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重生之百戰將軍

第五卷 興王之地 第十一節 臨江作戰 文 / 一致對外

    第十一節

    臨江作戰

    渡江部隊早在二十七日晚十一點就控制了大栗子、桑坪、下洞、長州一線,把第十師團困在了鴨綠江形成的三角形地區。臨江正處於三角形的定點,而渡江部隊則控制了對面的一個邊線。[lvex.]

    當十一點半,發動總攻後,一一八團分兵駐守大栗子到長洲的防線,而獨立師一萬人則向北發動了進攻。在一ま三師完成小東溝殲滅戰之時,獨立師也已經向北平均推進八到九里,把敵人進一步壓縮在中江到上長洞一線之北,敵人已經被圍在長十里,南北寬八里左右的地區。

    此時獨立師已經早已進入敵人野炮的射程範圍,為了防止敵人炮火覆蓋,獨立師在九里寬的兵線上把部隊全部散開,均以班為單位向北推進。這樣一來,就算敵人想用炮火壓制獨立師的進攻,他們也是找不到可以攻擊的有效目標。

    在這三角形地區中,北側和西側要平坦一些,東、南兩個方向地勢則很高。獨立師正好可以由上向下進攻。

    獨立師師長吳長喜把部隊分成左中右三路分開推進。左路的一ま二團沿著三角地帶西側的相對平坦的地區向北進攻,右路的一ま一團從鴨綠江邊的山嶺向北進攻,而吳長喜則帶著獨立師下轄的直屬部隊,從中間的山區向北進攻。

    其中,中路和右路都是在山區發動進攻,所以他們的壓力相對要小一些,但左路的一ま二團,則要沿著鴨綠江胖的平坦地區向北進攻,所以其面對的壓力較大。

    此時,防守一ま二團的是緊急撤的第七獨立守備隊第一大隊,防守中路軍的是輜重聯隊抽調的兵力,防守右路軍一ま一團的是工兵聯隊和部分抽調的輜重兵力。每個方向敵人都分派了一千人不到的兵力。

    三個方向參與防守的兩千多日軍,雖然不少,但比起獨立師投入的近一萬兵力來說,還是差距很大。

    率先衝破敵人防線的是中路的部隊,他們利用抗聯部隊熟悉山地作戰的優勢,用近四千兵力只用了半個小時,一次衝鋒就突破了敵人的防線,然後深入了敵軍腹地。在中路軍的配合下,右路軍很快也衝破東側防線,衝了上去。

    到凌晨一點半,他們已經衝過兩里,基本肅清了面前的近一千多敵人,離敵軍炮兵聯隊只剩下兩里距離。

    在十二軍的作戰中,消滅敵人是第一目的,但繳獲物資也是重要目的。對沒有武器彈藥補給來源的十二軍來說,繳獲敵人的物資太過重要。如果不在戰場中盡量爭取更多的物資,那十二軍會很快變成用冷兵器武裝的部隊。

    而現在擺在獨立師面前的正是十二軍一直想要的。那裡不僅有一個完整的野炮兵聯隊,還有一個輜重兵聯隊。

    吳長喜可不會放過這樣的好機會。不管前面對多少敵人,為了這批物資,他必須得強攻,在敵人提前破壞之前繳獲物資。為此,就算付出較大的傷亡,那也是無可奈何的事情。

    按之前的判斷,這一地區應該有工兵聯隊、炮兵聯隊、輜重兵聯隊,再加上獨立守備大隊,應該足有近八千兵力。

    而在進攻過程中,至少有半個守備大隊被消滅,又有一千多鬼子在防守中路軍、右路軍時消耗掉。就算這樣,至少應該還有六千才對。

    此時也已經付出一千多傷亡的吳長喜,也只剩下八千多一些的兵力。

    雙方之間的兵力對比在一比一左右,但吳長喜沒有任何猶豫,直接下了全線強攻的命令。

    吳長喜對南岸之敵發起強攻之時,北岸的戰鬥也進行到關鍵時刻。

    佐佐木到一丟掉了一個搜索聯隊和一個大隊的兵力之後,剩下的兵力也就兩千多人。面對十二軍方面的四個團的進攻,這點兵力還真難以招架。

    為了能夠守住臨江,佐佐木在把輜重兵聯隊分成三部分,一部分和工兵聯隊投入到南邊的防守作戰,一部分留著南岸保護炮兵聯隊,而另一部分近兩千小鬼子都被他拉到了北岸,與抗聯展開了激戰。

    這又事一場四千對一萬四千之間的大規模攻防戰。

    日軍有三個主要陣地。一是臨江縣城,二是臨江東北部的一座山峰,三是臨江北部的山峰。

    但一ま五師的一一八團完全控制貓耳山之後,敵人不得不三面作戰。為了避免兵力過於分散,且保戶後方安全,佐佐木到一在兩座山峰上各派出一個大隊防守之後,新調上來的兩個大隊的輜重兵全部攻向了一一八團控制的貓耳山。

    佐佐木到一的目的是,在先擊退貓耳山的抗聯後,再分出一個大隊從西攻向五道陽岔,與臨江北側山峰的一個大隊一起,再次擊退那裡的抗聯部隊。之後,他就能繼續分出一個大隊之兵力,再次繞道小東溝,圍殲那裡的一一四團。

    佐佐木的想法很好。但要完成這些動作,那首先要保證繼續控制東北側的幾座山峰。但一個大隊能守住嗎?

