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重生之百戰將軍

第五卷 興王之地 第一節 總指揮部 文 / 一致對外

    ~日期:~10月19日~

    一九四一年三月三十日。

    這日是農曆三月三,是北帝誕之日。北帝又稱玄武大帝,傳說他是統管北方,又是水神。老人們崇拜掌管水族的北帝,於是也修建了不少北帝廟。

    一開始,都是老百姓自發的行為,其數量還不是很多。但在咸豐七年,殿試進士李文敏到奉天府督辦皇陵工程時期,可能是受到這位山西西鄉官員的影響,北帝廟的數量增加不少。

    敦化縣也有一座北帝廟。雖然已經破敗不堪,但老百姓來拜北帝之人還是不少。

    看著百姓們抬著北帝菩薩興高采烈地到各村巡遊的情形,葉磊想著,是不是該加強一下無神論教育呢?但也只是想想。他現在可是沒有時間去考慮太多這樣的問題。

    三日前,在經過了一連串的會議之後,葉磊就和伊俊山兩人回到了劉家窩棚。

    馬上就要進入四月份了,離鬼子可能發動進攻的時間已經不是很遠。為了能夠盡快部署完成兵力,葉磊和指揮部裡的人連著忙碌了兩天才下發了一項項命令。

    經過上次的會議,抗聯方面的調整還是蠻大的。

    第一個改變的就是抗聯的指揮系統。原來總指揮部直屬軍分區,只是根據需要建立臨時指揮部。但這次經過調整,抗聯總司令部將下轄三個總指揮部和一個撫松軍分區。主力師也不再屬於軍分區,而是直屬於總司令部和各總指揮部,只有守備團直屬於軍分區。

    以前葉磊為了更好的控制部隊,才臨時設立了各種指揮部。也只有在進行規模較大的戰役之時才成立,等到戰役一結束,一般都會取消臨指的編制。但現在已經沒了這個必要,且如果繼續保留臨指,那葉磊自己就像一個無根之萍,隨時都有可能因取消臨指而失去帶兵權力的可能性。這也是他極力堅持把臨指正規化的原因。

    龍崗臨時指揮部改為遼東總指揮部,下轄龍崗軍分區和富爾嶺軍分區。另直屬一ま五師、一ま六師、一一ま師等三個主力師,分別駐守濛江、渾江、富爾嶺三地。龍崗軍分區直屬濛江、金川、臨江、渾江、東灣等五個守備團,新設的富爾嶺軍分區直屬樺甸守備團和原那爾轟守備團改編的富爾嶺守備團及新建的蛟河守備團。調整後遼東總指將負責松花江以南、鴨綠江以北,北到蛟河,南到渾江的西線防守任務,作戰方向是奉吉線、梅輯線沿線上的蛟河、吉林、永吉、磐石、輝南、海龍、金川、柳河、通化等縣。

    摩天嶺臨時指揮部改為朝鮮總指揮部,下轄鹹鏡北道軍分區和鹹鏡南道軍分區。兩個新設軍分區以惠山線鐵路為邊界,分別負責吉遼根據地朝鮮方面的東部和南部。其中,鹹鏡北道軍分區下轄摩天嶺、延社、三池淵、四芝洞等四個守備團,鹹鏡南道軍分區下轄惠山、甲山、三水、原昌等四個守備團。朝鮮總指方面另有一ま七師和一一二、一一四三個主力師。其中一一四師部署在鹹鏡北道軍分區方面,一一二師部署在鹹鏡南道軍分區方面,一ま七師則作為總預備隊。與其他總指不同,朝鮮總指將要獨立完成作戰。在一般情況下,總指揮部方面不會再為其增派兵力。

    原鏡泊湖臨時指揮部改為吉南總指揮部,下轄鏡泊湖軍分區和牡丹嶺軍分區。鏡泊湖軍分區下轄額穆索守備團和鏡泊湖守備團、沙河掌守備團及新設的石湖守備團,牡丹嶺軍分區下轄安圖守備團、牡丹嶺守備團、敦化守備團。主力師方面,獨立師和一ま四師調回總司令部後,吉南總指將下轄,牡丹嶺方面的一ま八師、安圖方面的一ま九師、哈爾巴嶺方面的一一一師、威虎嶺方面的一一三師等共四個師。

    撫松軍分區直屬於總司令部,下轄青嶺崗、撫松、長白等三個守備團。

    調整完各總指揮部和軍分區之後,總司令部方面將直接下轄獨立師、一ま一師、一ま二師、一ま三師、一ま四師等五個主力師和一個炮兵師。其中一ま一師部署在那爾轟,將主要負責吉林方面的作戰。一ま二師部署在青嶺崗東部,將支援牡丹靈軍分區和鹹鏡北道軍分區方面,負責東線作戰。一ま三師部署在松樹咀方面,將主要負責增援龍崗軍分區和鹹鏡南道軍分區。一ま四師部署在敦化,將主要增援吉南總指,負責北線作戰。獨立師將作為總預備隊,撤回到撫松地區。

