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抗日之雪恥

第二卷 躍馬太行 第五百一十三章:視察全軍 文 / 滄月傲天

    第五百一十三章:視察全軍

    1941年7月29日,韓雲華下達軍區司令官第11號令,命令以原冀中軍區的部隊為骨幹,以晉察冀軍區和冀中軍區的地盤為基礎組建內蒙古軍區冀中軍分區,調李井泉的第九師和何光宇的第十七師立即併入冀中軍分區,另調新組建的騎兵第17師入冀中。

    同時韓雲華還下令將冀中軍區原有的部隊整編成兩個步兵師,部隊番號為第59師、第60師。59師師長孟慶山,政治委員李英武;60師師長王平,政治委員孫毅,由於冀中軍區的部隊人數較少,所以不管是59師還是60師都是內蒙古軍區少見的兩旅四團制的乙種師。

    新組建的冀中軍分區的領導幹部也有所調整,呂正操不再擔任冀中軍區司令員,另調他用。李井泉升任冀中軍分區司令員兼9師師長,何光宇任政治委員兼第17師師長。整個冀中軍分區下轄4個步兵師一個騎兵師,總兵力9萬3千餘人,是內蒙古軍區所有軍分區中兵力最少的。

    冀中軍分區組建完成之後韓雲華便將目光盯到了塞北方面,不久前萬國權從二連浩特發來電報,說他們已經同蘇聯紅軍聯繫上了,並且已經將裝備接收到了,同時雙方還進行了一次比較有好的切磋,蘇聯同志對於內蒙古軍區的幹部素質感到驚訝,對於內蒙古軍區的士兵也是讚賞有加。

    據萬國權報道這次蘇聯支援內蒙古軍區的共有231輛bt—5坦克以及大約一個步兵師的裝備,其中還包括76門105口徑的火炮。

    韓雲華仔細想了想關於這個bt—5坦克的性能,韓雲華對於蘇聯在二戰期間的主力坦克t系列比較熟悉,至於這個bt系列也有一定瞭解,但是瞭解十分有限。現在光聽名稱和型號肯定是不瞭解其性能的,但是不管蘇聯支援的這批坦克的性能如何,但是在韓雲華想來蘇聯生產的東西再差也要比日本生產的那種坦克不是坦克戰車不叫戰車的東西強,所以命令萬國權不管蘇聯給什麼都一股腦給拉回來。

    其實韓雲華最想要的就是蘇聯的主戰坦克——t34坦克,這種坦克作為蘇聯在二戰中的主戰坦克,在數據上的性能與在實戰中的性能優越起了一定作用。還有一個關鍵點,就是坦克操作簡單,毫不誇張的說,一個從沒有學習過坦克駕駛的農民可以在幾天內學習怎樣駕駛t34。

    韓雲華記得在史料上記載著那段關於t34的傳奇,據說在斯大林格勒戰役中,城市內的工廠裡的工人正在努力的製造t34坦克,每當納粹的軍隊開來時,坦克修理廠的工人就駕駛t34坦克與納粹軍隊作戰。庫爾斯克會戰,是二戰中最大的坦克的決戰,蘇聯的損失就達6064輛,導致其損失之大的主要原因在於坦克乘員戰前訓練嚴重不足。如此簡單的坦克在世界軍事史上都堪稱一個奇跡,在世界各國快速的生產能力確實可以迅速補充作戰損失,但坦克手的訓練卻需要時間,一個合格的坦克手可不是隨隨便便就能訓練成功的。所以t34但這種簡單易造的坦克很受到各國的喜愛,特別是那些生產力低下的小國和全民接受文化教育程度較低的國家。

    但是韓雲華也知道,如此先進的坦克蘇聯自己都不夠用,又怎麼可能支援內蒙古軍區呢,況且現在不過是1941年,t34坦克的生產也許還沒有提上日程,他在這裡再想也是白搭。bt5雖然不清楚性能如何,但是想來也應該不會太差,就算是對付不了日本的主戰坦克,但是打打步兵總還是可以的,反正一句話,給就要,咱不挑食。

