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明朝美好生活

卷三 風起雲湧 第147章 立規矩 文 / 方景

    第147章立規矩

    「宣朱佑桓即刻前去乾清宮見駕!」

    層層如同漣漪般步步後退的禁衛立時罷手,很快如同潮水般退去。

    空無一人的廣場上,朱佑桓低頭笑道:「沒事了。」

    抱著少女沿著漢白玉的甬道,朱佑桓大步穿過一道宮門,柳樹下,太子朱佑樘面帶笑容。

    乾清宮前,陳淮和李孜省垂手而立,一具箱子放在御道,氣氛壓抑。

    「已經捉拿尚銘叔侄,那些人骨即是詛咒萬貴妃的妖器,切記。」

    朱佑樘若無其事的囑咐完,背手逕自去了,朱佑桓抱著佳人走上階梯,開口道:「哪位公公搬過來一把椅子。」

    忽然成化皇帝一身淡黃道袍,挽著道髻,足蹬黃段子麻鞋淨襪,背手邁出宮門,看了眼蒙著紗布的萬貞兒,歎道:「癡兒。」

    似乎是有感於發,原來昨日萬貴妃來到乾清宮,正好撞見受到帝王寵幸,心中得意的劉吉孫女和另一位淑女對話。

    當時二女躲在一間偏僻宮殿內,自以為隱秘,不成想隔牆有耳,滿口都是將來替代萬貴妃等等妄言。

    受人揭發,恰好萬貴妃正在氣頭上,頓時火冒三丈,下令杖斃了二女。

    對外自然是自己懸樑的托詞,受了刺激的萬貴妃跑到帝王面前大哭大鬧,一時陷入瘋狂。

    當夜陳淮收到消息立即當機立斷,他不欲把朱佑桓牽涉進來,是以獨自做了主。這陳淮與尚銘同僚多年,對其行蹤瞭如指掌,趁深夜尚銘留宿外宅,帶兵突襲尚家,除了搜出密室內的人骨法器,嚴刑逼番僧一口咬定,受尚銘叔侄指使,準備施法咒死萬貴妃,一心想要為民除害,青史留名。

