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內蒙古風雲 第八十章 戰爭的陰霾(二) 文 / 滄月傲天
第八十章戰爭的陰霾(二)
經過八路軍總部的一番調度,八路軍現有的近三十萬部隊都開始行動起來,一時間戰爭的陰霾在八路軍控制的區域擴散開來,就連普通老百姓都看出來八路軍又要打大仗了。
而這種情況在內蒙古軍區表現的最為明顯,6月12日韓雲華命令根據地的被服廠、子彈復裝廠、火藥廠以及根據地的兒童迅速內遷到晉西北地區,軍區控制下的一城八縣數千個村莊隨時做好轉移的準備。這個命令一下,整個內蒙古軍區十一萬部隊像高速運轉的機器一樣行動起來。
韓雲華知道這次大戰一旦爆發,內蒙古軍區和日軍將會是不死不休的局面,不是日軍將他韓雲華就地消滅或者是驅逐出察哈爾地區,就是他韓雲華將鬼子察哈爾及綏遠地區的勢力收拾乾淨。但是從現在的形勢看,無論是從武器裝備上分析還是從兵員素質上看,似乎一切都對內蒙古軍區不利,也就是說這一仗韓雲華所部的贏的機會很小。然而韓雲華卻不怎麼想,接受過現代軍事教育的他一直都明白一個道理,戰爭不是人多就能打勝仗也不是武器裝備好就能贏,關乎戰爭勝敗的因素有很多,但是起決定作用的還是戰略戰術。只要戰略佈局得當,戰術運用合理,一支烏合之眾也能打敗十倍於己的強敵。
在韓雲華看來,現在貌似是日軍佔了先機,而且日軍在其他方面也佔有了一定的優勢,但是韓雲華卻清楚日軍不可能這麼快就摸清他的真正實力,也就是說現在敵人在明他在暗。更何況他手裡還掌握著軍刀特戰大隊這支利刃,關鍵的時候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同時韓雲華更知道『共產』黨以及整個八路軍急需要一塊穩固而又廣大的後方根據地,延安雖然遠離戰場安全方面倒是沒問題,但是包括延安在內的整個陝甘寧邊區十分貧瘠,地廣人稀而土地又多是旱地薄田,根本無法養活太多的部隊。而內蒙古軍區所在的察哈爾地區儘管離日軍前鋒較近,但是地理戰略位置不算太敏感,在這裡日軍的勢力也不算太強悍,更重要的是將這裡佔據後也不會引起蔣介石政府的過多刁難,畢竟這裡很早就不歸國民政府控制了。
基於這種情況,韓雲華決定就算是搭上幾萬部隊也要將這裡的日軍徹底驅逐出境,並且將這裡和晉西北以及陝甘寧邊區相連通,打造一個橫貫陝甘寧晉察冀綏六省的巨型根據地。
一但韓雲華構想中的六省根據地建成並鞏固後,那中國的抗戰局面將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到那時『共產』黨八路軍絕對不會像歷史上那樣只會在敵後牽制一下敵人,而無法和鬼子打陣地戰。到時候八路軍不止會打一場百團大戰,還會組織新的大會戰,從而提高『共產』黨以及八路軍在國內國際上的地位。
韓雲華知道抗日戰爭開始的前兩年,無論是國民黨的正規軍還是包括八路軍在內的地方軍隊都算是傷亡慘重,儘管八路軍從剛改編時的四萬五千人發展到了現在的三十萬人,但是拋開韓雲華所部的這支奇兵不說,實際上八路軍的戰鬥力增長的實在是有限。為什麼這麼說,因為抗戰之初八路軍的部隊雖然武器裝備極其差,但是每一個八路軍戰士都是由經過兩萬五千里的長征的紅軍戰士改編過來的,那些憑著單衣就能過草地爬雪山的鐵血漢子才是真正的鋼鐵戰士。因而那是的八路軍戰鬥力還是很可觀的,畢竟那時的戰士都是經過大浪淘沙之後留下的真金,是『共產』黨指揮的數十萬部隊保存下來的精英。但是經過一年多的艱苦戰鬥,大批的精銳戰士被日軍消耗掉了,雖然有更多的部隊補充了進來,但是戰鬥力卻很難在短時間內恢復到巔峰的時候,所以說現在的八路軍人數雖然翻了六七倍,但是真正的戰鬥力卻未必就比以前強多少。
同樣的道理,國民黨最精銳的中央軍經過1932年的上海抗戰以及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的幾次大型會戰的消耗,已經算的上是精銳盡喪,就拿國民黨嫡系精銳步兵師中央軍的德械師來說吧。1928年,國民政府決定以德國體制來建立新的軍隊,隨著德國裝備與德式訓練的應用。1934年,大量的德制裝備運到中國,開始組建所謂的德械師。然而並不是所有的德械師的待遇都是一樣的,按照蔣介石一貫愛分個親疏間密的個性,在國民黨先後組建的數十個德械師中最得蔣介石其中的只有四支部隊,分別是中央教導總隊、第36師、第87師和第88師。
