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重生之百戰將軍

第四卷 浪翻龍灣 第二十四節 近期目標 文 / 一致對外

    「關於鬼子會不會先討伐龍崗根據地的問題,前面也說過幾次了,不用再討論。就是鬼子不來打這邊,我們也沒什麼辦法改變鬼子的計劃。所以,我們的討論的重點是,怎麼在龍灣地區牽制更多的敵人,有力地支援以陸軍的反討伐作戰。」葉磊說道,「還有一點,我希望各位能明白。我們來這裡不僅僅是為了配合一路軍作戰,既然來了,我們就要在這裡站住腳跟,發展壯大,不僅要打退敵人的討伐,還要進行強力的反擊。如果條件允許,我們還會在這裡建立新的根據地。」

    「這……,葉隊長,你可能不太瞭解這邊的情況,與龍崗、青嶺崗根據地不同,龍灣地區周邊不僅有大量的鬼子據點,還有鐵路網、公路網,我們想在這裡建立根據地是十分困難的。」丁水龍說道。

    其實這不僅僅是參謀長的想法,副支隊長和政委也是這麼考慮的。他們在這片地區進行過長期的游擊作戰,熟悉這裡的情況,若能建立根據地,他們早就在這裡建起來了。

    「我也說過了,是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建立根據地,所以現在暫時不用在是否要建立根據地的問題上考慮太多。咱們還是先說說怎麼打擊敵人,發展自己的問題。」葉磊說道,「剛才張隊長提的建議很好。鬼子急於消滅我們,那他們就得主動出擊進入龍灣地區,而我們就有集中兵力圍殲某一路敵人的可能性。再說,我們不能老是被動地戰鬥,至少這戰場要由我們自己來選擇。」

    「應該的。以前抗聯主動襲擊敵人的據點,更多是在不得已的情況下發動的。這樣不僅傷亡大,也很容易被鬼子追蹤到,然後就是一場接一場的絲毫沒有優勢可言的遭遇戰。現在我們有了一定的基礎無需非攻擊據點不可,鬼子又要討伐我們,我們也不用像龍崗根據地那樣堅守某一處,這樣我們就有主動選擇戰場權利。」黃海峰說道。

    「對。這算是第二個方法。你們再想想看,還有什麼法子。」葉磊道。

    「我也說一個吧。雖然有些難了點,但如果是特戰隊去做的話,應該還是有機會。」黃海峰說道,「前邊參謀長的建議提醒了我。龍灣地區的西邊和南邊總共有三條鐵路。分別是西北的奉吉線、西邊的梅輯線和南邊正在修建的鐵路。參謀長的意思是,襲擊正在修建鐵路的地區,而我的建議是,想辦法影響已經運行的線路。」

    「打火車的主意?」葉磊問道。黃海峰的意見,讓他想到了鐵道游擊隊。

    「對。鬼子雖然在沿線上建造了不少碉堡,但這也只能防住一般人,像特戰隊這樣的人是防不住的。」

    「政委,這鐵路沿線的碉堡我見過不少。但想讓特戰隊破壞鐵路,襲擊鬼子的火車,是不是有些看高了他們的能力?」丁水龍說道。

    「不。」葉磊信心十足地說道,「他們是有這個能力的。但問題是,就算襲擊成功了,我們也無法把物資搶運回來啊!」

    「咳咳,隊長,你的胃口是不是太大了?一長溜的火車能裝多少東西?給我們幾天都搬不完。我的意思是,只要能把這些物資給弄壞了就行。」

    「嗯,想法很好。你再想想怎麼把物資搶過來。如果真能想出辦法,我們就不在這邊跟鬼子死磕了,龍灣支隊當鐵道游擊隊去。」

    「我看可以。梅河口以南的五道溝到三元普、通溝、干溝、二密河以西地區,鬼子的據點比較少,我們完全可以從這個方向襲擊小鬼子的火車。南邊新建這這條鐵路,從蘑菇園子到現在正在修的渾江、石人地區也可以。至於西北的奉吉線,那裡的村落密集,我們不是當地人。很難在當地堅持作戰。」丁水龍說道。

    「好主意,這個靠譜。我覺的現在提的三個方案都是可行的。再想想!這人多就是力量大啊,哈哈。」

    黃海峰又說道:「龍灣地區雖然山高林密,但這裡沒有百姓,也得不到良好的補給。我看咱們可以把隊伍帶到渾朝公路一西,梅輯線以東,通化東北方向的山區。這樣我們不僅可以襲擊梅輯線和南邊的新鐵路和渾朝公路,還能對通化街、鴨圈造成威脅。而龍灣這邊可以作為我們的後方。」

    早在上月初,在青嶺崗進行的會議中,鐵血營就決定要派出部隊支援龍崗根據地的作戰。當時是希望打完仗後把隊伍撤回到青嶺崗,繼續在長白山北麓山區發展。為此一至四連也派到了周邊地區隱蔽起來。而事情的發展,卻出乎意料,打著打著,自己就跑到了龍灣地區,還要在這裡堅持一段時間。當時葉磊就考慮,在這裡堅持三到四個月後,還是要回老巢的。但是若以現在的方案進行,龍灣支隊還要向東南地區前移一百三四十里。那裡四周都是敵人的交通要道,到時就不能想撤回去就能撤回去了。說不定就要埋骨在那裡了。

    死倒是不大可能,只要有特戰隊他就有把握能逃出來。但打到那邊真有意義嗎?

