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將明

第三卷 亂世多豪傑 第四百一十二章 出擊和殿後 文 / 知白

    第四百一十二章出擊和殿後

    關於有個穿黑袍以披風遮住頭臉而且說自己屁股疼的人進過自己的大帳這件事,李閒只對兩個人提起,一個是葉懷袖,一個是秦瓊,三個人在李閒的帳中商議了小半個時辰,李閒將自己的打算和他們兩個人說了一遍。葉懷袖神色淡然,秦瓊卻變了臉色。葉懷袖並不覺得有什麼意外,秦瓊卻覺得有些不可思議。

    商議結束之後,李閒又派人將裴仁基和裴行儼父子找來。

    不多時,裴仁基父子一同到了李閒的大帳,李閒交待給他們父子一個任務,讓他們兩人帶著三千騎兵再去瓦崗寨大營叫陣,不要戀戰,瓦崗寨的若是出來交戰,那便退卻,瓦崗寨的人撤回去,那他們也再回去繼續挑戰。

    裴仁基父子雖然不知道李閒這樣安排的目的是什麼,但他們並沒有質疑一句話。父子二人出了大帳之後便點起了本部三千騎兵,直奔瓦崗寨大營而去。裴行儼騎馬走在前面,臉色有些不悅。裴仁基看了他一眼,隨即笑了笑問道:「元慶,怎麼看起來好像有心事?」

    裴行儼歎了口氣道:「這仗這樣打的好生沒有意思,進攻不是進攻,擾敵這種事我實在提不起精神來。若是真刀真槍的拼一戰,那才過癮。敵進我退,敵退我進這樣的事反正我是幹不來的,這一戰父親您來指揮吧。我在後陣睡覺,若是需要跑了,父親派人告訴我就是。」

    「元慶,你……」

    裴仁基本想勸他幾句,卻最終卻沒有說出來,而是笑了笑說道:「這幾日你也疲乏了,反正今天不會有什麼惡戰,只是擾敵而已。你想在後陣睡覺也好,有什麼變故,我派人告訴你就是了。」

    裴行儼點了點頭,便不再說話。

    裴仁基知道自己兒子是個什麼性情,所以也不在意。

    三千騎兵到了瓦崗寨之外便開始叫陣,一開始無論燕雲寨的人如何叫罵,瓦崗寨的人馬就是不出來應戰,整整一個上午,裴仁基坐在馬背上不斷派人去叫陣,而裴行儼則在隊伍後面的一個斜坡上躺了呼呼大睡。他是個性子直爽的人,這樣的交戰方式他實在提不起興趣,索性也不到陣前去。

    深秋天氣變涼,但暖日當頭,秋高氣爽,蓋了一層氈毯,裴行儼睡的倒是很香甜,呼嚕打的震天響,不少士兵看著他都咧著嘴笑。

    到了午後時候,或許是李密覺得營外叫陣的燕雲寨人馬已經疲乏,於是派了王君可率領三千騎兵出大營去突襲,也不知道為什麼,裴仁基沒有遵從李閒之前的交待,沒有立刻退兵,而是親自持槊去戰王君可。

    裴仁基本也是悍勇之人,雖然武藝不及他兒子裴行儼,可手中一條馬槊也染過不收人血,他領兵和王君可戰在一處,不管是燕雲寨的人馬還是瓦崗寨的人馬都憋了一口氣,一交鋒便打的如火如荼。

    裴仁基持槊和王君可戰在一處,兩個人打了三十幾個回合不分勝負。一直打了半個多小時,兩個人竟是誰也沒能奈何的了誰。正在這個時候,在後面睡覺的裴行儼被叫了起來,迷迷糊糊的提了雙錘便趕到陣前廝殺。一錘見了血,他立刻就來了精神,大呼小叫的在軍陣中往來衝殺,越殺越是興奮得意。