    雖說總指揮部下轄的各師有主要負責的作戰方向,但總指揮部方面還是可以根據實際情況來隨時調整這些部隊的投入方向。可以說,經過調整後,總司令部方面的作戰調配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這五個步兵師和一個炮兵師,共七萬五千人的兵力,不管投入到那個方面,都能起到舉足輕重的,甚至是決定性的作用。就是只向一個方向投入兩個師兩萬五千人,也能在那邊形成近四萬,甚至是五萬的兵力,足以應對敵人的兩到三個聯隊。何止是應對,打退敵人都沒有什麼太大的問題。

    伊俊山所說的枝大於本的問題,在這次調整中算是徹底解決了。抗聯作為一個整體,也通過這種方式增強了其指揮、作戰能力。

    現在,只要周保中、楊靖宇等人願意,且趙尚志、張壽箋、葉磊等三人表示同意的話,那抗聯可以在任何方向上進行一場投入的主力兵力超過五萬的大規模戰役。

    換句話說,戰役的發動權已經牢牢地控制在了總司令部手中。

    葉磊也希望自己手中的兵力越多越好。但他更希望抗聯能夠堅持更長時間,甚至是堅持到勝利的那一天。為此,少了點兵又能算什麼呢?他自認自己是一個無私的人,奉獻的人。

    這樣的結果總比以前要好。雖說經過去年末的整編,抗聯方面的佈局比之前要好了很多。但兵力的過於分散,直接導致各個臨指在進行作戰的過程中都面臨一種進攻乏力,退守又不甘心的狀態。但現在就不一樣了。調整後,各總指方面的兵力,基本能夠保證他們進行對內防守作戰和對外游擊作戰的需求。對他們而言,通過持續的、零散的、小規模的戰鬥不斷消弱敵人,增強自身成為了主要作戰任務。除朝鮮總指外,其他兩個總指方面,只有在得到總司令部方面的兵力加強之後,才具備進行較大規模,甚至是大規模作戰的能力。

    總司令部方面決定不向朝鮮方面增派兵力的決定也是由原因的。朝鮮畢竟是半島地形。可運動作戰空間非常有限。且在日韓合併之後,日本人已經把朝鮮看成了他們的領土。如果在那裡鬧得太凶,反而會得不償失。對朝鮮總指而言,他們就是一面旗幟,號召朝鮮人民組織起來抵抗日本侵略者是他們的最主要的任務。所以,只要他們像一顆釘子一樣釘在那裡,只要能在那裡堅持下去就能達到作戰目的。

    這也是葉磊在東北抗日軍事委員會上專門提出來的。也是受到眾人贊同的作法。雖說這種決定對那些朝鮮族指戰員來說有些殘酷,但這是現階段裡最為可行的作法。

    現在葉磊所能指揮的兵力仍是四個師,另有兩個軍分區的七個守備團及臨指直屬的獨立騎兵團、特戰隊、警衛營、輜重營等部隊,總共有七萬多人。

    想用這點兵力發起進攻是不大可能,他幾乎無法從任何方向抽調主力兵力。一旦抽調,就會造成某個方向上的兵力空虛。

    同時,總指下轄的兩個軍分區方面的作戰策略還是有很大不同。牡丹嶺軍分區方面,一ま八師和一ま九師要死守英額嶺、南崗山方面的防線。盡可能保證敵人無法侵入到安圖縣境內,盡量在根據地邊緣的山區解決戰鬥。而鏡泊湖臨指方面則不同。當大多數老百姓南下,敦化方面又有獨立師駐守的情況下,北邊的一一一師和一一三師要進行的是完全的運動作戰。他們將以哈爾巴嶺方面和威虎嶺為基地,面對蛟河、舒蘭、五常、葦河、寧安、汪清等縣採取以攻代守的作戰策略。

    相比敵人部署在根據地周邊的大量兵力,葉磊的這點兵力還真不夠看。但在完全改變了作戰方式之後,他還是有信心完成防守任務。至於發展,那還得慢慢看才行。

    除了上述的幾支部隊外,吉南臨指還有三支外線部隊。分別是汪清、寧安方面的九彪隊和吉東地區的二支隊及西滿的西部縱隊。

    九彪隊在這一個多月來,特別是近半個月來可是有了很大的發展。他們趁著西邊作戰的機會,快速拿下了羅子溝地區,兵力也從一百人迅速增加到一千三百餘人。本來他們是要北上繼續進攻西河牛屯一帶,但在葉磊的命令下他們放棄了這一計劃,而是到興寧線鐵路和圖佳線鐵路方面虛晃一槍,做出一副要西撤回到根據地的樣子後,重新回到了大洋山、八德嶺一帶。現在他們的任務就是隱蔽待機。

    二支隊的情況是越來越好。吉東南方面大作戰開始後,敵人顯然是從那邊的第十一、二十四、二十五等三個師團方面抽調了兵力。二支隊在敵人的討伐力度降低很多之後,馬上進行了一連串的進攻作戰。雖說他們的進攻行動沒有像九彪隊那樣冒險,但他們的人數可比九彪隊多,進而繳獲也是多多。經過三個月的發展,此時的二支隊,也擁有了近一個團的可戰兵力。若算上密營裡的傷員和留守人員,這個數字還得多上五成。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