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大明科技體系

小說博覽 一四九節 紛揚 回京 文 / 孤舟雪

    【例行求點擊!!推薦!!!收藏!!!!評價!!!!評論!!!!!!簽到!!!!!!簽到換了位置了,在投推薦票彈出的那個窗口中有標籤】

    最近鬧得紛紛揚揚的稅務改革事件,在上上下下的議論當中徹底的揭下了面紗,開始出現在公眾眼前。

    年關將近,因此這項法令被確定在明年實行。當新年的晚上,三更天一過,名義上這項法令就已經生效了。

    這幾天,增加朝會的次數很頻繁,討論的也很是激烈。

    在門上吵吵鬧鬧的聲音中,細節一點一點漸漸的被敲定。

    外面飄飛的雪花掩蓋不住人們內心的躁動,朝廷如此重大的政策變化,早就傳了開去。各種有切身利益有關聯甚至愛管閒事或者正義感強的人,都將關注點移到了這上面。官員們的嘴並不能很好的把住門,所以消息很快就洩露了出去,傳遍了大江南北。

    而關注這個的各色人等,都使出了渾身解數去鑽去打聽,希望能夠得到一些「內部消息」,認為提前得到信息或許對自己有利,其中以商人居多。

    而更多人,則是在不停的討論這樣是否應該,是否符合道義。

    這些人大都是些無聊的讀書人,也有一些認為朝廷政策威脅到自己切人利益人僱傭的槍手。用後世時髦話來說,就是五毛,不過估計在這兒應該改成五文五吊什麼的。

    不過在這方面,朱厚照提前的佈置起了很大作用。

    畢竟這兩份報紙目前壟斷了輿論的源頭,並且大幅度的佔據了信息來源。很多人更加傾向於報紙的內容,畢竟寫在紙上的比起聽到的感覺起來更加可靠一些。

    而托那些說書先生的福,接觸不到文化人的圈子的小市民們,則主要靠報紙的信息來瞭解外界。

    現在已經臨近了年關,人們空閒的時間大把,所以聽書消遣的人也多了起來,這無意中對朱厚照的謀劃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後來某人聽到報告之後,也曾感歎到:古人云欲成事者,天時地利人和極關重要,古人誠不欺我也。

    報紙上的論戰內容很豐富,除了很少一部分預留的反對或者提意見的內容之外,其餘篇幅都被支持的言論充斥著。而幾位閣老以及一些翰林之類的在聲望上或者僅僅是看上去十分有份量的人,則被朱厚照誠摯的邀請為此事撰文解釋,結果這些人很不幸也可以說很幸運的,成了一次朱厚照的御用文人。

    不過不僅僅是解釋和讚揚,也是有不少反對或者意見存在滴。那些反對的且不去說他,就說圖書館的館長大人來說,在某次朱厚照視察圖書館時有幸和皇帝陛下近距離接觸了一下。結果皇帝陛下聽說他一直在為報紙撰稿補貼家用,並且就是那個已經有不小名氣的人之後,就對他進行了善意的讚揚和諄諄的誘導:大明有這樣的人存在,朕很高興。俗話說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朝廷有什麼遺漏之處,還要你們這些人來指出來滴。就發表在報紙上就行,因為所有的大人們都是在看的,你一定要努力啊,這不正是你們讀書人的責任麼?

    一番話說的吳秀才是慷慨激昂熱血沸騰,從那以後他就迷上了給朝廷提建議和意見。由於他確實有些料,所以提的問題大都比較深刻有份量,而這也更加提高了他的名聲。

    結果這次朝廷的動作,由於在剛開始的時候朱厚照突然興之所至去看論壇。結果碰上之後兩人在最近的問題上進行了比較深入的探討,而回去之後吳秀才顯然是認真想了。雖然沒有在這些天再次碰到皇帝陛下,但是這項改革的火熱還是給了他機會。

    被某人說服了的吳秀才,在報紙上是不吝讚美,不過像他往常的作風一樣,他照例提出了很多的建議意見,其中不乏一些朱厚照和大臣們沒有注意到的細節。

    至於報紙麼,由於那些反對意見仍然存在,而且最新消息可以看出朝廷對於那些意見大都是虛心接受的,所以沒有人對於報紙感覺到是在誘導自己。反而由於看到朝廷接受報紙意見而歡欣鼓舞,大讚士子們又多了一項為萬民謀福的途徑。

    報紙公信力在增加,更多的人開始撰稿。在讓很多人多了一份額外的收入之外,也讓撰稿人這個行業的競爭激烈了起來,畢竟報社給的稿費是比較客觀的,發行量在那兒擺著。更多的投稿更激烈的競爭,同時也讓某人有了更多做小手腳的機會,比如在關鍵時期,指示調整一下發出來的各種觀點的比例,這足以讓天平向某人期望的一方猛烈傾斜。

    現存的這種有支持有反對的局面,在後期一則重磅消息爆出來之後,迅速的讓反對一方幾近泯滅。

    根據很多消息靈通人士的資料,朝廷準備在減少一年的農稅,並適當的永久減少田賦。

    一下就將人們心中的熱火勾了起來。

    仁政啊,絕對的仁政啊,河清海晏朗朗乾坤,這是本朝大興的徵兆啊,讀書人們在雀躍。在他們看來,減稅減負就是絕對的善政了。

    而有身份有地位的人,誰家還沒幾畝地?所以支持聲音大了很多,反對聲音小了很多。

    總之一個字,熱鬧。

    尤其是快到年關,這種熱鬧更加的烘托出了要過年的氣氛。

    **

    不提社會上的紛紛揚揚,在人們將時間轉到新政策上面的時候,沒有多少人注意到,有一支軍隊回了京。

    看著雪原上巍峨的城牆,想起這一個月來的戰鬥,新軍們有種恍如隔世的感覺。

    呼出一口白氣,抹了一把臉上細微的雪花,很多人都在心裡喊上了一句。不過確大同小異,有的是「京城,我又回來了」,也有的是「老子又回來了!」。

    騎兵和步兵在這幾天先後回到了京城。

    回到了兵營中,迎接他們的是溫暖的營房,和富含油水熱氣騰騰的食物。不過訓練又重新開始了,士兵們被告知,冬練三九夏練三伏,只有到了過年的時候才有幾天假期。

    【…】

    首發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