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燕人張飛在此

第三卷 稱霸河北 【025】做好人善有善報 文 / 擇木

    初平元年正月,張飛以關羽、典韋、徐晃、張遼、呼廚泉為將,程昱為軍師,率領麾下二萬二千士卒到達河內治所懷縣,與已到達此處的袁紹匯合。

    而位於太原的張郃、樂進則率領著麾下五千大戟士,五千騎兵,與西河太守崔均率領的五千步卒匯合。而後沿著汾水南下,進入平陽郡,俯視河東、洛陽。

    將大軍駐紮於河內,交由程昱統領,張飛則帶著關羽、典韋、徐晃、張遼以及麾下全部七千騎兵,與袁紹一同來到酸棗會盟。

    軍中大帳內,十八路諸侯盡到。只是張揚的位置,被張飛給代替了。

    河內太守王匡,在洛陽之時,就與袁紹親善,見眾人都到齊,出列對著諸公一禮,說道:「我等今日奉大義,而前來討伐董卓。然各家兵馬,無有統屬,既是會盟,當有盟主。」

    對於熟知歷史的張飛來說,對此也沒什麼感覺,知道這個盟主,肯定是袁紹當定了。

    王匡話音剛落,曹操就站了起來,開口道:「袁本初四世三公,門多故吏,漢朝名相之後裔,當可為盟主。」

    看著曹操現在還如此推崇袁紹,張飛真是有點兒替他傷心。不過,這也只能在心裡想想而已,可不能說出去。至少現在看來,盟軍還是很團結的,如果自己冒出去說袁紹不合適,恐怕才是真的要大亂了。

    毫無懸念,張飛就看著袁紹假意的三番四次推辭表演後,欣然同意了。

    對於這些虛情假意的東西,張飛可以說是沒有絲毫興趣,他更多的目光都用來觀看周圍的諸侯們了。

    南陽太守袁術、冀州刺史韓馥、豫州刺史孔胄、兗州刺史劉岱、河內太守王匡、陳留太守張邈、東郡太守喬瑁、山陽太守袁遺、濟北相鮑信、北海太守孔融、廣陵太守張超、徐州刺史陶謙、北平太守公孫瓚、長沙太守孫堅,看著這些人,張飛也算是瞭解了,為什麼就只有曹操、孫堅、鮑信這些人對著董卓窮追猛打了。

    看看韓馥、孔胄、劉岱、張邈、袁遺、孔融等等這些人,哪一個像是能上戰場的?恐怕一走到戰場之上,就得被董卓軍裡的將領一刀給劈了吧?

    公孫瓚雖然也是一員猛將,麾下也有一萬五千兵馬,但是他身邊還有一個劉虞並未前來會盟。恐怕這就是他也對討伐董卓沒什麼大興趣的原因了,害怕在這裡損失了兵馬,回去就得被劉虞給收拾了。

    而讓張飛奇怪的是,怎麼沒在公孫瓚身後看到劉備呢?難道公孫瓚沒有叫上劉備?這似乎不大可能啊?公孫瓚來會盟的時候,劉備可是主動靠上去的,難道這次沒有那麼厚黑,沒見公孫瓚?

    張飛還未想通,軍議就結束了,大家都約定明日祭天,而後發兵討伐董卓。

    出了大帳,張飛就見曹操走了過來,對著他拱了拱手,哈哈笑道:「翼德這兩撇小鬍子,怎麼還如此短小?」

    聽到這話,張飛頓時被搞得哭笑不得,心裡詛咒著曹阿瞞,「你才短小呢,你全家都短小。」

    腹誹了一番,張飛也拱手禮道:「孟德兄洛陽刺董,當真英雄所為。」

    「唉!」聽到張飛提起這事兒,曹操卻是一歎,「有呂布在,刺殺董卓談何容易?功虧一簣矣。」

    「呵呵!」張飛拉著曹操的說,笑道:「今日,天下諸侯數十萬兵馬囤積於此,還怕剿滅不了董卓嗎?走,叫上孫太守,到我大帳喝酒,咱們敘敘舊。」

    曹操卻是面色一滯,說道:「翼德,你也乃一郡太守,更是沙場將軍,怎可在軍營之中飲酒?敘舊可以,咱們涼水解渴即可。」

    張飛訕訕一笑,「今日不是見到孟德兄高興嘛,一時性急。」說真的,張飛也有些想念酒的味道了,自從當上太守後,他可是幾乎沒喝過酒了。在太守府裡,喝的都是程昱送過來的茶,雖然沒有經過後世那樣的製作工藝處理,但是也有一絲清涼的味道,讓他頗為喜歡。

