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重生之百戰將軍

第五卷 興王之地 第三十七節 抗聯在朝鮮 文 / 一致對外

    第三十七節

    抗聯在朝鮮

    取消四路軍編制之後,摩天嶺軍分區已經直接歸屬東北抗日聯軍總司令部。lvex.摩天嶺臨時指揮部也沒有直接取消,與摩天嶺軍分區一樣,也歸屬於東北抗日聯軍總司令部。而曹亞范繼續擔任他的總指揮。[lvex.]

    雖然團和團級以下的變化不是很大,但團以上的人員卻有很大變動。

    崔賢不再擔任摩天嶺軍分區司令員,而是專任摩天嶺臨指的第一副總指揮。黃海峰則主要擔任省委直屬的朝鮮區委書記,並兼任臨指的政委。原一路軍第二師政委樸德山則直接調任到臨指,當上了第二副政委。參謀長則由原一路軍第三師參謀長樸得范擔任,副參謀長則由今年剛畢業於中央陸軍軍官學校就到抗聯的原二路軍教導營當上政委的金光俠擔任。就此,原來顯得有些薄弱的摩天嶺臨指,就此補充完了所有人員。

    摩天嶺軍分區方面則由原一路軍第二師師長金日成接任軍分區司令員一職,原四路軍獨立師政委金廣學任軍分區政委。

    一ま七師的師長原來是崔賢兼任,但現在卻由原四路軍一ま五師副師長吳仲洽擔任,副師長由崔成柱擔任,政委則由四路軍出身的裴哲浩擔任。

    一ま二師的師長和副師長,繼續由王長坤、孫行擔任,政委由原二路軍警衛營政委陶雨峰接任,原來的政委呂昌貴則調了。

    這一調整下來之後,摩天嶺臨指下轄的各支部隊都補充了有更高軍事能力的人員,且除了臨指政委由黃海峰兼任之外,其他職務已經沒有一人身兼多職的情況。

    調整歸調整,但朝鮮方面的戰鬥可不像其他個陸軍一樣到了十月初就結束了戰鬥,而是從九月末開始到現在為止一直在持續。

    一開始有一ま二師的加入後,摩天嶺臨指方面迅速打開了局面,分別向東、東南、南三個方向迅速擴大根據地的範圍。

    到十月上旬,曹亞范已經指揮一師一縱隊完成了基本作戰任務。

    等到朝鮮縱隊完成改編,成為一ま七師之後,敵人的已經開始從驚慌中醒,開始調來重兵討伐摩天嶺、狼林山地區。

    從十月中旬到十一月末,在這短短的四十多天的裡,從東北方向的茂峰到西南方向的長津地區,朝鮮方面的兩個師,可是一場接一場地打了無數次戰鬥。雖然到現在還沒有統計過作戰次數,但團和團級以上的戰鬥都不下三十次。平均下來,每個團都參加了五次以上的較大規模的作戰。

    當然,一ま二師方面的作戰次數要比一ま七師要多上很多,至少在一倍以上。可以說半數以上的地區都是一ま二是打來的,七成以上的敵人也是由一ま二師所打退。

    朝鮮被日本合併之後,朝鮮就沒有的軍隊,駐紮在朝鮮東北部的唯一部隊就是第十九師團,除此之外唯一的武裝就是日警。

    而曹亞范要對付的敵人也就是這兩股。

    警察再多,那也是主要負責地方治安,不可能抽調出太多。所以八成以上的敵人,全都是第九師團的各部兵力。

    經過四十多天的作戰,摩天嶺臨指方面的損失不少,至少付出了九千人的傷亡,而敵人的情況也好不到哪裡。

    在四路軍傳統的影響之下,摩天嶺臨指作戰思路就是,寧可少打一點,但每打一次,就要盡力做到全殲敵人的目標。在這種策略下,每次都用四、五倍與敵人的兵力打了圍殲戰之後,十九師團方面至少損失了相當於兩個大隊的兵力。而被曹亞范死盯著的日警討伐隊,則一個都沒有逃過抗聯的圍剿。陸陸續續至少有一千五百以上的日警被他們打死。

    曹亞范的損失是敵人的近三倍,但這樣的傷亡還是十分值得。因為,敵人的這三千五百的傷亡,至少有九成是戰死,也就是說有三千多個小鬼子是歸地獄了。只有四百個左右的小鬼子受傷後逃了。

