旗幟來,正中是一個濃墨寫就的「董」字,很是明顯。

    遠處一看,就知道是朝廷的都虞候。至於這都虞候屬於哪個系統,是禁軍還是地方郡兵,這誰也不知道。一般人看到這船是從開封駛出,猜測乃是朝廷中的嫡系部隊軍官,是不敢招惹,趕緊讓開航道。

    不過即便如此,董遵誨一行的速度仍然不算太快。五丈河中有太多的糧草輜重船,這些船很是笨重,加上航道中有沒有調度,時不時堵一起,堵塞交通。這時大家也沒有什麼好辦法,只能慢慢排隊通行,效率極低。

    不其位不謀其政,李濤也不便越級指揮。他只能連忙寫下奏章,派人上岸通過驛站送回朝廷,希望朝廷派人前來解決河道調度問題。董遵誨看眼裡,記心裡,一路上時常與那李濤閒聊,倒也長了不少見識。很快,曹州望。

    【今天是我的生日,有些延遲,希望大家諒解!】

    最新章節txt,本站地址: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