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第十章 :如瑩分娩(二) 文 / 長風
開封,田府,早春的寒風並不能吹散這裡面的絲絲溫暖,因為即將有個新的小生命在這裡誕生。
田淑英也從王府匆匆趕了回來,因為要分娩的名義上是她的表姐,周瀅寧則礙於身份不能過來,穩婆早已隨時候命在旁,羊水幾經出來了,徐如瑩疼的死去活來的,嫣紅不停的在給她擦汗。
「用力呀,表小姐!用力!」穩婆也是急出了一頭大汗,焦急的道。
「好痛呀!」徐如瑩想不到生孩子這麼痛苦,下身如同被撕裂開一般,痛的她眼淚都出來了,額頭的上汗珠滾滾而下。
幾次努力,徐如瑩人都虛脫了,孩子還是沒有能生出來,穩婆在這個時候也沒了辦法,因為她已經用盡了所有的辦法,孩子都沒有能生出來,她是這開封城裡經驗最豐富的接生穩婆了,她如果沒有辦法讓產婦將孩子生出,就等於說沒有辦法了,孕婦難產,這樣的後果就是很可能孩子和大人都保不住。
田淑英忙讓人請來大夫,給徐如瑩喝下了開封城內《聞世堂》獨門秘方紫芝補氣湯,最後還是沒有生出來。
孩子生不出來,最痛苦的是躺在床上的徐如瑩,孩子是她全部的希望,希望沒了,她活著也就沒有什麼意義了。
周瀅寧知道這個情況之後,也是心急如焚,這個時候管丈夫要主意時間上已經來不及了,於是她指示田淑蘭以田府的名義發出重賞尋醫榜,只要有人能令田家表姐順利生產,不論男女,就可得黃金五百兩,重賞尋醫榜發出之後,居然在數個時辰內沒有人敢上前揭榜,周瀅寧無法,將賞金加倍,改為一千兩黃金,這麼一大筆黃金足夠讓一家三代都不愁吃穿了,心動的人不少,可還是沒有人敢揭榜,因為開封城最有名的《聞世堂》的名醫都束手無策,別的大夫哪有敢上前揭榜的。
時間不等人,田府裡面現在是一片愁雲,嫣紅和田淑蘭更是守在徐如瑩的床邊,一天都是水米未進,周瀅寧正考慮要不要把這個消息用急件通報給在京城的丈夫,這個時候田府門前來了一個道姑,模樣長的非常的清秀,言辭鑿鑿說她有辦法能讓田府表姐順利生產。
這個時候是死馬當作活馬醫了,豈知徐如瑩一見到這道姑,本來絕望的臉上居然露出了欣喜的笑容道:「李道長,你來了!」
那道姑平靜的回答道:「想不到田府的表姐居然是你,那個男人呢?」
「他不在家,出去了。」
「什麼?妻子生產,他居然沒有陪在你的身邊,難為你為了他吃了這麼多的苦,他還是不是男人?」道姑臉色不渝道。
「這位道長,我們請你來是為了給我們表小姐接生,不是來聽你數落我家公子的。」嫣紅不滿的查嘴道。
「哼」道姑輕哼了一聲道,「你家公子趁早死了好了,如果不是看在如瑩姐姐的份上,上次我就不會出手救他了。」
「別說了,好痛……」徐如瑩突然感覺到肚子又開始痛起來,剛才還是忍著才說了那麼多話的。
姓李的道姑檢察了一下,伸手輕按了一下徐如瑩的大肚子,然後從懷裡取出一包針來,朝嫣紅道:「去把穩婆叫過來。」
嫣紅不情願的將穩婆重新叫了過來。
「待會兒,我把針紮下去,你就開始用力,記住先憋上一口氣,再用力。」李姓道姑囑咐徐如瑩道,徐如瑩不住的點點頭,近一天的折磨已經讓她的力氣差不多耗光了。
那道姑先是不斷的緩慢擠壓徐如瑩的肚子,由於屋子裡全是女人,便沒有了顧忌,剛才生產的時候,胎兒被擠出了胎位,先要正過來。
「準備接生!」正了胎位那清秀道姑額頭上業已出了一層細汗,對還站在一旁傻愣的穩婆丟下一句,李姓的道姑從一個藍色的小皮囊中取出一根細長的銀針,放在燭火上過了一下。
產婦、穩婆各就各位,隨著銀針詞入徐如瑩的肚皮,李姓道姑便捻變道:「如瑩姐,來,一,二,三,用力!」
只見銀針猛的抖動了一下,迅速拔出,緊跟這徐如瑩憋了最後一口氣,用盡了最後一絲力氣壓了下去。
「哇……」一聲巨大的嬰兒的嘀哭聲遠遠的傳了開去。
「生了,生了……」穩婆激動的將渾身血污的嬰兒報了出來,剪斷臍帶送到徐如瑩跟前,道,「恭喜夫人,是位千金小姐。」
「真的?」徐如瑩看著自己親身的骨肉,疲倦的臉上露出了無比幸福的笑容,可能是太累了,只看了孩子一眼便沉沉睡了過去。
