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淚灑長城 第二十七章 血之教訓,經驗之談 文 / 賈牛呀牛雲海
我上了火車,透過車窗,像送行的人們招了招手,眼淚又一次的禁不住的流了下來……
此次奔赴南京,跟著我的,還是只有小刀,一個是他的武功好,另外他的部隊除了警衛團的那些少年們,打得只剩下了3000多人,好在他沒負傷,至於部隊整編的事情交給了眼鏡,我對他說道:「準備點酒菜,一起喝點!」小刀剛要動彈,易安華這時候說道:「還是我來吧!」
我點了點頭,對小刀說道:「準備筆紙,我要寫些東西!」
小刀立刻放好了紙張,掏出了毛筆,磨墨,看著我寫到:余指揮步兵30餘萬與倭寇作戰,激戰一月半,感慨萬千,得經驗數條如下!
第一、如無必要,切不可與日軍在江邊、河邊、海邊作戰,日軍海軍艦炮威脅極大,我七萬精兵血戰20與日,整補數次,與日軍傷亡比例為8:1;
第二、山地作戰應為我軍首選,依照有利地形,節節抗擊日軍攻擊,消耗日軍有生力量,然後利用預備隊在陣地前反擊之,兵力損傷可達2:1;不過應當注意日軍炮火對我軍之反擊部隊的攔截,以及返回陣地時的殺傷,最好在我軍陣地前進行近距離反擊,我軍亦可通過交通壕迅速轉移,交通壕高最少要達到1,6米深,寬1米為好!
第三、在平原作戰應顧及日軍坦克部隊,必須挖反坦克壕,內置枯木樹枝等易燃物品,,日軍坦克來時,向反坦克壕投擲汽油瓶,酒精瓶,令易燃物燃燒,燒燬坦克!另外我軍必須配備反坦克武器,平射炮、反坦克槍應是首選!
第四、日軍攻擊時,採用波浪式攻擊,炮兵應阻擊其第二波、第三波進攻力量,將第一波攻擊力量消滅掉後,再用炮兵攻擊之第三波、第四波攻擊力量,放進第二波,這樣就可以使其戰術成為添油戰術,對我軍威脅會大大降低!
第五、日軍正面攻擊不行之後,會採用大迂迴戰術,襲擊我軍後側要點,一般距離達到100里以上,應注意此地域之要點防護,防禦兵力兩師最佳!
第六、日軍單兵作戰能力極強,在200米距離上也可將我軍士兵擊傷,從而喪失戰鬥力,我軍應以狙擊手在2線陣地予以反制,射擊距離最好保持在400至500米,團級戰鬥,佈置作戰人數50~100人為宜!
第七、日軍炮火極為猛烈,我軍應以敢死隊突入日軍炮兵陣地予以破壞,消耗掉日軍炮火優勢,則日軍戰力降至一半,同時我軍步兵應裝備大量擲彈筒,以彌補前線火力不足的問題!
第八、日軍極好白刃戰,我軍與敵作戰時,應配大刀家一手槍,現在近距離將日軍攻擊勢頭用手槍消耗掉一部分,然後與其決戰!
第九、余觀日軍之作戰意志極為強烈,頗有藐視我中華軍隊之意,顧我軍應當加速軍官配置,軍校生學習時間應以兩年為佳,戰時轉為1年半,以彌補我軍戰鬥中之軍官損傷,盡量不要提拔無知識之行伍士兵擔任,如地圖都不知如何看清,何以作戰!
第十、應實行全體學生、青年半兵役制,在開學、農閒時期,進行半月軍訓,長此以往,即可得無數兵員,也不用為兵員匱乏而煩惱!
我軍應當配置鋼盔,有鋼盔之部隊,士兵損失將下降三成;
彈藥質量一定要過關,我部背靠瀋陽兵工廠,可惜有些彈藥盡讓人失望,不合格品雖不多,但也影響我部之戰鬥進程,彈藥質量一定要過關,切記!切記!
