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大明科技體系

小說博覽 五十六節 粒狀火藥 射擊 文 / 孤舟雪

    【例行求點擊!!推薦!!!收藏!!!!】

    看著手中的火藥,朱厚照同學心中有了計較。他以前在——&網——書評區上看過一些這方面的帖子,只要製造顆粒火藥就能避免這種問題。

    火藥的顆粒化,是軍事史上的一項很大的進步。

    原來的火藥,需要壓實,然後留出大概百分之四十的空間,以使火藥充分燃燒。這極大地束縛了火器的發射速度和操控難度。

    在中世紀的歐洲,曾經有這麼一件趣事。西元一四三七年,也就是七十多年前,在德意志的梅茲有一位炮手取得了一項了不起的成就,從而榮登了當地炮術冠軍的寶座,這個成就有多大呢?他在一天內讓他的大炮射擊了三次之多!沒錯,不是一次,也不是兩次,是射擊了整整三次!

    這麼高的成就很可能引起了旁人的強烈妒忌,因為這位倒霉的冠軍炮手非但沒有得到獎勵,反而被判決前往羅馬作一次贖罪朝聖。他的罪名是,這兒的正直市民都相信凡人若沒有「魔鬼的幫助」,是斷然不能讓大炮發射得這麼快的。

    當然,那是使用的攻城炮,發射巨大的石彈,炮身巨大,炮彈沉重。不過就像上面所說的,當時應用的粉末狀火藥需用特製的長柄量勺量取,送入火炮底部直徑小於炮膛直徑的藥室,並空出約百分之四十的空間供粉末火藥充分爆燃,用一個木塞將藥室塞緊,然後再往炮膛內填入炮彈和緊固炮彈的墊料。如果不這麼伺候這些難說話的大炮,那麼未充分爆燃的火藥可能僅僅夠讓那些動輒數百公斤的石質炮彈滾出幾十米遠罷了。這同樣說明了粉末狀火藥的麻煩。

    不過,到了正德時代,在火藥方面中國已經有些落後於西方了。

    不過,明朝的人民還是具有著真正的大國心態,不像後來滿清那樣故步自封。而且明朝在這方面總體上是比西方先進很多的。(明代真正使用顆粒火藥的時間已經不可考,這兒按照後期才使用來算。)

    到了明朝中後期,已經全面使用了顆粒狀的火藥了。這個在《武備志》、《紀效新的)明朝後期的一些方法。將各種成分秤准份量後按不同的配方比例放入石臼或木槽中反覆搗碾多次,使之成為細末。將碾洗後的硝硫炭細粉按比例放入木臼,再加入少量水或燒酒,使混合物呈濕泥狀,再用木杵搗碾成千上萬次。

    搗碾過程中嚴禁混入沙石,以免生火成災。當混合物將干時,再加水再搗,使混合物勻和細膩,爾後取出日曬,成為成品塊狀火藥。對成品塊狀火藥進行質量檢查,比如將一部分樣品放在紙上燃燒,燃盡而紙張完好(或將樣品放在手心燃燒,燃畢而手心不覺熱)即為合格品,反之則是不合格品。

    按照朱厚照的理解,這一步就是測驗火藥的燃燒速度。眾所周知,燃燒速度是各種炸藥的一個很重要的參數,太慢了就不怎麼好。

    最後,將經過檢驗合格的火藥塊破碎成粒,用粗細不同的羅篩,分別篩選出大炮、佛朗機、鳥銃所用的大中小火藥顆粒,不成粒狀的則作為火門引火藥,剩下的細粉狀火藥全部剔除。

    看著如雞啄米一樣不斷點頭的工匠們,朱厚照童鞋的心中有一種很爽快的感覺,這種裝的感覺很美妙,真的。

    某人準備繼續開口的時候,旁邊閃過一個小太監,湊過來低聲說了幾句。

    朱厚照聽完,微微點頭。

    然後他停止了接下去要說的話,直接道:「好了,先這樣吧。朕要再打幾槍。」

    朱厚照同學抄起一旁的火槍,裝好火藥和彈丸,直接瞄準了百米之外的靶子就開了槍。

    遠處天上的一隻飛鳥應聲而落。

    旁邊有小太監忙跑過去撿起來,原來是頭部中彈,打得粉碎。一時間朱厚照的旁邊阿諛不斷,馬屁不絕,沒有人注意某人那微微有些發窘的臉色。

    這玩意準確度也太差了吧,五十米內還行,怎麼遠了之後子彈的軌跡這麼詭異?看來準確度的話線膛槍還是王道啊,有空給自己弄一個玩玩,朱厚照心中暗想。

    「砰!——砰!——砰——!砰!——碰!——」

    慢慢的一槍一槍的打完。這次朱厚照同學學精明了,他沒有再射擊那麼遠的靶子,而是瞄準了比較近的靶子。

    木屑紛飛中,他驚訝的發現自己射擊準確度極高,想到剛才的那只可憐的鳥兒,某人困惑了。這個不好解釋啊?難道是天賦?不懂,不過這把槍還真的是很順手誒,撓頭。

    值得慶幸的是,這些此點火率相對來說還是極高的,某人一共放了十槍,只有一次沒有發火。解決這個很簡單,扳開槍擊繼續發射就好。按照這幾次來統計的話,發火率達到了百分之九十。

    某人直接跳過了火繩槍的時代,相對於火繩槍一半的點火率來說,後世經過統計(注1),燧發槍百分之八十五的點火率還是很不錯的,這個比例在潮濕天氣還更高,更別提陰雨天了。

    放下手中的槍,朱厚照正要離開,忽然撤回來邁出去的腳,對著那些工匠們說:「你們,將這把槍固定住,不斷的射擊,看看發射多少發之後會壞掉,這樣好在心裡有個數兒。人要離得遠些,小心不要被炸到。剩下的那兩把也這樣測試掉。然後你們再去做。朕要去別處看看。」

    說完,朱厚照就匆匆的離開了,留下一群研究員在試驗不提。

    ***********************

    注1:這個數據很不好弄,我查了很多地方。這兒採用的是一個論壇中的數據。在另一處比較擊發槍和燧發槍的區別的地方,說燧發槍平均七發就有一發瞎火。

    我貼另一個論壇中的資料:「之前看,1618-1635,裡面提到那個時代火繩槍的瞎火率大概20%,燧發槍10%。

    然後翻lynn那本giantofthegrandsieclethefrencharmy1610-1715,發現裡面提到火繩槍的瞎火率有50%,燧發槍33%,看到這個數據有點不信,查了下註釋是davidchandler的那本裡面說的

    昨天拿到了,查了下果然有,說是燧發槍打12發平均得瞎火4發……不過沒有標出處,感覺還是有點不靠譜」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