    本以為不會有什麼激戰,所以這一趟出來裴行儼覺得極是無聊。沒想到睡了一覺,醒來雙方竟然大打出手。

    他雖然不知道父親為什麼沒有聽主公的軍令,但這段日子確實把他憋的夠嗆,所以他只顧著衝陣殺人並沒有去考慮太多,倒是殺了個酣暢淋漓。聽說父親在和王君可交戰,這一下倒是把裴行儼嚇了老大一跳,他擔心裴仁基不是王君可的對手,立刻提雙錘趕了過去。

    王君可和裴仁基打了許久,雖然佔盡了上風卻無法一刀奪了裴仁基的性命,又見裴行儼舉錘殺來,他知道自己絕不是裴仁基父子的對手,索性便帶著人馬撤了回去。

    雙方打了這一仗之後,裴仁基便下令退兵回營。

    次日,李閒又命他父子出戰,裴仁基心中隱隱猜到了什麼,可卻無法證實。他又帶兵去叫陣,這次還是如昨日已有,整整上午半日瓦崗寨的人就是不出來交戰。一直等到了午後還是沒有動靜,裴行儼索性再去睡覺。

    結果他才睡下,王君可帶著人馬又殺了出來。

    這一戰仍然不分勝負,雙方收兵回營。

    第三日,李閒再次下令裴仁基父子出戰,這次裴仁基留了心,經過輜重營的時候發現確實有些不妥。今天裴行儼說什麼也不肯去睡了,一直等了一整天,瓦崗寨的卻好像知道他沒睡覺似的,一整天沒人出戰。

    第四日,李閒的命令稍微改變了一些,讓裴仁基獨自領軍去叫陣,卻將裴行儼留下另行派了任務,裴仁基也沒多說什麼,立刻領兵走了。

    到了第五日,李閒突然下令撤軍!

    ……

    ……

    瓦崗寨大營

    被眾人推舉為魏公,瓦崗寨軍師李密的大帳中,十幾個得力部將都在,張亮,王君可,王伯當,孟讓,郝孝德,王德仁,李士才,張遷,黑社,白社,胡驢兒,李德謙,再加上李文相。這些人都是先後慕李密之名來歸附瓦崗寨的,兵力最大者萬餘人,兵力少著千餘人,本來這些人的兵力相加就不下十萬,但為了保證瓦崗寨平穩,李密讓各部賊人抽調人馬留守瓦崗寨外圍,以防東都官軍進攻東郡。

    翟讓信不過這些新來的,所以不許他們這些大賊留在瓦崗,李密知道翟讓擔心什麼,所以也沒有計較。只是留下幾萬人馬鎮守瓦崗,以他的親信吳黑闥為帥統領,其他人都隨著他到了雷澤。

    「密公……」

    王君可看了李密一眼,仔細回想了一下說道:「就是這麼說的,我不曾記漏了一個字。雖然他話說的很快,但我卻聽的仔仔細細。」

    李密點了點頭微笑道:「我沒懷疑你是不是一字不落的記住了,我只是在想,李閒到底是怎麼想的?拖了這麼多日子,此時才想逃是不是慢了些?我倒是覺著,十有**可能是李閒那廝設下的圈套罷了。而且是個拙劣不堪的圈套,我只一眼便能看穿。」

    「圈套?」

    王君可不解道:「莫非密公是覺著,李閒是想引咱們前去追擊?」

    李密點了點頭道:「十有**便是如此了,李閒不過是個莽夫罷了,沒讀過兵書只是仗著有幾分小聰明而已,一個人站的越高才能看的越遠,才能心懷天下,才能大氣。他寒門出身,眼界只有那麼高,讓他再想出什麼妙計來倒是難為他了。」

    郝孝德猶豫了一下說道:「可李閒並沒有下令明說,連裴仁基傳來的消息也只不過是猜測罷了。除非是裴仁基已經被李閒識破了身份,所以李閒故意布這局,讓咱們往裡面去跳。」

    「這倒不太可能。」

    李密擺了擺手道:「裴仁基的事,若不是翟大當家告訴我,連我都不知道,而且他在燕雲寨已經呆了這麼久,李閒若是發現早就發現了。而且自從我知道之後,便將此事交給張亮單獨去聯繫,絕不會走漏了風聲。」

