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耕唐

第一卷 初來乍到 第四十八章 兩份敕牒,任君選一 文 / 深悟不空

    第四十八章兩份敕牒,任君選一

    午後時分,吏部大門前格外安靜。因為貞觀初期朝廷的各個衙門是沒有公廚(機關食堂)的,所以各位大人到了中午飯點,或者三五人去酒樓小飲聯絡感情,或者回到自己府上享用玉食,這中午一餐對很多有資格上朝的大臣來說,是一天中最重要的一餐,因為清晨要上早朝所以不敢吃飽,這點跟後世臘月裡趕火車回家過年的遊子們頗為相似,他們最怕的事情都是中途上廁所,所以好些人上午是空著肚子在衙門裡辦公的。

    就在這時,寂靜的大街上,一人一馬朝吏部大門緩緩而來,馬上男子二十多歲的年紀,一副讀書人的模樣。

    「這位大哥,我是……」他剛下馬,準備向衛卒打聽事情,還沒說完便被人打斷。

    「胡戈,跟我來!」一個頗為熟悉的女聲響起,胡戈抬頭一看,這不正是昨夜見過面的高惠通?她怎麼也在吏部,難不成李世民也在此處?

    剛剛聽劉詩薇說這高大人心儀之人竟是軍爺,胡戈心中好奇,偷偷打量起她來,只見這高惠通眼神銳利,面色嚴肅,這大夏天的,她目光所到之處,竟隱隱讓人感到一股寒意,原本姣好的面容完全被她生冷的氣質掩蓋,讓人有一種無法親近的感覺。

    這高惠通等胡戈走了過來,招呼士卒牽了胡戈的馬,便轉身帶路,胡戈見她是特意在門口等自己的,謝道,「有勞高大人!」

    「杜大人今日在部裡突然吐血,陛下不放心,攜太醫前來探視,現在還在裡面診斷,你進去後不必多禮,先坐等一會!」那高大人邊走邊跟胡戈說著裡面的情況,不知何故,話語竟然比平常多了許多,只是語氣仍然冰冷如昔。

    「是!」胡戈本來想向高大人打聽打聽杜如晦的病情,但一想到她對自己印象不佳,就是自己問了她也不一定會說,便把問題嚥回肚裡。

    一進吏部大堂,果然見三位太醫圍著一人在商議著什麼,李世民坐在一旁,看上去心急如焚,見高惠通帶胡戈進來了,微一點頭。

    胡戈對著李世民行了一個無聲禮,見現在情形不對,不是自己說話的時候,就在一邊靜默不語。

    「杜大人這是胃脘痛引起的吐血,還有呃逆,嘈雜,納差,痞滿的症狀,臣剛才觀他的脈象,兩端直長,有如琴弦,乃是脈弦,先得給大人止住體內出血才行!」待三人商量好後,為首一位太醫向李世民稟報杜如晦的病情。

    「可有把握?」李世民很擔心杜如晦的病情,關切的問道。

    「臣等盡心力而為之!」為首那位太醫遲疑了一會,方才答道。

    貞觀初多有良臣英年早逝,就是李世民本人駕崩時也才剛剛五十歲,不知道這是否跟唐朝太醫普遍品級太低難以吸納到頂級人才有關係(太醫署負責人太醫令才從七品下,尚藥局的奉御也才正五品下)。

    胡戈看著斜靠在椅子上有些虛弱的中年男子,不敢相信他就是名垂千古的「房謀杜斷」中的杜如晦,歷史記載他在貞觀四年病逝,算來,離現在只剩兩年了。

    在李世民登基的前四年裡,他為李世民籌劃確定的各種制度,選用廉吏,為日後聞名華夏的貞觀之治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李世民的民本思想,與杜如晦等重臣影響不無關係。

    就在胡戈聽到杜如晦內出血時,突然想起以前在家時,他的父親就患有嚴重的胃潰瘍,也曾一度引起體內出血,當時家裡窮,上不起大醫院,只得尋中醫方子熬藥治病,用的便是古代名醫葛可久的古方十灰散,效果非常好,這時胡戈聽這太醫好像很沒有把握的語氣,實在忍不住,問道:「這位大人,可聞十灰散否?」

    「噢?何謂十灰散?」那為首一位太醫見胡戈雖然年紀輕輕未著官服,但一進來便被李世民賜座,倒也十分客氣回道。

    「就是一種專治人體內出血的方子,取大薊、小薊、荷葉、側柏葉、茅根、茜根、山梔、大黃、牡丹皮、棕櫚皮十種藥物各取三錢,燒灰存性,研極細末,用紙包,碗蓋於地上一夕,出火毒。用時先將蘿蔔汁磨京墨半碗,調服五錢,食後服下!」胡戈還記得當時《十藥神書》上的這個方子,一口氣說了出來!

