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大明首輔

小說博覽 第七卷 第三十三章 不信 文 / 諒言

    「開國承家,大君正功。」

    興許是司禮監的掌印太監陳洪的聲音,這一聲吆喝聲,巡校船恰到好處的「咯」的一聲頂上了積水潭邊的木橋,輕微的搖晃了一陣以後才穩了下來。

    皇家的威嚴和尋常的熱鬧相比,大的區別就是一個「靜」和鬧的區別。

    積水潭邊雖是站了足足有數人之多,可是竟是能清楚的聽見風扯動旌旗的動靜。

    這些禮數上的煩瑣,蕭墨軒其實是極不耐煩的,可從來又不得不都耐下性子去一套套擺弄完,只覺得碼頭上的青石板興許是因為行走的太多,雖是看起來光滑,可是其上坑坑凹凹的比起承天門前還要矸人,悔沒有把當年國子監時候做的膝套帶身邊,直到隆慶帝走到面前把自個帶了起來,才鬆了口氣。

    從積水潭到承天門的一段路,走的是極慢。街道兩邊雖是已被封鎖,可是附近的小巷裡頭仍是聚了不少姓,聽說官兵南方打了勝戰,還俘虜了大批的紅毛鬼,都出來看鮮。

    午門獻俘的場景,大致也就和當年從南方剿倭回來的情形差不多,雖然這一回門樓上的皇帝換了個人,被砍頭的也換成了紅毛鬼,但是換湯不換藥。經過第一次的鮮,這一回蕭墨軒倒是覺得有些乏味了,只是跟著走了個過場,心裡頭卻搗鼓著其他事情。

    一個時辰之後,蕭墨軒已是出現了乾清宮裡的東暖閣。

    「開國承家,大者封疆為侯,小者使其為師。」隆慶帝看起來心情大好,上下打量著蕭墨軒,看他是胖了還是瘦了,「子謙你是選大者還是小者?」

    「但憑皇上旨意便是。」蕭墨軒早就一顆紅心。兩手準備。

    「且給我說說平南的事兒,我大明諸位先帝,多有以武功立威者,朕卻未能親歷戰陣。倒也常常心惱悶。」隆慶帝頗有興致的讓陳洪奉了兩盞茶來,又看了陳洪一眼,陳洪立刻識趣的退了下去。

    「平南的事兒,皇上該是早聽過多少遍了。」蕭墨軒知道從南邊到京城來往的信使,這麼長時間裡已經不知道跑了多少回了。即使是前段時間先行派遣進京地王浚,只怕皇上也已經親自見過了。

    「平南的精彩,只怕未必比得上京城裡頭。」蕭墨軒低頭笑了一聲。

    「你不想去見見馮保?」隆慶帝也和蕭墨軒一樣,扯著笑臉。

    「皇上沒說讓臣去見。」蕭墨軒舉茶向隆慶帝敬了一下,才略泯了一口。

    「張閣老曾經說過,天下人的心力,半數竟落了蕭子謙的身上,看來所言並非虛假。」隆慶帝意味深長地看了蕭墨軒一眼。

    「無非是旁觀者清。當局者迷罷了。」蕭墨軒也不急著去否認隆慶帝的話。

    「這回微臣打破西洋人蠔鏡的堡壘。俘獲了幾個佛朗機的廚子,皇上若有興趣,可以試一試西洋的菜式。」蕭墨軒把話頭四處扯。

    「哦。」隆慶帝果然很有興趣。「便就這幾日讓做一回試試,朕和子謙你共品。」

    「俘虜有一些佛朗機地女人,與我國頗有不同,不知道皇上可有興趣?」蕭墨軒偏不把話題放一處。

    「罷了,罷了,還不如去陪著李妃說說話。上回聽說子謙你得了貴子,朕和李妃也歡喜的緊,竟是都有些眼熱了。」隆慶帝擺著手。看起興趣並不大。倒是讓蕭墨軒心裡頭舒服了許多。

    也許……隆慶帝是因為房事過多而斃的傳言真的只是言官和清人的捏造,雖然電視和小說裡都有不少類似的情節。蕭墨軒的記憶,可從來沒見過一個人真的因為這些事情而虛脫,倒是某西洋球員,據說曾與上千美女纏綿,球場上倒也沒見威風減了多少。