「…………」
我寫完一條,就有人收走一條,因為都是心中所存,所以寫得很快,20多分鐘之後就完稿了!
寫完之後,我搓了搓雙手,問道:「酒菜可好了?」
沒人回答,我環顧左右,小刀和易安華正拿著我的「大作」津津有味的地看著,小刀看著看著眼淚啪嗒啪嗒地流個不停,嘶啞著嗓子張開嘴說道:「老大,你要是早點寫出來,我的部隊也不會打得那麼慘?」
易安華看完之後,感歎地說道:「血之教訓,經驗之談,好好!從你這裡我看到了一些有想要的東西,我寫的時候將會受到很大的啟發!」
我點了點頭,說道:「有些經驗我沒有想清楚,比如城內狹小地區巷戰,短槍要比長槍更佔有優勢;還有我軍不應該在戰鬥中解決的一些事情,而是利用游擊作戰盡量攻擊日軍的軟肋,比如日軍的飲水問題,戰馬的草料問題,後勤的補給問題,都可以作為我軍的攻擊目標,我們老祖宗不是說過嗎,先下手為強,後下手遭殃!我軍應當將有限的精銳力量提前出手,打擊日軍最怕疼的地方去,也就是所謂的七寸戰術!是人都要吃喝拉撒睡,我們攻擊的目標可選擇的太多了!」
倆人點了點頭,易安華問道:「那狙擊作戰當中,什麼最重要呢?」
我回答道:「狙擊作戰主要是在於他的攻擊目標效應的擴大化!比如說一隻部隊裡面,一名日軍少佐的作用趕不上大佐的作用,那麼大佐就是首選狙擊目標!反過來一名少佐領導的大隊,他就是最有價值的目標,而對於一支有電台的中隊,想要殲滅他,電台卻又成了最有價值的目標,所以說狙擊手攻擊的永遠就是最有價值目標,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有時候日軍的水車都是最有價值的!明白了嗎?」
易安華點了點頭,回答道:「明白了,問君一席話,勝讀…100年書!」
我笑了笑,回答道:「別貧嘴了,老子真是餓了,來,一起喝酒吧!」
小刀給我們滿上,我叫他也坐了下來,大家一起喝!同時邊喝邊聊!
聊著聊著,我又發現了很多問題,怪不得有人說「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首先就是戰時的輪換制,中國的軍隊很少有輪換制這麼一說,先是打,打得都殘了,然後再下去整補,整補回來再打,結果發現整個部隊的戰鬥力下降了一大截,就連部隊的軍官都懷疑自己是不是自己的部隊改人家的姓了,自己都不認識了!而我的部隊也遇到了這種情況,要不在瀋陽外圍我的十數萬大軍不至於只頂了兩天兩夜,實在是頂不住了,只好撤回來,而且這樣的部隊會越打越弱,損失也大;最後只能是被人編遣或者是解散!看來老蔣在抗戰過程中編遣雜牌軍的做法還是正確的,好的兵員即使給了這些雜牌軍,起的作用也不大,還不如就地編遣,省一些武器彈藥和軍餉,要是我,我也會這麼做!
誰叫資源就那麼點,不夠分呢!
還有就是中國的軍隊雖然多,可是與日軍正面作戰的時候,正面太寬大,一個團防禦的正面,遠遠地超過了它本身的作戰能力,一條戰線有幾個支撐點,依靠支撐點連成一條戰線,這幾個點很重要;可是這些東西我都沒有注意到,日軍進攻點也就衝著這幾個點來,支撐點一被摧毀,所有的防線就是配著!
在鴨綠江一戰,岳振就提及了這個問題,可是我沒當回事,那是因為我的機槍火炮多,當時的問題顯現的不明朗;現在想起來,身上驚出了一身冷汗,試問那支部隊有的的部隊火炮,機槍多,我是背靠著兵工廠作戰,可是以後打仗也不能將兵工廠天天背在後背上,看來打仗還是要看他的一些規律,預備隊得有、武器彈藥也得有,支撐點的防護更是必須的!現在要做的就是大量的儲備武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