    張亮立刻站起來說道:「屬下也覺著不可能,李閒若是真想退兵,之所以瞞著裴仁基不會是看破了他,只是李閒那人生性多疑,只怕別說裴仁基,便是秦瓊等人也被瞞著。李閒那廝是個膽小如鼠的,他不信任任何人。就好像……」

    張亮想了想,打了個比方:「就好像巨野澤原來的主人,張金稱一個德行。」

    想起幾年前在河南諸郡縱橫無敵的張金稱,眾人都不免有些唏噓。

    李密看了張亮一眼道:「那你覺著,李閒會不會是故意引咱們去追擊,他在設伏突襲?」

    「有可能!」

    張亮肯定的點了點頭道:「李閒那廝狡猾多端,說不得真是他設下的圈套。我也覺著,密公推測的**不離十。」

    李密讚賞的看了張亮一眼,緩緩道:「可翟大當家估摸著才趕到李閒身後去,咱們若是不拖著李閒,翟大當家那邊也不方便行事,所以即便是李閒設下的圈套,咱們還是要追上打這一仗,必須將李閒纏住!」

    李密的視線緩緩掃過眾人沉聲道:「所以,我打算將人馬分作兩隊,一隊追擊,一隊殿後,若是李閒真有埋伏也不怕他什麼。我前日從瓦崗寨又調來了三萬大軍,如今咱們這邊有近十萬人馬,對付李閒那區區三萬人,難道還怕了他?」

    「密公高謀!」

    眾人不約而同的拍了一個極臭的馬屁。

    李密笑了笑,然後問道:「你們誰願意打頭陣,誰願意殿後策應?」

    眾人都不說話,但他們都盼著領了殿後策應的差事。燕雲寨人馬的戰力有目共睹,若是死戰的話,誰負責衝鋒追擊,誰的損失就必然小不了。李閒有三萬精兵,真打起來,一開始衝上去的人毫無疑問都是別人的墊腳石。可他們又誰都不好意思說自己願意殿後,如果說出來,即便大家都一個心思,可誰說出來誰都會被人看不起。

    綠林道上的人都極愛面子,唯恐被人罵做膽小鬼。

    李密見眾人不說話,又怎麼會猜不到眾人的心思?所以他的臉色微微一沉,語氣有些森寒的問答:「怎麼,你們都不確定自己想幹什麼?」

    「屬下!」

    張亮邁了一步出列道:「屬下願意率領本部人馬作為先鋒,以項上人頭擔保,絕不會放燕雲寨的人馬輕易離去,只是屬下有個請求……」

    「說!」

    李密看著他說道。

    「屬下本部兵馬只有五千餘人,顯然有些兵力不足,所以屬下懇請密公,再撥給屬下五千人馬。」

    「張將軍若是肯追擊,李閒還能跑得了?」

    王君可不能李密說話,連忙說道:「我願意從本部人馬中分出三千人交給張將軍,以助張將軍建立不世功業!」

    「我也願分兵給張將軍,這天大的功勞,我願讓給張將軍!」

    「我願分兵一千!」

    一時間眾人都變得慷慨大方起來。

    「閉嘴!」

    李密第一次在眾人面前發火,他氣得臉色有些發白:「張亮!記住剛才他們都說分給你多少人馬了嗎?」

    「記住了!」

    張亮笑了笑道:「屬下記憶想來很好。有諸位將軍慷慨,屬下有信心將李閒那廝攔下來。」

    「不……」

    李密忽然得意的笑了笑說道:「記住諸位將軍答應分給你多少人馬,一會兒你親自去各營要人就是了。要來了人馬之後,你率軍殿後,我要親自帶兵去追李閒,倒是要看看,李閒還真有三頭六臂不成?」

    此言一出,眾人皆變了臉色。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