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明朝美好生活

卷二 風生水起 第087章 除夕夜,掃塵日 文 / 方景

    第087章除夕夜,掃塵日

    臘月的最後一日,即是除夕夜,而除夕夜前後,已經昭示著新年的即將來臨。

    春秋戰國時就有『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的講究。塵與陳諧音,用意不言自明,新春掃塵也就有除陳布新的含義,把一年來的窮運,晦氣統統掃出門去,通過此舉,寄托著百姓對於來年破舊立新的願望和辭舊迎新的祈願。

    成化二十年十二月,似乎是一年來的晦氣事太多,以至於掃塵這個習俗,被賦予了更多的內涵。

    這一年,先是大將軍,保國公朱永兵敗大同,接著就是京師發生地震,舉國為之震盪。

    皇帝朱見深趕緊接受群臣建言,又是忙著祭拜天地,又是忙著下旨整頓政務,審理冤獄,撫恤陣亡將士,寬免各地銀課,忙碌了整整三個月,好不容易才清閒下來。

    誰知六月河南,陝西大旱。九月出現了日食,北方又遭寇邊,壞事一樁連著一樁。

    這還不算完。馬上又有山西,陝西遭遇百年不遇的大旱饑,都到了人相食的地步,北方草原也受災,不時有韃子南下搶掠,鬧得帝王一年到頭都沒個好心情。偏偏歲尾又遇上廢立太子這一檔子事,下面文臣群情洶湧,一連兩個月日日夜夜堵在午門外,就是不讓帝王消停一天。

    終於捱到除夕夜了,皇帝可謂是深深的鬆了口氣,反正大過節的,誰也沒心思在鬧騰下去,都忙著回家團圓呢。

    一大早,北京城轟轟烈烈的大掃除運動開始了。

    好似是有意去除宮裡的晦氣,數百個小黃門跑到午門淨水,掃地,或有意或無意的,把潑了水的塵土都往六部衙門掃去,大有事後為聖上出口惡氣的架勢。

    趕巧今日各大衙門的頭頭腦腦都聚集一堂,忙著封存檔案,拜祭神靈,清掃庫房,貼上春聯,再來一場團拜活動,最後官門落鎖,大傢伙回家過年。

    都指望有個好兆頭呢,一瞧厚厚的垃圾都堆在門口,這下子百官可不幹了,心知肚明帝王是在藉機出氣,問題是古時人們最迷信,誰想來年遭厄運?

    再說明朝不比滿清,文官集團即使再不堪,也沒有對帝王時的唯唯諾諾,一群奴才做派。

    就如此,在六大尚書的率領下,百八十位大臣齊心協力,率領上千京官展開了一場反清掃運動,圍繞著垃圾做起了文章。

    事情明擺著,哪方佔了上風,哪方來年就有了好兆頭,塵土雖然渺小,但誰讓今日不同往日,塵土那可是代表著來年的官運和氣運!就算了為了本衙門的平平安安,哪位官員又敢怠慢?

    反清掃運動方興未艾,鋪天蓋地的垃圾又給推回了午門前,此事自然驚動了帝王,朱見深聞之大怒,當即下旨調派錦衣衛指揮使萬通趕來清場。

    三公大人得信兒也為之大怒,當即下官文調派五軍都督府委派京衛趕來聲援,結果兩頭領軍大將一拍馬趕到,頓時相視無語,暗罵大過年的也不讓俺們安生是不是?

    結果兩邊瞬間罷戰修和,雙雙調轉馬頭大搖大擺的走了,紫禁城外的垃圾如山,還是留給你們君臣自己玩吧!

    就如此,帝王和大臣互不相讓,誰也不肯點頭清理垃圾,一直耗到了正午,才有姍姍來遲的府尹大人帶領若干衙役,人人哭喪著臉,把一年來的晦氣統統拉走。

    這一段小插曲,看似兒戲,實則意味著君臣關係的不和睦,已經達到了臨界點。

    京城暗地裡波瀾洶湧,借由過年時的拜年串門,很多文臣準備暗地裡串聯,一等休假結束,就要再接再厲,除了護住朱祐樘的太子之位外,還有藉機逼迫帝王勵精圖治,罷奸佞,修國策等深意。

    皇帝朱見深和萬貴妃也未閒著,過年時預備著在宮裡大擺筵席,對一干近臣寵臣面授機宜,統一口徑,裡應外合等等計策,預備來年好一舉壓服文武百官,強逼太子自己主動退位了事。

    最可笑的,就是以往最是無堅不摧的利器,東廠和錦衣衛在此役居然都成了擺設。

    汪直的遠離朝堂,頓時使朱見深大為後悔,少了這位膽大跋扈之人,似乎手裡缺了把鋒利無比的尖刀,沒了震懾天下的利器。

    蜀中無大將,只好廖化充前鋒了,萬通身為萬貴妃的親弟弟,自是面對此局當仁不讓,唯有硬著頭皮大拍胸口,起碼也得抓住幾位鬧得最歡的文臣把柄,使之鐺鋃入獄,以為警戒他人之用。

