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明風萬里

第三卷 五大臣時代 第一百三十一章 匠戶制度 三 文 / 石頭比較多

    第一百三十一章匠戶制度三

    「其次是工匠三級,也是分為初中高三級,以示優劣。工匠獲得高級學徒稱號後,就可以考初級工匠。這一次不限制時間,而是要求技術。只要被考核者能獨立作出一件產品,並被考官認可,就可以升為初級工匠。

    初級工匠就可以收徒弟了。而在一定時限後,初級工匠還可以考中級工匠,考高級工匠。只要他能通過同業會的考核標準,就可以獲得相應級別。」

    「接下來是大師三級,也是分為初中高三級,以示優劣。不過,大師稱號的獲得,不再是通過考試了。」朱由校微笑著看向自己的兩位大臣,想看看兩人的反應。

    「不考試,那怎麼辦?」果不出朱由校所料,自己剛一住口,解經邦、王佐便迫切的問道。

    在解經邦和王佐看來,皇上說的這工匠制度,也就是把科考移了過來,完全是考試再考試。這突然間說不考了,兩人都有點不明白。

    「不考了,」朱由校微微一笑,「既然是大師了,那就要比點別的。怎麼能像那些年輕人一樣,去接受別人的考核呢?那多沒面子。」

    朱由校說了一句俏皮話,才將自己基於前世遊戲設定的改革方案和盤推出。

    「朕改革匠戶制度的初衷,是提升全國工匠的水平。

    那些工匠想升為大師,那就要培養學生。高級工匠只要能培養出一定數量的初級工匠,那就提升為初級大師。而培養出一定數量的中級工匠,那就是中級大師。高級大師,那就要培養出高級工匠。」

    「原來如此,」解經邦和王佐對視一眼,卻異口同聲的叫道:「這個法子好。」

    「不過,」王佐還有點疑問,「那要是培養出大師級別的學生了呢?」

    「宗師,」朱由校脫口而出,「只要培養出一個大師級別的學生,那就是宗師。培養出了宗師級別的,那就是大宗師。

    不過,大宗師只是名譽稱號,以示師徒之別,在工部記檔上,還是宗師級別。」

    解經邦和王佐連連點頭,這樣一來,尊崇了師道,倒是個好辦法。

    「陛下,」解經邦想了想,奏道:「臣提議,學徒級別的考試,可以在各縣考試。工匠級別的,就放在省城吧。至於大師級和宗師級,則由工部主持。不知陛下意下如何?」

    「准奏,」朱由校當即便答應下來,卻又吩咐道:「學徒級和工匠級的,可以按照級別確定工錢。大師級的,則准許其在全國任意行走。至於宗師級的,就給他全家除籍,改變為民戶,科考、納爵均不限制。」

    「陛下,這也太……」聽皇上這麼一說,王佐便急眼了。

    「王愛卿,」朱由校打斷了王佐的話,解釋道:「這宗師,一年又能出幾個?再說了。能達到宗師高度的,俱是大才之人,朕怎能不加以恩寵?而那些新近學徒見此榜樣,又會怎樣?」

    一番話,問的王佐面紅耳赤,卻也沒了怨言。

    解經邦看王佐吃癟,心中暗喜。忙上前奏道:「陛下此舉,雖能鞭策工匠上進,卻是長遠之策。而工部各作坊,則是當務之急。」

    「愛卿所言甚是。」朱由校微微頷首,剛要將自己的計劃說出,卻心中一動,問道:「……愛卿可有良策?」

    「臣受陛下啟發,也有了一個不太成熟的想法,還請陛下斧正。」解經邦急忙應道。

    「哦,」朱由校來了興致,「說來聽聽。」

    「是,」解經邦微微一笑,「臣的意思是,官督商辦,准許民間承包作坊……」

    「荒謬,實在荒謬。」王佐氣的鬍子一翹一翹的,打斷瞭解經邦的講話,「工部的各個作坊,都是涉及軍工之事,又豈能讓民間私營?」

    「王大人,」解經邦卻不肯退讓,「如不允許民間承包,又如何能滿足遼東戰事之需?你應該知道,遼東所需盔甲,是以萬件計算的,可盔甲廠,卻只能數千件。難道說,讓那些將士,還穿著不合體的盔甲和建虜作戰嗎?」

    「這,」王佐一時語塞,卻立即反應過來,「……那是因為人手不夠。我正想奏請陛下,准許盔甲廠招募人手呢。」

    說著,王佐一側身,衝著朱由校拜道:「陛下,盔甲廠掌管著弓弩、火器、火藥等等,實在不能允許民間插手啊……」

    「陛下,」解經邦卻不肯示弱,他也奏道,「臣提議讓民間承包,卻不是什麼都允許承包,也不是什麼人都能承包。臣之心意,還請陛下明察。」

    朱由校只看得目瞪口呆,這時候才坎坎反應過來。他用力的一拍桌子,大喝道,「夠了,御前喧嘩,成何體統?」

    見兩人平靜下來,朱由校才笑著對解經邦說道:「老謝啊,朕還不知道,你的膽子這麼大,竟然能想出這樣一個好辦法來。」

    解經邦臉上一喜,忙拱手道:「臣能如此大膽,也是明君在世,方敢直言……」

    朱由校卻不想聽他的阿諛之言。笑了笑,便打斷瞭解經邦的講話,「不過呢?你的法子卻不能適用於所有的作坊。」

    「陛下說的是,」解經邦連忙接道,卻趁機發洩對王佐的不滿,「臣也是這樣想的。可臣的話尚未說完,便被王大人打斷了。」

    朱由校卻微微一笑,不接解經邦的話頭。其實,朱由校對解、王兩人的心態瞭如指掌。如今,解經邦是掌管工部的大學士,而王佐卻是工部尚書,二人自然會有些心結。不過,朱由校卻樂見其成。

    又想了想,朱由校才吩咐兩人,「兩位愛卿回去後,可好好商議一下。看那些東西,是能允許民間私營的;那些東西,又是不能允許民間私營的。列個名單出來,交給內閣商議後報來。」

    解經邦和王佐對視一眼,便應允下來。

    朱由校卻又吩咐道:「即便是允許私營的那些產業,也不許勳貴和官宦之家經營。」又想了想,索性下了命令,「只需新晉貴族,組成商行後經營。其他人雖可以入股,卻不能控制商行股份。還有,讓內閣制定稅率,加強收稅。」

    解經邦和王佐連忙接旨。

    可解經邦卻又奏道,「陛下,那些不允許私營的,又該如何處置呢?」

    「先分拆,再讓他們獨立核算,進行競爭。」朱由校微微一笑,給出了答案,「今後,兵部所需一切物資,均公開招標。得標者,可根據訂單生產。至於那些官辦的,也要競標。競標後所獲利潤,可歸本廠自主分配……」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