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明風萬里

第三卷 五大臣時代 第二百三十六章 貞和翁主 文 / 石頭比較多

    第二百三十六章貞和翁主

    見皇上突然拿出一封奏疏,徐光啟等人面面相覷,遲疑了一會,徐光啟才起身施禮道:「看皇上面帶笑容,可是朝鮮國內又來了什麼好消息不成?」說罷,便上前半步想要接過奏章。

    「還真是個好消息,」朱由校淡淡的笑了笑,伸手將奏章遞給了徐光啟,「解經邦解愛卿通過登州急報,朝鮮在朝廷的支持下建立了議會,並準備以議會名義和朝廷達成協議,用海關關稅作抵押向大明民間發行債券。」朱由校環視眾人一圈,面帶得意的宣佈道,「這筆債卷地總額為五百萬,其中三百萬將交付給朝廷做軍費賠償。」

    饒是徐光啟等人見多識廣,也被皇上突然宣佈的這個消息嚇了一跳。如加上在朝鮮搜刮來的三百多萬財物,朝廷就在這次戰爭中獲得了六百多萬兩的利益,這可是亙古未有之事。

    「恭喜皇上,賀喜皇上,」腦子轉的比較快的沈飀已經撩衣襟跪倒,「皇上目光深遠,遠非臣等所能及,方有如此巨大收益……」

    沈飀還想接著說,卻被孫如游冷笑著打斷了,「沈飀大人所言謬也,朝廷出兵朝鮮,本是為了幫朝鮮匡扶綱紀,不料卻被盧象升此等小人利用,大肆搜刮不說,還壞我天朝上國威名。」孫如遊說著,也撩衣襟跪倒,「臣彈劾解經邦、黃嘉善、盧象升等人見利忘義,欲誘使君上行羌狄之事,請皇上速下決斷,將此三人棄市。」

    在孫如游看來,什麼就糧於敵,什麼以戰養戰,都是羌狄蠻夷不習禮儀教化所致,朝廷是萬萬不能學的。他雖在***上傾向於解經邦,並一度極力支持解經邦接任內閣首輔位置,那是因為沈飀的名聲過臭,現在見解經邦也是只講利益不講禮儀,立即就翻臉和解經邦劃清了界限。

    孫如游這番硬邦邦的話,說的朱由校等人面面相覷,過了好半天朱由校才緩過神來,「孫愛卿暫且請起,且聽朕慢慢將來。」朱由校右手虛抬,示意孫如游站起身來,「孫愛卿當知,朝廷養兵需要銀錢,這些都是民脂民膏,卻無半點是來自朝鮮。如今朝鮮有事,朕為了道義而出兵,總不能差使餓兵不發糧餉,更不能虛耗本國百姓賦稅去救助他國百姓。故此,朝廷出兵的軍費是一定要向朝鮮索取的。」

    「臣反對並不是這個,」孫如游猛地搖了搖頭,反駁道:「朝廷為了救助朝鮮發行了三百萬債券,這自然要讓朝鮮償還,對此臣並無異議。可是朝廷千不該萬不該去搜刮朝鮮國庫,」孫如游涕淚俱下,「盧象升等人對朝鮮如此刻薄,怕是有傷聖上之名啊。」

    朱由校這才醒悟過來,感情孫如游不是不貪財,而是要讓人家雙手將銀錢送上。這也難怪,沈飀也好,孫如游也好,現在的幾個內閣閣員都是朱由校一手挑選出來的,那些真正拗不過來彎死搬著禮儀教條早就被淘汰出局,又怎會出現在朱由校眼前。至於孫如游為何頻頻在這上面給皇帝添堵,怕是礙於自己禮部尚書身份的因素比較多。

    不過,朱由校右手還是悄悄的握緊了。

    千百年來,華夏礙於禮儀道德的虛名而吃虧的次數,實在太多了。這點已經要盡快扭轉過來,決不能讓為了面子而吃虧的事情再次發生了。

    想到這裡,朱由校悄悄的給孫如游這個禮部尚書的位置,畫上了句號。

    「盧象升等人都是有功之臣,朝廷妄加處罰必定會折損士氣。」主意打定後,朱由校便打起了哈哈,「不如這樣吧,朕下到旨意給解經邦,讓他對盧象升等人進行訓斥,如何?」

    孫如游尷尬的笑了笑,「臣遵旨。不過,兵凶事也,聖人不得及而為之,還請聖上莫要妄動干戈,好給民以休息。」

    「孫愛卿說的有道理,」朱由校點點頭,「其實朕也知道,這次出征朝鮮能獲利如此巨大,實在是因為出其不意,後來又是通過海運將財物運回。」朱由校淡淡的笑了笑,「此次出兵實在不足以作為比較,朕日後一定會慎重考慮出兵之事。」說罷,朱由校心中卻一陣好笑,以前國家出兵打仗,百姓只能承受痛苦卻不能有所受益。可現在不同了,有了這次出兵朝鮮為樣本,那些在對朝戰爭中獲得甜頭的階層自然會期盼下一次戰爭。到那時候……

