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重生之百戰將軍

第五卷 興王之地 第四十節 莫名其妙的安排 文 / 一致對外

    第四十節

    莫名其妙的安排

    曹亞范可不的對手板垣征四郎把他們看成了跳蚤。lvex.此時的他正在忙著對部隊進行調整。[lvex.]

    進入十二月之後,朝鮮軍已經停止了對抗聯的討伐。只是把一個師團、一個守備隊和大量警察部署到了根據地周邊,切斷了根據地和外界的聯繫。

    但在這蓋馬高原上,敵人只想用這點兵力就封鎖根據地的企圖是那麼地可笑。敵人最多也就四萬人。而根據地的邊界就長八百多里。就是說,平均下來每個小鬼子要守十米以上。

    這咋封鎖?封鎖線後邊還要不要了?

    所以,根據地和外邊的通訊也好、物資交換也好,這些天都在暗地裡進行。基本不受日軍封鎖的影響。若說有,那就是為了防止被敵機,兩師不能隨意活動。除此之外,進入十二月之後,一切都平靜了下來。

    板垣征四郎不攻了,曹亞范也根據總司令部的安排暫時放棄了大規模作戰。

    但四路軍出來的人還真是不一樣。這曹亞范雖說是答應了總司令部,但他也想出了與葉磊要做的輪訓相類似的方法。

    此時,他剛與崔賢等人一起討論完這件事情。

    會議開得很順利。該討論的討論了,該確定的也確定了。但在開會的時候,曹亞范了有些奇怪的地方。

    按理說,這裡的最高指揮員是,然後就該是黃海峰和崔賢才對。之後才是其他人。

    但從幾人的談話中,曹亞范,其實這個職位高低的問題在這摩天嶺臨指是一個很不好確定的一件事情。

    說起來,在這些人中,至少在一年以前職務最高的人是金日成。他在更之前就是東北抗日聯軍第二軍第三師師長,也是後來的第六師師長,後又任二方面軍指揮。而在這一年當中,他也是先後擔任過一路軍三區總指揮、一路軍第二師師長。

    在這次的調整中,金日成從師長升為摩天嶺軍分區司令員。應該說,抗聯總部的這種安排並沒有太大的問題。再說,同是師長的方振聲也是擔任了牡丹嶺軍分區的司令員。

    但若是和其他人的安排聯繫在一起看,這種安排就顯得有些不足了。

    在沒有十二軍、四路軍的時候,金日成一直是師長,方振聲只是警衛旅旅長。但現在兩人的位置基本想同了。

    這還好說一點。但聯繫到崔賢、黃海峰、樸德山、樸得范、金光俠等五位摩天嶺臨指的指揮部人員時,這個差距就出來了。

    一年前,金日成還是一路軍二方面軍指揮,而崔賢是第三方面軍第十三團團長,黃海峰是一路軍警衛旅一團政委,樸德山是金日成之下的第八團政委、樸得范是三方面軍參謀長、金光俠那時還是個學生。可以說這些人都比金日成的職位都要低一些。

    而在一年以後的今天,這個情況發生了變化。畢竟摩天嶺臨指再是臨時的,那也是要比軍分區的級別要高上一層。結果這五人全部爬到了金日成之上。

    樸得范還好說一些,他本就是三方面軍的參謀長,那點差距也不算。但其他人就有些……

    這還只是摩天嶺臨指方面的情況。

    如果再看整個抗聯的情況,那這時比金日成的地位高的人也有得是。總司令部參謀長崔石泉、後勤處長全光、龍崗臨指政委韓仁和也是比他要高上一級。而原來的情況是,崔石泉是二路軍參謀長,全光是一路軍後勤處長,韓仁和則是警衛旅政委。

    這樣一來,在開會的時候,就有些彆扭。崔賢、黃海峰等人原來都是金日成的下級,而現在換了位置之後,他們之間的交流就變得不是十分流暢。

    曹亞范不總司令部為這樣安排。按理說金日成升為臨指副指揮還是比較正常,崔賢可以繼續擔任軍分區司令員。

    如果再想想,司令部的這種安排也可以這樣理解。

    畢竟摩天嶺根據地是崔賢和黃海峰打出來的,更是組建了達到正規師編製的一ま七師和幾個守備團。也許這樣的安排就是對他們在這一年來所獲得戰果的一種認可吧。

    說,原十二軍,或是說四路軍出來的將領,這升職的速度還真是夠快。

    不說別人,就說曹亞范。一年前,他還是一方面軍指揮。而現在已經是抗聯的臨指總指揮。而跟著一起的伊俊山已經是鏡泊湖臨指的政委,尹夏太也任同一臨指的參謀長。

    這幾人的升職幅度相對比較小。但跟的其他人則不同了,基本上人人都升了一級,多的從普通戰士當上營長團長的人也有,甚至像戚志明等人都當上了師長。

    如果不是因為這次的抗聯整編,那在一個月前,這些人都比原來的戰友可是高上兩級還不止。因四路軍要增強部隊指揮能力和政治方面的工作能力,刻意讓出了很多位置,要不然原一、二路軍的很多人都很難升到師級崗位。

