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幕府將軍本紀

正文 第七四七章 建言獻策 文 / 戰國小丑

    而在信長準備再討淺井三家的同時,淺井家小谷城內,淺井長政則是大擺宴席,封賞有功之臣,不過從這酒宴上的氣氛確是十分沉悶。就算得了賞賜的武士,也明顯沒有應該表現出來的興奮之情,因為在場的人都知道,以信長那瑕疵必報的性格,恐怕其用不了多久就會捲土重來,這次能夠取得勝利,那下次呢?目前兩家的實力差距實在是太大了,一旦信長認真起來,那麼除了滅亡,他們實在想不出其他出路了,如此的話,就算現在晉陞為家老,恐怕用不了多久就會被打回原形。根本沒有什麼可值得高興的。

    淺井長政本不想在今天的酒宴上提及有關織田家的任何事情,不過,家臣們在交談之時,根本離不開這個話題,淺井長政見狀,知道自欺欺人是不行的,所以也不在顧及場合,乾脆的開口說到:〞諸位,本次一戰,本家僥倖勝出,但織田信長豈是容易善罷甘休之輩?不知接下來本家要該如何面對織田家的反撲呢?〞

    在場之人這次已經充分見識到了織田家的強盛,若不是使計擊潰柴田,恐怕這一次本家都很難熬的過去,更別說織田家親率大軍來攻了。

    就算現在還有主戰的家臣,但也為數不多了,並且他們更不敢開口,說出自己心中的想法,畢竟淺井家若是滅亡的話,自己便是千古罪人。

    〞主公,本家與織田家實力相差太多,一旦織田信長再來。其必然麾全國之勢。本家就算有本願寺。朝倉相助,也絕無戰勝的可能,所以屬下認為,應立刻派遣使者與織田家和解,織田信長所圖不過北近江一地,並未有滅本家之心,所以並不是沒有回轉的餘地。還請主公三思。〞說話者乃是淺井家新晉侍大將籐堂高虎。

    自此戰後,淺井長政對他與大谷吉繼等年輕家臣更是看重了。

    等他說完後。淺井長政的目光直接從坐在前排的重臣身上略過,直接停留在大谷吉繼身上。

    〞主公,屬下認為籐堂大人說的有理,若是在戰前,本家答應織田家的條件,的確會遭天下人恥笑,可現在卻是不同,這一戰後,本家的勢力已經得到充分證明,就算現在答應織田家的條件。也不會有人在恥笑本家,而是指揮認為本家迫於形式罷了。〞

    在他二人說完之後。在場的家臣也都活躍起來,紛紛說出了自己的想法,不過無一例外的同意兩人的說法。恐怕這是淺井家第一次家臣的意見如此統一。

    見不在有人說話,淺井長政作出了決定,不過在派誰前去一事上,淺井長政就有些猶豫了,親織田派的安養寺教經身染重疾,現在臥床不起,根本已是難當重任,其他親人不是口才不行,就是身份不夠。

    想來想去,淺井長政突然生出出個大膽的想法,那便是自己前去。自己前去有兩個好處,第一在名義上可以以阿市想念兄長為由,這樣與織田信長會面,不會太過尷尬,並且以信長對阿市的寵愛,也能讓信長的怒火減低不少,第二,自己去等於給了信長足夠的面子,信長最注重臉面,自己去絕對不會有任何危險。

    計劃已定,雖然家臣們極力勸阻,不過淺井長政並沒有改變想法的意思。

    再說氏宗在返回飛禪,重整軍勢準備在戰的時候,突然接到信長命令,其令氏宗暫緩動員軍勢,在領地待命。在問明原因之後,才知道原來是淺井長政與阿國等一行人,已經到了歧阜。

    對於淺井長政的做法,氏宗不由點了點頭,淺井長政此番算是給足了信長面子,又有阿市相伴,恐怕接下來兩家是打不起來了。

    至於淺井長政能得到什麼,就全看他的本事了。

    幾天後消息再次傳來,淺井長政同意交出北近江,作為交換,其獲得越前與加賀兩國,氏宗聽到這個消息之後,直呼信長操蛋,不是因為信長破壞了其三家聯盟,完全是因為,加賀現已經成為自己囊中之物,給了淺井,那自己豈不是白忙活了。看來信長是在逼著自己東進啊。

    轉眼間與淺井家的大戰已經過去一年的時間,在這一年之中,倒是發生了幾件大事,首先在織田家的鐵蹄之下,朝倉與本願寺滅亡,淺井家轉至此地,另外就是猴子不知道用了什麼方法說動了赤松家,讓其歸順織田,信長一高興之下,不但將姬露城封賞給了猴子,並且在其請求之下,黑田官兵衛也正式成為其麾下,如果說以前猴子的勢力還有所欠缺,但現在,其已經可以算是羽翼豐滿了。現在猴子的勢力已經不比氏宗差上多少了。

