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玄幻魔法 > 朱雀記

第四卷 傾城 第三十三章 墓碣文 文 / 貓膩

    第三十三章墓碣文

    「干!」

    終於暴走的易天行,向可憐兮兮的白衣普賢菩薩比了一個中指。

    菩薩便是菩薩,那不是凡人,說幹就幹,直接一掌朝著易天行的腦門拍了下去,出手柔軟無力,未帶半點風聲,卻於彈指間輕輕拂上易天行的腦門。

    易天行在這短短剎那辰光裡,至少想出來三種辦法可以破了這一掌,但他不敢,遇見這位仍然保留著第一肉身的大菩薩,面對著無上神通,他若想避過這一掌,必然要全力出手,而全力出手的結果是什麼,他此時無法預估清楚,普賢菩薩自然不會對自己有太大惡意,若自己全力以抗,說不定普賢菩薩稍一恚怒,用了真本事,那自己可就慘了。

    所以他老老實實地一動不動,生生挨了這一掌。

    普賢菩薩的枯手輕輕按上他的腦上,那種涼沁沁、枯硬的觸感,讓易天行的頭皮一陣發麻。

    發麻之後,是一道清涼的光流,沿著那只枯槁廢手緩緩灌入易天行的身體。

    光流從他的頭頂貫入,沿脖頸而下,在他的胸腹間嗡的一聲炸開。

    炸成了萬千碎片,每一碎片熒熒發光,在他的體內緩緩流淌。

    就如同漫天的熒火蟲,被紗幔裡的稚女巧手所攝,緩緩地在紗幔中飛舞著。

    易天行的身體,就是這道紗幔。

    他腹內那輪已經煉成紅日般的玉盤,似乎有了某種引力,吸引著這些熒火蟲柔柔地附了上來,就像縵紗帳中的巧少稚女。

    熒色漸聚,紅日著色,漸趨柔和。

    易天行自初識道術後,便練的是歸元寺的方便法門,和自己無師自通的坐禪三味經,那時他體內是一道真火命輪,熊熊燃燒,雖勢猛卻不能持久。日後又從秦梓兒處學得無上道訣,三台七星斗法,召真朱雀於頭頂似飛未飛,體內應感而生一枚道心。

    道心如青蓮,火輪如紅玉盤。

    在六處山谷後,受朱雀戾氣所激,他又有所得,青蓮暴綻,包裹住了紅玉盤,然後絲絲寸裂,終於成就了如今體內的紅日輪。

    每一次變化,便是一次修為的精進。

    此時得普賢菩薩灌頂,不知體內又會出現怎樣的變化。

    不知過了多久,易天行緩緩從冥思中醒來。

    他靜靜運心經自觀,發現自己體內的那輪紅日已經消失無蹤,出現在原地的,是一枚淡淡的事物。

    那物事渾身散著淡淡光毫,卻讓人形容不出它的形狀。

    只覺無比清靜雅寧。

    是為菩提心?

    易天行雙眼中光芒暴漲,站起身來,略一沉思,出左拳攬雀尾。

    他在每次機緣之後,便會找機會重打一次小時候在高陽縣城學會的太極拳,省城大學操場上的枯草便曾經見識過他道心初成後的威力。

    在小小的密室中,他靜心定意,緩緩打了一套拳。

    收拳而立,他微微皺眉,納悶道:「為什麼沒什麼變化?威力似乎還略小了些。」

    但是那枚菩提心隱隱散發的氣息,讓他知道一定不大尋常,雖然似乎對於功法沒什麼幫助,但先前灌頂一刻,他已經完全地收納了普賢菩薩傳遞過來的信息,很清晰地知道了這位賢毅的真理菩薩在這藏原上數百年的辰光是如何渡過的。