    軍區各方面都進入了正規,韓雲華終於可以輕鬆下來了。韓雲華給自己做了一個計劃,只等萬國權將蘇聯支援的這批坦克送到歸綏之後,他就將軍區所有的瑣事都交給羅大政委處理,自己專心搞部隊建設,眼下看來,只要東南亞的戰事一天不停,北方的戰事就一天不會大規模爆發,自己有的是時間建設心目中理想的軍隊。

    7月31日,萬國權等人終於返回了歸綏,韓雲華大喜之下立即乘坐火車趕往歸綏。

    在看完所謂的bt—5坦克之後韓雲華一陣苦笑,蘇聯還真是夠讓人無語的,這個bt-5坦克韓雲華也見過,那是在後世的軍事博物館裡面。這種坦克是蘇聯於1933年研製成功的,全蘇聯在最初幾年生產了1884輛,其中裝無線電台及框型天線型bt—5只有263輛,而支援給內蒙古軍區的這批坦克都是沒有無線電的。這種坦克車體和炮塔為鋼裝甲鉚接和焊接混合式結構。車體前部為駕駛室,中部為戰鬥室,後部為動力艙。駕駛室和戰鬥室是連在一起的,戰鬥室和動力艙有隔板隔開。動力—傳動裝置後置,發動機的排氣管處裝有消聲裝置。發動機的動力先帶動冷卻風扇,再通過主離合器,將動力傳遞給變速箱。

    這種坦克的性能只能說是一般,它是仿製美國一種輕坦克研製成功的,整個坦克戰鬥全重為11.6噸、車長:5.50m、車寬:2.23m、車高:2.174m、裝甲厚度:最大裝甲厚度為13mm(車體和炮塔的正面和側面)、車體後面的裝甲為10mm、底部為6mm,人員配置為3名乘員。

    bt-5的主要武器為1門m1932年式45mm坦克炮,威力還算不錯,45mm坦克炮發射的穿甲彈可在300m的距離上擊穿90-傾角的43mm鋼裝甲、可在1000m的距離上擊穿90-傾角的35mm鋼裝甲,另外還有1挺7.62mm機槍作為鋪助武器。最大速度為履帶52km/h,輪式70km/h。最大行程為履帶m、輪式200km。

    整個bt-5也只有裝甲厚度和火力配置讓韓雲華還算滿意,日軍生產的戰車韓雲華也很瞭解,日軍現在的主戰戰車是九四式輕戰車和九五式中戰車,至於最新式的九七式戰車卻只有很少的數量。九四式輕戰車是日本日野自動車株式會社於1933年開始研發的,原型車於1934年完成。於1935年投入服役,很快便被部署於路況較差的偽滿洲國地區,以獨立的戰車連(每個戰車連配6輛)配屬步兵師團作戰。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九四式輕戰車亦投入實戰,主要用於步兵支援、偵查支援和裝甲拖運。

    九四式輕戰車的性能很差,發動機為1台三菱空冷四沖程汽油機,武裝系統只有一挺1x6.5mm九一式機槍或1x7.7mm九二式機槍,裝甲厚度為6-12mm左右,比起bt-5來要差得遠。就算是中國之前幾乎沒有裝甲部隊,同時也缺乏反坦克武器,但人們很快便發現了對付九四式戰車的辦法,一個炸藥包、一捆手榴彈就能輕易擊毀裝甲薄弱的九四式輕戰車,它們裝甲最薄處只有6毫米,有時甚至能被步槍擊穿。拿bt-5對付日本的九四式戰車那還不是成年人打小孩,手到擒來的事情。

    最讓韓雲華高興的是,蘇聯知道內蒙古軍區無法生產m1932年式45mm坦克炮的炮彈,所以專門給內蒙古軍區提供了一套m1932年式45mm坦克炮炮彈的生產線,雖然一個月只能生產五千餘發炮彈,但是卻基本上可以滿足部隊的作戰之需。

