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重生之百戰將軍

第五卷 興王之地 第十一節 目前的任務 文 / 一致對外

    第十一節

    目前的任務

    十六日晚,東北抗日軍事委員會的會議繼續進行。(天才只需3秒就能記住)[搜索最新更新盡在lvex.]

    雖然經過了一天,眾人也在這一天中做了不少交流,但在晚上的會議中,雙方的意見衝突還是比較大。

    以魏拯民為代表的中央派方面認為,可以適當縮小其他地區的抗日作戰的強度,但這範圍還是要展開到所有偽滿洲國境內。

    而以葉磊為代表的地方派方面則始終堅持控制作戰範圍,在沒有必要的情況下,不主動升級對峙狀態,避免造成全東北的混亂局面。

    魏拯民等人認為,東北抗日聯軍的更大任務應該是牽制日軍,應使其不能全力擴大關內的作戰,應盡可能為國共兩軍爭取時間,讓中**隊為今後的反攻積累實力。

    他們的想法,葉磊還是能夠理解。如果葉磊是普通的指揮員,他也覺得這樣的作用會更大一些。至少能讓現在還沒有被鬼子侵佔的地區,能繼續控制在國共雙方手中。

    但,就像他之前想過的那樣,實際上,這樣的選擇並不能改變什麼,反而可能誤事。

    有些問題是自己想想就行,根本沒法說出來。想是一回事,說又是另一回事。

    當然,誰都不是傻子,只要給他們一點點提醒,他們也都會想到這樣的結果。為此,葉磊不得不一點一點放出一些內容告訴對方四人,這抗日不見得非要一往無前才能獲得勝利。

    日本人受到中國文化之影響是非常之深。他們可不像當年的蒙古族建立元朝或滿族人建立清朝那樣,是受到某種自然因素的影響而垂死掙扎,為了活著而不斷地作戰。

    可以說這小日本還是很與餘力。至少到目前,中日之戰都打了三年多的時間,中國方面幾乎就是全民皆兵了,而日本還是照常進行兵役制度,該徵兵的徵兵,該退役的還是退役。雖說這樣的政策在一點點改變,但整體上來看,中日之戰並沒有傷害到日本的根本。

    說白了,日本不是為了生存而戰,他是為了生活得更好而戰。(最穩定,,)

    進攻者的不同心態,也決定著他們所採取的不同策略。

    相比當年的蒙古族和滿族,日本人更希望用政治問題,用陰謀陽謀獲得最終的勝利,而不是全部用武力。

    畢竟,作為一個受到金融危機影響的小國,日本的狀態也不見得比當年的滿族和蒙古族好上多少,不進行全面動員,就想要佔領整個中國,那是門兒都沒有。

    日本人有自卑產生的自傲,他們喊出用三個月就擊垮中國口號,可能也是來源於此。

    在穩定和野望的矛盾之下,在三個月擊敗中國的目的失敗之下,日本人開始玩起了權謀。他們想像偽滿洲國一樣不斷地建立偽政權而分割中國,不斷消弱國民政府的力量。

    當**方面在日戰區展開全面的敵後抗日戰之時,他們又想玩什麼三國之策,想與國民黨一起聯合先消滅**的部隊。

    老實說,面對這麼大的中國,日本人一下子都不知道該怎麼辦有人想用武力解決問題,有人想玩權謀。真是各使各招,花樣百出。

    再說得更加直接一些,按葉磊的想法,這小日本是把國民政府、**和自己看成了三國裡的魏、楚、吳。而實際上呢,不管承不承認,這樣的問題一直存在。

    日本和國民政府的談判一直在繼續,國民黨和**又因西安事變走在了一起,**也不怎麼用主力進攻日軍,只是玩玩游擊戰,保存實力。

    亂,一個字就是亂。

    在中日戰爭的外皮之下,可是有各方的不同態度。

    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很多,各說各有理,仔細想來,設身處地地想來,也很難怪某一方錯了。當然,作為侵略者的日本來說,他們進行的這場非正義的戰爭,肯定是錯誤的選擇,野望的選擇,蛇吞象之選擇。

    葉磊左一句右一句地把這些內容一一點給四人。這是要告訴他們,不是進入持久戰了嗎?你們應該想想什麼叫持久戰,為什麼會持久?

    不就是因為幾方都沒有在短期內消滅對手而暫時處於某種微妙的平衡狀態嗎?

    打破這種平衡,能造成什麼樣的結果?你們敢肯定,己方肯定能得到好處?

