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大明科技體系

小說博覽 七十九節 團結 三稜刺 文 / 孤舟雪

    【最近出的這個簽到,您點一次就能獲得一點粉絲值的哦。另外例行求點擊!!推薦!!!收藏!!!!評價!!!!!簽到!!!!!!】

    「對於那些學員們,不用教授太多的個人武功。在戰場上要想活下去,只有協作!協作!還是協作!!!!」

    朱厚照慷慨激昂的站在這群人前面,這些人都在地上整整齊齊坐著。

    朱厚照那一揮手的風情,勃發的英姿,頗有幾分元首的神韻。

    「團結,只有團結協作,才能在戰場上活下去。在大規模的戰場上,一切個人武力都是渣!!!!!你可以打贏兩個人三個人,你能打贏十個人麼?尤其是十個配合默契的普通人?就算你是傳奇小說裡頭的人物,可以以一敵十,敵人成千上萬的過來,你行麼?」

    「人只有兩隻眼睛,這兩隻眼睛還都是向前看的。當你專心致志在前面的時候,很難兼顧到側面和後面。所以,在戰場上,你一定要相信自己的戰友,將自己的後背交給他們,將自己的側翼交給他們。同時,你也在保護著你的戰友們的後背和側翼。」

    下面的人都是上過戰場的,明曉其中的厲害。可是,這些人都是野路子,打仗是靠自己領悟的。經此一說,馬上就茅塞頓開,不住的點頭。

    不僅是他們,就算整個大明,也沒有一套完整的武將傳承體系,這是一件相當可惜的事情。

    朱厚照幾乎就是軍訓的時候那路子走的,請接著看:「下面放鬆一下,本教官教一首歌給你們。」

    眾人的好奇心被調動起來了。

    「跟我唱,預備,團結就是力量,唱。」

    「團結就是力量!」

    「團結就是力量!」

    「團結就是力量!」

    「這力量是鐵!」

    「這力量是鐵!」

    「這力量是鋼!」

    「這力量是鋼!」

    「比鐵還硬!」

    ………………

    當然,其中的一些在大明朝不太和諧的歌詞被某人殘忍的改掉了。

    全文如下:「團結就是力量,團結就是力量。這力量是鐵,這力量是鋼,比鐵還硬,比鋼還強。向著敵人地開火,讓一切阻擋著的勢力死亡。向著太陽,向著光明,向著新中國發出萬丈光芒!!!」

    教了幾遍,末了,某人還神神叨叨的給了一些總結詞:「團結就是力量,團結,一切困難都可以迎刃而解;團結,任何敵人都可以戰勝;一個集體如果不團結就是一盤散沙。只要團結起來,我們就是一支不可戰勝地力量!!!!!!」

    說的人熱血沸騰,一群人聽著如此煽動的話語,接受過了如此煽動的手段,都一個個恨不得馬上團結起來。

    「好了,現在進入主題。剛才說到了,那些學員們不用教給他們太多的個人武功,但這不意味著不學或者不重視。」

    「在那些小規模的戰鬥中甚至是單人的戰鬥中,這個人戰鬥力還是相當有用的。這可以決定了在很多情況下士兵的生死。

    不,這和不教授太多的個人武功並不矛盾。你們都是從戰場上過來的,應該明白戰場上的功夫都是直接乾脆。

    所以,新兵們應該學習的是,如何在最短的時間內,用最簡練的方法,最徹底的殺死面前的敵人。

    這就要求,士兵們學很少的幾種動作,而這幾種動作可以在幾乎所有的情況下都能用上。然後就是一遍遍的練習,不停的練習,將這些動作刻入本能。用來達到在危急情況下最快最正確的反應速度。」

    朱厚照停頓了一下,繼續說道:「本教官倒是知道這兒一套拳法,是戰場上的功夫,沒有多少花哨,很適合這種情況。」

    ————————————

    「嗯,不錯。」

    看著前面這支優美的步槍,朱厚照還是挺滿意的。

    拿起握把,輕輕一提,還是有些份量的。

    拿在手中,看著那上過漆的槍托,銀亮的鐵槍管,精緻但是顯得很結實的槍機,朱厚照越看越愛。

    不過某人心中還是微歎道:「這要是發射金屬彈殼子彈的槍就好了,哪怕是三八大蓋水連珠春田什麼的老是步槍也行啊。」殊不知,那些他所謂的「老式步槍」,拿到這個時候就絕對是一等一的最最新式的步槍了。

    拿起旁邊泛著冷光的三稜刺,輕輕往槍口前面一按,「卡噠」一聲便緊緊的鎖死。

    搖了搖,很結實沒有感覺震動。朱厚照又滿意了一下子。

    經過一群工匠們仔細的、反反覆覆的斟酌,最後還是選擇了三稜刺刀。

    話說,在心中,朱厚照感情上還是更傾向於三稜刺的。如今三稜刺成功入選,讓這枝步槍在朱厚照眼裡更加的順眼了。

    雖然四稜刺比起三稜刺來更容易製造,但是工匠們對比之後發現省去的時間並不很多。但是重量增加了不少。而且,四稜的還不如三稜的結實,容易彎。

    而且,用了幾頭研究院食堂準備食用的活豬做過試驗之後,發現殺傷力上面兩者相差不多。

    經過這樣的對比,三稜刺以略微的優勢勝出。

    其實不僅如此,結合到現在大明並不缺工匠,而且人力成本很低的情況來看,稍微費一些工的三稜刺更具優勢。少量的費事好解決,多加一些工人就是了嘛。反正明朝在當時也是絕對的世界強國,大規模生產的能力相當強。而且,中國普遍的不缺人力。

    上好燧石,輕輕的扳動擊錘,試了一下各個位置上的感覺,相當順暢。雖然,朱厚照心裡也知道,當大規模生產的時候,肯定不一定會每把都這樣,但他還是挺欣慰。到時候也好解決,弄一個嚴格的檢查制度就好了。

    右手拇指將擊錘扮到激發位置,蓋上引藥蓋子。端起,瞄準,扣扳機!

    「啪!」一團不小的火花一閃。

    很順利,如果這樣的火花還不能點燃引藥的話,那麼直接點也應該不容易點燃了,火藥肯定已經大幅度受潮或者失效。

    【請各位大大幫忙參與一下最新發佈的投票調查,主角馬上就要弄拼音了,是用民國時期的注音符號好,還是現行的拉丁文拼音好?謝謝】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