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大明科技體系

小說博覽 五十九節 聽雨軒 相聲段子 文 / 孤舟雪

    【例行求點擊!!推薦!!!收藏!!!!評價!!!!!簽到!!!!!!】

    「咳,那沒什麼事了,好了先就這樣吧。」

    趕緊轉移話題,掩飾自己的失誤。

    「對了,還有件事情,你們和那些做火銃的工匠聯繫一下,製作一些量好了的紙包火藥。這樣就不會發生直接倒,弄不准劑量的事情了。」轉頭衝著劉瑾「大伴兒來負責這件事情吧。」

    又轉回來,繼續說:「如果有可能的話,將彈丸也一起裝進去吧。這些事情可以另外找其他人來做,你們還是繼續你們的工作就好。」再轉向楊英:「先讓他們和你學好了數學再幹這些。」又轉向劉瑾(我說,你會不會弄斷掉啊,作者):「大伴你也一起學一下吧,很不錯的。」

    幾人領命。

    安排完畢之後,朱厚照站了起來,說道:「好了,你們忙吧。」回頭對後面的人說道:「你們幾個,隨朕去旁邊的兵營去一下。劉大伴你們明天開始學吧,也好讓楊丫頭(你才多大-_-!,就叫人家丫頭哦)準備一下教案。」

    軍營離著這兒很近,畢竟某人是準備將其作為近衛軍來培養的,還是放在自己手邊舒心。

    由此可以看出,某人真的很珍惜生命……

    篩選出來的人的名單早就已經送到了,但是人只到了一半,其他的都在路上呢還。畢竟,中國實在是太大了。而且,遠到敦煌的罕東左衛海南的海南衛,都劃分了詳細的防區,這就造成了來到時間上的參差不齊。

    不過,朱厚照還是讓幾個將軍幫忙先訓練著。而且要求是吃飽吃好,但天天訓練。

    剛剛出門,就見一行人走了過來。

    朱厚照認得那鑾駕,是公主規格的,一看就知道是自己的妹妹們。

    遠遠的就見其停了下來,然後兩個小丫頭就在後面隨從們的驚恐中跑了過來。

    朱厚照一把抱住兩個,然後說道:「今天出來玩了哦,他們沒有阻止你們??。」

    「沒有,我們說找皇帝哥哥去,然後他們今天竟然同意了。」

    「好好好,去哥哥那兒吧。」

    放開手讓兩個小丫頭站在地上,然後一抬頭對旁邊說到:「讓他們挪挪地方,不要在這兒擋著道。」

    旁邊有個小太監很不合時宜的說道:「陛下,不去兵營了?」

    其他的人則用一種很不屑的眼光看著他,那意思是,這是誰呀,這麼不會察言觀色,不要說我認識他。某人用扇子輕輕的敲打了一下他的頭,說道:「不去了,朕的皇妹來了,我這個做哥哥的還去兵營?」

    說罷幾人就回到了宅子。

    朱厚照一直想給自己的宅子起個名字,不過一直沒想好。

    今天在路上領著兩個妹妹走著走著,突然腦袋裡頭靈光一閃。

    他轉身就對周圍人說:「記好了,從今天起,朕的這片宅院就叫聽雨軒了。」

    旁邊的永福插嘴道:「聽雨軒?好名字,不過是不是有些太小氣了哦。」

    「不小氣,這樣才詩意啊。你們想想有哪些詩詞中有『聽雨』一詞的?」

    「我知道,我知道!」小永淳拍著手兒跳著腳說道:「故宋蔣捷的《虞美人·聽雨》。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

    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

    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永福在一旁說道:「我也說一個,唐代陸游的《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台,

    夜闌臥聽風水魚,鐵馬冰河入夢來。」

    …………

    「怎麼樣,這個名字不錯吧。」

    「嗯嗯」,兩個小腦袋連點。

    ——————————

    「皇帝哥哥,給我們講幾個故事吧。」

    「哦,好好。這樣吧,今天講個什麼呢……」

    某人講了很多天,已經快江郎才盡了,主要是前世小時候看的故事相對太少了,而且幾乎沒有人給自己講過。而這一世,雖然說是便宜老爹的唯一的兒子,但是老爹一直都很忙,沒有多長時間陪自己。唯一給自己講過故事的是皇祖母,但是自己也要做繁雜的功課,沒有多長時間去聽。而且,這兩個小傢伙一直膩在祖母的身邊,祖母會的故事肯定都聽過。

    這次,有些困難了……

    不知道今天朱厚照的腦子好用還是怎麼的,靈光再次一閃。

    「這樣,我給你們講一個民間傳說。

    話說,在成祖永樂年間,北京前門大街五牌樓石柱子上頭,貼著一張皇榜。前三門外人煙稠密,商賈雲集,這皇榜往外一貼,驚動了大街上過路的士農工商、五行八作。一百四十行麼嘛,也有做官的、為宦的、背弓的、掛箭的、推車的、挑擔的、賣煤的、賣炭的、賣針的、賣線的、賣米的、賣面的、賣蔥的、賣蒜的、賣燒餅油條的、賣茶葉雞蛋的……這些人不知道國家出了什麼事情,為什麼要貼皇榜,都爭先恐後的看。

    就在這個時候,由北邊來了一個人,這個人姓孫叫德龍,他是東四牌樓豬市大街賣肉的,也會捆豬宰豬,山東登州府的人,四十多歲兒,好喝酒。這天剛打肉市上回來胳肢窩夾著個搭豬的鉤桿子——這是白臘桿子,有核桃粗細,五尺多長,頭裡頭有兩個銅鉤子…………」

    正是劉寶瑞老先生的單口相聲《山東鬥法》。

    很懷念當年圍著個收音機聽相聲的日子,一段相聲,幾多歡樂啊。

    相聲原名像聲、象聲。這種東西,據百度百科所說,至少在明朝就開始盛行了,到滿清時期開始形成現在的樣式。不過,據人教版的英語教材上說,起源於至少秦朝。這一直是一種下里巴人、雅俗共賞的東西。

    於是這一通講下來,是笑聲不斷。

    連旁邊伺候著的人也使勁兒繃著臉,都紅透了。

    朱厚照說了一半喝茶的時候看到了,揮揮手說「想笑就笑吧,這個說出來就是給人笑的。」這一句話才解除了旁邊人的痛苦,不過也有兩個人看樣子肚子都笑的開始痛了。

    (劉寶瑞老先生的相聲,我是從百度文庫上弄來的pdf文檔,所以沒法發到作品相關裡頭。有興趣的可以去搜索一下《劉寶瑞表演單口相聲選》,只要一點財富值。不過這個版本都不太一樣,像我聽的就有那個琉球法師真的會法術的版本的。這個裡頭則都是障眼法。

    另:新出的那個簽到的按鈕有啥子用?疑惑中。)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