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明風萬里

第三卷 五大臣時代 第一百五十七章 琉球 文 / 石頭比較多

    第一百五十七章琉球

    順利完成了皇上交代的任務,徐光啟十分高興。他急匆匆的趕回家中,準備好筆墨紙硯就想寫奏章。可老管家卻來稟報,兵部尚書黃嘉善黃大人求見。

    幾日不見,黃嘉善臉上的皺紋又多了許多,頭髮更是花白了大半。徐光啟看著一陣心悸,卻知道黃嘉善最近壓力很大,快速衰老也是難免之事。

    「黃大人,」徐光啟的語氣中帶著幾分謹慎、幾分試探,「……你可是有事?」

    黃嘉善一陣苦笑,心想,若是沒事,我來做什麼?卻知道自己已成不祥之人,徐光啟有所忌諱也是難免之事。

    「徐大人,黃某此次前來,是有一事相求,還請大人幫襯一二。」黃嘉善一臉真誠的看著徐光啟,徐徐道出了來意,「黃某新做了一份計劃,想讓徐大人看看是否妥當……」

    徐光啟眉頭輕皺,這個黃嘉善,怎麼這般沒趣?你兵部尚書的計劃,是我一個管農業的能看的嗎?想起自己和夷人牽涉頗深,已經被皇上盯上了,徐光啟更是不敢多管閒事……

    「黃大人,」徐光啟打了個哈哈,推辭道:「……這行軍打仗,你是行家,就不要為難我了。」說罷,便舉起茶杯,來了個端茶謝客。

    黃嘉善心中一陣惱火,卻覺得十分無奈。

    自己身為大司馬,主管一**事,又何曾有人給過自己這種臉色。更何況,自己是科場前輩,而徐光啟僅僅是一個管農事的幸臣。

    可是,說讓自己處境尷尬呢?想想那報紙上對自己品行的讚美,再想想皇帝那日對自己能力的指責,黃嘉善覺得很不甘心。自己半生宦海沉浮,素以精幹示人,總不能到老了,卻落個昏庸無能的評語致仕……

    想到這裡,黃嘉善深吸了一口氣,向徐光啟賠笑道:「閣老,不是有關軍事的,是一份移民的計劃……」

    「移民?」徐光啟驚道。他主管農業生產,而移民開荒正是他的職責,可冷不丁從黃嘉善口中聽到移民二字,徐光啟卻覺得十分驚訝。

    「對,移民。」見徐光啟一臉驚訝,黃嘉善暗自好笑。小徐啊,小徐,後生晚輩,做事就要謙虛點,不要在老夫面前賣弄。

    那天,徐光啟被皇帝質問的時候,黃嘉善正在昏迷,而宮中又被皇帝下了禁令。因此,外人一直不知道,徐光啟也被皇上訓斥,正是步步小心、處處驚心之時。

    見黃嘉善不像是開玩笑的樣子,徐光啟才小心的問道:「黃大人,你這移民計劃,是何章程?需要移民多少?移向何地?有需要多少種子牲畜?……」

    徐光啟一連串問了許多,卻又歎息道:「黃大人真是光啟之楷模,心繫黎民、忠心王事,真讓徐某汗顏。」

    在徐光啟看來,黃嘉善正處於風雨飄零、地位難保之時,卻不想著如何謀身,而關心起黎民生計,真是聖人子弟、聖賢門徒。

    黃嘉善用右手扶了扶左袖,那裡面藏著一份奏章,正是他這次前來的本意。可考慮半晌,黃嘉善卻停住了動作,並沒有把奏章取出來。

    「徐大人可知,」黃嘉善舉起茶杯,輕輕的喝了口熱茶,才徐徐說道:「福建以東,有一大島,名喚琉球?」

    「琉球?」徐光啟是南方人,早年也曾在福建廣東、廣西等地遊歷,怎會不知道琉球之名,「琉球本國初之東番也。福建沿海多有窮困之人,投海奔東番開荒,因海難頗多,可謂九死一生,便稱為『埋冤』。因其土音和琉球相似,便被附會,東番也就成了琉球。

    到了萬曆年間,朝廷繪製坤輿圖。福建布政司以『地形如彎弓,浮海如平台』上奏,逐定名為琉球。」

    徐光啟藉著講解琉球之名,大發了一番感歎,向抬頭看向黃嘉善。

    「黃大人的意思是,向琉球島移民?」徐光啟問道。

    「正是,」見徐光啟知道琉球島,而島上更是有大明子民繁衍,黃嘉善心裡一陣高興,忙向徐光啟解釋道:「此琉球島位於福建一側,攔腰將我大明海域斬斷,實為兵家必爭之地。黃某便想,是否可以向該島移民,以鞏固國防。」

    徐光啟微微頷首,心想,我就知道,你另有打算。卻也放下心來,不再對黃嘉善的目的疑神疑鬼。

    又考慮了一番,徐光啟才回道:「福建山多地少,百姓早已不堪重負,能向琉球島移民,也是件功德無量之事。」說著,徐光啟向黃嘉善一拱手,「大人關心黎民生計,徐某佩服。」

    黃嘉善一喜,忙問道:「……那,閣老可願和我一起上奏陛下?」

    徐光啟笑容不變,卻堅決的拒絕了黃嘉善的好意,「黃大人,此事你一人上奏即可。陛下垂詢時,徐某一定會據實上奏,無需大人擔心。」

    黃嘉善的笑容頓時便凝住了,「閣老,你這是何意?」黃嘉善大聲問道,可聲音中卻帶著一絲顫抖。

    難道,他已經得到確實消息,我真的要丟官罷職不成?黃嘉善心中大駭。

    在他看來,自己是兵部尚書、朝廷大員,能主動向徐光啟示好,他便是不想和自己結為奧援,也當以禮相待才是。可如今,徐光啟卻是硬生生的拒絕了自己,這豈不是……

    見黃嘉善臉色大變,徐光啟也猜到了他一點想法,不由得一聲歎息,向黃嘉善解釋道:「黃大人,非徐某不願,實不能啊。皇上欲整頓海防,所用的借口卻是夷人。可我,」徐光啟一陣苦笑,「徐某信的,可是夷人的教門啊……」

    黃嘉善一愣,隨即也醒悟了過來,徐光啟既然和夷人有染,那就絕對不會再牽涉到軍權之上。可想起徐光啟開解自己時,所說的建港口扼制海道等等,心中一陣惋惜。

    「原來是這樣,倒是黃某錯怪閣老了。」黃嘉善心中一動,就向徐光啟深深地拜了下去。

    徐光啟連忙避讓,又真摯的對黃嘉善說道:「黃大人,你我都是陛下的臣子,自當一心報效才對。只要你我盡心竭力,聖上終會明白你我的苦心的。」

    「謹受教。」黃嘉善臉色一整,又向徐光啟施了一禮,「黃某這就進宮,向陛下進言。」

    「正當如此。」徐光啟連忙鼓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