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明朝美好生活

卷三 風起雲湧 第255章 付之一炬 文 / 方景

    第255章付之一炬

    且說汪羽等將校計議妥當,準備帶著兄弟們大撈一筆,不過總歸都有些猶豫,畢竟此事傳揚回去,可想而知朝中大臣們的反應。

    汪羽反倒是橫下了心,這幾個月他潛心研究倭國歷史,琉球有很多戰敗浪人,所瞭解到的實情,已經遠遠超過了朱祐桓。[搜索最新更新盡在.]

    應仁之亂後,倭國開始禮樂崩壞,下克上成了尋常事,不說各地大名和家臣之間的恩恩怨怨,光是各地寺廟,神社,農民,商人等,暗地裡結成無數團體,動輒起兵反抗暴虐成性的大名和武士。

    這就是個無法無天的時代,人命最不值錢的亂世,被視為萬世一體的天皇家族和幕府家族,聲望降至最低點的時候,天皇僅僅是個象徵。

    將領們在暗中準備,軍營駐紮在京都城外,明軍習慣了早午晚操練,跑步和隊列進行時,萬眾一心,號令禁止,上下尊卑極嚴。

    兵士休息時,時常瞧見不可思議的一幕,城門前扛著武士刀的武士,橫衝直撞,就連官員都敢呵斥,稍有不順,口中喊著巴嘎,用腳踢,用刀背抽打,無所顧忌。

    兵士們瞧著新鮮,將領們的臉色全變了,這不活生生是武人亂政嘛?朝廷最擔心這個,不好

    當即有人下令開槍,此時的倭國別說火槍了,就連鳥統都沒有,鐵炮還未流傳到此,砰砰兩聲槍響,那武士被打成了沙窩,倒在了血泊中。

    汪羽親眼目睹,立即當機立斷,下令三百人看守城門,親自帶領一千七百人進了城,打著武士目無尊上的旗號,對城內所有武士家族展開血洗。

    結果進了城才發現,除了各處神社和佛寺,敢情城裡早已被破壞的不成模樣,連續十多年的內亂,京都險些淪為廢墟,人口也銳減至不足六萬人,幾乎都是老弱病殘。

    如此大明將士趁火打劫,所到之處凡是敢抵抗的,就地格殺勿論。武士家建造的非常醒目,比之貴族家還要氣派,家裡圈養著大批下級武士,嚎叫著拔刀衝出來,可惜槍響後,都成了新一批的冤死鬼。精美鋒利的武士刀成了寶貝,被軍士們爭搶著別在腰上。

    一位將校早就鍾愛武士刀,比之明軍戰刀質量要好,喊道:「李老四,你帶人去尋工匠,有一個算一個,都帶走。」

    也是京都命中該有此一劫,恰好此時乃是最虛弱的關口,倒霉的遇上了戰力強大的外軍。

    不提明軍井然有序的分兵多路,準備四處出擊,正愁人手不足的時候,不可思議的是,竟有無數百姓自發的跑過來帶路,就連很多官員都深恨武士階層,上前指手畫腳,吵著要明軍為他們復仇。

    武士在當下乃是比天皇還要高一級的存在,跋扈囂張了近百年,幾乎無惡不作,這些飽讀漢人詩書的文臣,焉能不對其恨之入骨?

    汪羽眼見民心可用,大手一揮,沉聲道:「不許劫掠百姓,違者斬立決。」

    官員和百姓經過翻譯,立時歡呼雀躍,爭搶著在前方帶路,有的甚至趕來牛車。鬧得大明將士心中暗笑,根本就沒打算對你們這些窮老百姓動手。

    有帶路黨的存在,明軍很輕易的各個擊潰,盤踞京都百年之久的各大武士家族,紛紛被滅,財物人口被搶掠一空。

    佛教在倭國的地位舉足輕重,派系林立,寺內養著僧兵,實力強大。倭國神話中的八歧大蛇,就是暗指幾處千年古寺,各地大名一直對佛教又恨又怕。

    明軍不知情,本著天生的親切感,並未對寺廟進行打劫,還派兵保護,以至於和尚們紛紛自掃門前雪,對明軍進攻神社視而不見,甚至暗地裡還給明軍通風報信,會漢語的和尚多了。

    倭國百姓窮得掉渣,明軍自然看不上眼,文官良心大大的好,咱正義之師可不能欺負良民。

    是以貴族們就成了下一個目標,破家後又是搶人又是搶錢,漸漸的膽子越來越大,什麼惡事幾乎都給做了一遍,直接導致後世為了京都大屠殺,兩邊網友常年為了此事大打口水戰。

    各種珍貴典籍,字畫等珍貴文物都被帶走,此外倭國盛產金銀,就連鑲嵌在房屋裡的金銀裝飾,都被鏟下來搶走。

    一群久不見小娘的漢子,又瞧見倭國少女清秀聽話,乖巧伶俐,眼睛裡立時冒出森森綠光,這些小娘們怪有意思的,人人背著個枕頭,對待那檔子事就像呼吸般自然,文官笑嘻嘻的解釋,敢情倭國竟然不拿貞潔當回事,鬧得將士們狼心大起,很不客氣的人手一個,說要帶回家去當個暖床丫頭。

