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仙俠修真 > 神祇不朽

第四卷 封神立碑 第84章 延康開劫(看的爽,就給點好處唄) 文 / 天情悟劍聲

    ~-~遮天蔽日的物慾之氣宛若濁流,不停地流動,沉悶非常。

    「如此渾濁的世界,吾還是第一次見到。」

    見得這般情況,蒼天臉上的悠閒也收了起來,轉為一片沉凝。

    「在這樣的世界中,就算是位居天府一品,執掌紫綬符籍的靈官,也會心神喪失。換做是普通凡人的話,只怕從降生那一刻開始就會這濁流侵染,久而久之,人心中的陰陽之氣便會失衡,無主的心神日日夜夜都沉淪在怒、惱、怨、很、煩之中,做出種種昏亂之事。」

    蒼天如此說,是因為歷朝歷代都曾有過這種末日之景。

    不論是「茹毛飲血」那民智未開的懵懂年代,還是「奸臣當道」、「妖妃禍國」的朝代,亂象雖然紛呈,世道的渾濁沒有遮蔽社會底層百姓的血性,相反,卻在很大程度上激發百姓的血性。

    始終孕育的一點明光,是因為始終有人不甘心在這樣的世界沉淪。

    「只是不知將來這些人清醒的那一刻,是何感覺?估計大多數人都會感到絕望,感到更加的孤單,進而精神抑鬱,萎靡,最終走向極端吧。」

    蒼天能夠清晰地知道自己現今所在的這個混亂世界是何等的昏沉,若真要用個詞來形容的話。

    那便是——諸神黃昏。

    「為何初代神祇走過的腐朽之路,總會在歷史的不同時期重複?」

    傳聞之中,初代的神是從無明之中脫胎而出的,生而成神,執掌無上權柄,享受無上榮光。

    轟隆!

    蒼天的識海之中,顯現出了一副圖畫,那是諸神隕落時留在這片寰宇的元靈烙印。

    視角拉近,畫面中的雲天之上隱匿著一個個通道通向未知的世界,每個世界中都有一尊神。

    這些神執掌的神權廣大無邊,瀰散於天地間的尊貴氣息。各式各樣,綻放著七彩毫光,而且變幻莫測。極為瑰麗。

    不同的神之間,壁壘分明,又和諧統一,相互之間互補不足。構成了一個利益共同體。

    有神化作太陽,滋養天地萬物,驅逐寒冷,為眾生帶來光明。

    有神化作月亮,導人入夢。助人寧神靜氣,調理身體。

    有神化作長河,將自己的血液奉獻給眾生,偶爾發一發脾氣,也是為了教會天下生靈……遷徙。

    直到有一天,祥和被某種神秘的力量打破。

    所有的神都得知了一個預言,預言中,他們將被眾生拋棄。徹底隕落。

    離譜的是。諸神還真的相信了這則預言。

    (這一點,作為旁觀者來看,當真是匪夷所思。但如果是當事人的話,一切便合情合理,因為諸神的一切都建立在信的基礎上,這種信。是信任,類似於人類的哺乳之情。每個孩子都會對養育過自己的母親,生出一種難以言喻的信任。

    對諸神來說。生出他們的無明便是他們的母親,所以,他們相信自己所看到、聽到、感知到的預言。)

    於是,所有的神,竟然集體癲狂,發瘋似的將各種各樣的災難降臨人間,十陽火災、千里旱災、海嘯水災、風災、地震……幾乎所有的災難都在同一時間發生。

    這是諸神企圖讓所有的生靈陪自己一起死。

    不,應該說,是諸神想讓這些無信之人比自己早死一步。

    但世事如棋,正是因為諸神的無序,倒行逆施,人間開始大亂。

    幾乎所有的人都陷入到絕望的深淵。

    然而,諸神何曾想過渺小如人類的生靈,卻會在絕望的時候顯化龐大的願力。

    人們不再相信神是美好的存在,於是,在各種各樣的災難的逼迫下,一些人在極度絕望中,第一次對自己自己仰望的天有了怨恨,恨天意無常。

    恐懼、怨恨……是會蔓延的。

    短短一個月的時間,天地間瀰漫的怨氣便到了連諸神都驚懼的地步。

    他們恐懼了,想要補救,卻無計可施。

    在他們尋找出路的這段時間裡,幾乎每天都會有一尊或者幾尊神從空中墜入凡塵。

    每掉下一個神,蒼天就感覺到自己的神念彷彿在被切割,劇痛無比,這是心意的衝擊,完全和力量無關。

    那場面,說是世界末日也不為過。

    這畫卷中演繹的故事,蒼天遊歷天下的時候,曾聽聞過。

    史書將這次劫難統稱為——延康開劫。

    信屬土,土生金,延康便是古語「金」的讀法,所以後世的天書將這次劫數定名為延康。

    延康開劫,顧名思義,就是劫數是從土中孕育而出的意思。

    土生金,所以延康當以金戈貫穿始終,開了九竅的人得到諸神的神力,便有了自立的根基。

    可悲的是,人有了力量,第一時間想到的並非幫助別人,行事只求爽快,壓抑不住自身的血性,自然會憑空生出許許多多的是非。

    ……(汗,扯著扯著又跑題了。)

    「難道諸神隕落之時,絕望之際,對天地的詛咒,真的存在?」

    意識回到現世,蒼天如此問自己。

    因為眼前濁流帶給他的感覺,讓他不自覺的想起諸天史書對延康開劫的描述。

    可惜的是,他不是神道心修,巫神一脈從來都是修「力」,以力證道。

    若是呂詔在此,就能為蒼天解釋濁流的源起。

    人們之所以戴著面具做人,將自己偽裝成無情冷血、癲狂、呆傻……之人,無非是因為自己對周圍的環境缺乏起碼的安全感,若用《五行始終》的說法來解釋,就是缺了一個「信」字。

    「信」屬土,在人身對應的臟器是脾。

    脾乃生血的器官,脾如果得到信力加持,便主氣血旺盛,血性自然就會旺盛。

    若信之不存,血性安在。

    不扶跌倒的老人,是因為人們不知道該「信」自己的本心,還是應該相信網絡、電視、報紙上的那些前車之鑒。

    夫妻之間互相責怪,是因為他們彼此缺乏信任感,害怕平心靜氣之後,會將自己的真袒露在對方面前,於是用爭吵、挑毛病來演示自己的「真」。

    所以,不是人們不願意以「真」示人,而是周圍的環境不允許他們這麼做。

    是不允許哦,不是不願意。

    也即是說,在人們的心中還是渴望有朝一日能對某人說出自己的「真」。

    正是這點渴望的存在,正是因為人們還相信自己有良知,所以這個世界才沒有徹底沉淪。(未完待續……)。

    ~-~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