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重生之百戰將軍

第一卷 紅纓傳奇 第三十六節 遠去 文 / 一致對外

    一九三九年四月十四日晚,村部大堂。

    「郝書記,這是今晚上我們要送上去的物資。你看一下。」

    「我看看。」郝書記拿過白燕紅遞給自己的賬冊,看了起來。

    上邊記著這二十天來,清松村通過各種途徑獲得的各種補給品。有五千斤各類糧食和眾多調味料,還有本村子準備的一千斤魚乾,兩百隻肉雞、兩千枚雞蛋。前些時候,村子裡已經做好了三百套軍衣和五百雙布鞋送了上去。

    「嗯,行了。汪隊長你那裡呢?」看完本子,郝奇峰又問起了汪凱興。

    「郝書記,這次我和梁書記動員了二十八人參加了部隊,包括咱民兵隊的副隊長吳長喜。就可惜了,我這腿還不見好,去不了了。」

    「你就甭去了,咱們村民兵隊還得你來看著呢。你們都走了,讓誰管去。梁書記你說是不是?」

    這次梁平本來也想跟著部隊走的。可郝書記就是不放人,自己也沒什麼辦法,便說道:「郝書記啊,你就別問我了,我還鬱悶呢。咱說好了,明年,明年我肯定要去部隊的。」

    郝奇峰也無奈道:「不是我不放你們走,我還想去呢。可這地方工作還得做。行,明年部隊來了,你就過去。到時我也不攔你了。汪隊長,你也別看我。明天你的腿好了,你也去吧。」

    汪凱興和梁平兩人,聽郝書記允許他們明年去部隊,也嘿嘿高興壞了。

    「書記,你看咱是不是可以出發了。咱早點送過去,那邊也多謝準備。」白燕紅看著倆人,明年就能參軍了也很高興。如果不是看著兒子還小,她也是想去的。

    當晚最後一批的物資,在郝奇峰帶領下,集合共青團員、民兵隊員和新加入部隊的二十八人就出發了。

    在送行的路旁站滿了送行的隊伍,送孫子的、送兒子的、送丈夫的,還有送女兒的。雖然村民們對自己的孩子們能進抗聯打鬼子去的事情還是很高興的,只是拉著各自的孩子千囑咐萬叮嚀地,總是捨不得放開孩子的手。孩子終歸是要走的,很多母親、妻子都偷偷擦去了眼淚,趁著還有時間往孩子兜裡塞煮雞蛋乾糧什麼的。

    送行的隊伍只送到了南山腳下,就停止了腳步。

    葉磊這次也沒再跟上去,見也見到了,聊也聊過了。只希望他們能多活幾個回來。

    ‐‐‐‐‐‐‐‐‐‐‐‐‐‐‐‐‐‐分割線‐‐‐‐‐‐‐‐‐‐‐‐‐‐‐‐

    南山深處,半山腰上。

    齊團長緊緊握著郝奇峰的手,道:「郝書記,這次真的太感謝你們了。我們肯定多殺鬼子,報答你們。」

    「什麼報答不報答,只要你們能夠多殺鬼子,我們心裡比什麼都高興。這些孩子就交給你們了。一定要多打勝仗。」

    齊輝聽出了郝奇峰意思。打仗哪有不死人的,只有少死和多死幾個人的區別。郝奇峰只是希望自己能多打勝仗,這樣也能少死幾個人。

    「行,知道了。」說著鬆開了郝奇峰的手,道:「你們這就回去吧,我這裡做些準備,明天早上就開拔了。」

    「那,就再見吧。記得你答應的事,給我那個佩刀來。」

    ‐‐‐‐‐‐‐‐‐‐‐‐‐‐‐‐‐‐分割線‐‐‐‐‐‐‐‐‐‐‐‐‐‐‐‐

    運糧食的隊伍,卸下物資就跟著郝書記下了山。

    部隊具體是什麼時候離開的,去了哪裡,誰都不知道,連郝奇峰都不知道具體情況。所有人只知道,他們是離開了清松村附近,到更遠的地方打鬼子去了。

    部隊離開後,清松村也有了較大的變化。本就只有二百人左右的村子,一下子走了二十八人,現在連一百八十人不到了。何況走的還都是年輕力壯的年輕人。

    郝奇峰已經從白燕紅那裡拿到了現在清松村情況的匯報,就慢慢看了起來。

    現在的清松村只有不到一百八十人,準確地說只剩下了一百七十六人。其中有二十五位超過五十的老人。還有二十三個個不超過八歲孩童。這些人是不適合參加任何勞動或任務的。剩下的一百二十八人中,還有傷殘等原因不是和勞動的有二十人之多,九歲至十五歲的孩子有三十七人。這些人也是不適合參加勞動的。這麼算下來。能夠參與勞動的人,也只剩下了七十一個勞力。

    這次民兵隊中加入抗聯的人最多,民兵隊現在只剩下了八人,其中還有三個是女人。

    共青團裡走的人也不少。現在整個村子裡,十六到三十歲的年輕人只有二十九人。

    面對急劇減少的勞力,郝奇峰不得不考慮重新安排村裡的工作。

    葉磊的訓練辦法是有效的。如果沒有效果,齊團長怎麼會跟葉磊討論那麼細緻?