    三位太醫面面相覷,見這貌不驚人的年輕人居然說出一個他們聞所未聞的方子來,聽上去頗合藥理,但就是不知道是否真的有效,假如真用了要是有個閃失,不是他們能擔當得起的。

    見李世民用詢問的目光瞧向自己,那太醫沒奈何,只能答道,「從這方子上來看,倒是沒有什麼不妥處,只是下官才疏學淺,從未聞此藥方,也不知道是否真的有效,難以判定此方對杜大人病情有無益處!」見兩位同仁都不說話,沒辦法,為首那人只好硬著頭皮說出這樣一番模稜兩可、無懈可擊的話來。

    「既然沒有不妥,便試試吧,這些年來,我什麼藥沒有試過,都成藥罐子了,既然是歸唐的方子,我看不妨試試!」這時,臉色蒼白一直沒有說話的病人開口道。

    「歸唐,這位就是杜大人,本來今日找你來敘話的,不料胃病發作,罷了,就讓杜大人休息,先試試你的方子,如果真有效待病體痊癒時你們再敘!」李世民說道。

    聽說杜如晦是胃病,胡戈連忙問道,「敢問陛下,杜大人有何症狀,病史幾何?」

    李世民不聽則已,聽完一喜,也不顧君儀了,突然站起道:「難不成,你又有回天之術!?快把杜大人的病歷講與歸唐知道!」

    李世民等不及胡戈回答,便對太醫吩咐道。

    在聽完太醫詳細的講解後,胡戈覺得杜如晦的病狀跟自己父親的胃潰瘍極其相似,想想答道,「我恩師也曾患有胃脘痛,後來自製良藥,得以自愈,只是我未曾習醫,這方子已經失了!但還有一些藥物尚未用完,存在村中我處!」

    胡戈想起自己包裡帶有給父親治療胃病開的三聯療法:奧美拉唑加克拉黴素加阿莫西林,特別是後兩種藥,克拉黴素和阿莫西林,分別是紅黴素和青黴素的衍生品,這兩樣在現代到處可以買到的抗生素在古人沒有任何抗體的身體裡,說不定真能給人驚喜,就是不知杜如晦對這藥物過不過敏!

    「好,速速去村中取來!」李世民喜形於色,彷彿杜如晦的病已經痊癒一般,實在胡戈曾給他的驚喜太多了,所以讓他看到一絲曙光,當下不由得催促胡戈道。

    「陛下,老臣的病,也不急於這一時三刻,今天趁歸唐在此,我便長話短說!」說著杜如晦喝了一口熱茶,似乎是想借茶水減輕下自己的痛苦。

    「大人,胃脘痛最忌喝茶!」胡戈連聲提醒道。

    「呵呵,我生平沒有什麼愛好,唯獨這喝茶而已,看來今天以後,這茶也喝不成了,也罷,就聽歸唐一言!」杜如晦將茶杯從嘴邊挪開,笑道。

    「不敢,實是在恩師身前耳濡目染!」胡戈謙遜道。

    「歸唐,你恩師可有音訊?」李世民突然問道,很感興趣的樣子。

    「沒有!」胡戈一臉黯然,時代就是他的恩師,可他再也回不去了。

    「歸唐,今天叫你來,是朝廷求賢若渴,希望征辟你為官,桌上有我吏部下發的敕牒,你先自己打開看看吧」杜如晦指著桌上的兩個卷軸對胡戈說道。

    胡戈依言上前,打開其中一個卷軸看到,竟是任命他為門下省符寶郎,一見這個官職,胡戈就想起三國演義裡面的一首詩:

    奸宄專權漢室亡,

    詐稱禪位效虞唐。

    滿朝百辟皆尊魏,

    僅見忠臣符寶郎。

    符寶郎就是替皇帝管玉璽的官員,演義中寫到曹洪逼宮索要玉璽時,時任符寶郎的祖弼叱曰:玉璽乃天子之寶,安得擅索!

    擔任這個官職的人很有點皇帝鐵桿的意思,玉璽雖然只有皇帝一人可用,但他並不親掌,而是放在心腹手上,隨時跟在自己身邊,替自己保管。

    千年雖然過去了,但這種皇帝的做派,還是很讓後人仰慕,比如在當年手機還叫大哥大的時候,領導(或者黑社會大哥)身邊總有一個給他拿大哥大的人,這就是潛意識中帝王情節的一種表現。

    「陛下,草民……」

    皇帝身邊規矩定然繁雜,胡戈想自己一個學農的研究生,哪裡研究過這個,剛想婉拒,便聽李世民道:「不急,不急,還有一份敕牒,你也打開看看吧!」

    怎麼回事,竟然給自己下了兩份任命書?!胡戈心中忐忑的拿起另一份敕牒。

    「檢校工部員外郎!?」

    胡戈又是一驚,這也是一個在歷史上頂頂有名的官職,當年杜甫就是曾經擔任過這一職位而被人稱作杜工部的,只不過這一職務是杜甫仕途的終點,搞不好,它將會是自己仕途的起點,真是不當人子,罪過啊罪過。

    對比這兩份敕牒,胡戈心中暗道奇怪,這同樣是從六品上的符寶郎是正正經經直接任命,而屯田司員外郎反而前面要加個「檢校」?(檢校有名譽某職的意思,比如杜如晦就是門下省名譽侍中,杜甫擔任的檢校工部員外郎也是名譽職務,他一天也沒到工部上過班,但檢校也有代理某職的意思,比如胡戈若擔任檢校員外郎,那就是代理員外郎的意思,乃是實職,所以檢校因具體情況具體人物而異)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