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明風萬里

第三卷 五大臣時代 第一百二十九章 匠戶制度 一 文 / 石頭比較多

    第一百二十九章匠戶制度一

    盔甲廠又稱鞍轡局,是營造盔甲、銃炮、弓、矢、火藥的地方。據《明實錄》記載,盔甲廠製造、儲藏盔甲、兵器、火藥甚多。盔甲、王恭二廠「舊例每三年總記正造盔甲、銃炮等器一萬七千餘件」。

    盔甲廠作為軍事重地,雖稱不上閒人免進。但除了來這裡辦事的官差,卻也很少有人在這裡逗留。即便是這裡做工的工匠,一到放工,也遠遠離去,決不在這裡多停留半步。

    畢竟,這是個生產火藥的地方,爆炸事故屢有發生。為了安全起見,還是遠離為好……

    可這天下午三點,盔甲廠卻發生了一件奇事……

    英國公張維賢,以及幾個御前侍衛急匆匆的趕到了盔甲廠,找到掌廠太監賀堯年、工部監督主事蔡宸恩後。二話不說,便責令二人停止生產,熄滅火爐,召集所有工匠在廠門前等候……

    賀堯年、蔡宸恩面面相覷,卻不敢反駁,只好依令行事。帶著盔甲廠上下上千號人,站到廠門口等候。可張維賢還是不敢放鬆,又讓賀堯年抽了幾十個人,自己親自帶了,去廠裡巡視了一遍。見沒有什麼差錯,才放下心來。

    大約過了半個多時辰,數百精騎,擁著一輛馬車,施施然走了過來。正在盔甲廠門口等候的張維賢連忙迎了上去。

    「啟奏陛下,盔甲廠上下已經巡視完畢,並無任何遺漏。而盔甲廠工匠,也都全部集中在一起,等候陛下撫慰……」張維賢對著馬車奏道。

    馬車內,朱由校一陣苦笑。自己看完學堂後,想起盔甲廠就在附近,便尋思著過來看看。可哪想到。竟如此興師動眾。這又是派人打前站的,又是號令工匠停工的,真是麻煩。

    可張維賢當時卻說,『……盔甲廠正在**,爆炸事故屢屢發生。陛下前來學堂時,就沒有通知盔甲廠停工,這已是不應該。現在又要去盔甲廠,豈能不小心行事?』……

    朱由校一邊回想著前事,一邊挑起車簾,從車裡走了出來。

    張維賢見狀,連忙上前,幫皇帝放好凳子,攙著皇帝下了馬車。遠處正在觀望的御前侍衛見了,忙大喊一聲,「皇上駕到,眾人跪拜」。自賀堯年、蔡宸恩以下,盔甲廠上千名工匠俱跪伏在地。

    朱由校也不言語,在張維賢等人的拱衛下進了盔甲廠。可朱由校卻不往盔甲廠的衙門裡去,而是叫賀堯年、蔡宸恩隨了,去倉庫裡瞧瞧。

    賀堯年和蔡宸恩苦著臉,陪著小心,把皇帝先迎到放置盔甲的倉庫。

    盔甲倉庫內,灰塵滿地,數千個裝著盔甲的箱子高高的堆積在一起,煞是壯觀……

    「這就是我大明軍卒所用的盔甲?」見倉庫裡滿是塵土,朱由校不易察覺的皺了皺眉頭,卻被那堆積如山的盔甲吸引了過去。

    也不等賀堯年等人回答,朱由校便走到近前,隨便挑了個箱子,打開仔細觀看。

    這是一副綿甲,混體上下不見絲毫金屬。但拋在地上,卻擲地有聲。朱由校微微一愣,跟前的掌廠太監賀堯年急忙上前解釋。

    「陛下,此乃綿甲,是剛確定的樣式。」賀堯年低著頭,向皇上回稟綿甲的做法,「……製作綿甲時,需將採摘的棉花打濕,反覆拍打,做成很薄的棉片。把多張這樣的棉片在綴成很厚很實的棉布。兩層棉布之間,再加上一層鐵甲,內外用銅釘固定。然後,再在外面套上一層棉布,以作裝飾。」

    朱由校微微頷首,卻伸手向侍衛要來鋼刀,用力的劈了下去。

    卻只聽見『叮』的一聲,綿甲外層的棉布已經破開,而刀刃卻重重的砍在中間的那層夾層上。

    朱由校丟下鋼刀,撿起綿甲細看,卻發現外層的棉布並沒有脫落,而是緊緊地粘附在夾層上。而綿甲外表,卻只留下一道淡淡的縫隙。

    「嗯,不錯。」朱由校滿意的點點頭,卻隨口問道:「這樣的盔甲,多長時間可以做一副?」

    「這,」賀堯年一時語塞,卻扭頭看向了工部主事蔡宸恩。

    朱由校眉頭一皺,指著蔡宸恩道:「……你來說。」

    蔡宸恩連忙上前稟道:「啟奏陛下,這綿甲的棉片極其耗時,整個盔甲做下來,大約需要一周時間。」

    「一周?」朱由校一愣,「……需要幾個人做?」

    「兩個人。」

    朱由校頗感驚訝,他仔細想了想,卻又問道:「你這裡有多少工匠?」

    「啟奏陛下,」賀堯年連忙上前稟道,「盔甲廠設掌廠太監一人,貼廠、僉書四十人。轄匠頭九十名、小匠1080人。而工部,則派遣主事一人進行監督。」

    「才一千多人?」朱由校心中計算了一番,即便是這一千多人都做綿甲,一周時間也不過五百多件。一年時間,也才一萬多件。更何況,盔甲廠還負責著其他軍械的生產……

    「難道就不能快一些了嗎?」朱由校問道。

    「啟奏陛下,」賀堯年苦著臉,卻不敢隱瞞真相,「那些工匠,俱是懶惰成性。但凡有些空閒,便跑了出去玩耍。奴才費盡辦法,也無法使他們加快速度。」

    「你都用了什麼辦法?」朱由校怎肯相信賀堯年的說法,便冷冷的問道。

    「奴才提高了給他們的賞錢。並規定,不完成規定數量,不發給他們賞錢。可是,」說道那些工匠,賀堯年便一臉無奈。「數量上來了,質量卻下去了。這些工匠,那顆心根本就沒有在活計上……」

    聽賀堯年一味的抱怨,朱由校心中更是不滿。

    在朱由校看來,那些工匠做活,是為了自己的生計。賀堯年沒有調動工人的積極性,是因為他無能。

    又想了想,朱由校覺得不能光聽一面之詞。便吩咐道:「走,去聽聽那些工匠是怎麼說的。」

    片刻後,朱由校坐在盔甲廠的大堂上,把那些工匠一個個的叫過來問話,想從中找出工匠怠工的原因來。可越問,朱由校卻越驚訝,心情也越沉重。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