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重生之百戰將軍

第五卷 興王之地 第三十二節 西征 文 / 一致對外

    「暫編第一團取消編制,人員補充到警衛營、輜重營後,炮兵團和騎兵團等部隊也基本都能滿編。問天支隊和長蛇支隊縮編到七百人。這樣我們確實只缺六千人。」尹夏太說道。

    想了各種辦法還缺少這麼多人,葉磊也沒什麼好辦法。便只能問劉松江:「政委,你那裡還有什麼辦法沒有?」[搜索最新更新盡在lvex.]

    「如果給一個月的時間,至少還有三千人左右的的傷員能恢復過來。除此之外,就要看送過來的偽軍有多少了。如果真能有一萬,那咱不僅不缺兵力,還有些剩餘。」

    「這不行。咱不能把希望寄托在不靠譜的事情上。」

    「軍長,根據地已經沒人了。能招兵的地方也都在找人,確實沒有這兵員。如果再抽調,地方上連守備連的建不起來了。」劉松江說道。

    「曹軍長,預備役那邊已經有三萬了吧?」

    「根據地的數字只有這些。沒有算上一零一、一零六師控制區。如果加上的話,還能多上個一萬到兩萬。」

    「嗯,很好。不錯,不錯。」葉磊拍掌說道,「守備連方面是怎麼規劃的?」

    「這次有大批人員復員,我覺的趁此機會,應該補充一些預備役人員,每縣建立三個營的守備部隊。我建議每個縣建立一個守備團,人數為兩千五百人。守備團下轄三個營和一個四百人的團部和直轄部隊。」

    「可以。」趙尚志說道,「我看民兵數量也可以大概維持在一個團左右。原來的民兵隊有太多婦女,男性的年紀也偏大。我建議用這次復員的人員和部分預備役人員和原民兵人員,去掉婦女和年齡偏大的人之後,每縣建立一個守備團和民兵團。守備團至少要保留一半的訓練時間,民兵團則只保留兩成時間就行。也就是每個月各訓練十五天和六天。」

    葉磊驚道:「絲,這是多少兵力?」

    「我認為主要還是在撫松、濛江、長白、臨江、金川、樺甸六縣建立守備團和民兵團。這樣大概有六個守備團和六個民兵團。武器方面,守備團配備一半的武器,民兵團,只配備五分之一的數量。這樣就能保證他們在訓練時能有武器使用。這些武器加起來需要八千左右。」

    「只要武器夠用就行。」

    這樣一來,葉磊可以調動的兵力基本就確定了下來。十二軍的十萬兵力是主要戰力。六個守備團、民兵團主要是由預備役人員構成。只要需要他們就能上戰場。

    實際上十二軍的兵力還不止這些。他們還有數量眾多的游擊隊。雖然每支游擊隊都只有五十到一百人不等,但全部加起來也有近四千人。

    至於在朝鮮境內活動的朝鮮縱隊的情況就不是很清楚。他們十天半個月才會發來一次電報,且每次對兵力的描述都不是很準確。

    這也不能怪他們。分成十數支游擊隊作戰的的朝鮮縱隊很難完全統計所有的兵力。就目前的情況來看,他們至少有三千人以上。

    幾人又討論了一會之後,決定暫時補充獨立師之外的其他各師的兵力,獨立師缺少的六千兵力,將以稍晚恢復的傷員先補充,剩下的則看具體情況在進行補充。

    這一來獨立師的三個團就只有三分之二的兵力,基本也是個架子師。

    等討論完兵員問題之後,葉磊拋出了最後一個話題。

    「各位,可能在坐的人大都不知道齊軍長的工作分配情況。對於這點,我也只是跟齊軍長說過,你們不知道也是正常。現在問天支隊已經準備好了,我也可以跟他家說這件事情。」葉磊說道,「我給問天支隊的任務就是西征,這也是咱抗聯組織的第五次西征作戰。」

    抗聯西征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但葉磊說到第五次西征是他們都傻了眼。

    這是什麼時候決定的事情?西征的目的是什麼?西征又會怎樣進行?

    以前葉磊也是認為抗聯只進行過一次西征,但隨著他知道的事情越來越多,他發現,在前後三年時間裡抗聯一、二、三路軍總共進行了四次西征。

    第一次西征是在三六年中。早在五月份就在本溪召開的師級幹部會議上,楊靖宇就決定,為了接通與關內的抗日武裝力量的聯繫和取得**中央對東北抗日力量的直接領導,組織部隊西征。到了六月份楊靖宇在日偽報紙上看到一條消息,稱紅軍部隊在熱河一帶活動。他認為這肯定是黨中央派出部隊東征了,就命令第一軍第一師在第一軍政治部主任宋鐵巖、一師師長程斌、參謀長李敏煥帶領第一師四百餘人開始西征。此次的西征並沒有成功,雖然戰士們英勇作戰,還獲得了摩天嶺大捷,但在敵人的重兵圍追堵截下,部隊不得不頻繁作戰,四百人的部隊很快就只剩下了一百人。參謀長李敏煥不幸犧牲之後,因抗聯在遼陽一帶活動較少,群眾基礎薄弱,補給困難,第一師的西征不得不被迫中止,最後才返回了本溪游擊區。

