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大明科技體系

小說博覽 一三六節 懼怕 御門聽政 文 / 孤舟雪

    【例行求點擊!!推薦!!!收藏!!!!評價!!!!評論!!!!!!簽到!!!!!!】

    (呼--,今天總算沒下雨。)

    而那上書的幾個官員,最近則在一直請病假不敢出門。

    這幾天那幾個傢伙整天悶在家裡根本不敢露面,生怕皇帝或者同僚將自己就是上書的人之一的情況洩露出去,也生怕天下人知道了這個事情,更生怕憤怒的士子們將自己群毆甚至幹掉。總而言之他們很怕,怕自己的前途不保,怕小命不保,有膽小的則在整天哆嗦。

    有那不知此事的小丫頭或者兒女妻子之類的問一句:「老爺,您怎麼了?」

    招來的肯定是斥責或者「你懂什麼!!」之類的。

    幾次釘子下來,這些官員的家中,下人們很少有人願意接近看上去在火頭上的家主。也就是例行公事的送飯端茶之類的。也就是那至親至近的人,會在碰釘子之後繼續安慰,可得家主分享訴苦,明白一下情況。

    幾人都準備避避風頭,看情形再出去。

    殊不知,這種反常的情況本來就被人看在眼中。外面正因為這事兒鬧得歡,你們卻突然閉門不出,這不明擺著做賊心虛掩耳盜鈴嘛。這情況所有的這個層次的人都看在眼中,甚至這幾個人中大部分本來就知道,不過讓他們出去,卻是不敢。

    幸虧這幾個人人緣還不錯,至少沒樹敵,平常人這種事情也沒幾個人有心情出去散步,唯恐天下不亂。而且,這是皇帝和文官集團之間的摩擦,官員們稍稍有些同仇敵愾的樣子,至少也不會站在對立面。

    所以,至少在這股風潮淡下來之前,這些那些奏折的具體人員名單,竟然詭異的被局限在了一個很小的圈子內,沒有被太多知道。其中緣由,卻又不足道也。

    ------------

    又是一個朝會的日子。

    朝鼓後,久未露面的朱厚照同學在前呼後擁之下來到了奉天門。

    明朝有個慣例,叫「御門聽政」,也就是說,很多時候並不是在某個宮殿裡頭上朝,也不在皇宮主殿裡頭上朝,而是在奉天門處上朝。這個慣例,甚至延續到了以後的滿清一段時間。

    奉天門是大明王朝舉行政治活動的重要平台,皇帝日常進行的御門聽政就是在這裡進行的,所御之門就是這座奉天門。此外,大明王朝一些列的重要儀式,如新皇登基、大朝會、冊封皇后、冊立太子等也常在這裡舉行。

    奉天門其實並不是舉行這些活動的合適地點。在其他朝代,大朝會和重大儀式,都是在皇宮的正殿舉行。紫禁城的正殿,就是這座奉天門後面的奉天殿。

    其實,明代以奉天門代替奉天殿,有其不得已之處,其原因很複雜。

    早在皇宮的正殿奉天殿落成八個月後,就毀於一場雷擊引起的天火。永樂十九年(黃帝歷四一一八年,西曆一四二一年)四月的這場大火「奉天、華蓋、謹身三殿災」,三大殿全部被火燒燬,當時的明成祖朱棣將這看成是上天和祖宗降下的懲罰。

    成祖將三大殿被燒燬看做是上天示警,是對他「靖難」奪位、強行遷都、大興土木的憤怒,驚恐之餘,改北京為「行在」,仍尊南京為首都,改在奉天門聽政,不再重修三大殿,此後的洪熙、宣德二帝,皆有遷都南京的念頭,也沒有重修。因為更合適的大殿不存在,因此在這些年之內,奉天門聽政就成了一個比較固定的慣例。

    到了正統皇帝即位之後,南遷的念頭已絕,正統五年(黃帝歷四一三七年,西曆一四四零年)重修三大殿,因為國力財力所限,而且又不是多著急用的。所以一直不緊不慢的修,趕上有事情還會停下,比如北京保衛戰之類的。結果,斷斷續續修到現在,雖然快要結尾了,但還是沒有修完。

    時間的力量是巨大的,一百多年過去了,習慣作祟,潛移默化中本來是一個臨時的政策的奉天門聽政早就成了慣例常例。

    在寶座上坐定,下面自然有官員大臣們上來報告一些事務,或者提出一些政務來解決。

    這次只是普通的朝會而不是規模大的大朝會,所以所有人都上了城,倒是放的下。

    自從朱厚照減少了朝會的頻率之後,朝會就不再是所有人大部分時間都在虛坐,無謂的浪費光陰。

    原來還有人對此有些不滿,認為這是今上不勤政的表現。不過經過同僚們的提醒,突然警覺這樣已經很不錯了。

    和以前朱厚照那種帶著猴子和狗上朝的情形,甚至乾脆不上朝的狀況比起來,現在這已經是好得不能再好了。

    現在還能怎麼樣?

    從某個月開始,小皇帝突然好了不少。狗進了肚子,猴子也被重新放在了西苑。除了有些胡鬧之外,也是做了不少明政,一副有為明君的氣像已經顯現了出來。那些胡鬧的行為,也可以看作是年輕人的遊戲,在實事面前,這些無傷大雅的行為倒是可以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

    而且前面不久還有個例子擺著的。

    先皇剛登基的時候,也是不甚上朝,結果到了中期上朝頻率就高了起來,後期已經是十分勤政。最後先皇駕崩之後,已經蓋棺定論,史書上照樣寫的是有為明君。

    俗話說龍生龍鳳生鳳老鼠兒子會打洞,雖然大明的人們不懂什麼是遺傳,但是從經驗主義上來說已經摸到了這個規律,所以很多人就在想,沒準兒人家父子是一個模子出來的呢?現在今上就在不斷進步,以後肯定會更好的。

    奏過三巡,批過五位,看到事情已經處理的差不多了,朱厚照清了清嗓子,朗聲說道:「列為臣工。」

    聽到這個聲音,很多本來已經有些放鬆的人們一個激靈,馬上打起了精神。

    「朕最近經常微服體察民情,看到不少事情,朕今天在此說一點點,讓大家參考評論下,有沒有什麼解決方法?」

    【請大家參與最新的投票調查,大明海軍主力戰艦的命名,是用北洋艦隊主力艦的名字好,還是地名、人名或者其他命名??謝謝】

    首發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