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大明科技體系

小說博覽 第八節 數學課本 羽毛筆 文 / 孤舟雪

    最近咱們的朱厚照同學一直在想一個問題,為蝦米俺穿越的時候裝備帶了過來而俺的身體沒有過來呢?就算忽略這個問題,為什麼俺的裝備過來了但是衣服沒有過來尼?一連串的為什麼,他所思考的問題尖銳而又深刻,所以他想不明白。

    那就不想了。

    還是開始工作吧,於是起床、洗漱、習武、早飯、上朝。

    然後他屏退了所有人,從床底下拖出來那個大箱子。

    箱子很精緻,尤其是防潮防火工作做得很好。

    打開,取出來的是神器(當然,那是對於明朝的人來說的,在現在只是一個五六千元的筆記本電腦),然後開始找關於數學的資料然後抄下來(當然是初等數學)。他回憶著以前學過的東西開始編寫一本書,一本數學書。他的寫字方式很特別很另類(當然是對於現在的人來說的):他是從上到下從左到右橫排書寫的。

    這是一項很大的工作,沒有幾天的時間完不成。

    他寫著寫著,感覺用毛筆寫這些天竺數字很費力,不禁想著:等研究院忙完了這兩項工作,一定要讓他們把鉛筆做出來,實在不行羽毛筆也行。

    對!羽毛筆!雖然現在他們不會接受,但是可以自己用啊,還有,貧寒的學子還是可以弄到羽毛自己製作羽毛筆的啊。雖然羽毛筆生存週期短,但是它不用花錢,而且毛筆也是會用壞的。他狠狠的拍著自己的額頭:枉自己以前還做過羽毛筆來著。

    說幹就幹,他把這些東西藏好,然後喊道:「劉喜,給我弄兩根長鵝毛來。」

    朱厚照同學按著記憶中的步驟,將幾個小太監指揮的團團轉。一會兒去尋找這個一會兒去尋找那個,就像一個人在玩幾個陀螺似的。他命令其中一個叫張全的在旁邊看著,當他學會了以後自己的羽毛筆就交給他負責了。

    首先,他弄了一隻湯碗,然後讓他們把裡面裝滿熱沙子,然後把鵝左面翅膀上的羽毛(因為他是用右手寫字的)插進去——這一步是用來脫去羽毛中間的油脂,之後羽毛管因受熱而由透明變白色,質地硬而脆但是易折。當然,最好的方法是第二種工藝,把羽管羽毛不覆蓋部分浸泡一整夜,羽管透明度降低。再按上一種的工序插入熱沙子,待冷卻取出時羽管再次變透明。這道工序跟上一種同樣的效果是,羽管變得堅硬,但這一種方法做出來羽管更有韌性但不易折,這樣下一步的時候會好弄很多。不過為了節省時間他還是選用了第一種方法。(其實還有化學去除的方法比如鹼面之類的,還有就是直接上蒸籠+_+)

    一刻鐘後(十五到二十分鐘,現在已經有鐘錶了,嘎嘎),他將其取出來,然後先用剪刀以和羽毛桿的夾角小於四十五度的角度剪一刀,然後用針之類的東西將其中的絮狀物都弄出來弄乾淨了。

    下面就是筆尖的製作了,他先在中間削了一刀,然後從上一刀的上面斜著削進去,最終與筆桿平行,然後延長剛才在中間削的那一刀(就是我們見到的鋼筆中間的那條縫,毛細作用)。下面從兩邊削一刀帶弧度的使其出現筆尖的細長形狀,再修整筆尖和紙面接觸的地方的形狀,好讓寫字的時候光滑,同時也起了調整筆畫粗細的作用。

    最後,他將一根短銅絲彎成了問號的形狀,然後塞進羽毛中,這個形狀可以儲存墨水(其實如果不用的情況下可以不把裡面的絮狀物弄出來也能起到類似的效果,但是效果並不可靠)。

    一支羽毛筆新鮮出爐。

    「你可看明白了?這是泰西諸國之人所用之筆,不如我大明之毛筆但是勝在便宜簡單而且寫字細小。不過就需要比以前更稀的墨汁了,可以叫墨水。」

    那個小太監應之。

    某人又支使小太監們拿來幾個小口大肚的小瓶,然後磨了一些墨水倒進去一閃身又躲進了自己的屋子去工作了。

    試了試果然比較順手了,於是繼續編寫他的初級數學課本。

    推廣使用羽毛筆他不是沒有想過,但是現在大明習慣使用的是毛筆,兩種筆的運筆方式差異很大,而且毛筆和羽毛筆的握筆方式不同,所以最多只能作為一種時尚傳播出去。

    他忽地一拍腦袋,為什麼不把這種筆的製作和使用方式附加在數學課本之後呢,反正用這種筆寫有數字的更方便。還有二十四個英文字母也可以寫上,讓這種落後的文字作為我們漢字的一種輔助吧。

    於是繼續低頭寫他的課本。

    他首先寫上的是天竺數字的來歷(某人很不客氣的說是自己在佛經中找到的)、寫法、和漢字對應關係;然後寫上的是各個等級就是個、十、百、千、萬、億等等的讀法和組成方法。然後就是四則運算、等式、豎式等等……由淺入深不過剖析的並不透徹,畢竟他不是專業的,但是意思寫的還是比較明白的。

    如是幾日,除了一些必要的事情之外,他都在奮筆疾書。幾乎達到了廢寢忘食的境界。

    經過幾日的努力,一本新的《數學》新鮮出爐,在作者的位置寫的是三個字:朱厚照。在參考資料上面就寫著古今的這些數學著作比如《九章算術》《孫子算經》等。

    此書分為《數學·數字篇》、《數學·代數篇》、《數學·幾何篇》以及《數學·外篇》四部。其中《數學·外篇》中包括數學史、字輔、泰西筆制用法三篇(當然某人又大言不慚的將自己寫進了數學史中。另:字輔即字母,某人嫌「母」字不爽。)

    「去,把皇家研究院的楊英找來。」

    楊英在兩天前已經完成了朱厚照同學教給她的任務去研究院報道了。她暫時任一教習之職位,但是教完了上次厚照同學教的沒什麼可以教的正,現在正在研究數學問題。

    厚照同學準備先教給她然後再由她教給其他人,讓她去做一個偉大的人民教師。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