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重生之百戰將軍

第三卷 風起青嶺崗 第四十五節 五斤頂子 文 / 一致對外

    五斤頂子位於蒙江縣城正北,離蒙疆有三十里左右。往北九十里為樺甸,往西一百二十里是輝南,東南九十里則有撫松。這片山區同青嶺崗附近相比雖然山勢不是那麼險峻,但也是方圓幾十里範圍內找不到幾個人類聚集地的大山區。這裡的樹林更加茂密,山小且多,其間的溝溝壑壑密密麻麻。所以這片山區很早就成為了抗聯第一軍活動的主要場所之一。

    也是因為同樣的原因,這裡雖然遠離鬼子的據點,但部隊很難在這裡得到補給。因此抗聯在這裡的活動較多,但那也是為了休整等原因,很少會在這裡呆上很長時間。

    雖叛變的第一師師長程斌舉報了很多密營的位置,但這裡也有不少程斌都不知道的密營,所以到現在這裡還是有好幾處密營存在。

    在十一月末在頭道溜河進行的會議中,楊靖宇和魏拯民同意了鐵血連的計劃,並決定由一路軍警衛旅和一方面軍在五斤頂子為中心的地區建立一個根據地。會後,楊靖宇就把少年鐵血隊留在了頭道溜河附近,而只帶著警衛旅來到了這附近。並於十一月的最後一天,與曹亞范率領的第一方面軍成功會合。

    當時警衛旅有六百餘人,而一方面軍則只有三百餘人,兩支隊伍加起來才一千多人。這一千多人中,一半以上都是由三年以上軍齡的,剩下的那些大都也有一兩年。雖然在人數上只比長白鐵血隊多上不到三百人,但戰鬥力可不是鐵血隊可比的。

    有了長白鐵血隊那邊送過來的糧食,這些部隊的過冬的糧食基本不成問題了,還能稍微有所富餘。現在只要先用著密營裡的存糧,等魏拯民那邊把糧食等各種物資送過來就可以。

    吃飽肚子了,就不用再像之前那樣為了繳獲急需的糧食和被服等物資,被動地攻擊鬼子防守嚴密的據點和軍事部落,打起戰都來更是游刃有餘。

    十二月初,楊靖宇連續指揮了幾場殲滅戰,先後打掉了五斤頂子、那爾轟、楊木河子、小嶺東等四個孤立在山中的軍事部落,又於一月初拿下了四方頂子子、三岔溝、甫板等三個挨著的村屯。到此時,一路軍的警衛旅和一方面軍可以說已經完全佔據了龍崗山脈東北麓,控制了七個村子。

    經過多次戰鬥,一方面他們的繳獲頗多。糧食、被服、槍械、彈藥等物資可以說是不計其數來形容,還俘虜了不少偽軍警。

    說到這裡,楊靖宇不得不佩服鐵血隊的葉磊。真不知道他這個法子是怎麼想出來的。使出來還真是好使。去年十二月,在佔領的四個部落裡連著搞了好些場訴苦運動,那盛況都不足以用言辭表達。雖然在這東北已經戰鬥了好多年,又在磐石等地區弄過地方政權,但當時再怎麼搞,都是沒見過這般情形。這次楊靖宇沒有採用以前的方式,大搞什麼抗日統一戰線,而是吸取了鐵血隊那邊的經驗。隨著一個個作惡多端的為軍警、漢奸,甚至是地痞流氓一個個被舉報了出來,又一一被槍斃,本來還敢怒不敢言、逆來順受的老百姓和底層偽軍警熱情就爆發了出來。這還不算什麼,當做了第二項工作的時候,四個部落六七千的老百姓更是用戶起了部隊。

    說搞什麼工作,會形成這樣的局面?那就是徹底的土地革命。他們最想要的是什麼,就應該解決什麼。你給普通老百姓講那麼多大道理,他們又沒念過書,見識有限,覺悟不高,怎會擁護你?只要他們不給敵人通風報信就算不錯了。

    當訴苦運動中沒收了的各種房產和土地及從少數的像陸家那樣的地主那裡贖出來的土地一,一分給老百姓後,從未想到能擁有一塊自己土地的他們更是把自己家裡藏下的唯一值錢的東西都給拿了出來。說是咱這地不白要,雖然我們這東西不值錢,你們先拿著,以後收下來糧食,我們再用糧食頂。

    以前給地主做活,頂多能留下三成,現在是只交三成。雖然數字沒變,但對像變了。以前的三成僅夠一家人勉強填飽肚子,現在是留下七成,一家人吃飽了肚子還能有餘量。大道理是不懂,可咱老百姓這點道理還是懂得,這點算法還是會的。誰對他好,誰對他孬,他們的心裡就想明鏡似的。