    轉過頭來在說氏宗這邊,由於淺井氏在織田信長的幫助下已經蕩平朝倉甲賀本願寺,所以也已經在幾個月前舉氏遷移,這逼得氏宗不得不加緊了對信濃的侵略。

    但讓人想不到的是,氏宗本以為用一年的時間就可以佔領北信濃大部份地區,但出人意料的是,這一年來高山軍並沒有太大的進展,這讓氏宗感到有些疑惑。

    雖然武田家內亂已平,但是其實力卻是大損,可本家卻是寸土未得,這足以說明,本家內部出了問題。

    〞父親。〞

    看著高山信勝到來,氏宗不由露出了微笑,最近一年來,信勝彷彿長大了一般,甚至有很多時候能說出自己想不到的見解來,如果這樣繼續下去,就算自己百年之後,也不用未本家擔心了。

    父子倆相對而坐之後,只聽信勝說到:〞父親,孩兒據聽說講近一年中,本家所得之地寥寥無幾,不知是不是。〞

    當高山信勝說完,氏宗立刻警惕起來,自己的還子,自己還能不知道,信勝從來都沒有說起過本家之事,就算說出自己的見解,也是在自己想問之下,現在突然說起,定有原因。

    〞正如你所說,既然你提起此事,難道是有什麼辦法不成?〞

    〞回父親,據孩兒聽說,本家目前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原因不在外,而在內。父親所實行新政,雖然看起來讓本家更為穩定,但同樣讓家臣們再無進取之心。〞

    〞哦?你的意思是是說為父的新政有問題?〞

    〞孩兒不敢,父親的政策沒錯,但孩兒認為目前實行卻為時過早,原因在於,爵位制度目前只有本家在實行,而本家在眾勢力之中不過滄海一粒,這樣一來,同樣是部將,但本家的部將可就要比全天下的部將地上一等了。家臣們不用命也在情理之中。〞

    在高山信勝說話的同時,氏宗目不轉睛的看著高山信勝,見其眼中並未有閃爍之色,氏宗可以認定,這番話絕對不是他人所教,而肯定是他發現了什麼。

    「繼續說下去。」

    「是,父親有所不知,家臣們雖然在父親面前不敢表現,但私下裡卻對新政不滿……」說道這裡高山信勝不由稍稍抬頭,偷偷像氏宗看去。

    這一點氏宗在改革之初便已想到,但是卻沒想到家臣們的反抗如此強烈,而且還是在私下反抗,如果不能及時化解,那麼等家臣們的怨氣積攢到一定程度,那麼很有可能顛覆高山家的統治。自己還要借助他們來打天下,自亂陣腳實在不可取。不過事已至此,若是新政半途而廢的話那,那豈不是太沒面子了?

    想到這裡,只聽氏宗問道:「那你以為該當如何?」

    「回父親,孩兒認為,新政利國利民,若實行,日後很難再出現家臣叛亂,不過,卻不能操之過急,本家雖有高山町可集四方之財,使本家實力不遜於除大殿外任何勢力,但畢竟偏居一隅……

    而且孩兒還想到,若天下真被大殿平定,以大殿的才智定會發現新政的好處,若在天下推行,本家基業恐怕難保,此乃孩兒之見,還請父親大人三思。」

    氏宗聽完,不由倒吸了一口涼氣。的確是自己思慮不周了,自己之前只想到高山家的長治久安,但卻忘了信長當然也希望織田家與世長存,所以,一旦讓信長發現了新政的好處,那麼自己不是等於作繭自縛嗎。

    「好了,我知道了,你先退下吧,命本多正信,真田昌幸前來商議。」

    高山城天守閣中,當本多正信,真田昌幸坐定之後,只聽氏宗直截了當的問道:「本家以精銳而破腐朽,一年未能建功,是何原因?」

    本多正信不但跟隨氏宗時間最長,而且在性格上也比真田昌幸膽大,所以當氏宗問完之後,只聽他直接說道:「屬下懇請主公廢除新政,以此激勵將士,若如此屬下像主公保證,不出一年可下北信濃全境,還請主公定奪。」

    當其說完,氏宗並沒有開口,而是看向真田昌幸。

    真田昌幸也不好在沉默下去了,只聽他說道:「屬下也如此認為。」

    待而人說完,只聽氏宗長歎一聲:「哎,是我思慮不周了,就依你二人之言廢除新政。」

    「來人,召集本家家臣五日後來高山城覲見。」

    「主公英明,本家武運隆盛。」二人沒打算這三言兩語就能勸得主公回心轉意,但誰想到主公竟然同意了,所以不免發自肺腑的行禮說道。

    ps:這一章其實是補救之章,前思後想一番,諸位說的有理,目前以高山家的勢力的確不適宜推行,所以就此廢除,良言已納,感謝諸位建言獻策。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