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機槍響了

第1卷 第七章 張古山血戰(中) 文 / 丁老大

    第七章張古山血戰(中)()

    韓文德不知道,在他住院期間,發生了一件大事,這件大事就是第九戰區司令長官薛岳給俞濟時發了一份電報:你如兒戲命令,我就兒戲汝命。

    薛岳前面已連發了兩份「aaa」級電報,命令俞濟時帶領七十四軍一日之內趕赴金官橋,守住七十軍的陣地。

    接到前兩份電報的時候,俞濟時生氣得大罵薛岳混蛋。從德安到金官橋有三百多里的路程,再加上啟運裝備,全軍一萬多人,一日之內不吃不喝不睡也未必能按時趕到。再說,俞濟時肚子裡還有氣。上次蘭封之戰中,七十四軍本是攻打野雞崗的主力,最後的主要戰功卻算在六十軍的身上,李漢魂獲得了青天白日勳章,而他只得了個次一等的雲麾勳章。俞濟時認為,是薛岳他們廣東一幫擠兌他,於是,俞濟時便壓下薛岳的命令不發,心說,看你把我怎麼樣。

    於是,就有了那份薛岳威脅的電報。

    南京失守以前,國民黨政府已經宣佈遷都重慶,但是,全國各政黨、文化機構、軍委會機關等大多聚集於武漢。武漢成了戰時中國的臨時國都。日本人便把目標對準了這個新的統治中樞。

    繼徐州會戰後的一九三八年六月中旬,日本人馬不停蹄,調集四十萬兵力,飛機三百餘架,艦艇二十餘艘,企圖迅速攻取武漢,迫使國民政府投降。

    國民政府軍委會授任蔣介石為武漢保衛戰總指揮,重新將全國劃定為九個戰區,以李宗仁第五戰區和陳誠第九戰區的部隊為主力,動員總計約一百萬兵力,承擔保衛大武漢的作戰任務。

    武漢保衛戰從安徽安慶打響。

    六月十二日,安慶淪陷,日軍溯江而上,四十天內連陷馬場,彭澤、九江、姑塘,一下子將戰線推到了廬山腳下。

    根據日軍的進攻態勢,薛岳將他部下的第四軍、第八軍、七十軍部署於南潯線正面的金官橋一帶;將第二十五軍、六十六軍佈陣於星子、東西孤嶺一帶;將第二十九軍、七十四軍設防於德安一線。

    金官橋是日軍攻打廬山,阻斷南潯鐵路的正面突破點,戰略地位十分重要。六十四軍軍長李漢魂統轄粵軍兩個師和第十軍部隊防守右翼;第四軍、第七十三軍、第七十四軍等部隊防守左翼,第七十軍為預備隊。

    七月三十一日,日軍第一零六師團主力在十餘架飛機的掩護下,分兩路沿南潯鐵路、公路南下,集中炮火,猛轟粵軍陣地。

    粵軍素以驍勇善戰、敢於犧牲聞名。在日軍的強大攻勢之下,他們前仆後繼,接踵而戰,但低劣的武器使他們不到兩天時間裡便傷亡殆盡。薛岳只得將七十軍換了上去。

    七十軍是一支湖南部隊,戰鬥力較差。眼看七十軍也支撐不住、金官橋陣地就要被突破的情況下,薛岳等不來俞濟時的部隊,就發了那份威脅的電報。

    俞濟時抗命之餘,為了解脫自己,也給薛岳拍了個電報:我敬命令,更惜性命,奈山重水復,插翅難飛,怎辦?

    七十軍的右翼陣地已經丟失,薛岳左右等不來七十四軍,拍電報問七十四軍現在何處,俞濟時推說被敵糾纏,走脫不得。

    薛岳沒有辦法,只得搬動蔣委員長了!

    蔣介石見俞濟時鬧得實在過分,當即電令七十四軍沿德潯鐵路連夜趕赴金官橋陣地,電報中有這樣一句話,「抗令當以韓向方為鑒!」

    俞濟時當然知道韓復矩的下場,在蔣介石的「嚇唬」下,只得放棄德安。城內的百姓知道部隊一走,日本人肯定進來,只得帶著一家老少成群結隊、哭哭啼啼的逃難。

    俞濟時終於帶隊伍星夜趕到金官橋前線。

    七十四軍不愧是蔣介石的王牌部隊,善打硬仗,部隊到了金官橋,把七十軍的殘部往後一拉,自己的隊伍向前幾個衝鋒,就把金官橋丟失的陣地給奪了回來。日軍一零六師團啃不動七十四軍,雙方相持在金官橋一帶。同時,東、西孤嶺一線,一零一師團也被二十五軍、六十六軍粘在那裡。這樣一來,就為保衛武漢贏得了時間。

    蔣介石高興,日本侵華指揮官崗村寧此卻開始頭痛。在進攻武漢的三路人馬中,他握有的兵力最多,但兩個多月過去了,天氣已經轉涼,他竟被廬山的峻嶺峰巒和薛岳兵團纏住,不能繼續前進。