    一併收繳而出的,還有尚銘歷年來破家滅門的不法罪證,此外還有陳淮暗中保護的人證若干,鐵證如山。

    也是老天湊巧,朱佑桓闖出來時,隨著陳淮獻上罪證,萬貴妃經過一夜癲狂,恰好此刻緩緩恢復神智。

    面對老臣的孫女,朱見深寬心之餘,不免很是愧疚,朱佑桓表現出來的一往情深,竟被帝王視為同道,大有同命相憐之感。

    愛妃甦醒後即昏昏睡去,經太醫診斷,已經是油盡燈枯的先兆。

    朱見深歎了口氣,根本沒心思理會外面的糟心事,隨便安慰幾句就揮手攆人。李孜省猶自不知將要面臨什麼,一門心思的陪著帝王煉丹。

    返回途中,陳淮說道:「六爺行事衝動,幾次三番挑釁皇族威嚴,如今已經激起朝堂內外反感,再有一次,恐怕誰都護不了你了。」

    朱佑桓也知自己做的過了,看似行事隨心,可蔑視時下禮法的事做多了,就連太后都會看不過眼。

    「算上從尚府暗藏起來的三十萬兩,都當做英國公家出的,百萬銀子將將夠了,那好!籌款一事就交給提督大人,我今後呆在家裡,兩耳不聞窗外事。」

    與陳淮分手道別,帶著萬貞兒回到府裡,朱佑桓把人直接交給姑姑安置。

    朱含香暗中瞪了侄兒一眼,緩步走到少女身前,憐惜的道:「可憐見的,今後把這就當自己家,好生將養身子,莫要胡思亂想,來,叫姑姑。」

    萬貞兒逃出生天,冷靜下來卻是萬念俱灰,心灰意冷的低聲道:「姑姑。」

    「哎!有姑姑疼你,往後咱娘倆住在一起,什麼事都不用操心。」朱含香嬌笑起來,輕輕攬著可憐少女,抬頭吩咐道:「去請靈兒姑娘過來。」

    萬貞兒立時緊張起來,喏諾的道:「不用麻煩姐姐了,但求一間佛堂,苟全此生。」

    「這叫什麼話。」朱含香故意皺起眉頭,薄怒道:「你還小,一切聽長輩的吩咐就好,年紀輕輕的大好青春年華,豈能守在枯冷之地?沒的惹人笑話。」

    情不自禁的摸摸臉上的紗布,萬貞兒強忍著悲傷,默默點了點頭。

    朱佑桓見狀搖搖頭,冥思苦想有無治療方法,暗道萬幸有吳娘娘及時阻止,只是留下三道抓痕,應該還有挽回餘地。

    很快張靈兒匆匆趕到,先是吃了一驚,馬上恢復如常,大大方方的俯下身子,柔聲道:「妹妹一切安心,我會時時陪你解悶。」

    「麻煩姐姐了。」說來奇怪,萬貞兒竟連頭都不敢抬起,更是乖乖的答應。

    朱含香好笑的又瞪了某人一眼,她有意分開二人,卻又喚張靈兒前來幫忙,自有她的良苦用心。

    當下命人收拾出一間正房,汪氏聞訊憐惜萬貞兒命苦,特意撥過來兩位婆子,四名丫鬟,四個粗使丫頭。

    加上即將到京的朱雨筠,朱家竟有五位未出閣的姑娘,再算上一位寡婦嫂子,一位姨娘,人手一時之間顯得不夠用了。

    不過考慮到朱雨筠以郡主身份定親而來,身邊不會缺少下人,因此朱家並不擔心。

    子的後輩,心滿意足之餘,沉吟道:「郡主九月定親,來年最少也要四五月份大婚,也就是說,德王夫婦進京之前,要在咱家住上大半年不止。」

    詩姍正在和丫鬟下棋,聞言好奇抬頭,嬌聲道:「太好了,老祖宗您盤算這幹嘛?反正就是熱熱鬧鬧的住在一起,每日談天說地,一起讀書。」

    「去,沒心沒肺。」

    汪氏笑罵一句,眼見女兒不在,對著李氏說道:「這俗話說的好,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以前咱家人口單薄,亂哄哄的住在一起也就罷了,沒那麼多講究,那今後就斷斷不行。來年老身預備求聖上恩准,准許山東那邊舉家遷回來,幾位姨娘的秉性你是盡知的,那就更得提前立下規矩不可。孫媳婦你說說,是不是這個理?」

    李氏一想起幾位姨娘的嘴臉,忙不迭的點頭,苦笑道:「老祖宗說的是,不立下規矩,今後家裡就甭想安生了。」

    「呵呵!先讓奶奶想想。」

    汪氏深思一會兒,緩緩說道:「這樣,整個郕王府一分為二,老二繼承那邊的爵位,今後頂門立戶,老三也住過去,兄弟倆一起贍養他祖母,母親就好。」

    李氏頓時鬆了口氣,只要能遠離老太君和太太,哪怕是吃糠咽菜,她也自覺甘之如飴。

    老祖宗眼含深意的看了眼李氏,抬手接過秋菏懷裡的熜兒,笑瞇瞇的低頭親了下嬌嫩嫩的臉蛋。

    「桓兒說了幾次,將來一定要爭取到王爵,就由他的寶貝侄兒繼承。」

    逗弄著不停掙扎的孩子,汪氏一個摟抱不住,被熜兒逃了出去,眼看著小傢伙自己爬下炕,歪歪扭扭的尋詩姍去了,氣的笑罵道:「小小孩子不學好,和他叔叔一個風流德性。」

    秋菏頓時捂嘴偷笑,李氏則心虛的扭過頭去,其她丫頭紛紛嬉笑。

    汪氏繼續說道:「熜兒繼承王爵,如此一來,起碼要等他成年後方能就藩,咱們一大家子還要在京城住上個十來年。你與秋菏就與咱們娘倆一起相依為命,都算做長房,這長房的瑣事還得由你當大奶奶的負責打理。」

    李氏心中一驚,忙道:「孫媳婦無才無德,還是繼續由姑姑管家好了。」

    不想老太太搖搖頭,說道:「她到底是不嫁人的老姑娘,將來嫁進門的媳婦多了,就會顯得名不正言不順。你姑姑的潑辣性子,能受得了閒言碎語?你就替她多分擔些,畢竟一家人不說兩家話。」

    李氏心中猶豫,仔細想想,也是這麼個道理,遂勉為其難的應承下來。

    汪氏滿意於長孫媳婦的懂事,拉過對方的手摩挲著,笑道:「妹妹那邊是二房,其餘他們幾個兄弟,按輩分都各管各家,咱們也不替他們操那個心,等著都娶了媳婦,由著婆媳間鬧去,咱們呀!眼不見心不煩嘍。」

    撲哧,左右女人見老太太說的風趣,全都大笑,唯有李氏和秋菏身為過來人,能體會出老祖宗的那份無奈和未雨綢繆。

    「這家業還是得有個人全盤掌管,不能分家。」

    說到這,老祖宗神色漸漸凝重,商量的問道:「依著你看,誰合適?」

    周圍女人全都閉上了嘴,聚精會神的聽著,沒人不關心此事,因那就意味著將來家中,誰最有權勢。

    但見大奶奶不加思索,立即答道:「自然是由桓兒和靈兒打理家業,只有桓兒的性子加上靈丫頭的身份能力,方能服眾。」

    「好,和老身想到一處了。」

    老祖宗感慨的道:「桓兒雖然胡鬧,但這個家唯有他才能震住,將來老身一合眼,桓兒也能替熜兒守好家,不至於偌大的一家子,轉眼間就各分東西。」

    「等全家團聚時,老身就親自帶著一家人去太廟祭拜祖先,咱們這一支的族長,到時就交給桓兒了。」

    李氏忍不住說道:「要不還是等幾年吧,桓兒到底還未成家,瘋瘋癲癲的總是惹事,萬一再來闖了禍?」

    「這無法無天的猢猻,當真是老身命中的魔星,罷了,那就等幾年再說。」

    老太太很是無奈,一想起孫兒的所作所為,委實太讓人揪心了。

    如此一來,大的規矩算是立下了,朱家乃是皇族宗室,景泰皇帝這一支就兄弟倆,親戚雖然遍佈天下,但近枝除了皇室,可謂是一個沒有,是以不用召集什麼全族老輩共同商議,兼且老太太貴為王妃,一言就可決斷,輪不到任何人開口反對。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