    答案顯然是不可能。

    那裡可是有一一三團、一一四團,更有一ま三師直屬部隊,總兵力有近九千。

    佐佐木派出的兩個大隊剛攻到貓耳山半山腰時,汪重山就帶領九千多人,強行攻下了堵在前面的山峰,殲滅了那裡的敵人。

    一個大隊的敵人又被殲滅,而一ま三師也是又付出了兩千多人的傷亡。但這個代價是值得的。因為,消滅完這個大隊之後,他們面前已經沒有了敵人。

    這時,他們直接進攻臨江縣城,或是從背後進攻攻上貓耳山的敵人,或是與一一五團一起再次殲滅北側山峰的一個大隊也是可以。

    汪重山的打法要比吳長喜穩當得多。雖缺少了一點魄力,但他的打法也算是一個良計。

    攻下東北側山峰之後,汪重山只是帶著師部兵力攻佔臨江縣城,而一一三團、一一四團,全部派到了鴨綠江南岸。

    這一下南岸的敵人就受到了滅頂之災。南有八千人進攻,北又攻來了兩個團四千多近五千兵力,只剩下四千多一點的敵人,還絕大多數是炮兵的情況下,這股敵人沒能做出多少反抗,就被全殲在鴨綠江南岸。

    等汪重山帶領直屬部隊佔領臨江縣城,且派出一個營攻擊貓耳山方向的敵人背後時,南岸的敵人已經基本被全殲,只有部分敵人在西側的鴨綠江沿岸上做著最後的反抗。

    趙尚志一直是跟著一一五團指揮作戰。正在指揮一一五團進攻臨江北側山峰的一個大隊小鬼子之時,他收到吳長喜的電報。

    此時已經到了凌晨…,離天亮還只剩下三個半小時。

    當他瞭解都南岸的戰鬥已經基本結束之後,考慮到到了白天敵人的飛機肯定還要,趙尚志馬上讓獨立師派出一ま二團繼續殲滅西側的敵人,而獨立師師部及一ま一團和一ま三師的一一三團及趕來的運輸隊全部參與搬運大炮、彈藥物資的行動。

    一ま三師師部兵力則繼續防守臨江縣城,防止敵人反攻。一一四團再次回撤到北岸,與一一五團一起進攻最後的一個大隊的小鬼子,之後再集中四個團的兵力,強攻貓兒山方向的兩個大隊的日軍。

    一一九團則繼續留在南線阻擊隨時後可能增援的敵軍。但因為敵人只可能派出大批部隊才能向北進攻,所以他們也可以在幾個主要交通通道上,集結兵力,構築防線。

    已經有把握得到這次作戰的勝利之後,趙尚志不僅繼續安排繼續圍剿敵人和搬運物資的事情之外,還給渾江的一一七團下令,讓其前出到旱蔥溝,防止通化之敵的東進,松樹咀的一ま三團和補充兵員直接西進到七十二道河子。

    緊急調整兵力之後,凌晨四點,臨江方面的部隊展開了最後一次攻擊。

    四點四十五分,北側山峰的小鬼子在兩團五千多兵力只圍攻下被全殲,臨江以北和以東方向已再無成建制的敵人。

    五點零十分,貓耳山重新被一一八團控制,只剩下一千三四百人的輜重兵大隊和從臨江撤出來的第十師團團部只能選擇向西南方向撤退。至此臨江戰鬥基本結束。

    五點二十分,一ま五師師部主力留在貓耳山,一一八團繼續追擊逃向大栗子方向的輜重兵大隊。

    六點,獨立師、一ま三師、一ま五師的一ま二團、一一四團、一一八團完全清剿臨江地區的敵人,整個地區再次恢復了寂靜。

    到此,臨江作戰的戰鬥部分全部結束。日軍第十師團只有一千多人從大栗子方向南逃,其他全部交待在方圓十幾里地區。

    六點三十分,參與運輸的部隊和運輸隊完成大批武器、大炮、彈藥及其他物資的搬運,並撤出臨江地區,一ま二團也順利撤回北岸。

    至早上六點四十分,日軍的第一批飛機趕之時,除一一九團繼續留在鴨綠江南岸的中洞、新興洞、乾下嶺洞等地區之外,其他部隊全部撤出朝鮮方面。

    第十一節

    臨江作戰

    第十一節

    臨江作戰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