    在其實力對比發生變化之前,就算盲目地破壞這種平衡,最終還是因為實力問題,還是要回到原點。

    既然結果不可能變化,那打破這種平衡的目的又在哪裡?

    對於葉磊的提醒,四人則反問道:難道就這麼等下去?

    當然不,等是解決不了任何問題。我們得動起來,讓形勢往有利於我們的方向上去發展。

    那具體怎麼動才行?

    葉磊答道:給我半年時間,到明年七月份,一切都見分曉。你們不是答應我要等到明年六月份嗎?怎麼這才過了一個月就要反悔?

    魏拯民考慮了老長一會兒,說道:「葉總指揮,你的想法我明白了。你的意思是說,在中日這個層面上,這種敵我雙方的實力對比在短時間內出現完全變化的可能性很小。你這是要在更大的範圍內去考慮這種實力平衡問題,是要在更大範圍內形成這種實力對比的完全變化。是不是這樣?」

    「十年種樹,百年樹人。敵我之間的差距,確實不能在短時間內拉近甚至是翻轉過來。這需要時間。但我們能等多長時間,真的要等十年、二十年?當然不行。」葉磊說道,「魏書記說得沒錯,以我們自己的實力,現在確實很難改變這樣的結果。所以,我們必須用更加宏觀的角度去分析這個問題,處理這個問題。中央方面的決定不能說是錯了。我覺得他們的目的是好的,採取的方法也不是過於冒險。但我們需要讓中央更加明白東北地區的真實情況,不是我們不願意執行中央的指示,而是這樣做會帶來意想不到的結果。所以我希望東北局方面,首先向中央方面發出一份更加全面的東北局勢報告和遠東地區之各國的形勢分析。我想,中央方面在瞭解到更加具體的情況後,會做出更加明智的決定。」

    「嗯,這些報告我們正在編寫之中,很快就會發給中央。」魏拯民說道。

    「我希望,還要補充幾點。東北的冬天,根本不適合做大型戰鬥,就是游擊戰都要降低其頻度才行。而我們幾個臨指方面的作戰計劃,也是在目前環境下,能做到的最大規模的軍事行動。第二,除長白山地區因有了根據地,我們還能繼續堅持抗戰之外,其他地區,暫時不適合開展游擊作戰。就算是做了,其結果也是不會很理想。特別是在平原地區。望中央方面具體分析東北地區的特殊情況。第三,入春時節,敵人肯定會發動大規模進攻,這是必然會發生的事情。在這之前,我抗聯要做的就是進行更加充足的準備,而不是考慮其他。只有完成了下一次反討伐行動,我們抗聯才有可能進行更加廣泛的抗日作戰,要不然就算是現在就執行了中央之指示,這東北之情況也不會發生太大變化。再次強調一點,我們抗聯在近一段時間內的任務不是怎樣擴大敵後抗日作戰,而是怎麼取得反討伐作戰的勝利。最後還有一點,這個就不用寫到報告裡,我只是說給各位。敵人的每次討伐至少要持續兩個月的時間。而敵人的下一次大規模的討伐,最快會在三月初進行,這樣最少也要持續到四月末才行。也就是說,在明年五月份之前,我們確實沒有餘力向其他地區派出更多部隊。如果在反討伐作戰中勝利了,那我們還需要一個月以上的休整和補充,才有能力派出一些部隊。而更有可能的是,我們還要為下一次的反討伐做準備。我想這就是我們能做到的最有效果的牽制行動。但,若是反討伐作戰失敗了,那什麼都不要提了,不要說中央有指示,就是沒這個指示,我們也只能選擇分散游擊。」

    「這些我們清楚。」楊靖宇說道,「在下一次的反討伐戰的勝利之前,我們確實沒有力量派出部隊。那葉總指揮的意思是不是說,等我們取得勝利之後,看具體情況還是可以派出部隊到其他地區游擊呢?」

    「可以這麼說。至少在明年七月份之前,我是反對分散兵力。」

    周保中說道:「既然這樣,那我也同意葉總指揮的意見。擴大作戰範圍的事情可以暫時先放一下,我們先把精力全部集中到反討伐作戰上面來。我想這樣的安排應該不違背中央的決定。同時,東北局方面應該盡快做出關於東北局勢問題的報告,盡快發到中央。」

    「行。這事就先這麼安排下來吧。」魏拯民說道,「葉總指揮,我還是想再確認一下,你說的那件事是不是肯定會發生?」

    「當然。如果沒有這樣的判斷,我能這麼堅持嗎?」葉磊說道。

    cente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