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仙俠修真 > 神祇不朽

第四卷 封神立碑 第24章 一脈化五仙 神仙是一家 文 / 天情悟劍聲

    第24章一脈化五仙神仙是一家

    呂詔的心神,也在這香火青煙的變化之中,漸漸地好似失去了意識,他整個人,沉浸在了這條既熟悉,又陌生的空間內。

    時間緩緩地度過。好似沒有終點,處於一種詭異的狀態中,在這無始無終的空間內,漂流。

    每一次目光的盡頭,都會看到那香火青煙奇異的一幕,漸漸地,隨著看的越來越多,呂詔慢慢的感受到了一股神秘的力量。

    這力量無處不在,他下意識的,想要去尋找這力量的根源。

    因為,這股力量蘊含著神祇的氣息,而且還是上位神祇的氣息,所以呂詔想要追尋這股氣息的源頭。

    彷彿這世間一切事情,在這一刻,都變成了遙遠的過去,如同破滅的虛無,再也無法在其心中波起漣漪。

    他有一種明悟,這次經歷會對他有幫助,至於具體的幫助是什麼,就不得而知。

    「咦!!這裡是!」

    週遭大片地區,都是荒蕪的。到外都是各種各樣的石壁堆放著,廖無生機,看起來,有一種莫名的荒之氣息。

    他全身血液,在這一剎那,瘋狂的流轉,與之一同的,還有他全身的神元,這一刻,他整個人驚訝到了極點,好似這個區間內有股神秘的力量在幫助他運功!

    他的身體與這種莫名的荒之氣息無比的契合,此刻身處這個神秘空間,他甚至有一種魚歸大海的感覺,好像他本就應該在這裡生活一樣。

    「這是什麼力量!!!」呂詔身子根本就無法移動半點,他體內的元力瘋狂的運轉,哪怕消散,哪怕浪費,也全然不放在了心上,他口乾舌燥,全身汗水彌出,早就把衣衫全部濕透,但他此刻,卻好似瘋癲一般,無法移開自己的目光。

    是的,是一方空間,虛空中的行星,看起來十分的遙遠,但是所帶來的壓迫力卻是實打實的,呂詔一經出現,整個時空都跟著顫抖了起來。

    這個的時空是附屬在華夏這個大世界中無數時空的一個,只是一個時空而已,並不是一個世界。

    虛空陡然扭曲,只見,一座巨大無比,帶著一種厚重神威,異常神聖莊嚴古老的神園赫然呈現出來,這神園是的無數的畫壁散落構架而成。

    在每一面畫壁上,雕刻著威嚴的圖騰。

    這座神園一出現,立刻就吸引了呂詔的目光,不同於上次在歷史長河裡看到的虛幻影像,這裡的畫壁都是真實存在的,呂詔可以感覺到。

    一尊尊獨特的遠古畫壁屹立在神園中,香火之氣瀰漫,雖然每一面畫壁,看起來並不是很大,卻將所有視線全部遮掩住,讓誰都無法看到遠古畫壁後面到底是什麼樣的景象。

    只能隱約透過香火霧氣,看到一部分的圖騰。

    呂詔的神位本就是由香火之氣孕育、演變而成。虛空中每一面畫壁內湧出一股股香火之力,代表的畫壁中的圖騰所修的皆為神道。

    看清一些附近的景物,四下都是崢嶸的石壁,但卻不潮濕、陰冷,只是不時有幾滴水從壁縫裡滲出,滴落在土地上。

    模糊了的脈動給了呂詔一個奇怪的感覺,這座神園,似乎在講述東方神祇發展歷史上該有的爭鬥,一路經過,畫壁上描述的戰爭也開始多了起來,與此同時,似乎一成不變的香火氣也在慢慢開始往神園的深處蔓延。

    但對呂詔來說,這都不是主要,最主要的是,從最初的神祇出現開始,他發覺原本純粹而又悠長的脈動逐漸開始了變異,似乎一直有東西不停的在影響、滲透,騷擾著脈動幾乎不變的起伏。

    隨著面前的不停變換的畫壁篆刻,越來越和呂詔心中的神話歷史吻合,脈動被包裹的感覺也越來越厲害,而呂詔也越來越覺得不舒服。

    就好像心中被蒙了一塊布,憋悶的感覺。

    最終,

    「神?神祇的歷史?」呂詔有些明白,但是還是不太相信的脫口問道。

    嚴格的說來,這只是一部分神祇的歷史,上古之時,在外行走的神介紹自己的時候,並不會說自己是什麼神,而稱自己為仙。

    神祇傳承根基有四種,為的就是讓神祇的文化薪火相傳。

    「化」便是其中一種,化什麼?自然是化仙。用什麼化,自然是玄胎,但呂詔現在玄胎未成,只能以本體行走。

    荒古時代什麼最多?