    幕府將軍家剛剛重建不到兩年,不但被劫掠一空,又被一把火燒成了灰燼。百年間珍藏的金銀多達一百二十萬兩,被如狼似虎的明軍帶著百姓,統統搬到徵用的牛車上拉走,帶不走的,賞給百姓當做工錢,惹得歡聲如雷。

    倭國皇宮,紫宸殿,仿照盛唐時期的大明宮,類似於今日的三大殿,除了小了幾號外,依然稱得上巍峨壯麗,氣勢不凡。汪羽等將士心中憤怒,公然用唐宋時期,歷代帝王處理朝政的殿名,足可見倭國人不臣之心久矣。

    本來還抱有幾分尊敬,畢竟這裡是倭國皇宮,對於將士來說都是高貴的存在,現在則面帶冷笑,搶起東西來不管不顧,瓷器等上前一腳踹碎,心疼的倭國人眼淚橫飛。

    汪羽親切地對一干惶恐不安的后土御門天皇及其親屬,義正言辭的說道:「先不論殿下對於吾皇的大不敬,此事自有吾皇乾綱獨斷,如今你國戰亂初顯,本都督為了保全貴國社稷宗廟,為了貴家族不至於繼續淪為傀儡,因此下令把能帶走的都帶走。殿下放心,這些都是貴國所有,我大明堂堂天朝,是暫時為爾等代為保管,絕不會竊為己有。」

    看著周圍明軍趾高氣揚的走來走去,一群下濺百姓抱著財物跑來跑去,后土御門天皇忍著氣,唯唯諾諾的表示感謝。

    汪羽不像某人那麼厚顏無恥,說完後自已都覺得臉紅,乾脆又是大手一揮,說道:「為了殿下的安全,各位請吧,本都督將親自護送你們乘船去琉球,然後去我大明,朝見陛下。」

    此話說完,一干王室成員紛紛鬆了口氣,有的人喜上眉梢,上國的作風他們太瞭解了,有名的仁義之邦嘛只要能活著見到大明天子,不愁被搶去的財寶要不回來,或許還能加倍賺回來呢。

    人為刀俎,我為魚肉,早就對此習慣了的天皇親屬們,紛紛自覺主動的帶著家人,把財產一併帶走,帶不走的交給家臣照管。

    汪羽冷眼旁觀,見倭國天皇臨走時不停回頭,始終看向位於神龕前的一具青銅大鼎,一副戀戀不捨,心裡暗笑到底是年輕人不經事,看來倭國玉璽就藏在裡面,待人一走,馬上命屬下搬開大鼎,挖

    攆走所有不相干的倭國人,十幾位軍士挖地三尺,很快一位小旗滿臉是土,叫道:「都督,挖到一具鐵箱子。」

    「抬上來,砸開看看是什麼。」汪羽神色期盼,他隱約有些猜到了。

    鐵箱子不大,而且很輕,毫不費力的搬上來,軍士們不免神色失望,小旗嘟噥道:「肯定是花名冊一類的,頂多是些玉器。」

    汪羽笑罵道:「少說廢話,你們莫要輕視,這裡面藏著的寶貝,或許整個京都加在一起,都遠遠比不得它。」

    兄弟們一聽樂了,上前七手八腳的用火槍,用鐵器把鐵鎖給撬開,掀開箱子一瞧,紛紛笑罵道:「什麼破東西,白給俺們都不稀罕。」

    汪羽卻是神色驚喜,喃喃道:「你們懂個屁,這就是倭國國主世代相傳的三件神器,相當於咱們的傳國玉璽,其價值豈能用世俗眼光去端量?」

    擺在絲綢上的,一面毫不起眼的水銀鏡子,一柄樣式奇特的武士刀,一顆尖辣椒造型的玉墜,用後世人的眼光,堪稱紋理複雜,樣式古樸,但在明人眼裡,真真算不上什麼好東西,充其量是街頭巷尾叫賣的尋常之物。

    汪羽沒時間仔細研究,當即連著絲綢把三件神器連同幾本古籍包好,交給侍衛小心抱著,抬頭看了眼富麗堂皇的宮殿,隨意吩咐道:「放火」

    轉眼間倭國皇宮成為一片火海,汪羽對著震驚的后土天皇,歉意的道:「不慎走了水,唉抱歉」

    來也匆匆,去也匆匆,因船艙有限,經過整整一日夜的搶劫,明軍滿載而歸,沖天大火把各處神社和皇宮,貴族聚集區付之一炬。

    京都距離大阪很近,即使牛車速度緩慢,還是不消一日即抵擋港口,一路上未遇到任何阻攔。

    就和後世八國聯軍佔領北京城一模一樣,此刻大阪猶如天津衛,距離京都咫尺之遙,各地大名根本來不及反應,恐怕就連明軍上岸都不知情呢。

    汪羽有備而來,補給用的福船早就騰空了,吩咐將士們搬運財寶,又臨時徵調附近普通海船,安置倭國貴族,天皇一家子請進旗艦泰山號,兩日之後起程趕往琉球。

    等航行到茫茫大海上,汪羽露出猙獰面目,下令開炮擊沉倭國海船,一干貴族葬身海底,真的做到了死無對證。

    天皇一家子也沒得好,被扔下大海餵了王八,僅僅留下年僅三歲的小公主,成為天皇家族唯一骨血。

    第255章付之一炬。

    更多到,地址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