「生了?」周瀅寧聽到嫣紅報來的消息,頓時鬆了一口氣,立刻去信給在北京的朱影龍報喜,當然怕朱影龍知道了擔心,省略了難產這個過程,事後朱影龍才得知,之所以難產是因為胎位不正,加上胎兒的手無意中抓住了臍帶,越是用力,胎兒越是不肯鬆手,那根銀針就是刺痛胎兒的手,鬆開臍帶,才得以順利生產。
當朱影龍接到這個消息已經是徐如瑩生完孩子一天以後的事情了,熊瑚等三女聽到這個消息也都高興不已,如果不是為了謹慎行事,恐怕他現在都已經在府中大擺筵席慶祝一番了。當即去信給周瀅寧,讓她安排人好好的照顧徐如瑩,並且親自給徐如瑩寫了一封信,表明自己的苦衷以及一定會好好待她們母女的一番保證。
有道是好事成雙,雙喜臨門,就在朱影龍接到徐如瑩為他生了一個寶貝千金之後的第二天,宮內傳來旨意,讓信王執掌上直衛,這原來一般是由皇帝親自兼任的,很少賞給臣下,因為上直衛下轄26衛,錦衣衛也在其中。上直衛的親軍指揮使司有26個衛,即錦衣衛、旗手衛、金吾前衛、金吾後衛、羽林左衛、羽林右衛、府軍衛、府軍左衛、府軍右衛、府軍前衛、府軍後衛、虎賁左衛(以上12衛,洪武中置),金吾左衛、金吾右衛、羽林前衛、燕山左衛、燕山右衛、燕山前衛、大興左衛、濟陽衛、濟州衛、通州衛(以上10衛,永樂中置)、騰驤左衛、騰驤右衛、武驤左衛、武驤右衛(以上4衛,宣德八年置)。其中錦衣衛掌侍衛,緝捕,刑獄之事,常以勳戚都督領之,恩蔭寄祿無常員。凡朝會,巡幸,則具鹵簿儀仗,率領大漢將軍(共1507員)等侍從扈行。宿衛則分番入直。錦衣衛名為宿衛扈從,實則假偵事之權,以欺壓平民及一般官員,最為專橫跋扈,特異於其他各衛。
在明朝的衛所兵制中,大抵每112人編為一個百戶所,1120人編為一個千戶所,5600人為一衛。刨去錦衣衛和旗手衛,二十四衛,朱影龍一下子手中有了近13萬的軍隊,這當然是不可能的,衛軍主要來自隨朱元璋起義的「從征軍」?元朝和割據勢力投降的「歸附軍」?因犯罪而被謫發的「恩軍」以及抑配民戶入伍的「垛集軍」。「垛集」原是軍伍缺額時抑配民戶補充軍伍的一種辦法,朝廷頒行《垛集令》後成為衛軍的主要徵集方式。按《垛集令》的規定,民3戶為1單位,其中1戶稱正戶,出軍丁,其餘為貼戶,正軍死,貼戶丁補。永樂以後,正戶與貼戶的壯丁輪流更代為軍。軍民嚴格分籍。當軍之家皆入軍籍,稱軍戶,屬都督府,,不受地方行政官吏管束,優免一丁差徭?身份和經濟地位都與民戶不同。軍戶固定承擔兵役,父死子繼,世代為兵,並隨軍屯戍?住在指定衛所。若軍戶全家死絕或逃亡,由官府派員到原籍勾補親族或貼戶頂替?稱為「勾軍」或「清軍」。正統十四年(1449)「土木之變」,京軍覆沒。為保衛京師?朝廷派官四出募兵以應急,大規模推行募兵制,募兵逐漸成為軍隊主力。大凡戰鬥力較強的軍隊都由招募而來,如抗倭名將戚繼光之「戚家軍」?俞大猷之「俞家軍」等。但是實行募兵制,養兵耗費大,募兵愈眾,國庫日絀,於是頻繁地向民眾勒索,京衛雖然大多重設補充,但以不復當年了,朱影龍現在能湊齊五六萬精壯已經是很不錯了,剔去老弱,能上戰場的有三分之二就慶幸了,不然幾年後皇太極奇襲北京城,加上構成京營的七十二衛,近近六十萬的明朝最精銳的軍隊還會怕十幾萬的後金軍隊,還要八方率兵勤王,這豈不是笑話,算上三大營,加上錦衣衛和宮中的五千禁衛,加上隸屬御馬監的武驤?騰驤?左衛和右衛等4衛營,能湊齊二十萬至二十五萬能戰兵員已經是最大的限度了,按照這個算法,一個後金韃子兵對三個明軍士兵,京城這點兵力的確打不過後金,但守城之戰,有堅固的城牆擋著,凡攻城,十倍與之,面對這樣堅固的城防,就算後金最起碼要十倍的兵力才能攻破,算起來後金沒有三十至四十萬的軍隊是攻不破北京城的,為何後金大軍一逼近北京城,崇禎帝就要下詔各地軍隊勤王呢?當然這只是朱影龍自個兒在紙上談兵,戰場瞬息萬變,不是拿支筆計算一下雙方兵力就知道誰能打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