    而摩天嶺臨指方面的九千傷亡中,犧牲人員卻只有兩千人多一些,剩下的近七千輕重傷員中,至少有四千五百人是能回到部隊,繼續作戰。

    短期來看,雙方的傷亡比例是一比三,但長期來看的話,這個比例也就在一比一點五左右。

    這個傷亡比例,可比四路軍的總體傷亡比例要小得很多。對於這樣的結果,曹亞范一開始有些想不明白。但瞭解了更多事情之後,他,造成這種結果也是十分必然的結果。

    與一直紛亂著的中國不同,自從三十年前朝鮮被日本給吞併之後,日本還是給朝鮮帶來了很多變化。

    這個變化括方方面面。三十年的改變很難一一解釋清楚,但說簡單了,那就是朝鮮至少發展很多了。

    經濟方面也好,教育方面也好,朝鮮的發展可以說是一年一變也不為過。

    跟偽滿洲國幾乎相當於日本的殖民地不一樣,日本把朝鮮可是當著的固有領土來對待。在工業、商業、交通、教育、農業等國民經濟的各個方面,日本可算是投入了不小的投入。

    這些變化直接反映到平民生活中。只舉一個例子就能看出日本到底做了多少事情。

    一ま七師剛組建的時候,本事希望通過收編鐵路工人和礦工為主。但在實際招募過程中,他們竟然,朝鮮的老百姓中,年輕人的比例是異常得高。平常來講,十五歲到三十歲之間的年輕人,能佔到人口的兩成五算是比較正常的事情。但在朝鮮可並不如此。也許是日韓合併之後,日本人的管理提高了人口的生育率,也許是死亡率降低了,反正不管他是原因,朝鮮人中年輕人的比例遠遠超過二成五,有近三成是在這個年齡段上。而一到十五歲的孩子則更多。同樣是十五歲的年齡範圍,其人數都超過了三成,三十以上的人全部加起來,則只有四成多一些。

    這是概念呢?

    如果不考慮病、殘、智障等原因,摩天嶺根據地中的二十五萬左右的人口中,適合當兵的男性人數,足足有三萬五千人。在考慮男性人口要比女性多的問題和其他精神、身體上的原因,那也至少有三萬人適合當兵。

    當然,抗聯也不可能把這些人都拉進隊伍。但至少繼續補充傷亡是沒有太大的問題。

    更加重要的是,經過日本的三十年統治,朝鮮人的教育水平確實也提高了不少。畢業於各種學校的人是比比皆是。這就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整個一ま七師的戰鬥力,也對實際作戰起到了作用。

    另一方面,雖然摩天嶺地區處於偏僻的地方,但這一地區的醫院數量也是不少。至少比撫松、猛將地區要多得多。這一來,摩天嶺臨指方面繳獲的醫療品就很多,很多如果是在撫松就只能聽天由命的傷員們,被這些藥品和醫生從死亡線上給救了。

    造成傷亡比例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上述的一些原因之外,還有一點事,第十九師團的戰鬥力明顯有些下降。特別是部署在南邊的曾被全殲過的七十六聯隊的戰鬥力更是大不如前,會寧方向的第七十五聯隊的戰鬥力也有些不如原來的第七十四、七十六聯隊。只有一個鏡城的七十三聯隊才有較強的戰鬥力。

    相應地,一ま二師和一ま七師在吉州方面對上七十三聯隊之時,所付出的傷亡也是很大,幾乎佔了所有傷亡數字的近半數。

    但這戰鬥局勢在一點點地發生著變化。

    雙方都在損失,但摩天嶺臨指方面損失了兵力之後,很快就能從當地補充兵員,其戰鬥力也不會有明顯下降。但日軍就不同了,他們本就只有三個聯隊的步兵,損失一個少一個,這樣損失來損失去,又不斷補充新兵,那敵人的戰鬥力下降還是會越來越明顯起來。

    這樣的變化過程,不可能在一兩個月內就能看出來。但隨著的持續,雙方之間的戰鬥力肯定會一點點地接近。

    曹亞范已經從第七十六聯隊和第七十三聯隊的比較當中看出了這些。這次他算是徹底理解了為葉磊要盡可能地全殲敵人的原因。

    新兵變成傷員,然後就會成為老兵。但如果沒了傷員,那新兵永遠是訓練有素的新兵而已,不可能成為老兵。只有真正見過血,見到過的血的兵,才會成為優秀的老兵。

    別看每次只消滅的敵人少則幾十人,多則數百上千,但這一點點消耗,會不斷地消弱敵人。而至少佔據著地利的抗聯則會變得越來越強,最終才能把這個力量對比一點點地扳。

    現在他的詞典裡,只剩下了全殲的感念,至於打退或是擊傷,都不再是他的目的。

    站在巍峨的高頭山上,看著向東南流過的南大川,曹亞范感覺的心也隨流而下,直奔百里之外的吉州。

    第三十七節

    抗聯在朝鮮

    第三十七節

    抗聯在朝鮮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