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燕人張飛在此

第三卷 稱霸河北 【032】河東地流言四起 文 / 擇木

    洛陽城,丞相府內。

    剛從箕關而回的李傕,正跪在地上瑟瑟發抖,只因坐在軟榻上的董卓,正發著滔天怒火。

    案几上的酒甕、酒樽,早已被他砸了出來,李傕額頭上還有一道腥紅的血痕,絲絲鮮血正順著臉頰流淌。但是,董卓還是覺得不解氣,相府的僕人們頓時都遭了秧。堂堂丞相之尊,主動前往結親,堂堂丞相之女,可謂天之驕子,都願意下嫁,這張飛竟然絲毫不給臉面,逕直拒絕了。更是發出狂言,要滅我九族,還被罵做國賊,任誰也嚥不下這口氣。

    發了一通氣,打了一通人,正當董卓覺得心裡稍微舒坦些的時候,牛輔的急信送了來。

    箕關破了,張飛正率領幾萬大軍,向著安邑進發,眼看著就要攻到安邑,牛輔請求他即刻派出援兵,以抵擋張飛。

    看到張飛居然攻進了河東,董卓頓時覺得全身發冷,河東可不能讓張飛佔了去。河東位於洛陽西北,一旦被張飛佔據,那洛陽就將受到張飛與酸棗、南陽的關東聯軍圍攻。而且,一旦讓張飛從河東攻到函谷關,那他的歸路都將被斷,困守於洛陽,只會是死路一條。

    「這可如何是好?」董卓只覺得坐臥不安,從軟榻上站起來,來到大廳之中,踱著步,急速的思考了起來。看到還跪在地上的李傕,頓時又是氣不打一處來,飛起一腳將李傕給踢開,吼道:「還不趕快下去訓練士卒,跪在這裡找死嗎?」

    雖然被踢了一腳,李傕卻是覺得如釋重負,趕緊爬起來,給董卓行了個禮,迅速的從董卓的眼裡消失了。

    走了半天,董卓也想不出什麼計策來面對眼前的形勢,只得將目光投向李儒,有些焦急,又有些落寞的問道:「文優,當下該如何啊?」

    李儒看了董卓一眼,見他似乎已沒了與關東諸侯征戰的雄心,只是在擔心自己的安危,於是開口說道:「丞相,都亭侯(呂布)新敗,兵無戰心。不若引洛陽之兵,遷都於長安,以應洛陽童謠。——臣近日遊走於街市,聞有童子唱到:『西頭一個漢,東頭一個漢。鹿走入長安,方可無斯難。』」

    「回家後,臣詳思此言,覺得甚是有理。『西頭一個漢』,乃應高祖旺於西都長安,傳有一十二帝;『東頭一個漢』,乃應光武旺於東都洛陽,至今日,亦傳一十二帝。可見天運如此,丞相遷都長安,定然會再次振興大漢,而在西都面對關東諸侯,亦可無憂。」

    聽的李儒之言,董卓兩眼放光,詳思一番,果然如李儒所說。遷入西都,有函谷關、潼關、武關守衛,河東的張飛,酸棗的袁紹、南陽的袁術都將不是威脅,而且,長安距離西涼更近,更接近自己的地盤,士卒的戰心肯定會重新湧起。

    握住李儒之手,董卓大笑道:「非文優之言,某實不知還有此天數。文優真乃某之子房,有文優在,天下何愁不定?明日,明日朝堂之上,某就聚齊文武,商議遷都之事。」

    總算是有了解決之道,董卓也放下心來,再無心思待在這大廳,逕直進入後堂,找他從宮裡弄出來的美人兒去了。

    河東,屯兵於聞喜的張濟在接到牛輔的退兵將令後,卻是愁苦異常。

    堂下,張繡以及他麾下的將領胡車兒也都焦急的看著張濟,等候著他的決定。

    張濟麾下有兩萬人馬,但是卻只有五千騎兵,而他面對的張郃同樣有五千騎兵,一萬步卒,實力與他,並非相差懸殊。

    兩軍已在聞喜相持日久,這時候來催促退兵,你讓張濟如何退?難道拋棄那一萬五千步卒不要,只帶著騎兵回安邑?若如此,恐怕到達安邑,就會被牛輔給砍了。若要帶著步卒,必然會拖慢速度,一旦遭到張郃的進攻,恐怕就會死傷慘重。士卒又都屯與聞喜城內,就算想悄然離開都做不到。

    但是,牛輔來了急令,不退又不行。為這事兒,張濟不知道急白了多少頭髮,也想不出一個萬全之策。

    而位於安邑的牛輔,卻是對張濟越來越不滿了。只因他留在丞相府裡的親信,已經給他送來了消息,——丞相準備遷都長安。

    這個消息,對於牛輔來說,無異於雪上加霜。本以為會得到丞相的援兵,哪知現在援兵肯定是無望了,更有可能是被丟在河東這麼一塊飛地,讓張飛給徹底剿滅了。

    而張濟又遲遲不肯退兵回安邑,更是讓他心中生出了滔天怒火,十分的懷疑張濟是不是已經有了與王方一樣的心思,準備投降張飛。

    但是,張濟又不在身邊,牛輔就算有再大的怒火,也發不到他身上,只得咬牙切齒的再次命傳令兵傳去將令,命張濟無論如何也要即刻率兵,撤回安邑。

    聞喜縣城外,張郃也得到了張飛送來的消息。

    知道二哥已經攻入河東,張郃頓時覺得自己身上的擔子輕了不少,笑著對大帳內的眾人說道:「主公已經攻破箕關,此時正向著東垣進發,東垣並沒有牛輔的大軍,估計攻破東垣也不過片刻功夫。」

