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大明科技體系

小說博覽 九十六節 碼字 玻璃半成 文 / 孤舟雪

    【最近出的這個簽到,您點一次就能獲得一點粉絲值的哦。另外例行求點擊!!推薦!!!收藏!!!!評價!!!!!簽到!!!!!!】

    (上一章整整審核了十八個小時啊啊,我差點兒以為會被卡嚓掉,不過總算出來了。)

    蠻夷畏威而不懷德,這話說的沒錯。

    而且不僅如此,這些不開化的人很少明白禮義廉恥為何物。在其看法中,掠奪是正常的,屠殺不同信仰的人是合理的,毀滅別的文明是應該的。這些都是向他們那很原始的宗教中的神靈表達忠誠的方式。

    也幸虧他們都沒能真正的到達中華,雖然當時中華的實力不是它們這些小國可以抗拒的,但肯定會有無辜百姓遭受荼毒。

    哥倫布和達伽馬,都是從《馬可波羅遊記》中得到的嚮往,不過這主要是被對黃金的貪慾所支撐著的。他們使用的是古羅馬時代的資料,認為大地是圓的。不過上面的數據有錯誤,因此在他們的認知裡頭,地球比真正的要小很多。

    在這個時空和這倆人差不多同一個時代,朱厚照在他又一本書上寫了個開頭。

    《渾天新解》。

    在某些方面,某人這些日子竟然不怎麼像宅男,變的相當勤奮。

    自從下定了決心,將本本裡頭所有的知識都先弄出來之後,朱厚照就抽出了每天晚上不少的時間,努力的抄錄。患得患失的朱厚照,十分害怕某天本本突然嘎崩一下就此過去,那樣可就抓瞎了。

    因此在這方面,朱厚照勤奮的不像話。

    在業餘的時間,朱厚照也開始寫一些別的。

    不過繼承了宅男經常虎頭蛇尾的作風,現在朱厚照手頭上開工的著作有兩三本,這《渾天新解》既是其中一本。和複製資料不同,寫這幾本書可以在白天正大光明的寫,而不用封號門窗抱著本偷偷的抄。

    幸虧這是在一個這樣的時代,周圍誘惑少,娛樂少,能夠勾引朱厚照的事情少。所以某人經常無聊,經常空虛寂寞。這樣保證了朱厚照可以在閒極的時候,能經常想起這幾本書,拿出來寫幾筆。不然,這些書肯定逃脫不了太監的結局。

    於是,朱厚照在辛勤複製資料的同時,不停的抽出一絲絲的時間龜速碼字。

    為了保存自己寶貴的資料,朱厚照甚至弄了個石室,要不是他是皇帝,沒人敢亂翻他的東西,朱厚照甚至要弄個石製的地下室。

    朱厚照穿過來之後,沒看他別的方面怎麼重視,這書籍防火方面可是做的相當的嚴謹。

    沒有了兩位妹妹的打擾,朱厚照繼續在寫他的書,邊寫邊喝著旁邊下人們奉上的陳茶。

    朱厚照喝陳茶是有原因的。按照以前的規矩,朱厚照喝的茶雖然是好茶,但都是陳茶。因為管事的人怕將皇帝的嘴養刁了,到時候在冬天要新茶那可咋辦,因此穩定壓倒一切。

    不過,這時候他的原因不是這個。現在獨立了之後,熟知內情的朱厚照便沒有了那些顧忌,像買啥喝都行。現在他喝陳茶是因為——季節不對,現在是深秋時節,而某人又偏好綠茶。

    幸虧的是,某人的嘴雖然是原裝的,但是嘴的感覺是從後世過來的。喝多了後世的那些包裝茶、茶葉末等等,他的嘴絕對沒有養刁,因此他喝著陳茶,絕對沒有任何不適。

    陳茶再怎麼不好,也比蘇丹紅神馬的強吧。

    在旁邊大座鐘滴滴答答的聲音中,時間漸漸的過去。鐘錶的聲音襯托的屋子裡很靜,除了滴滴答答的聲音之外,屋子裡只剩下鉛筆在紙上沙沙的細微響聲……

    「嗯,還行。」

    看著那一堆堆晶瑩剔透的東西,朱厚照咧嘴笑開了。

    即使有著詳細的配方,最初製作出來的玻璃還是墨綠色的。和當年三寶太監帶回來的技術造出來的差不多。

    簡單的製造玻璃還是很容易的,場地弄好之後,幾位道長很快就弄出了樣品。

    不過,要達到最基本的化學儀器的要求,這還差的很遠很遠。

    首先一點就是要無色、透明。

    說到透明,中國古代的鉛玻璃就可以達到這一點,而且有各種各樣的出土玻璃器,精美絕倫。不過,無色才是真正的難點。

    自漢代以來,特別是魏晉南北朝時期,大量國外的鈉鈣玻璃傳入我國,但我國並沒有完全採納這種玻璃配方,也沒有延續前代的鉛玻璃系統,但是在傳統玻璃配方的基礎上產生了新的配方,即改造成為鉛玻璃和鹼玻璃。

    這一改變經三國、西晉、東晉的過渡在魏晉南北朝的中晚期才基本改造完成,並延續至後來的隋唐和宋代。所謂鉛玻璃是指以氧化鉛為助熔劑,並且不含氧化鋇,也稱為高鉛玻璃;而以氧化鈉為助熔劑的主要成分而不含鈣的玻璃,稱為鈉玻璃,或鹼玻璃。但是我國早期玻璃器皿,實際上在製造工藝方面仍存在著許多缺憾,並非盡善盡美。

    據傳聞,中國在兩千五百年前就製造出了無色玻璃,但可惜的是技術沒有傳下來。

    現在朱厚照讓讓他們製造的,就是後世普遍應用的鈉鈣玻璃。

    為了達到透明,幾位道長這些日子在不斷的實驗,用爐子不停的熔化材料。

    比起最初的那些來說,現在稍微有些樣子了,雖然還是有不少色彩,但是也很不錯了。

    吹玻璃的技術有,不過在最初道長們根本沒有心情和時間去吹出來。總是一爐一爐的製造出來,看是否合格,然後倒掉繼續工作。幾十天下來,雖然道長們使用的爐子很小,但是倒出來的廢料也凝成了一座晶瑩的小山。

    直到和現在朱厚照看到的這種接近的時候,道長們才想起要製作一些成品。

    於是在一些內部人士的幫助下,吹玻璃的技術就被找了出來。

    【請各位大大幫忙參與一下最新發佈的投票調查,主角馬上就要弄拼音了,是用民國時期的注音符號好,還是現行的拉丁文拼音好?謝謝】

    (圖為出土的隋唐橢圓形玻璃瓶)[[[cp|/chapters/20114/18/]]]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