    各政委和指導員到處解釋,這不是賣給你們,而是白給你們的,你們只要到時能交上三成收穫就可以了。但這也沒擋住老百姓們的熱情,反而過來送東西的人是越來越多。有送雞蛋的,有送工具的,有送衣服鞋子的,還有人想把自己的兒子送進部隊裡來。

    為什麼叫老百姓?是因為他們太老實了?看著激情高漲的百姓們楊靖宇偶然想道。肯定不是這個原因。但不得不否認,咱老百姓就是很老實。只要你不逼他造反,只要能讓他活下去,他就像一頭大黃牛辛辛肯肯勞動。一切都是只為了能活下去。

    這兩個由鐵血隊先試行的方法,在四個村落得到了徹底的實行,效果可謂是異常良好。最明顯的是,在十二月末的那次反討伐作戰前,為了保護自己獲得的土地,老百姓們踴躍把自己的子弟送進了部隊。部隊也從一千人猛長到兩千五百餘人,其中有八百多人是前偽軍警,其他是百姓子弟。這還是不計算各村的民兵隊情況下的數字,如果都給算上了那還不得有個三千五六百人。

    經過九天的反討伐戰後,楊靖宇突然發現打了這麼多仗,這部隊怎麼不見人少,還有擴大的趨勢。雖然也犧牲了不少戰士和百姓,但戰後整編完成後,他看到手中的數字都不敢相信這是自己的隊伍。

    那可是足足四千人。

    然後又是三場圍殲鬼子據點的戰鬥。還是同樣的結果。戰鬥時越打越大。從十二月初的一個據點一個部落地拔除,到一月份是同時拿下三個村屯。但部隊的人數還是不減少,仍在壯大。

    從三六年開始,一路軍各部隊是越打越少。何止是一路軍,在鬼子瘋狂的討伐下,整個東北抗聯都是這種情況,一個師有五百人那都算多的。一個團兩百人那是少之又少。

    而現在呢?不到兩個月時間,一支只有一千人的部隊已經擴大到了四千人,此外還有兩千多的民兵。六百多人的警衛旅擴大成兩千五百人的規模,三百多人的一方面軍也擴編到了以前五百人。

    一月二十七日下午,龍崗根據地,司令部。

    楊靖宇一個人坐在木墩上,看著繳獲的日軍地圖,進入了深思。

    現在的根據地南北有六十里,東西長一百里,已經有七個村屯部落,一萬多百姓,四千部隊,民兵也有兩千餘名。雖然這規模比以前的磐石地區雖然百姓人數有些少,但基礎更加穩定。

    龍崗根據地比鐵血隊的活動地區更加靠近人口稠密的地區,也就是遼沈平原,周邊的鬼子據點更是繁多。南有蒙江一線上的鬼子封鎖線,北側的樺甸境內松花江以南地區是村落密佈,敵人數量眾多,而西邊的輝南地區更是鬼子重點防守的地區。只有東邊有一條頭道河,岸邊只有一個道西河子。過了頭道河又是一片山區,但那裡是東西長、南北窄,沒有太多的轉移空間,並不適合部隊的活動。過了這一片地區就是鐵血隊要建立根據地的山區了。

    楊靖宇到現在還沒有收到鐵血隊方面的任何消息。這都已經過了兩個月,自己這邊已經打下了不算小的地方,就不知道那邊的計劃執行地是否順利。比起自己這邊,鐵血隊那裡面對的情況會更為艱險。那裡不僅是自然環境惡劣,連抗聯也很少在那一片地區活動,鐵血隊還是剛成立不到一年的隊伍,他們能不能再按計劃在四個月內拿下那片地區呢?

    現在通訊不方便,楊靖宇也沒什麼太好的辦法得到那邊的消息,也只能等著頭道溜河那邊的魏拯民能盡快給自己送來情報。

    想到鐵血隊,想到葉磊,楊靖宇在佩服他們想出的兩種妙招,還十分關心他們的發展。這支從六個孩子起步的部隊,不知道能發展到什麼樣的程度。兩月前他們有七百多人,那現在呢?是不是也想這邊一樣更加壯大了呢?只要能打上一兩個勝仗,發展到一千人應該不是問題,一千五百人也沒什麼不可能。

    鬼子沒有注意他們的時候,他們能暗地裡發展。那現在鬼子開始注意起了他們的存在。面對鬼子的討伐,這支年輕的部隊能不能抗得過,能不能繼續發展?

    齊輝,是一個猛將;劉松江,是一個經驗有限的政委;還有那個李青,以前只是個土匪。是不是再要給他們派幾個有用的人去呢?

    楊靖宇看著地圖本來是要考慮龍崗根據地的發展,可不知不覺他就想到了鐵血隊那裡。

    ;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