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明朝美好生活

卷三 風起雲湧 第252章 土地 文 / 方景

    第252章土地

    幾位年輕官員皆是戶部主事,乃是三月派往各地暗查田地一事的,而這不過是調查京畿附近的其中之一。

    解決土地兼併,不僅僅是朱祐桓和弘治皇帝的心願,早在成化朝年間,不時有文臣為此事上書朝廷。[搜索最新更新盡在.]

    有識之士多了,憂國憂民的文臣累次上書朝廷,建言將田地分給百姓耕種,並為此提出了很多建議。朱祐桓為何從未遭遇過朝臣的刁難,正是因為他帶頭抵制王族,帶頭不侵佔土地。

    戶部尚書李敏就是其中一位,並為此派遣官員奔赴各地,詳細清查宗室和權貴私自侵佔土地的數目,一個個觸目驚心的數字,使得兄弟倆彼此面面相覷,縱是朱祐桓早有準備,也不由得暗罵自已太過大意。

    京畿還剩下皇莊五處,共地一萬兩千八百餘頃,勳戚,宦官三百三十多處,共地三萬三千多頃,這還只是京畿一隅,由此可想而知,各省被侵佔的土地,達到何等驚人數字。

    不僅僅是佔據民田,各管莊官校召集無賴之徒,自稱莊頭,伴當,占田地,斂財物,污婦女,稍加辯解即被誣奏,以至舉家驚惶,百姓對此恨之入骨,災異即由此而生。

    朱祐桓緊緊盯著皇兄的反應,幽幽問道:「這些事,恐怕哥哥都知道吧?」

    不問可知,皇帝還是偷偷保留了五處皇莊,用來供養紫禁城,哪怕弘治皇帝在節儉,也從未打算把所有田地都分給百姓,不然宮裡平日的賞賜從何而來?

    朱祐樘沉默半天,歎道:「各田莊管業已定,難以收回,朕會下旨命地方不可生事。」

    朱祐桓心中失望,緩緩說道:「此例一開,則土地兼併永無休止,早晚會步上前朝後塵。」

    朱祐樘苦笑道:「宮裡花銷減之又減,朕實在不忍心太皇太后,太后,眾多嬪妃老無所依,如今已經是怨聲載道了,失去皇莊。難道朕還要整日裡厚著臉皮去哀求閣臣戶部?」

    「不行,土地必須都得還給百姓。」朱祐桓堅持己見的又說道:「而且要立下鐵律,今後有觸犯此律者,就算是皇子,親王都要受到懲處,不如此怎麼能警示權貴官僚?皇族帶頭,還怎麼去指責下面人?」

    看著搖頭不語的帝王,朱祐桓揚起怒氣,說道:「四萬多頃田地,這還是近二十年強佔的,難怪百姓都說整個京畿就沒有一畝地是屬於自已的,賦稅都流入私囊,長此以往,國將不國」

    朱祐樘不悅的道:「先皇再世的時候,幾十處皇莊,朕除了五處,其餘都還給了百姓,足以為天下表率,這做的還不夠嘛?難道真的要紫禁城看臣子的臉色過日子?你做得出來,朕做不出來。」

    朱祐桓不想就此事和皇兄鬧僵,想了想,委婉的道:「一萬頃土地刨去上下剋扣,中飽私囊的,恐怕每年實際送入宮裡,不過百?」

    朱祐樘點頭道:「哪有百八十萬兩,頂大天三五十萬,你逼著朕取消各地採辦和鎮守,朕又下旨罷了雲南銀礦,江南織造等,如今逢年過節,所有人都眼巴巴的看著朕,打賞採購體己的地方多了,這筆銀子要是沒了,朕如何忍心?」

    「國有國法,家有家規,地必須要還。」

    朱祐桓心情放鬆下來,笑道:「至於這筆銀子,皇兄不必擔心,以後凡是海外所得,都要按照比列上繳內務府,恐怕你到時都會嚇得合不攏嘴。」

    朱祐樘壓根就不信,再說堂堂皇族豈能貪圖民間的好處?傳揚出去還不夠百姓笑話的,搖頭道:「不可,宗室和親戚已經返還很多田地了,你要牢牢記住,此乃是我朱家根本。不然沒等你我兄弟青史留名,恐怕這皇位都要沒了。」

    「哦」

    朱祐桓總算明白過來,說一千道一萬,還是因為此事觸痛到權貴階層的利益,被群起反對了,此股暗流就連皇兄都深深畏懼。想想也是,自已不過是說了幾句話,哪能那麼輕易就解決封建王朝幾千年都難以解決的痼疾?難怪德王叔答應的那麼痛快,這是拿自已當猴耍吧?