    所以部隊離開的第二天,也就是四月十六日,在勞力急缺的情況下,郝書記還是增加了兒童團的編制。把清松村所有適齡的三十七人,不管是男女全編入了兒童團。

    軍事委員會雖然沒有取消,但正常訓練已經無法進行下去了。只能在早上進行一個小時的訓練,其他時間都要去參加勞動。

    繁重的春耕和養雞等工作怎麼安排的葉磊不知道。但他的職位這次又變了。教導組副組長的位置繼續保留著,負責每日早上的二十九個年輕人的訓練,增加了一個兒童團副團長的職位。主要工作時配合李杭訓練兒童團員們。

    這樣葉磊不得不兩頭忙了起來。早上負責訓練民兵隊(所有年輕人全部進入民兵隊),白天訓練包括自己的三十七個兒童團員。

    接到新任務後,葉磊就找到了李杭先商量起了兒童團的事情。

    「李哥,現在兒童團的人多了,還要負責白天村口和村裡的巡邏。你的任務重了啊。」

    「還行吧,吉副團長,以後不出去打獵就是了,呵呵」已經當了好些天團長的李杭說道。

    葉磊聽李杭擺著官譜,譏笑道:「裝吧你,還幾副團長,怎麼沒幾天,就有了官癮?」

    「石頭,嗯,以後叫你名字,不叫小名了。」趕緊把稱呼改了之後,李杭說道:「你來了正好,我正頭大著呢。人一下子變得這麼多,都不好管了。訓練的時候,更頭痛。」

    「我來就是為了商量這件事情的。」說著兩人就開始討論起具體的問題。

    經過半天的商議,其實也就是葉磊的意思,兩人最終決定把這三十五人分成六個個五人小組和一個也是五人的小隊。其中小隊都是由十二道十五歲的男孩組成,不設隊長由葉磊親自帶。

    經過這段時間的思考,葉磊發現多準備一些是沒壞處的。想來想去,他覺得應該有個自己的力量不是?所以就鼓動李杭成立了這麼一個小隊。葉磊是想把這個小隊,練成自己的班底,練成精兵。

    剩下的男孩和所有的女孩混合組成了六個小組。具體怎麼安排,那就是李杭的事情了。等分好組後,兩人又根據以前的經驗安排了六個小組的白天的巡邏和訓練內容和學習時間。而晚上的巡邏講全部由葉磊和那個五人小隊來完成。

    四月十七日,清松村兒童團完成了又一次調整。多達三十七人的兒童團員們,一大早就留下有巡邏任務的小組後,浩浩蕩盪開進南山,開始進行新一輪訓練。

    進山後,葉磊第一次把小隊的五個人集中在了一起。這些人分別是江猛山、錢亮錦、吳長樂、鄒城、劉傳宗。

    江猛山就是那個想挑戰葉磊權威的十四歲男孩,虛歲都有十五了。身高馬大,長得也是很男人。他爺爺特別會釣魚,上次關於養蚯蚓的會議時,提出建議的那個人就是他的父親。

    錢亮錦的父親是錢洪起,錢洪起就是那個會養雞的人。不知他們家裡原來是做生意的還是什麼原因,這錢亮錦腦子轉得很快,新想法新點子也很多,只是稍微比不上葉磊!錢亮錦個子不高,身材稍胖,長得倒是挺好,年紀只比葉磊大一歲多些。在葉磊眼裡應該跟小時候的黃磊差不多。

    吳長樂今年只有十二歲,是原民兵隊副隊長吳長喜的弟弟,也是農會主任吳有德的小兒子。可能是因為家裡寵著他,這些字比誰都胡鬧。雜七雜八的事情也多,臉皮也厚。身體只比江猛山矮些。

    鄒城是一個普通農民的兒子,家裡人都在,雖然也是獨子,但受到父親的影響,忠厚老實。身材中等,樣貌中等,只有一點比別人強,那就是比別人更勤奮刻苦。

    劉傳宗之前跟葉磊一起做過多次夜間巡邏,兩人之間也是很熟悉。

    看著眼前的五人,葉磊有些激動。因為至少兩年內這些人基本上是進不了抗聯的,那兩年後他們就更沒有可能跑到蘇聯去找抗聯。

    到時葉磊也不算太小了,怎麼也能做出點事情。而這幾人,到時候就會成為他的班底,與他一起同生死共患難。

    若到時自己和他們絲毫無準備地留在清松村,那就會跟其他的更多的人一樣,最後只能在個人無法左右的大勢面前,任憑日本人擺佈。這也是大部分東北老百姓不得不面對的現實。

    畢竟這裡的日本人勢力是實在太強了。

    關於小隊的訓練,葉磊都提前考慮好了。訓練的開始都是為了增強身體體質和提高基礎力量,也沒有必要針對不同的人進行不同的案排。所以他沒有製作什麼新的訓練計劃,而是把自己和李杭練得項目直接用在了小隊身上。

    至於能不能跟得上,跟不上也得跟上。這一個個考慮真正的訓練什麼時候才能開始。

    從這日起,五個隊員的幸福日子就一去不復返了。他們將面對的是更多更難的挑戰和戰鬥。

    ;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