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明朝美好生活

卷三 風起雲湧 第301章 缺一不可 文 / 方景

    :小說罓∷

    第301章缺一不可

    乾清宮外,李敏背著手邊走邊說道:「直說無妨。器:無廣告、全文字、更」[.]

    葉淇精神一振,沉吟道:「我朝開國時實行的開中法,時至今日已經變了味道,淪為權貴謀取私利的工具。下官打算解決此弊政,今後商賈換取鹽引必須向戶部交錢,不拘身份貴賤,並且還要一併建言陛下,把老大人當年推行過的良法定為國策,糧稅改為可折銀替代。」

    李敏停下腳步,眼含深意的看了眼葉淇,緩緩說道:「開中法確實漸漸名存實亡,陛下想百姓吃得起鹽,幾次想徹底取消鹽引,未嘗不是有感於好處都被權貴佔了去,本清此議有待商榷,恐怕陛下未必會點頭同意。」

    葉淇歎道:「實不相瞞,此建言也是有感於老鄉的議論,近日又拜讀丘學士的大學衍義,感觸頗深,希望借此舉來充實國庫。」

    「你那些老鄉了不得啊」李敏目光深邃,悠然說道:「邱浚實乃怪才,食貨者,生民之本也和陛下常說的商乃經濟之本如出一轍,怪不得能被陛下青睞有加,入閣參贊。」

    葉淇笑道:「陛下哪有興趣通讀此書,丘大人入閣是另有原因,有人即將要挪窩了。」

    李敏聞絃歌而知雅意,喜道:「哈哈,好」

    這二位都是時時出入乾清宮的主,宮人們紛紛施禮後該幹嘛幹嘛,大太監權義含笑朝裡面做了個請的手勢。

    「將軍,海南錢糧減三分。」

    「嗯,合轍押韻ting順口,海南錢糧減三分,咦?」

    李敏和葉淇心中好奇,急忙抬腳進了宮殿,就見皇帝正和大學士邱浚對坐下棋,話音未落,邱浚立即翻身跪倒在地,高呼道:「萬歲萬歲萬萬歲,臣謝皇上,來年海南錢糧減免三分。」

    醒悟過來的朱佑桓一時間啼笑皆非,敢情這後世電視劇裡面的類似情節,都是打這老頭身上學的,自己一時不慎竟然中了計,笑罵道:「這一盤棋,朕輸大發了。」

    邱浚笑而不語,葉淇趕忙緊走幾步,扶著老人起身,李敏見狀笑道:「臣也想和陛下下上一盤棋。」

    朱佑桓立時苦笑,歎道:「罷了,河南和海南皆是窮省,錢糧一體減免三分。」

    李敏更是歡喜,立馬拱手道謝,鬧得葉淇為之眼熱,剛要開口替家鄉求得恩旨,朱佑桓馬上說道:「你不行,徽商有錢,免了錢糧豈不是富上加富?就免開尊口吧」

    葉淇靈機一動,當即說道:「那臣就不替家鄉父老求情了,臣想請陛下降旨,廢除開元法,准許商賈以銀子購買鹽引,充盈國庫。」

    此條陳朱佑桓早已看過,並為此咨詢過朝中大臣們,不想遭到很多人的反對,其中閣臣徐浦反對最為激烈,和有些官員是為了權貴利益而說話不同,徐浦是不想更改祖制,並指出此建言利弊參半,短時間內是可以充實國庫,但最終還是得益於一些商人,流於表面不能徹底解決痼疾。更直言不諱的說葉淇身為安陽人,背後站著一大批徽商,不問可知是為了誰說話。

    葉淇一向廉潔奉公,朱佑桓和徐浦並不認為他收了好處,大抵出於公私兩顧。朱佑桓自然不知徽商正是通過此變法而強勢崛起,和晉商一起風騷了幾個世紀,好處壞處不去說它,通常意義上說的明朝資本主義萌芽,起因就是因為邱浚和葉淇這兩位大臣。

    不誇張的講,朱佑桓身邊的大臣們,可以說是整個明朝cao守最好綜合能力最是無可挑剔的一批人傑,弘治朝能成為盛世,絕不僅僅是因為君主賢明,沒有眾多文臣的齊心輔助,豈能把一個奄奄一息的國家重新振興起來?

    誰都敢得罪的王恕,整治軍事的馬文升,秉公執法的何喬新,正直敢於任事的劉大夏不消多說。之所以清丈土地等大事如此順利實施,朱佑桓所仰賴的絕非他自己,而是李敏和徐浦劉健等無數忠誠無私的文臣們。

    事實上,弘治皇帝一樣返還大批土地於民,使得矛盾尖銳的土地兼併得到了大大緩解,這些都是因為徐浦等人的堅持,可以說朱佑桓幸運的穿越到明朝最好的一個時代,而這些一心為民的大臣們,也幸運的擁有了他,彼此缺一不可。

    換做任何一個朝代,哪怕是張居正的嘉靖朝,縱使朱佑桓有天大的能耐,還是坐上了皇帝,也不可能短短幾年即掃除隱患,恐怕非幾十年不可能成功,甚或是會因心力交瘁而半途而廢。