    蕭墨軒這裡想著其他,隆慶帝卻是已經那邊掰著指頭算起了帳。

    「朕曾經答應過子謙你,今年准你留下錢銀一萬兩打造戰船火炮,照眼下地情形看,是不是倒過了?」隆慶帝開始敲打蕭墨軒。

    「過了?臣斗膽敢皇上所指所。」蕭墨軒裝糊塗。

    「你蠔鏡繳獲地錢銀,也足足有四萬兩之多,留下一萬兩江南,該是還有三萬兩才對。」隆慶帝擺出大方的姿態,「多去的零頭,朕便也不和你計較了。」

    「當時可沒算到戰時地軍餉糧耗。」蕭墨軒也不是省油的燈,「數萬大軍出動,便就全是牛馬,也得山一般的草料才夠。」

    「耗費的錢糧,朝廷照數再還過去便是。」隆慶帝被蕭墨軒一頂,才現自己剛才話說的確實快了些。

    「微臣從直浙軍調了幾艘封舟給張臬,另有火炮,火藥無數,這些也都得花銷來抵。」蕭墨軒討價還價。

    「二一添作五。」隆慶帝開始做出了讓步,「四萬兩,你派人送進京來的,只有一又萬兩,再加一萬兩。」

    隆慶帝雖是堂堂的皇上,可是從嘉靖帝他老人家手上接過來的,是個陳舊地攤子,光欠下京官地俸祿和地方上預收的賦稅就有不少,也是苦孩子一個,見了銀子便就兩眼光。偏偏蕭墨軒又算地太精細,一萬兩剛剛夠補了積年的窟窿,竟多不出一分一毫來。要知道蕭大人可是做過戶部侍郎的,知道的可不比隆慶帝少。

    「五十萬兩。」蕭墨軒見皇上讓步了,也得擺出點姿態來,「前半年的海貿,眼看著已經是毀了,還被紅毛鬼奪了十七艘貨船過去,這些都得要銀子去填。」

    其實前段時候被佛朗機人扣留呂宋的貨船早就用一部分俘虜換了回來,再添了點利息,而且前半年的海貿的損失,早就折算到了先前說的一萬兩裡頭,蕭墨軒再提,明顯是重複計算成本。

    隆慶帝對這個結果似乎也不滿意,臉上一虎,眼看著就要翻臉。

    「皇上,大明朝是皇上您的大明朝,臣只是幫著皇上做事兒。」蕭墨軒一點不擔心隆慶帝會翻臉的兆頭,仍是語重心長,「眼下花去的銀子,日後都得十倍,倍的翻了回來,皇上不該圖眼前之利。」

    「也罷。」隆慶帝本想教訓蕭墨軒一頓,說他不知道朝廷的艱難,皇上的辛苦,卻沒想到先被蕭墨軒說出一番大大的道理來,偏偏還想不出理由來反駁他,只能就此打住。想來敢和他這麼說話的,也只有蕭墨軒一個人了。

    「五十萬,眼下你還是直浙經略,立刻修書。」隆慶帝怕蕭墨軒再反悔,連忙叫人拿紙磨墨,要蕭墨軒自個眼皮底下寫好手令。

    朝廷大員的官印,向來都是帶身邊的,看著蕭墨軒寫好了手令,蓋上大印,上好火漆,臉上才露出一絲笑來。

    「子謙當真不想去瞧瞧馮保?」隆慶帝狐疑的看著蕭墨軒。

    「微臣但聽皇上的旨意。」蕭墨軒呵呵笑了一聲。

    「你違了信。」隆慶帝微微歎了口氣,坐下了身來,「朕和你曾是說定,即使朕繼了大寶,私下之界,你也不必一口一個微臣。」

    「微臣不敢。」蕭墨軒也歎了口氣,停下了身來。

    「你可是信馮保有罪?」隆慶帝出神的看著蕭墨軒,也先不去計較口的說辭。

    「不信。」蕭墨軒輕輕個搖了搖頭。

    「為何?」隆慶帝好奇的問道。

    「若真有這麼回事兒,馮保定是會修書與微臣商議一番。」蕭墨軒神情自若,沒有絲毫的忌憚。

    「你就不怕朕給你和馮保帶上個結黨的罪名?」隆慶帝哈哈大笑。

    「皇上給臣等帶上一個結黨的罪名並不難。」蕭墨軒拱手回道,「可難的是,根本沒有法子去治了黨魁的罪。」

    「黨魁仍,皇上即使治了臣等的罪又有何用?」蕭墨軒不急不忙的回道。

    「朕倒並非故意把你從幼子身邊分了開來,只是朕身邊也缺不得人。」隆慶帝笑道,「朕給你十日的假,十日之後,自個去淵閣便是。」

    「遵旨。」蕭墨軒想要跪下身來謝旨,卻又被隆慶帝攔住。

    「有些事兒……奈何兩京路途遙遠。」隆慶帝捏了幾下蕭墨軒的肩膀,「沒有子謙身邊,總覺得不塌實。朕准你仍兼著直浙經略的職,海道的事兒,暫且由你主張。莫要再跪拜,朕准過你私下免了雜禮,莫要讓朕失了信。」

    「軒,謝過皇上。」蕭墨軒欠身相謝。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