必須讓諸位知道的是,八十七師,八十八師,這二個部隊的前身是蔣介石的個人警衛師,1931年3月,蔣介石把這個警衛師被一分為二,拆分成兩個兩旅四團制的整編師,番號分別為警衛第1師和警衛第2師,也就是第87師和第88師的前身。說到這裡傲天要交代幾個問題:當時是要組建兩個整編師,但實際上尚未成為真正的整編師,按照德國顧問塞克特《陸軍改革建議書》所提方案,提議蔣介石的國民政府將全國陸軍重新編組成60個師,稱為整編師。而這些整編師全部要裝備德國進口武器,應用德國先進的軍事體制以及訓練方法。1933年,南京中央政府國民政府軍政部根據德**事顧問提出的建議,開始了浩蕩的整軍計劃。在整軍過程中,不同編製的部隊有不同的名稱,主要有「整理師」、「整編師」、「調整師」、「新編師」四種稱謂,實際上直到抗戰全面爆發,整編師也沒有成型,包括整理最好的中央軍教導總隊。
當時中央軍的德式師的編制主要有兩大類,一類就是中央軍教導總隊,為裝備最全,訓練最正規的精銳之師。1937年11月被擴遍為3旅6團的甲種師,總兵力達三萬餘人,其中3個團即第1、第3、第5團為全德式裝備,另3個團(多為新兵)則在整訓之中,這3個團和韓雲華所部的那兩個預備總隊一樣,是其他幾支部隊作戰部隊的後備兵員。另一類是以第36師、第87師和第88師為代表的所謂新式中央軍。至抗戰爆發前.整軍計劃一共進行了兩期,共計20個師,第三期的10個師正在進行之中。在已完成整軍的20個師中,實際上接受過德國顧問系統訓練與指導的部隊只有第3師、第6師、第9師、第14師、第36師、第87師、第88師和教導總隊,以及不屬於正規軍系統的稅警總團。也就是蔣介石並沒有完全正被好這兩個超級嫡系部隊就迅速投入作戰了。
遠在在1931年的一二八淞滬事變的時候,國民黨蔣介石的國民政府就動用過剛剛換裝的三支最最嫡系部隊,包括八十七師,八十八師,還有就是教導總隊,而且這三隻部隊都是傷亡慘重,否則早在一二八淞滬事變的時候日本人就打進來了。同時教導總隊、87、88師也參加了淞滬會戰,可見蔣介石在抗日戰爭前期並沒有保留什麼實力,在抗日作戰初期的態度也是明確而堅硬的。因此在抗戰之一開始就將在國民黨所有的嫡系部隊中最精銳的這三個模版部隊,87、88師和教導總隊投到了最危險的淞滬會戰中。
經過連續不斷的戰鬥,從上海到南京,再到徐州等地,國民黨嫡系中央軍基本上換了一茬兵員。雖然現在蔣介石掌握的部隊比之以前要多了不少,從原來的二百多萬擴編到了現在的三百多萬,但是其戰鬥力則是呈直線下降,這從歷次會戰一次比一次投的部隊的要多上不少也能看的出來。1937年的時候,國民政府可以籌集60萬部隊打一場山淞滬會戰,但是現在想打一場同樣大規模的會戰的話,蔣介石最少也得籌集一百萬部隊才行。
更何況七七事變以後,日軍迅速佔領了中國北方的京津地區、南方的廣東、漢口、上海、南京等華中、華東和華南地區,包括了中國主要的大城市、95%的工業、50%的人口。更為重要的事,中國沿海幾乎所有的港口都落入了日本人的手中。戰爭變成了消耗戰。對於中國來說,物資供應問題此時顯得異常嚴峻起來。現在日軍已經將中國沿海所有的港口都佔領了,諾大的一個中華民國竟然找不到一條可以和外界交流的通道。在1938年以前,國民政府尚可利用滇越鐵路來接受進口的物資和外援,也可以通過新疆和哈薩克斯坦和蘇聯聯繫,但是廣州淪陷後,滇越鐵路已經被控制在日軍的轟炸機的作戰半徑內了,日運輸量銳減,而蘇聯則是為了應對德國方面的壓力,不得不和日本單方面簽訂了合約。迫於日本方面的壓力,蘇聯也斷絕了對中國的援助,到此為止中國唯一的對外聯繫也中斷了,也就是說抗日戰爭中國已經無法接收到來自國外的援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