    山!

    左為尊,人在山中走,故名仙。

    又有聖賢曾言:老而不死者,仙。

    仙,有長壽的意思,長生最開始的意思就是長壽,即從香火九道的長生道演變出來的。

    神仙,是神與仙的合稱。

    這與華夏傳統文化中喜融合的習性分不開的,對香客來說,既需要神作為自己的精神寄托,又需要神有仙的特別本領,動靜之間,故為神仙。

    將精神中的神與現實中的仙合稱為神仙,以滿足香客的心理要求。所以在現實生活中,神與仙是有著密切關係的,神有著仙的本領,仙有著神的傳奇,這也是我國神道的一個特色,同樣也使道教的信仰具有色彩。

    故而神祇一脈有神仙之說,是神、仙參半的,其不僅包括虛幻的神靈世界,同時也涵蓋通過真修而成就了的仙。

    可以說,所講的神仙是神化了的仙與真實化的神的結合體,是比較完美的比較理想的神仙體系。

    諸天萬界沿用天仙這個稱謂,其實諸天萬界所說的這個天仙,僅僅是指仙,而絕無神的成分,與普通老百姓所認識的神仙不同,即與神祇一脈所說的神仙有一定的區別。

    比如說,現在輪迴道上所有的天仙修士,只是力量上達到了天仙的層次,並不是說境界達到了,所以仙君、道君想要突破瓶頸達至准聖之境,需要靠子境界來重修、積累境界。

    剛才說到,神祇一脈有五仙,天地人神鬼,寓意各種神祇化仙的來歷。

    [天]:受天庭直接約束的正神,享天庭俸祿。[啥?你說天仙還要俸祿?我可以很負責任的告訴你,天仙絕對會要,因為天庭的俸祿是福祿壽氣。]

    [地]:天地生靈采三五妙氣配以生靈香火,修煉成神,代表人物是西遊記中的鎮元大仙,名義上受天庭管轄,但實則是聽調不聽宣,天仙也要讓他幾分。當然普通地仙道行上肯定是不如普通天仙的。

    何謂三五妙氣?三才配五行!

    [人]:這種仙,或者可以說是一種修煉法門,人是萬物之首,先天道體,暗合宇宙。雖然起始點很低,但潛力無窮,故而有人道高人,借由先天神祇傳下來的法門,將本體的穴竅修成一尊尊神祇,霸道無匹。

    [神]:生而成神,或是自我修成先天神祇,這類神的化身,便為神仙。比如說,呂詔。抑或是傳說中的上洞八仙,皆是由凡人修煉成神,即便是純陽的前生是封神榜簽訂的東華大帝,也只有捨去修為,轉世重修。

    [鬼]:顧名思義,就是鬼神,秉承自己在世之時為眾生做貢獻,從而被眾生信仰,這種信仰受到天道承認,有效!

    正是因為有效,才能得到天庭的承認,同時天庭為了將一群鬼仙歸到自己麾下,這才有了地府的形成。

    但值得注意的是,鬼仙以魂體承載香火,需要用泥胎來凝固身形,方可行走人間。

    五仙並駕齊驅,地位一致,只是有一套功力的劃分標準,即是道行。

    值得一提的是,五仙之中,只有神仙不受管束,思維自由,想幹什麼,就幹什麼。

    荒古巫妖並世之時,尚無神仙,神祇也大多是先天神體,一脈相承,妖族與巫族的碰撞磨合之後,才有了天庭的誕生,妖族管天,巫族管地!

    天道的本意並非讓兩族井水不犯河水,而是想讓巫族對天庭的生活有嚮往,畢竟生靈大多喜歡往高處走,從而可以間接磨合兩族。

    鬼知道最後的結果竟然演變成巫妖大戰,利益,赤裸裸的利益,這場戰爭是有心人促使的,要譴責!

