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大明首輔

小說博覽 第八卷 第三十二章 定北 文 / 諒言

    韃靼人一陣人仰馬翻,漢軍的火器像是一台巨大的攪肉機一樣,硬生生的把韃靼人的戰陣撕成幾片。b

    像是一陣暴風驟雨的襲擊過後,剛才還連成一片的韃靼人前陣,眼下卻猶如剛經歷過一場強烈的暴風雨的老樹一樣,孤零零的掛著幾條枯枝和落葉。

    幾匹受了驚的戰馬,戰場上四處的瘋跑著,馬鐙上還拖著主人已經失去生氣的身體,淺淺的嫩草上劃出一條深色的溝痕。

    多的失去失去主人的戰馬,四下瘋竄著,而失去戰馬的騎士,則呆呆的杵立戰場上,猶如一座座雕塑一般。

    韃靼人並不是沒有見過漢人的火器,可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明軍的火器居然可以強威如斯?

    被震驚的,似乎不止是韃靼人,就連剛剛撤到後面的明軍騎士,一個個也像是被石化了一般的駐馬立當場。

    之前炮擊全寧的情景,明軍的士卒都沒有看到眼裡,只能憑著自己的想像去猜。可眼下這番。卻是實打實的看眼裡。

    甚至有人開始想像,如果那陣霰彈打自己的身上,會是怎麼樣一個情形,想像的結果只能是全身打了一個冷戰。

    「萬勝……萬勝……」一陣沉寂之後,明軍陣陡然爆出一陣震天的歡呼聲。

    韃靼騎兵終於喪失了後一絲勇氣,整個戰場上,到處都是企圖奪路而逃的韃子兵。

    蘇巴海呆呆的杵立陣前,彷彿已經失去了生命,身邊的一切關,甚至是對面猶如海浪一樣衝擊而來的漢軍鐵騎,也都再與他無關。

    「達爾汗諾顏」幾名忠心的巴林部騎士冒死衝到了蘇巴海身邊,「快走……」

    蘇巴海仍然是一動不動,兩眼木然的看著前方,看著前方越來越近的漢軍鐵騎。

    「達爾汗諾顏快走……」忠心的戰士躍下馬來,抱著蘇巴海朝著近的一匹馬上托去。

    「我們已經失去了後的榮光,大蒙古,完了!」蘇巴海的嘴唇微微蠕動著,說著只有他自己才能聽見的話語。

    漢軍已經再次逼到了面前,蘇巴海的衛兵拉起馬上的韁繩,想帶著蘇巴海向後逃去。

    就這時,像是一道閃電一般,漢軍陣,衝出一匹馬來。棕褐色的鬃毛,被風扯成了一條直線,與投地上的影子連成一片。

    馬上那位漢將手的銀色槍尖,猶如一道月光一樣閃過,直朝著蘇巴海撲去。

    附近的韃靼人已經來不及阻止。而蘇巴海只是木然的舉起了手的木盾,與其說是阻擋,不如說是本能。

    「撲……茲……」鋒利的槍間,直接破開了蘇巴海手的木盾,又藉著馬力繼續向前滑行。

    血箭射出,蘇巴海整個人都被長槍頂住,挑飛起來。

    漢人的矛,可真鋒利啊……這是蘇巴海這個世界上留下的後一個念頭。

    大明隆慶四年,韃靼左翼五部執政大臣,巴林部的達爾汗諾顏,第一個頭人;曾經親手斬下大明遼東總兵楊照級的韃靼勇士,孛兒只斤蘇巴海,死!