    想到這些問題時,曹亞范突然想起前些天葉磊到這裡轉悠的時候,跟說過的一些莫名其妙的話。

    當時有些不明白,但現在仔細那麼一想,曹亞范才恍然大悟。他想道:葉軍長,這又事要幹啊?有必要這樣嗎?

    這事看起來確實沒那麼簡單,但曹亞范就是猜了出來這裡邊有貓膩,也是不大明白這樣做的原因。

    對此,曹亞范只是想了一下之後,就不再考慮了。因為在他的印象裡邊,這位年輕的葉軍長可是要經常做出一些莫名其妙的安排。

    別人都說要防守的時候,他要打。其他人又要繼續攻擊的時候,他就要退。還規定地方能打,地方不能打。

    有這麼抗日的嗎?

    明明那些地方敵人的兵力很空虛,但葉磊就是不願意打,明明有些地方敵人駐有重兵,他反而要一定拿下。

    而這次的抗聯整編的問題同樣是如此。

    本來四路軍打得就好好的,非要搞整編,結果他的四路軍司令的位置也沒了,跟一樣變成了臨指的總指揮。

    如果讓曹亞范決定,他更願意四路軍繼續存在。

    不知為,他自從到了四路軍之後,基本沒有打過敗仗。有死守的,也有有意退縮的時候,但整體上,四路軍是基本沒有打過敗仗。

    這可不是以前的抗聯能比的戰果。今年之前,曹亞范根本沒曾想到過,咱抗聯也能這麼打,還能打大仗,打勝仗

    其實,葉磊並不懂的指揮。這點大家都明白得很。他唯一做的事情就是告訴大家打地方和不打地方。至於之後具體打,兵力具體部署,火力更是如何安排,彈藥補給完成,後勤又解決,轉移又要做等一連串的問題,大都是由其他人去具體解決。

    現在可不是鐵血隊時的幾百人的隊伍。若沒有很好的指揮能力,真想解決好幾萬人的吃飯、住宿、醫療、戰鬥等一連串的問題,那還真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肯定是要有較高指揮水平的人來指揮才行。

    而葉總指揮還達不到這個要求。

    可是,就算是有這樣那樣的問題,曹亞范,不,不只是曹亞范,還有很多人是願意跟著葉磊打仗。他們認為,跟著葉軍長打仗,那是勝仗一個接一個,繳獲是一堆勝一堆,有抓不完的俘虜,有打不完的子彈。

    作為原四路軍副司令的曹亞范,實際情況並非如此。四路軍也缺子彈,繳獲的還不夠使用,勝仗也是付出了很大代價才換的。

    可是,這又有關係呢?就是實際情況的曹亞范都願意跟著葉磊,何況是別人。

    這麼想的人很多,應該說絕大多數的人都在這麼想。而葉磊也應該這一點。

    曹亞范想道:那他為要同意整編抗聯呢?

    想歸想,如果理智一點判斷這個問題,對於葉磊的這種選擇,曹亞范還是十分贊成。就像葉磊說的那樣,每件事情多的成與敗都與天時地利與人和有關。少了一樣,都會出現很大變化。

    敵我之間的實力對比、戰略對局等等各方面都在隨著的流逝而發展和變化。

    到目前為止,葉家軍確實是一直是常勝不敗。這也給部隊帶來了更大的信心,也讓之後的戰鬥變得更加順利。

    這樣的常勝現象會持續下去嗎?是不是天時地利人和都會始終站在葉磊身旁?

    作為指揮員,客觀的分析的話,曹亞范認為,葉磊的這種決定是明智的選擇。不管願不願意,這樣的選擇對葉磊也好,還是對戰士們也好,更是對抗聯也好,是一個最佳的選擇。

    只有通過這樣的整合,建立完整的指揮體系,抗聯的戰鬥力才會更強,生存能力也會更加頑強。

    曹亞范又想道:如果是我,我會選擇放棄這樣的權利嗎?我會做出像葉軍長一樣的選擇嗎?

    這樣的問題,曹亞范肯定沒法回答。

    只有到了他碰到了如此問題之時,他才能給出肯定的答案。而現在,這都是未知數。

    第四十節

    莫名其妙的安排

    第四十節

    莫名其妙的安排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