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明朝美好生活

卷三 風起雲湧 第237章 碧波萬里,大明戰艦 文 / 方景

    第237章碧波萬里,大明戰艦

    海鳥在天空翱翔,風平浪靜的海洋上,一支由十幾艘戰艦組成的大明船隊,成一字型由遠而近。

    波濤翻滾,海風吹拂,舞龍飛宇的大明水師戰旗在高高的桅桿上迎風飄揚,隨著提督汪羽一聲令下,水手們井然有序的緩緩放下三角形等各式風帆。

    最前方的三艘戰船一改傳統的福船寬底造型,採用尖底加鄭和下西洋時用過的,時下舉世無雙的密封艙結構,整個形狀還是大明獨有的仿水鳥式,最寬處位於船中部靠後,建有船艙二層,取消傳統的高大船樓,使得更利於遠洋,船尾有舵和兩隻巨大的踏輪。

    為了便於航行加快船速,採用戰國時流行的縱帆,宋朝時的三角帆,中間還有橫帆,加設四條桅桿,如此一來,即使是逆風時一樣能以之字形航行。

    船頭包裹鐵皮和長長的撞角,船舷加固新式火炮六門,船艙分為四層,左右各有火炮十六門。令備千斤大將軍炮四門,弩車六具,投石器六具,火槍一百二十支,弩箭千支,噴筒八十個,火箭五百支,火磚三百,各式刀劍等千件。

    新式戰船比水師福船還要大上一圈,吃水卻由三點五米變成不足三米,整個船身長了四丈。總共可容納一百四十人,其中水手四十六人,其餘皆為官員和戰士。

    其後迎風破浪而來的是五艘使人目眩的巨大主力炮艦,首昂尾翹,虎踞龍盤!造型和前方的戰艦如出一轍,樹三桅,最長可達五丈,船長二十六丈,艙五層,密密麻麻的木質船舷好似巍峨殿宇一般,氣勢磅礡,配備各式火炮五十八門,火槍等武器若干。

    船員多達三百四十人,雖比傳說中的寶船要小得多,但航行更加迅速,同樣不懼風浪。尾隨在後的乃是六艘改良後的福船,用來滿載貨物和補給之用。

    此外貨船上還載有快梭船,鷹船,火龍船,赤龍舟等用途不一的各式小型戰船,整個船隊火器完備,總兵力多達三千人,糧食飲水足夠半年之用。

    這就是朱祐桓嘔心瀝血,耗費全部身家打造出來的遠洋船隊,其中許多工藝險些失傳,幸虧船匠傳承不過三四代,又費盡心機從南京兵部挖出劉大夏埋起來的所有資料,經各地招募而來的船匠齊心協力,加上朱祐來自後世的見識,花掉三百多萬兩白銀,匯八萬人之力,歷時整整兩年,晝夜不息的建造,終於迎來新一代的大明戰艦。

    凝望著遠處的島嶼,汪羽神色嚴肅,反覆對照手上的海圖,最終確認無疑,說道:「從台灣出發,不過一日的水程,看來這裡就是釣魚嶼了,附近還有七座島嶼,六爺囑咐過,必須要在島上埋下大明石碑,此後還要興建媽祖廟和土地廟,嗯!先派人上去查看下,土著人說過,這附近島嶼蛇很多,但無毒,讓兄弟們小心些。」

    吩咐完,汪羽看了眼魂不守舍的副手李慎一眼,失笑著抬起頭來,看著靜靜立在船舷上觀賞風景的兩位少女,目光柔和。

    李慎今年二十二歲,生的相貌堂堂,身高體健,祖籍湖廣長沙,堂伯乃是大學士李東陽,他雖出身書香門第,卻自幼喜好兵事,考中舉人後,私下裡跑到南京考中講武學堂,被朱祐桓視為不可多得的人才。

    李慎為人穩重機敏,兼且家傳淵源而博學多才,讀書刻苦,善於接納新鮮事物,有著旺盛的求知慾,因此朱祐桓任命他為汪羽的副手。

    一次聚會時,李慎偶然撞見病情有所好轉的張夢兒,一見傾心,恰巧張夢兒不想回到京城傷心地,吵著要與姚青煙結伴出海,不管張靈兒如何不同意,面對朱祐桓的堅持,最終只好妥協。

    李慎眼看海風吹拂的柔弱少女瑟瑟發抖,一咬牙,直接走了過去,脫下自己的外衣給少女披上。

    姚青煙捂嘴嬌笑,瞅著臉頰嫣紅的夢兒,擠兌道:「快謝謝人家啊!」

    無邊無際的海洋,很容易使人心胸開闊,初次見識到這一切的張夢兒,加上下江南時的親人關心,不知不覺中神智已然恢復,要不是病情大有好轉,張靈兒是無論如何都不會放她出來的。

    張夢兒一掃以往的驕縱,輕輕低下頭,羞澀的道:「謝謝李兄。」

    佳人的羞澀,使得李慎頓時如遭雷擊,整個人都傻了,鬧得姚青煙格格嬌笑,銀鈴似地笑聲彷彿能傳染,很快,所有人都跟著哄笑。

    汪羽看著一張張朝氣蓬勃的年輕面孔,感受著來自大海的浩瀚和浪漫,大明正在一點點的恢復國力,一樣忍不住放聲大笑!