    見帳內諸將都是一臉喜色,張郃又說道:「此次主公來信,還給咱們帶來了一個消息——董卓欲遷都長安。」

    聽到這個消息,崔均頓時忍不住了,一張頗為漂亮的臉,也變得猙獰起來,咬牙切齒的說道:「董卓惡賊,欺我漢家天子太甚!」

    見崔均如此憤怒,張郃勸慰道:「崔太守放心,董卓惡賊,必然會被聯軍除去。」

    看著張郃,崔均點了點了頭,心中也堅定了不少。從西河一路與張太守的這位三弟相處,他也瞭解了不少信息,覺得只要關東諸侯上下一心,剿滅董卓,那將是板上釘釘的事。

    安撫下崔均,張郃又說道:「董卓欲遷都長安,那河東就沒了南面屏障,更是將會成為一塊飛地。所以,牛輔必然會謀求撤退。然而,手裡沒有大軍,他肯定不會就這麼貿然的走了。」

    張郃看著眾人,臉上泛起一絲微笑,「這就是我們的機會。牛輔肯定會讓張濟撤軍,而張濟麾下只有五千騎兵,他根本不敢輕易退走。但牛輔肯定會急速的催促,而他一旦動身,那就是咱們立功之時。」

    聽得此話,帳內眾人都笑了起來。

    此時的張飛,已經進入了東垣縣城。東垣縣令乃董卓所立,眼見張飛大軍前來,他手裡又沒有兵丁,根本不敢在縣城多待,逕直棄了縣城,帶著家人、錢財逃命去了。

    進入東垣,張飛並沒有立即進兵安邑。安邑乃一郡治所,城高牆厚,大軍去了,也不會被輕易攻打下來,還不如暫時留在東垣,繼續謀劃一番。

    張飛麾下的山地斥候,此戰,全部被當成了細作來用,在整個河東四處散播謠言。而且,效果似乎不錯。

    安邑縣城裡,賈詡安坐於自己的家中,他已經幾天沒有前去軍營了。

    對於牛輔,他可以說是非常瞭解。自從看到他相信了胡赤兒的話,他就覺得糟糕了。

    更是結合最近,老是感覺有人跟蹤自己的情況,賈詡知道,牛輔連自己也懷疑上了。為此,他整日都待在家裡,再也不去軍營,生怕惹得牛輔懷疑,將他當做叛黨,給抓去砍了。只是偶爾讓跟隨他已經好幾年的一個老僕人,出去打聽一下安邑的消息,瞭解瞭解外面的情況。

    而老僕人打聽回來的消息,卻讓他心裡頗為震驚,不禁對這位張太守生出了一絲佩服之感。此人,對牛輔的瞭解,不在他之下。

    現在安邑城中,四處流傳著王方投敵獻關,正帶這張飛向著安邑進發的消息。而屯兵於北面的張濟,當然也有他的流言,說他正在審時度勢,考慮著,是在聞喜按兵不動,還是盡快投降張飛,哪一種情形,得到的利益更多。

    而賈詡覺得最致命的一條,還是丞相準備遷都長安。

    這一條雖然看似流言,但是在賈詡來,恐怕是真的。對於大多出身西涼的士卒而言,聽到這個消息,無異於被徹底的拋棄了,丞相的援軍,將永遠不會到達。

    這讓他們還有何敢戰之心?還有何士氣可言?這時候,恐怕所有的士卒都在期待,期待著牛輔能趕緊帶領著他們離開河東,與丞相在洛陽匯合,而後前往長安,再不理會這關東諸侯。

    賈詡心中,卻是在擔心自己身處洛陽的家人。

    遷都,何其浩大的工程?混亂是在所難免的。而在如此混亂的情況之下,是極有可能出現一些意外情況的。而且,西涼士卒也都不是什麼好人,在洛陽燒殺搶掠,無惡不作。現在整個洛陽都亂了,他們會放過這麼好的機會嗎?

    更何況還有一個董卓!對於董卓,賈詡可以說是相當的瞭解,知道他是個什麼樣的人。遷都,他會放過洛陽的官吏、富戶嗎?

    而且,洛陽城裡很多人還與關東聯軍裡的諸侯有關聯,不是他們的家人,就是他們的門生故吏,董卓肯定會將他們一網打盡。到那時,洛陽恐怕就會更加的混亂。

    想到這些,賈詡也只得幽幽一歎,他現在根本沒有任何辦法。望向洛陽方向,喃喃道:「穆兒、訪兒、璣兒,你們還好嗎?」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