    漢軍鐵騎並沒有因為蘇巴海而停滯太久,他們一路向前,宣洩著他們積蓄已久的壓抑和怒火。

    一直徘徊戰場西北角的明軍重騎再次動了衝鋒,雖然只有兩三人,卻像滔天的巨浪一樣勢不可擋。如雷的馬蹄聲,連成一片,幾乎掩蓋了戰場上所有的聲音。而仍然存有有三四千人左右的韃靼騎兵騎兵,卻像是大海裡的扁舟,一陣翻滾。似乎隨時都可能要被浪花蓋住,沉下海底。

    一直親自帶領著重騎兵往來衝擊的李成梁壓下馬速,向南邊奔去,蘇巴海的屍體身邊停了下來。

    「手刃了蘇巴海,這下可算是遂了你的願。」李成梁催馬移了步,走到線補袞的身邊,摘下自己的頭盔。

    「他一心求死,倒是惹得咱有些不痛快。」線補袞淡然一笑,看著地上一動不動的蘇巴海。

    「咱可是一直怕你老線憋不住,衝到前頭去,才是壞了大計。」李成梁把長矛掛到吊鉤上,伸出手來線補袞的肩膀上拍了幾下。

    「走。」李成梁又是一扯韁繩,「老朗還等著咱,蘇巴海一心求死,也是被咱打趴下的,還憋屈著啥。」

    「今個還算是痛快。」線補袞咧嘴一笑,也躍身上馬,向著跑前面的李成梁追去。

    殘存的三四千韃靼騎,除了小部分乘亂逃了出去,大部分都被擠壓全寧城的南門下。

    而明軍雖然只有兩千多人,可放眼看去,似乎到處都是明軍騎士的身影。

    喘息,喘息……還是喘息,朗得功似乎已經耗了自己全身的力氣,卻只能眼看著身邊的兄弟一個接一個的倒下。

    「老李,老線……我朗真的要撐不住了……」朗得功努力的想睜大眼睛,可眼前的視線卻是越來越模糊。

    就這時,忽得聽見城牆上一陣喧鬧,朗得功面前的壓力也忽得大減。朗得功又是一個踉蹌,身邊的親衛扶持下才勉強站穩。

    只見剛才還圍著自己這群人猛攻的韃子兵,紛紛向後退去,雖然仍然把自己圍間,卻沒有一個再衝了上來。

    「將軍……將軍……李總兵他們到了……就城下,土蠻被圍住了,咱大軍的火炮,正對著他們。」恍惚間,朗得功似乎聽見身邊的尹小虎喊著什麼。

    朗得功的嘴角,慢慢的泛起一絲笑意,身體卻也慢慢的軟了下去。

    李成梁帶著線補袞,一路穿過漢軍的戰陣,韃靼軍前停了下來。

    「大明遼東副總兵李成梁,請全寧王立刻出陣答話。」李成梁立馬上,大聲喊道。

    雖然話說的客氣,可畢竟也是兩軍陣前,而大明的鐵騎是這場戰鬥的勝利者。李成梁雖說的是請,可話的刀鋒已是隱約可現。

    一個只是副總兵,另外一個卻是曾經受明廷正式冊封的全寧王,聽起來地位上有著千萬重差距,可這時候,卻沒有一個人覺得有絲毫不合理。

    韃靼軍後雖是一陣騷動和哭天搶地,可仍然有序的分了開來。圖門騎馬上,身後簇擁著幾個身的親衛,步履沉重的朝著陣前走來。

    緊跟著,全寧的城牆上也是一陣愴哭聲遠遠傳來,韃靼左翼王廷雖是還沒有淪陷,可大汗卻被明軍團團圍困,比起全寧失陷對韃靼人來的打擊大。

    「那漢將!」圖門並不稱呼李成梁的姓名官職,「可否以我一人性命,換我諸部族人平安否?」

    「全寧王多慮了。」圖門雖是有些無禮,可李成梁卻是彬彬有禮的模樣,「當今聖上。多聞王爺英明神武,勇冠三軍,甚是想念,特命末將有請王爺入京師一敘罷了。所帶諸將,也是專為護送王爺而來。」

    「你尚且未回,可否以我一人性命,換我諸部族人平安否?」圖門眉頭微皺,卻挺起胸來,直直的看著李成梁。

    「王爺何出此言?」李成梁故做詫異道,「末將來時,蕭閣台曾經有話,塞外苦寒,欲請王爺麾下諸部入關安軍,王爺何故有性命之約?」

    頓時,城上城下的韃靼人又是一陣騷亂,甚至有人又緊緊的握住了手的彎刀和強弓。可看著明軍陣前十幾門黑洞洞的火炮,以及環伺李成梁和圖門身邊的明軍鐵衛,卻沒有一個人真敢衝了出來。