    這次蘇聯支援內蒙古軍區的還有2萬支m1891式步槍和500挺捷格加廖夫m7.62mm輕機槍,看完這些輕武器韓雲華都有點哭笑不得了,捷格加廖夫輕機槍還算可以,比起日本人用的歪把子也不落下風。捷格加廖夫m7.62mm輕機槍是前蘇聯捷格加廖夫主持設計的,1926年設計定型,1928年裝備蘇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儘管這種輕機槍在使用中發現,該槍連續射擊後,槍管發熱致使槍管下方的復進簧受熱而改變性能,影響武器的正常工作,但是500挺的數量還是很可觀的,依然勉強可以使用。但是m1891式步槍可就是一個十足的雞肋了,看完這種槍之後韓雲華對蘇聯的好感又直線下降了不少。

    顧名思義這種槍是沙俄時期生產的步槍,1891型步槍的機匣剖面為六角形,槍上有背帶轉環,可拆卸的四稜刺刀通過用管狀插座套在槍口上,裝上刺刀後外表它看起來很像一支老式的前裝槍。m1891步槍的變化非常多,最早期的槍型並沒有上護木,配有背帶轉環而不是後期型上的背帶槽,大概在1894年左右,槍型有所改變,增加了木製上護木,這種樣式的m1891步槍一直生產到1908年。從1892年至1908年間,俄**隊共接收了313,375支m1891步兵步槍和另外的54,235支單發的訓練步槍。

    蘇聯紅軍在1923年決定撤換所有的m1891式步槍,因此m1891的步兵步槍被停產,也就是說蘇聯現在最少也有數十萬支這樣的老式步槍。就這種性能的步槍,別說是和日軍的三八大蓋比了,就算是國民政府的制式裝備也比之好上不少。這種槍韓雲華所部是看不上,再說了就算看得上也無法生產子彈不是,就蘇聯支援的那點彈藥能幹個什麼,思來想去韓雲華也只能將這兩萬支步槍送到塞北軍事大學去當做訓練用槍。

    總之,蘇聯這次支援內蒙古軍區的武器彈藥數量倒是很客觀,但是質量就不敢恭維了。差的不是一點半點,也就那兩百多輛坦克還算是有點用,除此之外幾乎都只能當做訓練用的東西。

    韓雲華將所有的武器裝備都交給了萬國權,讓他按照自己的意思將這批裝備發下去,軍區總部只保留那兩百餘輛坦克。

    對於軍區的裝甲力量韓雲華還是比較滿意的,現在內蒙古軍區已經裝備了448輛大小坦克,其裝甲力量已經差不多為一個師了,於是在韓雲華的命令下,內蒙古軍區第一裝甲師成立,萬國權終於升職為師長了。

    現在內蒙古軍區除了沒有海軍之外,其他的軍種幾乎都有了,雖然空軍只有可憐的八十多架飛機,但是畢竟那也是內蒙古軍區的空軍,必要的時候還可以為部隊提供一些空中支援和執行一些緊急任務。

    最後一塊石頭落地,韓雲華終於可以放手大幹一番了。現在內蒙古軍區政治生活有羅榮桓負責,經濟發展和生產由陳雲指揮,那麼他這個司令員就可以放手進行自己的軍隊建設了。

    軍隊建設首先要進行軍事幹部的培養,塞北大學現在也不是三年前那個小小的學院所能比的了,由於這幾年韓雲華在塞北地區進行教育普及制度,這幾年初中畢業的青年越來越多,儘管這些青年人已經失去了繼續深造的機會,但是卻為內蒙古軍區提供了大量的可培養的軍政幹部。

    所以在到達歸綏之後韓雲華就給羅榮桓和陳雲各發了一封電報,將自己接下來的一段時間的安排告訴了他們,意思很明確,那就是在非必要的情況下不要來煩他,他要對整個塞北進行一次視察。

