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明朝美好生活

卷三 風起雲湧 第283章 努爾哈赤的祖宗 文 / 方景

    第283章努爾哈赤的祖宗

    如果說山海關是拱衛京師的最後一道屏障,失去即面臨亡國風險的話。那麼廣寧四城就是守衛京城的第二道防線,也是最關鍵的要塞,而其中位於遼西平原咽喉要衝的錦州城,就是這其中關鍵中的關鍵。

    明朝中後期有兩場關乎國運的大敗,其中一次是萬曆年間的薩爾滸之敗,使得滿清努爾哈赤從此崛起。另一場,就是崇禎時期的錦州之戰了,十幾萬精銳明軍大敗虧輸,直接導致李自成攻打北京城時,除了吳三桂手中的三萬山海關鐵騎,各地皆無兵可調。[.]

    錦州沒有失去之前,滿清縱使敢繞道山海關,從喜峰口入侵關內,也從不敢逗留時間過久,正是有了錦州諸城的存在,山海關有了號稱天下第一關的資本。

    風雪中,朱佑桓騎在一匹通體雪白的御馬上,遙望著眼前的雄偉城池,心中激動。這關乎民族氣運的雄城,已經在自已的手中越加堅固。歷經兩年來的不斷修繕,憑借十數萬百姓的雙手,錦州以東根據山川地勢,又修建了大凌河城,小凌河城,左衛城,右衛城。另外還建有松山要塞,杏山要塞,塔山要塞等數十座炮台軍營。

    謝遷等文臣陪伴在帝王身側,眼中有隱藏不住的震撼,連綿起伏的山勢,到處都是關隘炮塔,一面面戰旗呼嘯如林對於當初陛下力排眾議,近乎偏執的耗費無數錢糧,一力要擴建錦州城的壯舉,大臣們都曾經頗有微詞,現在則多少有些明白了,這裡確實是易守難攻之處。

    雖然激動,但朱佑桓並不如何欣喜,畢竟再完善的防禦,也總歸抵擋不住攻擊,下旨犒賞官員和軍民後,過城門而不入,直奔遼陽。

    錦州以東有兩座著名古城,相比瀋陽的年輕,遼陽的歷史要悠久的多,名稱始於唐代晚期,漢朝時叫做襄平,乃是漢人最先在遼東建立的城池,千年以來,一直是東北政治,文化中心和交通樞紐。

    滿清就是先建都於遼陽,隨後遷都瀋陽更名為盛京,兩地相隔不過二百里地,不管是出於地理還是感情因素,朱佑桓都下意識的忽略瀋陽,依然把遼陽定為總督府所在,不過瀋陽的地理優勢不可忽視,依然是漢民遷徙的重點區域。

    聖駕一行在風雪中跋涉多日,前頭自有飛騎進城通報,過了大梁河(太子河)驛站,已經是三月初八了。遼東總督劉大夏攜全城官員軍民出城三十里地迎候。

    數十年罕見的大雪越發顯得強弩之末,雲層黃中透白,洋洋灑灑的小雪花隨風起舞。追上來的帝王依仗擺出了全套架勢,但見龍旗飛揚,華傘輝煌,禁軍三大營多達六千人護衛兩邊,整個聖駕隊伍浩浩蕩蕩,鋪天蓋地而來。

    朱佑桓高坐八十四人拉著的金碧輝煌的輦車之上,揮手朝兩邊跪拜的百姓示意,聖天子的赫赫威儀,立即贏得全城軍民的熱烈歡呼,萬歲聲直衝雲霄。

    漢武皇帝用實際行動,表明對於遼東的重視,作為立國百年來首位親赴關外巡視的皇帝,徹底洗刷英宗皇帝被俘後的窩囊感,對於東北漢人百姓的激勵可想而知,邊軍士氣大振,山呼海嘯般的高呼萬歲。

    至此上萬世代居住在黑土地上的遼民熱淚縱橫,因為從這一刻起,他們再不是史官口中的遺民,而是堂堂正正的大明子民,得到了來自天子的承認。

    相對於軍民的歡呼鼓舞,劉大夏等一干官吏卻是神色勉強,君子不立危牆,何況是九五之尊的一國之君。

    車架在官員眼前停下,朱佑桓緩緩走下輦車,面帶挪揄,對著鐵青著臉的劉大夏,笑道:「你劉總督下令不讓錦州開門,那朕就直接來你的老巢,你要是還不讓朕進門的話,那朕就去開原,去鐵嶺,去安東,去大連,還不開門的話,那朕就乾脆北上,朕所到之處,即是行宮。」