    「若是我不答應,又該如何?」圖門板著臉,直直的看著李成梁。

    「皇上和蕭閣台是一番美意,若是王爺不答應,末將只負責將王爺護送前往京城,餘下的事兒,就非末將所能言。」李成梁冷笑一聲,抬起手的苗刀馬背上輕輕扣了一下。

    「哈哈哈哈……」圖門沒有再問,而是放聲大笑起來,笑聲之,眼淚鼻涕紛紛而落。

    東方的地平線上,終於u出了第一縷曙光。

    這一夜,整個全寧城的人都沒能睡上一個好覺,城內外的廝殺聲,幾乎響了一夜。

    當他們再次壯著膽子推門而出的時候,一個個又禁不住低下頭來。

    全寧的城牆上,昨天還迎風飄揚的蒼狼旗已是消失不見,取而代之的,是看起來甚是陌生的鑲金明字金烏旗。

    漢人的馬隊寧寬闊的馬道上奔來奔去。寒光閃閃的刀刃下,押解著一群群他們所熟悉的曾經的勇士。

    曾經圖門居住的宮殿裡,朗得功躺圖門曾經躺過的床榻上,似乎一邊想推拖著,臉上卻又滿是笑意。

    「咱躺這張床上,總覺得彆扭,還敢要總兵大人一邊伺候著。」朗得功掙扎著想要坐起來。

    「哈哈,老朗你就別讓啦,好好歇著,咱這總兵大人也說了,這一戰你才是功,若不是你,哪能把圖門那狼崽子堵外頭。」線補袞一個箭步衝上去扶住朗得功,「別說是咱李總兵,就算是蕭閣台親自來了,怕是也要親自伺候你一回。」

    「功?」朗得功忽得沉默了下去,嘴角微微抽*動了幾下,又抬起袖子眼角抹了幾下。

    「這條腿,算是廢啦。」朗得功放下袖子,呵呵笑了幾聲,目光又落到了自己那條被裹得嚴緊的左腿上,「怕是以後,就真成廢人啦。」

    「老朗,你還怕咱大明朝養不起你一個閒人不成。」李成梁也呵呵笑著湊了過來。

    「總兵大人已經造了功冊,差人送到京城,你是功。」線補袞沉默了半晌,才繼續說道,「張大海他們……也冊,功冊直接送到兵部衙門,若是你對蕭大人放得下心來……」

    「到了蕭大人那裡,我且還有啥放不下心的。」朗得功長歎一聲,「這般一來,咱也算是對走了的兄弟們有個交代了。」

    「只是咱朗得功日後成了廢人一個,想壯烈,也沒得地去壯烈了。」

    「你放下心來。」李成梁從凳子上站起身來,「老天爺留著你一條命,就是要你親眼看著咱大明威加四海,該殺的賊寇,咱兄弟一個不少的幫你料理著。咱來之前,蕭大人就說了,若是有再上不得陣的,自有安排。」

    「咱陣前流血,不也是為了咱大明朝,咱漢人都能過上好日子。想幹些好事,未必非要上陣殺敵不可。」

    「總兵大人可說錯了,你可不是漢人。」線補袞笑著對李成梁打趣。

    「只不過是一個名頭罷了。」李成梁絲毫不以為意,「興許日後,咱們都自稱明人也未可知。」

    「都能過上好日子。」躺床上的郎得功喃喃自語著,「話是簡單,話不簡單吶。」

    大明隆慶四年三月十八,明軍奪韃靼左翼王庭全寧。五日後,萬明軍出關,喀爾喀部頭人,那難吉依率眾歸順,韃靼左翼所屬諸部應風而降。

    明庭下旨,遷韃靼左翼諸部,共千戶入關。同時向全國頒布墾荒令,願出關耕作,放牧者,賜白銀十兩,耕牛一頭,農具若干,足十年者,所作土地或草場歸其所有。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