    說起朱佑桓身邊的牛人,邱浚算是首屈一指,這位被稱為海南雙壁的大理論家,其實拿海瑞和他來平起平坐,真真是寒磣了人家,比起海瑞的迂腐不化,最被世人稱頌的廉潔,放眼望去,現今朝廷一抓一大把,縱觀歷朝歷代,都堪稱千古罕見,正德以後吏治敗壞由此可見一斑,以至於成全了海青天。

    邱浚的廉潔和李敏等老臣一樣,不亞於海瑞,朱佑桓收到雲青的密奏,居住了四十年的老房子因無錢修繕而漏雨,沒錢買書跑去當鋪典當,這樣的兩袖清風,比起哪位清官都不差分毫。

    最厲害的,就是大學衍義提出了發展工商業的主張,此舉幾乎顛覆了封建王府兩千年來『重農抑商』的傳統觀點,弘治皇帝有選擇的接受了幾條,朱佑桓更是不必說,明朝末年的資本主義萌芽就是得益於此,鬧得滿清一群狗奴才不住口的罵邱浚,裡面最有名的就是那所謂的鐵齒銅牙紀曉嵐,真不知道這樣一隻滿清走狗,為何還會被搬到了螢幕上,當成偶像般大肆吹捧。

    後世列寧給予邱浚最崇高的評價,說此乃中國十五世紀最傑出的人物,人類中世紀最偉大的思想家。四百年後,清末維新派領袖梁啟超與一位西方富商交談,對方得意洋洋的神侃重商主義學說,梁啟超微笑著聽了半天,最後拿本《大學衍義補》晃晃說:你說的這些,這本書裡早就有了。

    可惜人無完人,朱佑桓最近就很頭疼身邊這幫老頭的鮮明性格,他見到王恕基本是繞著走,王恕被言官奉為天官,年紀越大變得越跋扈,就連對閣臣和尚書都呼來喝去,此外還有性格剛烈的劉健,對待下屬動輒破口大罵,或許正是因為這個,京官的辦事效率那叫一個快

    現今再加上脾氣不太好,心胸有些狹隘的邱浚,內閣是越發熱鬧了,劉吉的日子是越來越不好過了。朱佑桓很惡意的壞笑,這就叫做那個啥對那個啥,我惹不起就躲在一邊看好戲,就等掉了一地mao時再出手做好人。

    明朝的牛人多了,比如白昂,治水除了不被朝廷採納的開封再次決口以外,飽受洪災的黃河中游地區,在之後半個世紀都平安無事。河南陽武至今還有『白堤』,宿州符離河河橋上,刻有大儒李東陽為他撰寫的碑文;保存完好的白氏宗族祠堂,當地人常常去拜祭,連抗戰時候殺人如麻的日本鬼子也敬畏三分,路過此處時恭恭敬敬的繞道而行。

    對於葉淇的建言,朱佑桓皺眉道:「朝中對此反對者頗多,卿回去再好生思索下,鹽乃百姓必需之物,誠然收取銀子給予鹽引,會使得朝廷得到大筆收益,可你為百姓想過沒有?現今鹽引是被權貴和無良商人大肆倒賣從中漁利,朝廷是有損失,可鹽價也實實在在的降低了,歷年來關於官鹽si鹽的問題橫生。朕不稀罕鹽商的那點錢,朕要的是天下百姓都能吃得起鹽,想一個完善的好法子,或低價發給鹽引或是由官府一手經辦,各地因地制宜,總之鹽的價格必須壓到最低。」

    葉淇被迎面澆了一盆冷水,此刻如夢方醒,他一心想開源解決弊政,為此不惜得罪眾多權貴。但卻忘記了商人重利,高價得了鹽引,豈能不想方設法的賺回來?羊mao出在羊身上,最終吃虧的不僅僅是權貴。

    李敏暗自點頭,他一早就料到會如此,眼前的年輕帝王,雖說勤政和許多地方都比不得故去的弘治皇帝,獨獨眼光和見識,遠遠超出世人的想像。最令人激賞的,就是帝王深知自己的短處,政務基本都是給予一些意見,從不會胡亂指手畫腳。

    邱浚低著頭冥思苦想,他對於開元法提出過質疑,就如同朱佑桓評價的那樣,都是理論而沒有實際解決辦法,當然,這些理論已經是非常的了不起。

    李敏今次過來就是為了用銀子來代替糧食繳稅,明朝中葉,糧食和銅錢布帛都算是流通貨幣,其中農民用糧食繳稅有個弊端,比如打海南輸送到京師,路途遙遠,途中的損耗都是算在農民頭上的,加上官吏的種種手段,明明一石糧得需上繳三石,而且一年還有夏稅等,民間自然對此怨聲載道,邱浚今日就是有感於此,這才故意使帝王口誤。

    朱佑桓版的攤丁入畝等舉措依然處於試驗階段,先由幾個城市試點,漸漸擴展一省進而推廣全國,這都是由大臣們具體cao辦。

    朱佑桓沒做多想就點頭同意,經濟他不懂,但知道銀子作為貨幣已經是事實,早晚得代替糧食。銀子缺口很大,以往朝廷擔心海外交易讓白銀流出,他不怕,未來直到英國人殺到之前,全世界的銀子都會不可逆轉的統統往中國來。

    「煙草?哼」朱佑桓情不自禁的冷笑一聲。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