    「老臣不敢。」當著全城百姓的面,劉大夏自然得給皇帝一絲顏面,悻悻地的率領官員行三跪九叩大禮。

    「臣等恭迎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眾卿平身。」

    朱佑桓收起笑容,看了眼跪在官員中間的一群留著長辮子的女真貴族,心中冷笑,昂然道:「素來聽聞建州女真驍勇善戰,朕今日要見識一下,建州兒郎何在?」

    「臣在。」

    幾十位跪在地上的辮子中,領頭的一位中年人快速爬起,揚了下手中的馬蹄狀袖子,恭聲道:「臣乃建州左衛指揮使董重羊,女真大英雄猛哥帖木兒之孫,董山之子。」

    朱佑桓看著這位身材和自已相彷彿的黑臉漢子,整個腦袋剃的青亮,後腦留著一條好似豬尾巴的小辮子,身穿厚棉襖外罩一件黑色裌襖,神色間隱隱有著一絲恨意和一絲不屑。

    朱佑桓神色溫和,問道:「你爹呢?」

    好似被觸痛了傷心事,董重羊猛地抬起頭來,怒道:「阿瑪被官軍殺了,敢問萬歲爺,我族世代奉大明為主,忠心不二,為何要派官軍和朝鮮人一起殺我族人,燒我房屋?」

    「放肆」

    朱佑桓神色一變,冷冷的道:「你父董山有面聖時大不敬之罪在先,在京時竟敢口出狂言,要反叛朝廷。後返回遼東帶人燒殺搶掠漢民,其罪不容恕,死有餘辜」

    董重羊氣的漲紅了臉,原來他父親董山乃是猛哥帖木兒次子,猛哥帖木兒被朝鮮人設計殺死之後,因和其叔叔有了矛盾,為此爭論不休,上報朝廷後。朝廷索性把建州衛分拆,分為建州衛,建州左衛和建州右衛,封其人為建州左衛指揮使,其叔叔封為建州右位指揮使。

    如此董山和其部屬蟄伏了將近二十年,羽翼豐滿後,恰逢英宗大敗於土木堡,從那以後,女真各族開始瞧不起大明軍隊,動輒搶掠漢民為奴隸。

    朱見深繼位之初,董山和一干女真貴族進京朝貢,於國宴之上言語不恭,還搶了官員的金牌,又對封賞大為不滿,揚言回去後自已帶兵去搶。朝廷則向來以和為貴慣了,一味的寬仁為本,並未追究。

    成化三年,果然董山縱兵為禍,帶頭反叛,朱見深那時還年輕,忍無可忍下旨征討,五萬大軍多路出擊,董山因此被明軍擊斃,建州女真人聚集的村落和營寨,則被奉旨出征的朝鮮軍隊越過鴨綠江,一路夷為平地。

    朝鮮人和女真人向來有舊怨,是以出手狠辣決絕,所過之處,焚燒村寨,搗蕩屯落,遇青壯而殺,逢老幼而俘。等明軍趕到時,朝鮮軍隊早已滿載而歸。

    一片廢墟裡,那寨子裡的大樹上,刻著朝鮮主將的留言,什麼朝鮮誰誰封詔征討建州衛,搗毀屯寨而還等字樣,為此朱見深還賞賜了銀子五十兩,絲綢四十匹。

    此役建州左衛大傷元氣,右衛則損失不大,朝廷又是以寬大為本,並為對猛哥帖木兒家族斬盡殺絕,而這董重羊就是努爾哈赤的先祖,於成化十四年子承父職。

    因為明朝對於女真人的一慣蔑視,關於女真人的記載並不完善,還遠沒有朝鮮來的詳細,使得朱佑桓直到最近才總算是摸清了一絲脈絡。他並不知猛哥帖木兒其實就是滿清的肇祖原皇帝,努爾哈赤家族的六世祖。

    不過朱佑桓知道努爾哈赤出生在建州女真世襲貴族家庭,其後起家能迅速統一女真各部,想當然是擁有著大義名分,那還有什麼大義名分,比猛哥帖木兒這位女真人都崇敬的英雄來的強悍?就像蒙古人都自稱是成吉思汗的後裔一樣,身為直系血脈,自然天生有號令各族的權利,不然憑什麼十三副盔甲就能起家?

    猛哥帖木兒就是首代建州衛指揮使,董山自稱是其次子,他死後又出來個兒子董重羊,因此整個董家都被朱佑桓納入視線,不單單董家成了帝王的眼中釘,本著錯殺一千絕不肯放過一個的精神,所有建州衛女真貴族,皇帝就沒打算放過一個。

    董姓和佟姓,崔姓都是遼東漢人大姓,是以每當女真貴族接受大明冊封的時候,就向四夷館報上這幾個大姓,為自已取個漢名,這在當時乃是一種榮耀,本身女真人沒有文字,起名方式和亂七八糟的姓氏別說朱佑桓了,幾乎沒有漢人能明白。

    父親確實有罪,對此董重羊沒什麼好說的,即使心裡很不以為然,但此刻絕不敢出言辯解,憤憤不平的閉嘴不言。

    身為帝王自然要胸懷四海,朱佑桓本該不為已甚,要寬慰這些化外之民,說什麼逝者已矣你父親故去多年,先帝爺也已不在了,當年恩怨就隨風飄散之類的鬼話。

    這也是女真貴族敢堂而皇之跑過來的原因,覲見大明天子乃是何等盛事?不但沒有性命危險,還能得到一大批豐厚賞賜和官爵,何樂而不為?

    不單單是女真人,跑來的還有蒙古人,朝鮮人等可惜他們都打錯了算盤,朱佑桓已經決意對各族開戰,反正早打晚打都是打,奢望懷柔各族徐徐圖之,不亞於與虎謀皮。

    第283章努爾哈赤的祖宗。

    更多到,地址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