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第四章 :以打促和(一) 文 / 長風
熊廷弼接到朝廷給他發來的廷寄,打開一看是女兒被入宮冊封為貴妃之事,久久不語,袁崇煥等將領得知消息後前來道賀,卻看到了一點喜色都沒有的熊廷弼,都微微吃驚,悄悄遣開滿桂等諸將,袁崇煥單獨留在了熊廷弼的帳中。
兩人早已冰釋前嫌,現在更是共同效忠一個皇上,袁崇煥首先開口問道:「麗娘侄女入宮侍奉皇上,大哥應該高興才是?為何如此這般愁眉苦臉?」
「袁賢弟,你有所不知,愚兄到不是認為麗娘她侍奉皇上有什麼不好,可你知道的,一入侯門尚深似海,何況那個皇宮呢?」熊廷弼有些擔心,以熊瑚直來直去的性格,得寵的時候不要緊,萬一失寵,什麼樣的下場他想都不敢想,他還以為兩人之間已經斷了的,想不到還是入宮了。
「大哥,你無需擔心,麗娘她非常聰明,雖說皇宮中危機四伏,但我相信她應該能保護自己的。」袁崇煥寬慰道,這個世上最難說的就是帝王家事,他很瞭解結義大哥的心情。
「賢弟,不說這個了,聽說皇太極那邊口風鬆動了!」熊廷弼不想在這件事上說太多,忙轉移話題道。
「小弟也是剛剛聽說,皇上派劉宗周大人出使蒙古諸部,尤其是新納了察哈爾部林丹汗的大公主泰松為妃子,樂安公主也下嫁額哲為正妃,一旦我大明與察哈爾蒙古諸部聯盟,此舉定是讓皇太極坐不住了,自然要讓步了,如果不能盡快與我大明達成議和協議,到時候就是背腹受敵,甚至是三面受敵!」袁崇煥一邊踱著步子,一邊分析道。
「賢弟分析的不錯,看來和談近日就應該有結果了。」熊廷弼道。
熊廷弼與袁崇煥所料不錯,皇太極得知明廷和蒙古的察哈爾林丹汗聯姻後,頓時就坐不住了,連忙召集諸王貝勒們到崇政殿商議,迫於形勢,皇太極不得不做出大的讓步,並且連夜通知在塔山駐防的二貝勒阿敏對和談條件做出讓步。
重新擬定的談判條件定為十條:第一條,疆界的劃分,後金原來要求山海關以外全部歸後金統治,現在改為以寧遠城外的塔山、杏山、黑山為界,接受明廷的提議,在這裡劃出一塊從東到西的三十里的地方,約定雙方軍民都不可在這裡居住。第二條,百姓歸屬問題,劉鴻訓等人堅持後金將願意回中原的百姓放回,後金則堅決不許,這些將來都是壯大自己力量的基礎,沒有百姓子民,再有一百年,憑後金那二十多萬人就想入主中原,癡人說夢!所以這一條,還是不變。第三條,朝貢賠償問題,後金提出明廷至少給後金賠償十萬兩白銀,黃金一萬兩,以後每年至少須給後金銀一萬兩,黃金一千兩,粗布十萬匹,絲綢一萬匹,食鹽、茶葉各五百擔,後金以後每年也給明廷進貢東珠四十顆、貂皮三千張、人參兩千斤等等,算起來價值也差不多相等,第四條,雙方被對方的俘虜,後金原要求明廷必須放還俘虜的八旗兵勇,而後金俘獲的大明官軍士兵則以他們自願加入漢八旗為理由,堅決不放還,但朱影龍怎麼肯呢,堅持相互放還各自的官兵俘虜,一人換一人。第五,在寧遠、大凌河、錦州等邊境城市互開馬市,要牛羊馬匹以物易物換取農具等各式鐵器用品,明廷必須保障後金商人的利益不受侵犯,第六條,後金還是要求明廷撤走皮島駐軍,第七條,既然是兄弟之邦,皇太極大大明皇帝許多,應該為兄,這條更是遭受所有寧遠前線將官的抵制,明朝的疆域遠比後金大的多,哪有天朝上國給小地蠻夷當弟弟的道理?這一條皇太極也不堅持了,皇太極希望等同蒙古的察哈爾的林丹汗,冊封他大金國的國主,並且賜予金印。第八條,嚴懲遼東經略袁崇煥,後金認為就是他步步進逼,才挑起了兩國的戰端,這樣的人比起當年的熊廷弼更為可惡,這一條也做出了讓步,但提出要求明廷撤換遼東經略的職務,並且將其調離遼東。第九條,後金承認朝鮮是明廷的屬國,但也是後金的兄弟之邦,朝鮮以後可以大明進貢,但也必須遵循後金與朝鮮簽訂的兄弟協議,向後金納貢,第十,協議自簽訂之日起,擅自撕毀盟約者將獨承擔所有責任。
劉鴻訓見到這份後金主動提出讓步的十條,雖然讓步是不少,但多在物質錢銀上的,實質的原則性的東西並沒有多大的改變,這份所謂的大讓步的條款,更是能看出皇太極那顆深深包藏的野心,阿敏甚至還有意無意的提出也可以跟大明聯姻,互通婚嫁什麼的,劉鴻訓老謀深算,早就看出皇太極包藏的那顆野心,連夜將此事具折用八百里快馬報奏朱影龍。
朱影龍深夜被徐應元喚醒,連夜看了這份奏折,什麼睡意都沒了,皇太極在現在這個情勢下態度還如此強硬,雖然看起來讓步不小,但其根本用意卻絲毫沒有退讓,皇太極這是把自己還當乳臭未乾的小孩看待呢!
朱影龍想了想,還是這個皇太極沒有被打疼,這才這麼有恃無恐,還有就是自己內憂外患,迫切需要先切除大明朝內部的毒瘤,更加需要一段時間來喘息,與蒙古諸部特別是察哈爾部聯姻也徹底的暴露了自己的心意,看來這個皇太極果然不那麼簡單,自己利用蒙古諸部特別是與後金世仇的察哈爾部驅虎吞狼,牽制後金的發展壯大,已經被皇太極看出自己內心眼下不願意跟他開戰,即便是在寧遠擺開一副要打的姿態,還是沒有瞞過人家跟著努爾哈赤戎馬二十多年的一雙銳利的眼睛。
皇太極呀皇太極,你可是將朕的脈搏把摸的清清楚楚,可朕什麼時候才能將你的脈搏抓在朕的手裡呢?朱影龍心中謂然感歎,直到御案上的紅燭燃盡,徐應元前來更換,才被他從沉思中喚醒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