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明風萬里

第三卷 五大臣時代 第一百三十七章 熊廷弼 一 文 / 石頭比較多

    第一百三十七章熊廷弼一

    代善很快就收拾好行裝,日夜兼程的趕往瀋陽。

    而瀋陽城內,熊廷弼也很快就收到了代善到來的消息。至於代善的來意,也被錦衣衛查了個清楚。

    經略府的花廳裡,孤零零的坐了四個人,熊廷弼、楊漣、袁應泰,以及駱養性。這四個人,包攬了遼東的軍事、行政、經濟、情報大權。而駱養性,更是擔負著監視前三人的重任。

    花廳外,數十名親兵嚴陣以待,把花廳圍了個水洩不通。這些親兵來自經略府下屬的總務處,都是從楊漣的憲兵中精選出來的,專司經略府的情報安全保衛工作。

    駱養性清了清嗓子,首先報告了代善的行程「據錦衣衛得到的消息,建虜大將代善已經過了撫順關,正向瀋陽趕來……」

    袁應泰一怔,「怎麼這麼快?」

    熊廷弼淡淡一笑,「林丹汗的大軍,一直在身後催著,代善能不急嗎?就是不知道,代善帶了多少錢物來賄賂我們。要是太少了,我可不答應啊……」

    眾人會意一笑,卻對代善的到來,期待起來。

    楊漣一向板著的臉上,也多了幾絲笑容。他長歎一聲,笑道:「自老奴反叛以來,遼東局勢便日益糜爛。而薩爾滸一戰,我大明更是喪師辱國。如今,勝利就在眼前,我反倒有點疑神疑鬼,覺得不真實起來……」

    熊廷弼等人也是一陣恍惚,覺的楊漣所說,正是自己心中的寫照。

    一時間,花廳內便沉默起來……

    不過,這四人俱是性情堅毅,輕易不為外物所動之人。片刻之後,便先後反應過來。

    熊廷弼哈哈大笑,衝散了花廳內的傷感、憂鬱氣氛。

    「楊大人過慮了,」熊廷弼神情飛揚,「自陛下登基以來,遼東局勢便日益好轉,百姓也能安居樂業。建虜小丑,已是秋後螞蚱,時日無多了。

    現如今,上天祐我大明,給草原降下旱災,逼得林丹汗無路可走。陛下又因勢利導,誘使林丹汗東進。這才把老奴逼到絕境,不得不拚死一搏……

    而我等目前商議的,則是如何勒索代善。並讓代善徹底相信,我大明並沒有出兵之意。」

    袁應泰沉吟了片刻,卻徐徐說道:「至於騙過代善,倒也很簡單,無非是假戲真做而已。倒是如何與林丹汗配合,利誘林丹汗強攻建虜,到需要再斟酌一二……」

    眾人一怔,卻隨即想起皇上密旨的內容來。

    按照朱由校最初的計劃,那就是各邊加強防範,不給林丹汗偷襲之機。而在遼東向林丹汗供糧,則是引誘林丹汗東進。準備在遼東挑起蒙金爭端,坐山觀虎鬥。

    可誰成想,林丹汗不來則已,一來便是數十萬大軍,竟然想著給建虜一個滅國之戰。這樣一來,朱由校最初的計劃就要進行改變……

    楊漣苦笑一聲,「林丹汗如此興師動眾,難免不會有什麼其他心思。只怕我們也要加強戒備,也免得給林丹汗可趁之機……」

    熊廷弼微微頷首,贊同道:「楊大人所言甚是,我們不得不防啊。只是,」熊廷弼的臉頓時便拉了下來,歎氣道:「大軍西移,去防備蒙古的話,就不能去偷襲建虜了。難道說,就放過此良機不成?」