    八月中旬,在強悍的波田支隊的支援下,瑞武線上取得了較好的戰績,駐在九江城內的岡村寧茨乘飛機往返於瑞武與九江之間,指揮兩地戰事,以打亂薛岳的整個陣線。一天正午,當岡村寧茨飛臨廬山上空時,見中方防守南潯線與瑞武線的兩支部隊陣地之間接合部空隙甚大,便以一零一師團接替一零六師團,加緊攻擊金官橋,吸引中國人的注意力,而調一零六師團,乘隙穿過中國第二十兵團商震和第九兵團吳奇偉兩支大部隊的防地,佔領馬回嶺、萬家嶺一帶,以實現前後夾擊金官橋線的戰略意圖。

    於是,就有了血戰馬回嶺,張靈甫揚名天下。

    馬回嶺是德安以北的一個不大的盆地。它的西面是白雲山高地,東面是廬山的西麓,南面是博陽河以北的山地,只有北面的沙河鎮至馬回嶺鐵路沿線地勢比較平坦。

    九月三日,一o六師攻佔馬回嶺後,中**隊已經識破了日本人的陰謀,薛岳於九月五日將金官橋一線的守軍全撤下來,以第四、第七十四、第二十七軍佔領左起白雲山,中經烏石門、戴家山,東至廬山西麓的反八字形陣地(簡稱烏石門線);以第六十四軍控制德安西南地區,將第七十軍調至靖安補訓

    對一o六師團的進攻,薛岳自然不敢稍存輕心,他除了將手下精兵部署在反八字這種收合自如的陣地之外,還將重機槍架設在馬回嶺的盆沿上,炮兵集中於烏石門線之後,使重型火力能組成嚴密火網罩住整個馬回嶺地區。

    武漢保衛戰是一個大戰役,戰線拉得很長,戰鬥情況也錯綜複雜,當薛岳布重兵於馬回嶺一帶,準備消滅一零六師團時,瑞武線外日軍第二十七師團卻由瑞昌向武寧發起了大規模的進攻,欲借此衝破中國人的防線,實現與一o六師團會合,將廬山地區中國人的軍事部署全盤打亂,再逐一加以消滅。

    在萬家嶺,五十八師腹背受敵,兩面作戰,全師幾乎傷亡殆盡,陣地隨時都可能丟失,馮聖法師長為守住陣地哭喊著向俞濟時求援,俞濟時身邊只有一個軍部警衛營,只得把警衛營分出兩個連前往增援。五十八師終於扼死敵一o六師團的退路,保證了萬家嶺合圍成功。王耀武的五十一師,也就是韓文德所在的師,在據守岷山陣地的川軍不戰而逃時,五十一師奉命堵住缺口,浴血激戰七晝夜,使飛機大炮助戰的日軍不得前進半步!

    萬家嶺戰役中,五十一師奉命攻佔張古山,王耀武觀察地形發現,該山易守難攻,卻是整個戰役的關鍵,必須奪占,但勢必傷亡巨大。張古山之北的鷹絕嶺是山地旅團把守的要地,王耀武組織力量攻了兩次張古山,損失不小。

    這時候,王耀武召開軍事會議,商量拿下張古山的辦法,王耀武說,如果拿不下張古山,其他的仗就沒法打,哪怕把全師拼完也要拿下。手下的將領面面相覷,也拿不出個具體好辦法。

    張靈甫見大家都不吭聲,就站起來說,三國演義上,魏國大將鄧艾為攻取成都,出蜀將之不意,帶精兵暗渡陰平,飛越摩天嶺,一舉攻克了江油、涪城和成都。我們也可以仿此戰例,大軍從正面進攻的同時,再挑選一批精兵強將,從人跡罕至的張古山背面進行偷襲,兩面夾攻,就能把張古山拿下來。

    王耀武眼前一亮,說,這個方案不錯,誰還有什麼好辦法?

    有人提出,這個方案確實好,但是,需要攀越的鷹絕嶺山勢陡峭,易守難攻,別說攀援不上去,就是攀援上去也不一定能攻下來,真要攀到半山腰被敵人發現了,就只有死路一條,一個也別想活著回來。

    張靈甫說,打仗就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備,如果仍然從正面進攻,日本人以逸待勞,部隊傷亡會更大,萬一奇襲成功了,張古山不就是我們的了。

    王耀武說,別說了,就這樣定了,張團長,你挑選一千人,由你親自帶隊,要找個熟悉地形的嚮導,你們攀上去一打響,正面也開始進攻,一舉拿下張古山。

    於是,張靈甫親率一支突擊隊,輕裝出發,攀木掛樹,穿過艱險的深山峽谷,老林惡水,攀籐附葛而上。日軍根本沒料到中**隊會在這黑燈瞎火的黑夜爬上鳥獸絕跡的鷹絕嶺,所以,當張靈甫的千餘精兵出現在他們面前,大刀片砍到他們頭上的時候,他們中的許多人還在睡夢之中打著呼嚕,說著夢話。

    正面的進攻在張靈甫打響以後也開始了,並很快攻了進來,這次奇襲共消滅防守鷹絕嶺的日軍八百多名,終於飛奪張古山。而後日寇不甘失敗,出動飛機與重炮狂轟濫炸,幾乎將張古山夷為平地。張靈甫率部浴血死戰,與日寇鏖戰五天五夜,陣地得而復失、失而復得,反覆拉鋸。親臨前線指揮的他身中7塊彈片,鮮血直流也沒有退下火線。張靈甫從此聲名大噪,旋即被提升為旅長。一九三九年冬,劇作家田漢將張古山之戰編成話劇《德安大捷》在長沙演出,張靈甫自然就成了劇中的主角。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