    第二次是在三六年末。這次的西征目的與第一次西征一樣,也是為了聯繫關內東征的紅軍,打開與黨中央和關內紅軍的聯繫通道,並把抗日游擊戰爭擴大到遼西、熱河一帶。參與第二次西征的部隊是第一軍第三師,他們從興京出發,衝破敵人的重重封鎖,很快跨過了南滿鐵路。到十二月末時就到達了遼河岸邊。也是造化弄人,不知怎地這年到了十二月份都下起了小雨,且本應該在這時已經冰凍的遼河竟然尚未結冰。第三師來到遼河岸邊,看著寬闊的河水,只能認命了。也許老天爺是不希望他們的西征成功。敵人在嚴密防守,又找不到渡船的第三師前進受阻,只能選擇撤回來。這時他們又碰上了敵人圍追過來的重兵,本就出現了凍傷等傷病,且又有很大損失的第三師在經過了激烈的戰鬥後,艱難地回到了清遠遊擊區。

    第三次西征是在三八年中。與一路軍組織的兩次西征不同,二路軍組織的第三次西征是為了擺脫敵人重兵圍追堵截,是為了避敵鋒芒另辟游擊區。五月中旬,由第四軍第一、二師和第五軍第一、二師組成的西征部隊從寶清、富錦集中到刁翎集中後,向五常、舒蘭等老游擊區進發。在日偽軍得知他們要西征之後,就加強了中東鐵路東段,也就是現在的濱綏線的兵力。在敵人的堵截下,西征部隊不得不分開行動。之後第五軍軍長蔡世榮先帶著教導團和王蔭武的救世軍返回刁翎,一個月後第五軍第一師也在回到刁翎,第五軍第二師撤回寧安。而第四軍則在這年末李延平軍長和王光宇副軍長先後犧牲後,被打散。至此,二路軍的組織的西征,也是抗聯部隊的第三次西征再次失敗。

    第四次西征比第三次稍微晚一些,是三路軍為了衝破敵人對三江地區的大討伐,於三八年八月份組織北滿的第三、六、九、十一軍等部隊向海倫地區轉移的作戰行動。經過七個月的轉戰,他們終於到達海倫八道林子,結束西征。此次西征時,三路軍還沒有成立,但參與這次西征的部隊後來都成為了三路軍的主力。

    三路軍方面的這次西征,是抗聯組織的四次西征作戰中唯一成功的一次。成功的西征,不僅使三路軍保存下來,還為開闢嫩江平原游擊區準備了條件。

    在這四次西征中,除一路軍和一路軍所屬的部隊組織的西征是為了取得與黨中央的聯繫為主要目的之外,後兩次只是為了擺脫敵人重兵圍堵,開闢新的游擊區而進行的戰略轉移。雖然通過西征保存了實力,也打擊了敵人,但其意義終究是比較有限。

    「大家也知道一路軍方面曾組織過兩次西征,都是為了打通與關內的聯繫,並取得黨中央的支持而進行。我們在這次進行的西征也同樣是為了這個目的。其重要性,我也不多說了,大家肯定比我還清楚得很。」葉磊說道,「為此,齊軍長帶領的問天支隊從上個月中旬開始訓練到現在已經精心準備了一個半月,且在這次攻佔漫江的作戰中已經驗證了其戰鬥力。我想,問天支隊已經擁有了能夠完成這一任務的能力,且在我軍情報部門的配合下,他們將有很大希望完成這一艱巨而光榮的任務。我們的情報部門和在敵占區建立的地下黨組織已經從這個月初開始,為了這次西征進行了準備,同時為了方便,我們還從一路軍方面把黨中央派來的王鵬聯絡員也接了過來。他也是要參加此次西征。」

    說道這裡,葉磊看了看幾人,見他們還是有些迷茫,就繼續說道:「第一次西征因為太過匆忙,參與的部隊都是步兵。而步兵的機動性又太過有限。從結果上來看,確實不適合進行如此艱難、漫長的西征。同時他們又不得不在群眾基礎薄弱的地區就地補給,這只能導致他們的處境日益艱難。第二次西征雖然借鑒了第一次西征的教訓,把西征部隊全部改成騎兵,且攜帶了不少補給,但因為天時問題,最終也不得不被堵在遼河岸邊。這次,我們充分借鑒了前兩次的經驗教訓,不僅把問天支隊全部編成騎兵,戰士們更是十里挑一選出來的人員。其戰鬥力普遍很高,機動性也能超過第二次西征的部隊。」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