    三日之後,每座島嶼都埋下刻有***自古就是中華領土的石碑後,整個船隊升起風帆繼續航行,不過三個時辰,竟巧遇幾艘倭國海船,好似無依無靠的孤兒一般,在海洋裡隨波逐流。

    李慎動作敏捷的從眺望台滑下,叫道:「回都督,那船上都是些倭國武士,旗幟上的圖案五花八門,屬下都不認得。」

    汪羽神色冷酷,沉聲道:「六爺說過,時下倭國陷入四分五裂的戰國中,很多戰敗的武士淪落為浪人。因我朝不許和倭國通商,因此這些浪人多有乘坐海船跑來打劫者,背後更有倭國各地大名的暗中支持,此種鼠輩見一個當殺一個,絕不能行婦人之仁,手下留情。」

    李慎立時熱血沸騰,倭寇早在大明立國時就已騷擾沿海村鎮,燒殺搶掠,無惡不作!此乃漢人不共戴天的仇敵,大喊道:「傳令下去,雞犬不留!」

    此時此刻,遠在京城的朱祐桓仰望著東南,默默算著時間,他自然並不知船隊初戰告捷,憑著速度和強大無比的火炮威力,輕輕鬆鬆就撞沉三艘倭國海船,一百多位浪人葬身大海。

    身後冷雪低頭擺弄著精緻的戰船模型,愛不釋手的瞧來瞧去,輕聲道:「六爺您要如何對待倭國呢?元朝兩次想要渡海攻打皆損兵折將,以朝廷的見識,恐怕不會同意興師動眾的去征服倭國。」

    雖然不明白為何六爺對倭國人恨之入骨,冷雪多日來冥思苦想,總是覺得倭國偏居一隅,孤懸海外的地理條件,堪稱得天獨厚,乃是易守難攻之地。

    朱祐桓一怔,疑惑的道:「為何要征服倭國?」

    「咦?」冷雪驚訝的道:「那六爺何必非要打造戰船出海,這第一站就是琉球王國,第二站是倭國,您千叮嚀萬囑咐,囑咐汪羽大哥務必要得到關於倭國的一切情報,難道您不是打算征服此島國嘛?」

    「沒有!」朱祐桓搖頭道:「我從沒想過征服倭國,那裡就和朝鮮一樣,人口不少,資源匱乏,以目前的條件,就好像雞肋一樣,得之無用棄之可惜。其實就算征服了又能如何?早晚會被趕回來的。何況好歹都是幾千年的老鄰居,雖然這個鄰居品行惡劣。」

    冷雪低頭看了看海圖,說道:「六爺說倭國盛產金銀,人口多達千萬。既然不是要打仗,那麼就是為了貿易了。」

    誰知朱祐桓又搖頭道:「不是貿易,是傾銷,而且仗還是要打的。自從宋朝以後,倭國人笑話我族崖山之後無中華,那麼老子就要親手滅了他們最引以為傲的天皇家族,只留下一位公主,東渡嫁給我宗室子弟,嘿嘿!」

    冷雪歎了口氣,她永遠無法理解眼前的男人,腦袋裡到底想的是什麼?其實何止是她,誰又能知道,朱祐桓純屬是在洩憤外加惡搞,學的是歐洲王室那一套,靠血緣來兼併一個國家,哪怕是暫時的,也要在朝鮮和倭國的歷史上留下神來一筆,使他們最為引以為傲的皇室,其實都是產自老朱家的快活一瞬間。

    此事萬一成真,顯然是一柄雙刃劍,對此朱祐桓滿不在乎,說起來,東亞三國的淵源根本糾纏不清,無論怎麼說,都是黃皮膚的東亞人,滅族是永遠不可行也不可能的。他要做的,是盡力挑撥朝鮮和倭國內亂和兩國間的互相爭鬥,比起佔據天時地利人和的大明,他們之間才是世代死敵。

    「琉球!」朱祐桓的目光轉移至位於倭國群島南端的小小群島上,順著未知的海洋,笑道:「除了本島,四周的島嶼都得先佔為己有,希望汪羽能尋找到關島和夏威夷,太平洋真的太平。」

    冷雪一眨不眨的盯著偌大的航海圖,看著六爺的指尖一點點的移動到了海洋盡頭,那裡有兩塊巨大的大陸,豪邁的字跡寫著:北明州,南明州!

    半個月之後,汪羽率船隊平安抵達琉球王國,受到當地百姓的熱烈歡迎,此時琉球正處於最繁榮的黃金時期。明初時臣服於大明的琉球三國被尚氏家族統一,歷經一次內亂,國王被殺,王子尚真受到大明冊封,漸漸統一周圍三十六島,模仿明朝宮廷建築和官員品秩、朝儀制度、神官制度、賦稅制度,建立國都。

    明初時太祖皇帝下旨命三十六位福建籍船匠遠赴琉球,幫助琉球人建造船隊,歷經近百年,琉球依靠海洋貿易起家,憑借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號稱萬國津梁。

    朱祐桓的船隊,就吸收琉球諸多造船工藝,船上載有琉球使節,而琉球也是所有藩屬國中,哪怕隔著萬里海域,還是堅持年年進貢,歲歲朝拜的國度之一,另一個不問可知,自然是後世妄自尊大的朝鮮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