    「真乃河北少年英傑!」

    正當張飛、曹操二人聊得火熱之時,旁邊卻突然傳來一聲不和諧的聲音,似是有些嘲諷。

    二人扭頭視之,發現是北平太守公孫瓚,而他旁邊,正站著張飛沒發現蹤跡的劉備。

    張飛勉強拱了拱手,說道:「公孫將軍殺得烏桓人聞白馬而喪膽,張飛怎比得上。」

    「哈哈……」

    聽到張飛的話,公孫瓚大笑著帶著劉備走了。

    「翼德,你何時與公孫將軍交惡了?」

    張飛搖了搖頭,苦笑著對曹操說道:「我這還是第一次看見他,怎麼可能和他交惡?」

    看著跟隨公孫瓚而去的劉備,張飛心裡不由得有些憤恨。本來還想與公孫瓚聯合對付袁紹呢,看樣子,有劉備在公孫瓚身邊,怕是有些懸了。

    「既如此,需要我去詢問一番不?」曹操現在的目標,就是將董卓殺了。眼看著這才剛會盟,就有兩家諸侯有了矛盾,他心裡不由得有些擔心。

    「不用了,有劉玄德在公孫瓚身邊,解釋亦無用。」

    聽到張飛說起劉備,曹操頓時點了點頭,想起了討伐黃巾之時。那時候劉備似乎就對張飛有了些誤會,心裡不由得對劉備有了些鄙夷。

    夜裡與曹操、孫堅敘舊一番,第二日諸侯們就開始焚香祭天。

    祭台是士卒們連夜建起來的,共分三層,遍列五方旗幟,上建白旄黃鉞,兵符將印。袁紹整衣佩劍,慨然而上,焚香拜道:漢室不幸,皇綱失統。賊臣董卓,乘釁縱害,禍加至尊,虐流百姓。紹等懼社稷淪喪,糾合義兵,並赴國難。凡我同盟,齊心戮力,以致臣節,必無二志。有渝此盟,俾墜其命,無克遺育。皇天后土,祖宗明靈,實皆鑒之。

    祭天完畢,袁紹回到帳中,掃視眾人,大聲說道:「今祭天已畢,會盟已成。某為盟主,當有功必賞、有罪必罰。國有國法,軍有軍紀,忘諸位謹記。」

    眾人起立,拱手應道:「惟命是聽!」

    袁紹又道:「兵馬未動,糧草先行。今次會盟,糧草由吾弟袁術與冀州刺史韓馥二人供給。北面之軍由韓刺史提供,南面之兵由後將軍負責。應付諸營,無使有缺。」

    「現,需一人前往虎牢關前挑戰,何人敢往?」

    張飛看向孫堅,頓見他出列慨然道:「堅願為前部,前往挑戰!」

    袁紹笑道:「文台勇烈,可當此任。」

    軍議畢,出得帳來,張飛走到孫堅身邊,說道:「文台兄,董卓兵精糧足,不可小覷,此去,當小心。」

    孫堅笑道:「翼德放心,某此次前去,定當揚我軍威!」

    看著孫堅,張飛心裡歎氣,你倒是想揚,可惜有人不願意啊!

    回到自己的軍營,張飛心裡有些矛盾,到底要不要去營救孫堅。按說他是不會有生命危險,去與不去皆可。但是,想到以後,張飛又覺得可以去一趟,反正自己又沒什麼損失,與孫家結下一點善緣,以後或許有些好處吧?

    洛陽城內,董卓也接到了關東聯軍前來的消息。但是,有呂布在身邊,讓他覺得已然高枕無憂,正當他準備派呂布前往時,華雄卻猛然走了出來,讓他更加的興奮,麾下猛將如雲,還有何憂?於是,立馬撥付馬步軍五萬,讓華雄前往虎牢關,挫挫聯軍的士氣。

    孫堅出發後,張飛也帶著關羽、典韋領著五千騎兵向著虎牢關而去,準備預先埋伏在虎牢關前,待孫堅遇險之時,再行救下。

    但當張飛到達虎牢關時,頓見關前已有人在搦戰。細細觀之,乃一「鮑」字軍旗。張飛頓時醒悟過來,這是鮑信的弟弟,鮑忠。

    忽然,虎牢關門猛然打開,華雄領著五百西涼鐵騎,飛奔而下,大喝一聲:「賊將休走!」

    看著被華雄五百騎兵就給嚇退的鮑忠,張飛心裡真是有些悲哀。既如此,又何必來呢?

    「主公,要不要營救此人?」

    「等等再說!」張飛可是未得軍令而來,暫時還不想暴露自己。

    本以為華雄殺了鮑忠就會退回關裡,哪知他卻縱容麾下士卒對已然放棄進攻的士卒大加殘殺,頓時讓張飛忍不住了。

    而且,張飛還瞧見其中一隻隊伍,正一邊抵擋,一邊後退,絲毫沒有混亂的跡象,頓時引起了他的注意。

    「大哥,將那隊人馬救下來。」

    關羽得令,率領三千騎兵,猛然衝出樹林,殺了華雄一個措手不及,將其麾下的五百騎兵,殺得四分五散。見關羽所領之兵,至少幾倍於己,華雄頓時不敢多待,砍鮑忠的頭顱,拍馬逃回了關裡。

    看著這十幾個渾身是血的士卒,張飛走到那領頭之人面前,說道:「某乃建武將軍,上黨太守張飛,你等姓甚名誰?現居何職?」剛才看著這領頭之人頗有大將風範,張飛心裡期盼著自己是不是又碰上了一位名將。所以,有些急切的問道。

    「我等皆軍中小卒,敗軍之人,無面言名!」領頭之人面無表情,心中似乎飽含著無奈。

    聽到他們都是小卒,張飛頓時有些失望,如果是名將,此時怎麼也不可能是個小卒子吧?不過還是說道:「我觀你沉著應戰,頗有大將風範,到某軍中來,某封你為都伯,若有功,將軍亦有可能,如何?」

    雖然不是什麼名將,但是從剛才的表現來看,做個基層軍官還是沒問題的。

    「大兄……」

    身後一直未言語的十幾人,都是一臉的急切,催促著這領頭之人。

    看著張飛,這人皺眉沉吟半響,又看向身後的兄弟們,見他們渾身是血,總算讓他下定了決心。如果繼續跟著一個窩囊將軍,這些兄弟,恐怕要不了多久,就會一個個離他而去了。平靜的抬起手來,對著張飛拜道:「謝將軍收留!」

    見這人答應了,張飛也笑道:「好!在某軍中,只要有能力,定能出頭!以後,你就跟在關將軍麾下。」

    「喏!」

    看著關羽,這十幾人都是一臉的興奮,他們剛才可是看見這位將軍威猛的表現了,有這樣的主帥,比起鮑信、鮑忠來,強了何止百倍?又看向大兄,覺得跟在這位將軍麾下,大兄定會有出頭之日。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