    單說此刻的郕王府,一樣也在熱熱鬧鬧的大掃除,裡裡外外都是滿頭大汗的下人,把個府內清掃的乾乾淨淨,一塵不染。

    朱祐桓就像是被世人遺忘一樣,悠然自得的自由自在,其實也是如此,一位閒散宗室想要被人記住都難。

    當然大門是出不去的,整日裡都有錦衣衛盯著呢,他要是敢踏出府門半步,保管下一刻宗人府就會趕來問罪。

    即使如此,朱祐桓還是故意站在大門口,掐著腰指揮著下人貼春聯,還不時跑去和一群孩子放鞭炮,玩的不亦樂乎。

    來旺來貴騎著馬呼嘯而至,動作麻利的翻身下馬,自有門外的管事吩咐門房牽馬走人。

    老二朱祐林對於老六的事幾乎從不干涉,私下裡更是從不耍弄心機,事實上,男人很少會為了家財而互相爭奪的你死我活,誰不重視兄弟情義?打斷骨頭還連著筋呢。

    凡是爭鬥家產的,往往後面必定是有婦人暗中挑撥。從古到今,女人在這方面的短視狹隘就從未間斷過,甚至連爭奪帝位此等事上,背後的源頭,幾乎也先出自母妃自己身上,無非是為了想高她人一頭罷了。

    現如今,反正在京城的兄弟三人都未成親,誰也不會為了偌大的王府產業而心生覬覦,彼此間兄友弟恭的,沒有任何齷齪存在。

    朱祐林笑呵呵的走出來,一指來旺,問道:「打聽到什麼消息了,說來聽聽。」

    來旺跑過去笑道:「回二爺,宮裡險些打起來了。」

    周圍人都大感興趣的聚過來,聽著來旺眉飛色舞的講述垃圾一事,眾人當下哄堂大笑,倒也人人不覺得稀奇,蓋因此種小孩子過家家之類的趣事,往年都是見得多了。

    朱祐林則沉思不語,他來京城,是為了繼承家族爵位的,原本想通過大祖母的安排,進宮給太子做個伴讀,不想趕上這檔子事,鬧得他連提都不敢提此事了。

    心中不免憂慮,朱祐林沒好氣的朝遠處的兄弟喊道:「你們倆別玩了,都過來。」

    說完轉身頭也不回的進了大門,朱祐桓和老四朱祐樟不知就裡,只好一起跟了過去。

    外宅的院子裡,到處都是女孩們跪坐在窗前,忙著剪貼各式窗花,大大的福字倒貼著,大紅燈籠隨處高掛,其中豐富多彩的年畫最是出彩,什麼天官賜福,福祿壽三星,五穀豐登,六畜興旺,年年有餘,觀音送子,迎春接福應有盡有。

    兄弟三人徑直穿堂過戶,走入一間院子裡,朱祐桓認得這是二哥的住處。

    不提下人丫鬟紛紛上前見禮,朱祐林帶著兄弟進了書房,沉著臉吩咐道:「不許任何人進屋打擾,不用上茶了。」

    老四朱祐樟一頭霧水,隨便找了個椅子坐下,問道:「出什麼事了?」

    「還不是為了太子。」朱祐林皺著眉說道:「前日收到家信,大哥的身子骨每況愈下,恐怕熬不過今冬了。」

    「啊!」朱祐樟頓時驚呼,神色複雜的歎道:「這可怎麼辦?要不你我兄弟趕緊動身趕回泰安?老六隻能呆在京城了。」

    「糊塗。」朱祐林心說幸虧是大哥病重,還不至於為了禮法而返回山東,沉聲道:「咱們兄弟所為何來?沒有成事哪有臉面回去見長輩?」

    「那怎麼辦?」朱祐樟沒好氣的道:「俺到捨不得京裡的繁華富貴,可是太子自己都過得朝不保夕,哪還能顧著咱們?」

    朱祐林瞧了眼默不作聲的老六朱祐桓,緩緩說道:「其實此事不難辦,就是時機上有些緊迫,太子沒了指望,不是還有萬娘娘在嗎?」

    「對。二哥說的沒錯。」

    朱祐樟恍然大悟的叫道:「要俺說,親近太子哪有親近娘娘來的方便?只要她老人家一發話,就沒個不成事的,下一番心思尋到些珍奇異寶,托人送進宮去就成。」

    朱祐林當下笑著點頭,他也是這般想法,無非就是一個輔國將軍的爵位罷了,還真是萬貴妃一句話的事。

    朱祐桓依然默不作聲,耳聽兩位兄長商討如何尋些稀罕物,以此想要討好萬貴妃,漸漸聽的不耐煩起來。

    突然站起身來,朱祐桓搖頭道:「哥哥們的事我管不著,不過我倒是有一個建議。」

    「說,但說無妨。」朱祐林和朱祐樟都見識過老六的諸多手段,急忙雙雙回應。

    朱祐桓笑了笑,意味深長的道:「爵位之事說容易很容易,說麻煩卻很麻煩,急是急不來的。這麼多年來,要是宮裡的那二位有心,早就一紙詔書下來了,何必等到你我兄弟進京苦心籌謀?

    「唉!」老二和老四相視歎息,都知朱祐桓此言半點不假,話說皇祖父的帝王之位被當今承認,一干大臣得以平冤昭雪,聖上似乎該做的幾乎都做了,為何獨獨慢待自家?

    說穿了,還是為當年差點被廢而耿耿於懷呢,以至於時至今日也不承認朱家的帝王后裔身份,就是因為當年皇祖父圈禁朱見深,使得萬貴妃在冷宮中保護他,從而種下未來獨寵宮裡二十年的傳奇。

    當年一段冷風淒雨,小命風雨飄搖的艱辛歲月,肯定對朱見深和王貴妃的感受非常深刻強烈,由己推人,自家在山東的冷遇,也就不難理解是為什麼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