    袁應泰也反應過來,忙勸道:「建虜頹勢已現,經略必有馬踏赫圖阿拉那一天。至於現在,還當以小心防備為上……」

    楊漣也出言勸道:「聖上授經略以重任,本是為了保遼東平安。至於建虜小丑,又何須掛齒。等到我大明練成精兵,必能獻老奴於太廟……」

    「兩位大人所言甚是,我等須以保境安民為上。」熊廷弼點了點頭,卻又有點不甘,「若是老奴一不留神,被林丹汗所擒殺,本帥豈不傷心?頭疼啊,頭疼。」熊廷弼邊說邊哈哈大笑起來……

    楊漣和袁應泰剛剛把心放下,卻又聽熊廷弼一聲斷喝。

    「不過,」熊廷弼止住笑聲,獰笑的臉上,滿是殺氣,「本帥也不能饒了建虜……」

    楊漣一驚,忙問道:「大帥的意思是?」

    熊廷弼獰笑道:「讓新軍的兒郎們,再去建虜那裡走上一趟,給老奴問個好。」見楊漣等人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樣,熊廷弼放緩了笑容,「諸位放心,除了新軍之外,其他各部都要嚴守關隘,防範蒙古人來襲……」

    楊漣等人這才完全放下心來,連忙附和同意。

    結束了會議,熊廷弼便轉回住處,準備歇息一二。卻發現家人熊安跟了過來。

    「老爺,」熊安看左右無人,便鬼鬼祟祟的喊道,「小人有事稟報。」

    熊廷弼一怔,忙把熊安帶到了僻靜處。

    「什麼事?」熊廷弼問道。

    「老爺,」熊安小聲問道:「小的聽說,建虜就快要被平滅了?」

    熊廷弼一楞,卻笑罵道:「你這滑頭,消息倒也靈通。」略一沉吟,又笑道:「……從目前局勢來看,建虜十有**是逃不出此劫了。」

    熊廷弼說的是蒙古人東進,建虜局勢危急,怕是在劫難逃。可熊安卻誤會了,他以為是大明軍隊要乘火打劫,急的臉色都變了。「老爺,你要三思啊。這建虜,實在滅不得……」

    「什麼?你說什麼?」熊廷弼臉色大變,「剛才的話,你再說一遍,」

    熊安撲通一聲便跪在地上,苦苦勸道:「老爺,有道是鳥盡弓藏,兔死狗烹。當初老爺得罪了那麼多人,全賴遼事危急,才受得聖上袒護。若要是建虜被平滅,老爺豈不是要……」

    熊廷弼頓時愣住了,直到此時,他才隱隱約有了一絲悔意。

    「當初,我得罪的人,實在太多了。」熊廷弼一聲長歎。

    「那老爺就給建虜留一條生路……」熊安連忙勸道。

    「晚了,」熊廷弼一陣苦笑,如今的遼東,已經不是自己一個人說了算。想養賊自重,也不是很容易的事兒了。「現在已經不行了……」

    「老爺……」熊安還想再勸,卻被熊廷弼攔住。

    「放心吧,」熊廷弼淡淡一笑,「本帥早有準備,必能全身而退……」

    夜已經深了,熊廷弼仍是輾轉反側。

    自督遼以來,熊廷弼便四面開戰,得罪大臣無數。雖有心借東林黨為外援,改善自己的處境,可東林黨卻突然間轟然倒塌……

    至於養賊自重,熊廷弼卻想都沒想。在遼東四巨頭中,楊漣是顧命大臣,深受皇帝信任;袁應泰想改遼東都司為布政司,巴不得遼事平息;至於駱養性,皇帝早就放出話來,等遼事平息,他就是錦衣衛指揮使。

    而在遼東經略府屬下,各個衙門的官員都是朝廷所派。那些帶兵的將領,又多是南人,早就有了思鄉之心……

    熊廷弼拔拔算算,竟發現自己是個孤家寡人。一旦有了怠慢遼事之心,必定會寸步難行。索性之下,便放下心事,酣然入睡……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