    朱祐桓非但沒有氣餒,反而興奮起來,笑道:「實話對哥哥說,煙台,南京,泉州,廣州一共四處造船廠,一共接到訂單二百六十七艘,這數字每日都在增加,其中有遠洋用的海船,有近海捕魚用的小船,未來三十年內,船廠都不會愁營生,每年的利潤大概是百萬左右,真金白銀,足以換取五處皇莊了吧?」

    「這個。」朱祐樘沉思不語,思索著其中利弊。

    朱祐桓見狀又說道:「您富有四海,就當賣臣弟一個面子,假如我所言有誤,大不了恢復皇莊就是,有何要猶豫的?」

    朱祐樘沒好氣的道:「朕不是擔心自已,而是擔心你拿著雞毛當令箭,找上門去逼自家人。」

    朱祐桓笑道:「茫茫大海,有著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財富,何必非要於民爭地?宗室有一個算一個,按照土地面積給予股份,今後不必為佃農操心,盡可坐享紅利,何樂而不為?」

    朱祐樘歎息道:「此事事關重大,絕非一日即可解決,得從長計議。朕先答應你退還五處皇莊就是了,不如此你斷不會罷休,今年要是沒有賞錢,朕就拿你試問。」

    當下帝王起駕回宮,朱祐桓背手走出聚春坊,看著人來人往的夜市,神色凝重。

    徹底解決土地兼併絕無可能,現在能做的是盡力延緩其過程,而且還要很多志同道合的大臣齊心協力,恐怕將來直到自已老死,都得為了此事而折騰。

    張居正有著名的一條鞭法,滿清雍正有攤丁入畝,官紳一體納糧。後世有打土豪,分田地。每次解決土地兼併,都要得罪無數權貴,地主,掀起無數腥風血雨。這注定是一條荊棘叢生的不歸路,功在千秋,背負千古罵名。

    幸好弘治朝什麼都缺,就是不缺賢臣,良臣,為可慮者,就是缺能勇於任事的能臣,不知王恕,馬文升,李東陽,劉大夏,李敏,謝遷等人,能否挑起這如山般的重擔。

    朱祐桓清楚以自已的能力,做不來此種艱巨繁瑣之事,不過為上位者,並不需要事事操心,只要做到給予任事之臣始終不移的支持和信任,足矣。

    凝視著天上的銀月,朱祐桓不知不覺停下了腳步,他終於認識到,僅僅有自已的支持是遠遠不夠的,臣子的動力絕不是來自親王。

    一連三日,朱祐桓都未主動去乾清宮,坐等皇帝實踐諾言。三日很快過去,乾清宮沒有一點動靜。

    傍晚,權義小心翼翼的走進書房,看了眼面無表情的燕王,低聲道:「殿下,聖上遇到了一些難處,命小的知會您一聲,那件事還得緩些時日。」

    權義心裡七上八下,恨不得馬上逃之夭夭,他最怕的不是帝王,而是眼前這位,梁芳,李廣的死,至今還歷歷在目。

    朱祐桓忽然露出溫和笑容,和氣的道:「皇兄有皇兄的難處,此事不急。來,你坐,咱倆患難之交,什麼時候變得這麼生分了?」

    權義心中大喜,忙不迭的告密道:「陛下一返回宮裡,原本就想召見李敏大人。誰知用膳時透露了口風,娘娘一聽就不樂意了,說偌大的紫禁城,如今只剩下區區五處田莊,將來那是要給公主們留作嫁妝之用,再說那些皇莊安置著各宮貴人的親戚,賞了百姓,這麼多家子今後靠什麼吃飯?鬧得陛下無言以對。」

    朱祐桓笑著點點頭,說道:「倒是我思慮不周,嫂子說的對,得先為親戚們謀條後路。對了,聽說你家新購置了百畝田產?」

    權義不知為何,偷偷看著昔日文弱少年,此刻溫暖依舊的笑容,嚇得心裡一哆嗦,急道:「咱家敢對天立誓,那田地都是祖上的產業,義父當年家境敗落,祖產都被典當一空,是以給贖回來。」

    朱祐桓失笑道:「我不過怪你。誰都會為家人考慮,看來一味的苛責親戚家,很不妥當」

    權義歎道:「王爺一心為國,誰人不知?要說這人的貪念沒個止境,有了百畝田,就想要千畝地,就算咱大明的天下再大,早晚那良田都得被有錢人給搶光了,這是個秀才以上就不用納糧,那何來的銀子去做事?三歲小兒都知此理。」

    「你說的不錯,時候不早了,我送你出府。」

    朱祐桓站起身,反倒是權義唬的隨之起身,直擺手道:「不可不可,殿下貴為親王,豈能送小人?您止步,小的告退了。」

    「老朋友了,不妨事。」

    朱祐桓笑著走出書房,真的陪著權義朝外面走去,鬧得權義神色感慨,不停的道謝。朱祐桓也有些感慨,說道:「你都貴為司禮監掌印太監,這習慣還是和當年一樣,不錯,小心駛得萬年船,招搖太過,早晚會惹禍上身。」

    權義陪笑道:「義父在世時管教嚴厲,臨終前留下一封家信,千叮嚀萬囑咐,命小人切忌不可持寵而嬌,不可貪贓枉法。小人雖然資質愚鈍,但始終牢牢謹記義父的教誨,一時不敢或忘。」

    「可惜沒能見上老大人一面,此生遺憾啊」朱祐桓確實感到很遺憾,很是後悔沒等親自去鳳陽一趟。

    聽著權義滔滔不絕的講述權恩老大人的當年一些往事,朱祐桓毫無一絲不耐,含笑靜靜的傾聽,足足半個時辰後,二人方緩緩走出王府。

    權義有些意猶未盡,忽然驚覺夜已經深了,哎呀一聲,說道:「都快二更天了,王爺請止步,小的就此告別」

    突然,朱祐桓問道:「既然老大人早就憂心土地被權貴侵佔,你說要是所有人都得繳稅,是不是將來,就不用愁朝廷會無錢可用了?」

    第252章土地。

    更多到,地址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