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重生之百戰將軍

第五卷 興王之地 第四十一節 游擊隊 文 / 一致對外

    第四十一節

    游擊隊

    半個月來,除了三個團參加過襲擊敵人火車的行動之外,十二軍的主力部隊都在忙著補充兵力和訓練。在下次戰役發動之前,他們的任務就是提升部隊的戰鬥力,連秋收行動都不用參加。[lvex.]

    但主力不參加也不代表遼東抗日根據地和敵人之間形成了某種默契。

    現在的遼東根據地一共有五支武裝力量。這五支武裝力量中,除十二軍部分是葉磊親自指揮外,另外四股力量都由曹亞范幫助根據地方面指揮。

    現在葉磊都在考慮,是不是把曹亞范也調到根據地方面專門負責這四支武裝力量。

    已經組建的青青嶺崗守備團、撫松守備團、長白守備團、臨江守備團、金川守備團、樺甸守備團等六個守備團是守備部隊的基幹力量。這些團都是兩千五百人的小團,但如果加上其他配屬人員他們的兵力也有三千人。除了守備團外,六個地區還有六個民兵團。

    如果按後世比較,那十二軍就是野戰部隊,守備團就是武警,民兵隊則更像是警察加城管。

    此外還有預備役部分,這些人只會在農閒時期集中訓練之外,大部分時候都會參加農事生產。

    最後一個部分是游擊隊。游擊隊的人數不是很多。總共加起來也就是四千人左右,大約分為五到六十支,每支游擊隊只有七八十人左右。

    而這幾十支游擊隊就是在這段參加戰鬥的主要力量。他們的主要活動區主要在鴨綠江北岸和連京線、安奉線、梅輯線、奉吉線、四海線等鐵路沿線及永吉縣、雙陽縣、伊通縣等地區。基本上,每個縣境都有三四支支游擊隊在活動。其中,西線的一ま一、一ま四、一零五、一ま六師方面是游擊隊活動最為活躍的地區。

    從上個月九日開始到外線活動的游擊隊,在這一個多月來,他們通過游擊作戰的方式,可是獲得了巨大的成果。

    在武器彈藥方面,他們不僅滿足了自身的需求,還繳獲了不少都送到了根據地。

    四千人的人數和五十五支游擊隊的數字都是剛開始的數字。到現在他們有多少人,有多少股,還真難以統計。有的游擊隊已經找不到,也許是他們都犧牲了。有的游擊隊已經不止原來的人數,多的都有一百四五十人。更有甚者,竟然自行組織了幾個小隊分開行動。

    對於這樣的發展葉磊表示了默認。游擊隊嘛,既然要游擊作戰,那肯定要隱蔽發展,走群眾路線。他們不僅要通過游擊作戰打擊敵人,還要宣傳抗日,教育群眾。這樣不斷擴大影響範圍,把今日的敵占區變成游擊區,把游擊區變成控制區,逐步擴大根據地就是十二軍發展的主要策略。

    初步估計,一個月來原來只有四千人的游擊隊已經至少發展到六千人。在發展壯大的同時,他們還消滅了大量的敵人。雖說每次都是小打小鬧,打死十個敵人都算是大捷,但就是通過這樣的小打小鬧,積少成多、積沙成塔的方式,他們用很少的代價,獲得了擊斃三百以上日本鬼子,擊斃、擊傷、俘虜兩千以上偽軍警的巨大戰果。

    別看消滅的小鬼子只有三百多人,如果能堅持一年,那就是相當於一個聯隊的小鬼子。這可是不少的數量。隨著游擊隊規模的擴大和活動區域的變大,他們的戰果會越來越豐厚。

    這些還只是擊斃的小鬼子,而被他們擊傷的小鬼子數量則更多。

    受到游擊隊員的個人素質和敵我實力對比等原因。他們的作戰多是採用打上一兩槍就跑的戰術。如果在第一輪排槍中,無法讓敵人失去戰鬥力,那為了避免出現持續作戰的局面,造成人員傷亡和更多的彈藥消耗,所以他們就直接選擇跑掉。這時,敵人也很少會跟上來。他們怕這是yin*他們入埋伏圈,所以直到很久以後他們才會起身回據點。