    羅榮桓和陳雲接到電報後只能相對苦笑一番,這個司令員平時倒也精明,但是怎麼一犯起混來就如此讓人無語,儘管韓雲華身邊的衛隊有不少,但是要是被小鬼子偵察到了他的行蹤,保不準會鋌而走險。但是儘管羅榮桓和陳雲心裡挺擔心的,然而現在人家韓雲華已經身在歸綏,就算是他們心有餘力也無法阻止他了。於是羅榮桓和陳雲商量了一下,決定秘密通知譚震林和楊成武,塞北軍分區和冀南軍分區立即進入一級戒備,以防出現什麼事情。

    韓雲華可不管羅榮桓和陳雲如何緊張,他在塞北大學呆了一個星期之後就帶著兩千多名特戰學院即將畢業的學員出發了。韓雲華的目的就是一路視察一路訓練,塞北大學隨著不斷的擴大,教學質量也提高了不少,教學方式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韓雲華這次將這兩千多名即將畢業的特戰隊員帶出來,一方面是要檢驗一下這批即將畢業的特戰隊員的戰鬥力,另一方面則是要為特戰一師和特戰二師補充一些新鮮的血液。這兩年畢業的特戰隊員都被各個師要走了,軍區的特戰隊實際上沒有補充多少新兵。這次韓雲華將所有的畢業生都調走就是給各個師一個明確的信號,想要特戰隊那是沒有可能了。

    第二站是包頭,包頭作為塞北地區唯一的重工業地區,其地位遠要比歸綏這個蒙古族聖城重要,所以包頭駐紮的部隊也是塞北最多的。同時塞北軍分區組建之後,譚震林這個軍區司令員也基本上是常駐包頭。一方面是由於包頭的地理位置重要,另一方面是因為歸綏太靠近張家口,距離最西邊的綏西確實太遠,不利於部隊的掌控,包頭則不一樣。包頭距離歸綏只有300多公里,距離臨河也不遠,可以直接掌控巴彥淖爾、鄂爾多斯等地。

    所以接到歸綏的幹部發來的電報之後,譚震林派出部隊在包頭以東一百多里的地方就開始等待著韓雲華等人了。但是這一等可就熬人啊,整整一個星期韓雲華等人一點消息也沒有,這可把譚震林等人嚇壞了,要是韓雲華在塞北的地盤上出了事,那麼他這個塞北軍分區司令員也脫不了干係。

    譚震林不敢怠慢,立即給張家口軍區總部發了電報,將情況匯報了上去。這個電報一送到張家口,整個內蒙古軍區的高層都驚動了,倒是作為韓雲華的警衛團長兼親妹妹的韓雲倩倒是很鎮定,她告訴羅榮桓等人,要是自己的哥哥帶著2000多號特戰隊員都能被人不聲不響收拾掉,那麼他們這些人更不安全了,再說哥哥身邊還有400多名精銳親衛,那可是整個內蒙古軍區的精華隨隨便便一個放出去都能引起一股騷動,有這些人在安全那是一點問題也沒有。塞北軍分區既然等了一個星期也沒有等到,那麼自己的那位老哥肯定是在訓練特戰隊。

    羅榮桓等人想了想,覺得韓雲倩的想法很可能是正確的,於是命令譚震林繼續尋找,但是不必大驚小怪的。

    但是接下來發生的事情卻是讓譚震林等人大吃一驚,首先是包頭周邊的幾個縣城的守軍的總部被不明身份的敵人突襲,幾個縣守軍的主要幹部都在一夜之間失蹤了,部隊損失極為慘重。

    軍情上報到塞北軍分區,譚震林等人大驚失色,在包頭周邊地區竟然出現了如此強大的一股敵人,而他們軍分區卻一點消息也沒有,可見事情嚴重到了什麼程度,再加上現在韓雲華司令員和他的衛隊就在包頭周邊訓練,這要是讓這些人遇到司令員那事情可就大條了。

    譚震林一邊將軍情上報張家口,一邊則是立即從歸綏調了一個旅的部隊到包頭,同時塞北軍分區立即進入戰時狀態,各部隊的彈藥更是發了足足十天的作戰所需的量,氣氛一時間變得極為緊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