    龍灣支隊威脅到那邊後,鬼子是肯定要派出重兵,消除這一隱患的。那牽制敵人的目的是達到了,但自己又能在那裡堅持多長時間呢?如果只是堅持一兩個月後,再灰溜溜逃回根據地,那還不如繼續在龍灣地區跟敵人周旋,這樣同樣能達到目的。真有必要達到這樣做嗎?

    至少在選擇戰場方面,葉磊和其他人的思考方式是有根本性的差別。不管是張明生,還是黃海峰、丁水龍,以前是為了解決補給問題只能被動的攻擊敵人,到現在至少不用再考慮入秋之前補給問題的情況下,他們更希望配合一路軍主動作戰,牽制和消滅更多的敵人。

    但葉磊可不這麼想。現在鬼子的軍力正處在上升時期,這時候跟鬼子死磕,實際上是解決不了任何問題的。就算到現在位置鐵血營消滅了不少日偽軍,但那都是在鬼子不注意的情況下,偷襲造成的。若真要面對面幹一場,鐵血營不用打幾場就得灰飛煙滅。早在頭道溜河他給楊靖宇和魏拯民的建議時,就是希望抗聯方面能堅持更長的時間,等待轉機的到來。現在那邊是穩定下來了,但自己怎麼就跑到前邊來了呢?說服了別人,自己怎麼還這麼幹?

    想來想去,葉磊發現一個問題。這打不打仗,根本不是他就能選擇的。鬼子是非要消滅他們不可。這之前,抗聯一直是承受敵人攻擊的主要對象,但現在則變成了龍灣支隊和一路軍。如果龍灣支隊真進入到那片地區,那最有可能的結果是,龍灣支隊將會獨自迎戰大量鬼子,但一路軍方面會得到難得的休整時間。這樣不僅對一路軍,也對留在青嶺崗的鐵血營,都是有巨大幫助的。從大局上考慮,這是最好的選擇。

    但說回來,關鍵問題還在於能堅持多長時間的問題上。如果留在龍灣地區,堅持三四個月應該不是太大的問題。但到了那邊還能堅持這麼長時間嗎?

    「張隊長,我問你。如果是你帶隊到那裡,你能堅持多長時間?」

    「最長兩個月,最少也能堅持一個月。」

    「這不夠。一個月時間裡,我們根本就不可能在那邊站住腳。需要更多的時間。」

    「除非有更多的兵力和物資。就憑咱們現在的這點人,頂多就兩月了。」張明生說道。

    「說來說去,還是兵力和物資的問題。看來咱們還是要先解決這兩個,才能考慮下一步的行動。」

    「我覺得有三種辦法可以解決這個問題。」丁水龍說道,「下策是攻打敵人的據點。但就算是打了下來,我們的損失肯定會很大。中策是在龍灣地區殲滅深入山區的敵人討伐隊,這樣雖然能盡可能地保存我們的實力,但繳獲仍然有限。上策是,打渾江、石人一帶的鐵路工地。那邊肯定有堆積著大量的物資,還會不少工人。只要我們能打下來,物資和人都是不缺的。」丁守龍顯然還是對襲擊鐵路的方案情有獨鍾。

    「渾江是現在已經是交通要道,是渾朝公路和南線鐵路的交匯點,鬼子是肯定派有不少兵力的。」黃海峰說道。

    張明生也說道:「現在冬天還沒過完,這鐵路是修不了的,現在去打那裡,哪來的勞工?除非是一個月後。」

    「一個月後?那時已經是四月份了,我看可以。」黃海峰同意道。

    「那我們就這樣定下來。近期目標是,在三月份我們要在龍灣地區進行反討伐戰鬥。在保存實力地前提下,選擇性襲擊規模小小的討伐隊,盡可能擴大隊伍。四月份要對南線正在進行的鐵路工程進行偷襲,爭取解救更多的工人,壯大隊伍。同時也繳獲更多的物資。如果到時有了一定的實力,咱們再把隊伍帶到通話東北方向的山區。」

    張、黃、丁三人異口同聲地說道:「好。」

    ;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