    游擊隊的這種打法,消耗的彈藥比較少,每次也就用上不到一百發的子彈,卻能造成敵人至少十幾人的受傷和幾人傷亡。

    當然這種戰術都是面對敵人有幾十人的時候使用。但敵人數量只有十幾二十人,他們肯定會想辦法集中所有游擊隊員,用五六十人的優勢兵力試圖全殲敵人。

    這種時候,也是他們獲得最大繳獲的機會。

    游擊隊對付的更多是二三十人的巡邏隊,他們很少去攻擊敵人的據點。這也不能說沒有,只是說很少。有幾次葉磊還真聽說游擊隊打下了一些村莊的事情。

    只要他們能自行發展,葉磊願意看到他們繼續這麼打下去。也許,這就是人民戰爭的一種吧

    葉磊感覺要管的事情是越來越多。隨著十二軍的發展,根據地的擴大,他需要關注的不僅是打仗的問題,連糧食、食鹽等關乎到根據地民生的部分也需要他認真考慮。

    這也是他希望建立軍區的主要原因。如果把整個遼東抗日根據地分為幾個軍分區,然後把守備團、民兵團、游擊隊、預備役等部分的工作下放到軍分區管理,那他就有更多的精力考慮重要的問題。而不用像現在這樣,不管哪方面、那個地方的問題都要集中到他這裡。

    按葉磊的想法,他是要把根據地分為撫松軍分區、臨長軍分區、龍崗軍分區、哈達嶺軍分區及千山軍分區。到時只要給每個軍分區分配一些主要的人員就能基本委任那裡的基本防務。而十二軍就可以把主要的精力投入到機動作戰中。

    這樣做的另外一個好處,游擊隊的指揮由軍分區負責之後,他們的指揮會更加方便,且會有更有針對性。這總比各師指揮,甚至比軍部來指揮要好得很多。

    雖然葉磊基本默認了游擊隊的快速發展,但他感覺這有些無序,針對性不強、組織性不高,且在沒有統一指揮下,始終保持在小打小鬧的程度,不能通過游擊戰改變一部分地區的力量態勢,更無法把好不容易打出來的優勢轉化為勝勢,也不能進一步把游擊區變成根據地。如果沒有十二軍主力駐紮到那裡,那游擊區仍舊是游擊區,頂多就是大了點而已。

    這種情況必須改變,必須讓整個遼東根據地,在游擊隊擴大游擊區,再通過軍分區守備部隊的進駐而變成控制區,甚至是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並用十二軍作為威懾力量,保護根據地的安全。而民兵隊和預備役正是進行如此過程的重要保障力量。

    如果這幾支隊伍能通過正確的領導、靈活的指揮、多變的戰術完善起來,那根據地的發展就會進入到良性發展過程,會像雪球一樣越滾越大。

    但要做到這一切,那還是有幾個條件沒有完成。

    一是,政治宣傳工作必須要進一步加強。應該讓更多的東北老百姓明白抗日的必要性,提高他們的覺悟,使他們支持抗日、支持抗聯。只要有了這樣的基礎,游擊隊的活動、十二軍的行動才能夠獲得更多老百姓的幫助,並讓根據地逐步擴大。

    二是,需要,教育過程需要,覺悟提高的過程需要,建立組織也是需要。

    三是,需要政工、軍事人員。這還是因為遼東抗日根據地的建立太短,基礎過於薄弱造成的結果。人才,特別是高級人才可不是隨便調個人就能當的。像葉磊,早就感覺到能力不足,正在不斷地學習和補充。但這需要。不僅是葉磊,其他人也同樣需要去學習更多的知識。現在的情況更像是趕鴨子上架,在政務方面,有點文化,管過一些人,又是靠得住、信得過的人,則馬上就被提拔起來當上領導。而在軍事方面,雖然建立起了撫松軍校,但剛成立的軍校根本來不及培養幾個人。現在十二軍的大多數指揮員,可以說都是打出來的。他們有勇敢、堅決等作為指揮員的一些素質,也有不少作戰經驗,各個都可以說是老戰士,但他們在指揮方面可是比敵人差了很遠。在十二軍裡,上面發來命令,他們只要執行就可以,很多問題,如後勤補給、訓練等軍部已經都考慮好了,並不需要他們操心。但到了軍分區就不一樣了。到那裡要考慮的事情要遠遠多過現在。他們能勝任嗎?

    四是,部分地區是剛佔領區域。根據實戰需求,說不定十二軍會暫時主動放棄那裡。如果這時已經建立了根據地,那就不好執行這樣的戰術。這樣做有可能造成不必要的損失,且會打擊老百姓的抗日熱情。

    事情都不可能一撮而就,都需要一個過程。

    雖然有這樣那樣的不足,葉磊還是想試點一個軍分區。如果效果不,那就繼續推廣。

    曹亞範本就負責用地方守備部隊和民兵部隊,建立警報系統、守備系統、治安系統,預備役系統。葉磊感覺他是最適合勝任這一工作的人選。

    而青嶺崗軍分區和撫松軍分區就是葉磊要率先試點的兩個軍分區。

    想要實施這一計劃,光是有了想法還不夠。在遼東抗日根據地裡,重要決定都需要軍事委員會的討論才能執行。為此,葉磊準備在舉行的軍事委員會上再次把這件事情提出來。

    第四十一節

    游擊隊

    第四十一節

    游擊隊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