    朱由校心中愈發的得意。

    「皇上聖明。」見皇上信誓旦旦並沒有窮兵黷武的念頭,孫如游這才長出了口氣,回到了座位。

    一直以來,徐光啟都是在那裡冷眼旁觀,現在見孫如游回到座位上了,才起身奏道:「皇上,臣有一事不明,為何這朝鮮新選出的嗣君人選是個女子呢?難道朝鮮王室已經絕嗣不成?」

    「奏章上不是已經寫了嗎?」朱由校不滿的敲了敲椅子扶手,止住了眾人竊竊私語的議論之聲,「朝鮮王室的嫡系子弟都參加了叛亂,絕對不能再繼承朝鮮王位。而旁系子弟又血緣太遠,不足以服眾。朝鮮百姓也是不得己,才選定了貞和翁主作為朝鮮的嗣君人選,而朝鮮史上也曾有女王出現,用不著諸位如此大驚小怪。」

    見皇帝如此偏袒,徐光啟只覺的一陣氣結,便耐住性子解釋道:「皇上有所不知,若是其他藩國,別說是立一個女子為王了,就是立上十個八個代代相傳,臣等也沒有半句虛言。可朝鮮卻有所不同,」徐光啟歎了口氣,又道,「朝鮮素以理學治國,對各種禮儀制度看的極重,加之朝廷本就是為了幫朝鮮匡扶綱常而去,又豈能出爾反爾給朝鮮立一個女王呢?還請皇上三思啊。」

    「這貞和翁主可是朝鮮人自己選的,」朱由校猶不死心,還在強辯,「可見朝鮮百姓還是能夠接受一個女王的。」

    「冊立女王,虧那些朝鮮人想得出,也不知道他們是何目的?」孫承宗忍耐不住了,先啐了朝鮮人一口,才奏道:「若以臣之見,怕是朝鮮有人想圖謀不軌,準備用這貞和翁主做傀儡。要不就是想嫁禍給朝廷,準備興風作浪。總之,沒有一個好事。」

    朱由校聽得好笑,心想,不管是那個朝鮮議會,還是這個朝鮮女王,還不都是朝鮮豪族爭權奪利的工具。要不,朝鮮議會怎麼會擴張的那麼快?至於這個朝鮮女王,也很好理解。一來是好控制,二來是才具聲望都不足,可以給朝鮮議會發展的時間和空間。

    至於會不會有人利用這個朝鮮女王興風作浪,做些大明不願看到的事情?

    朱由校淡淡一笑,你以為朝廷即將在朝鮮駐紮的那三千兵馬是紙糊的啊?

    朱由校躊躇滿志,剛想強行通過,讓貞和翁主成為朝鮮女王,就聽見一個聲音悠悠傳來,「皇上,這個貞和翁主不會就是信王爺新納的那個小妾吧?」

    孫如游似笑非笑的看著皇帝,淡淡的問道,「皇上,這個貞和翁主不會就是信王爺新納的那個小妾吧?」

    朱由校的臉一下子就凝住了,過了半晌才故作不知的問道:「信王納的那個朝鮮女子是貞和翁主?」

    「正是。」孫如游淡淡一笑,卻沒有接著往下說。

    徐光啟和眾人對視一眼,心中一陣苦笑。

    皇上又何嘗不知道信王新納的那個朝鮮女子是貞和翁主,畢竟那是京城中最近幾天最轟動的一件事情。

    一個亡國的小國公主被千里迢迢壓進了敵國的京城,卻被一個身份高貴的敵國貴族看中。兩人發生了驚天地泣鬼神的可敬戀情,卻被國恨家仇所阻隔。最後,敵國貴族拒接了皇帝陛下的賜婚,冒著被懲罰的危險向皇帝請命,要納這個亡國女子為妻。在一番曲折婉轉的鬥爭後,兩人終於如願以償成為伴侶,這是多麼催人淚下的動人故事。

    這個動人的故事傳遍了京城,信王朱由檢和貞和翁主就是其中的主角,而皇帝陛下朱由校卻成了最大的反派。可又有誰知道,疼弟心切的皇上在朱由檢開口的一剎那,就同意了信王納貞和翁主的提議,還不顧大臣的極力反對將兩人繼續留在京中。

    朱由校尷尬的笑了笑,「既然貞和翁主是朝鮮選定的嗣君人選,那做信王的妾就有點過了。這樣吧,」朱由校微微沉吟了下,笑道,「就冊封她為信王妃吧。」

    「皇上,」孫如游不得不再次站了起來,搖頭苦笑道,「難道皇上忘了,信王妃已經擬定好人選,只待信王爺大婚了。」

    徐光啟等人也是連聲附和。

    其實,皇帝原先早就和大臣們商議好,正等信王大婚就去就藩。可信王前段時間鬧了那麼一出,順理成章的推了婚禮,在京城中滯留下來。

    對此,大臣們早有非議,對信王的觀感更是不好。

    現如今,皇上又想替信王悔婚,卻不經意間觸動了大臣們關於華夏蠻夷的那根神經,反應更是強烈起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