    也許是荒古時代,眾所周知的龍鳳大劫,讓所有的修士認識到自身攻擊的重要性,紛紛開始修煉旁門,盲目的追求力量,真正甘願行走在山中修煉練氣士,寥寥無幾。

    這大概就是為何現在諸天萬界的所有修士,追求的都是力量,類似領域之類的攻擊手段,才是仙君、道君們的最愛。

    所以當紫血感謝他幫助自己搶奪仙君領域之時,呂詔並沒有多少驚訝的情緒,因為他已經深知事情的緣由。

    總之,修士的心散了,一時間,修煉界變得烏煙瘴氣,一個個修士只知道好勇鬥狠,因果無數,幕後的老大自然就怒了。

    其實也不難理解,要是你養了一群狗,結果這些狗自相殘殺就算了,還把你好不容易收拾好的房子弄得亂七八糟,你煩不煩?

    煩了之後,想不想收拾一下罪魁禍首?

    於是,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巫妖大戰,封神大戰,千年大戰……

    而呂詔面前這些畫壁上描述的,除了開篇的幾幅,比如盤古開天,女媧補天……其餘的大多都是天道收拾巫妖大戰前的那些罪魁禍首的歷史。

    一路走,一路看,直到呂詔來到中央的那面遠古畫壁之時,這種心緒的起伏戛然而止。

    遠古畫壁上,散發出絲絲蒼涼與莫名的意蘊。隱晦的氣息在遠古畫壁四周環繞,帶出陣陣玄奧的韻味,畫壁上各種神秘的紋路,分佈在邊緣,流露出遠古神韻。

    「這就是核心畫壁。」呂詔走上前幾步,站在遠古畫壁前,但也謹慎的沒有太過靠近,一旦觸動遠古畫壁,說不得會爆發出可怕的力量,這就不是他所希望看到的。

    在遠古畫壁上,有一些古老的篆文。

    「縱有絕世修為,縱為絕代神皇,縱曾萬古長存,敵不過天數!但若有來生,本皇仍做同樣的選擇,逆天而行,方有樂趣!」

    呂詔將遠古畫壁上的批注壁文低聲念了出來,這段畫壁文是神祇秘文,與當年呂詔在法界中所看到的字體一樣,看在他的眼裡,也不驚暗自驚訝道:「這不就是當年我在金篆中看到的那些神秘篆文嗎,原來這裡還真的就是神祇故地。這段篆文,不想是祭文,反而像是某種預示。」

    祭文不會是這樣的,不過,這畫壁文的意思,呂詔暗自思量間,也揣摩不出來,不過,似乎壁文並不完整,似乎是一些未盡之語。

    神皇?

    一聽就知道絕非普通的神祇。腦海中,快速的閃過無數念頭。不過,這些,只不過是在頃刻之間而已。

    呂詔一下子就看出,這幾團金黃色的火珠全部是由乾陽之氣凝結而成,因為純粹是乾陽之氣,火珠極其的輕盈,所以有什麼大的物體移動,帶起了磁流的波動的話,這火珠就會自動隨著磁流飄過來。

    這種乾陽之氣是外界所沒有的,就算在輪迴道的歷史中,也僅在荒古時有純粹乾陽之氣的存在,遠在九天罡風層外的天外真火層中,一般根本採集不到。

    這種獨特的乾陽之氣威力比起一般的乾陽要大出許多倍,而且修煉乾陽訣法的人若是煉化了這種乾陽,若是修到了要飛昇時,因為體內的真元中有這種乾陽之氣,引起的元氣波動對於天地的影響便會小上許多,引的天劫威力也會小出不少。

    所以眼下這種火珠對於修火系訣法的修道者來說是難得的至寶,但是此刻呂詔的手上沒有那種可以吸存乾陽之氣的法寶,他所修的神道法決又是主張不假外物,沒有得到吸納乾陽煉化的訣法,所以此刻見到這幾團金黃色的火珠,呂詔也只有望寶興歎,他也不浪費真元做什麼動作,只是完全停了下來。

    而那幾團金黃色的火珠因為沒有了磁流的流動,也沒有繼續朝著呂詔的方向飄來,而是緩緩的朝著別的地方飄了過去,消失在了呂詔的視線之中。

    又飛遁了半個多時辰之後,呂詔靠近了那座藏青色的山峰。

    前方,到處都是綠色的植物,鬱鬱蔥蔥,一片湖泊澄淨如藍寶石,岸邊大片的植物生機勃勃。

    巨大的古木,枝椏伸展向天空,整體跟小山差不多,粗大的籐蔓跟一條條蒼龍似的,爬的到處都是。各種花草芬芳陣陣,沁人心脾,碧綠嫣紅,非常悅目。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