    經驗、知識,這都是增加修為的必需品,易天行知道今天收穫的東西,一定對自己的將來有極大的幫助。

    他復拜於地上,恭謹地對普賢菩薩拜了下去。

    「古有一字師,菩薩乃我一日師。

    普賢菩薩面上的深深傷痕微微顫動,隱隱有些膿液滲了出來,縱是如此,仍然是佛光繚繞,以夜叉像布慈悲念。

    「是時候了。」

    普賢菩薩微微笑著,向葉相僧合什一禮。

    葉相僧回禮,面上也帶著某種欣喜。

    隨著這一句話,密室又發生了變化。房梁輕微作響,緩緩分開,似乎在被一隻無形的巨手拆著,露著上方那湛藍的天空來。

    「很久未曾見這天。」普賢菩薩雙眼注視著頭頂的天空,輕聲說道。

    房梁緩緩分開,在淡淡光芒中,變回了樹葉的模樣,樑上壁上的漆彩畫兒的顏色也緩緩剝離開,化作了無數雜色野草。

    不過數刻,密室已經不見,盡數化成樹枝青草。

    而他們三人,正好端端地坐在草地之間。

    普賢菩薩輕輕撫摩著身邊的草地,微笑道:「佛祖當年說我太過執著,所以福緣不如文殊。也對,這草近在我身旁,數百年卻未親手撫摸過,此等執念,確實著跡。」

    易天行知道他為了躲避大勢至菩薩的追殺,一直幽居於此,縱然幻草木為居,卻是不得見過草木真容,不由黯然。

    普賢菩薩伸手枯槁的雙手,輕輕一合什,對著草地旁邊輕聲道:「居此五百年,勞苦你們數十輩人,心事難安,請受一禮。」

    他輕輕低頭。

    草地外面跪倒著十幾位喇嘛,還有些僕役婦人,領頭的喇嘛是那位只有半截舌頭的九世噶瑪仁波切,廟中法力精深的喇嘛都隨這一世的班禪活佛進京了,留下的來的除了他之外,都是些小喇嘛和些年老體衰之人。

    聽見普賢菩薩如此說,草地外的這些人叩頭不止。

    從扎什倫布寺建成的那一日起,這些人便侍奉著普賢菩薩,害怕不經意流露菩薩在此的消息,引來大難,這些喇嘛們斷舌明志,修閉口禪,直到菩薩準備了此迷局,喚來易天行,九噶瑪仁波切才在六處後的山谷內開口說了話。

    「不能言雖不為苦,身體殘破卻非必要苦行。」

    普賢菩薩望著這些一直默默守護的人們,面上一陣悲憫:「今後你們不用再受此誓制約。」

    菩薩面上大放光芒,那具殘破的肉身漸漸滲出新鮮的血來,染著那件白色的衣裳。

    草地被一片慈悲佛光籠罩著。

    草地旁的十幾個人呵呵叫著,發現自己唇裡的舌頭竟然重新長好了!

    驚訝之餘,這些人自然想到菩薩此時顯出神通,顯然已經不再懼怕某些人的威脅。

    換而言之,菩薩準備……去了?

    那十數人悲容大作,對著草地正中的普賢菩薩叩頭不止。

    普賢菩薩輕輕搖頭,微笑道:「這是樂事,何必悲傷?只是時間到了而已。」

    他輕輕伸出左手,平攤向天。

    手中忽然出現如意,微放毫光。

    場中一陣風起。

    普賢菩薩與易天行葉相三人,頓時失去了蹤影,不知去了何處。

    喇嘛們叩頭於地,誦經不止。

    易天行只感覺身體一輕,不是輕功的那種輕,而似是在剎那間失去了全部的物質感覺,輕飄飄的隨風而去,不知飄向何方。

    待他定住身形後,睜眼望去,只見一片白色。

    寒風撲面而來,中間夾著雪粒。

    遠處是一片群山,山上全部覆著白雪,偶有崢獰處,露出下面如鬼神利齒般的黑色岩石。

    而他此時,便是坐在群山間最高的那個雪峰之上,身旁落雪,身下積雪,到處是雪,萬年不化的雪。

    回頭望去,普賢菩薩正在閉著眼睛輕聲吟誦什麼,葉相僧坐在他的身旁,雙眼略帶不捨地望著菩薩,面色泛著微微青色。

    葉相僧穿的不多,此處又不知是何處雪峰,寒風勁吹,竟比藏原上要冷上數倍。

    易天行知道葉相此時肉身抗不住如此低溫,趕緊挪過去,輕輕伸手吐出一道熱芒,輕柔地裹住他的全身。

    普賢菩薩緩緩睜開眼,輕聲問道:

    「易天行,你還有什麼想問的?」

    此時的菩薩不再稱呼他為善知識,也不曾稱呼他為善財,只是喚著他的本名。

    易天行不是旁的什麼,只是易天行。

    這是菩薩一直念念不忘提醒他的一點。

    易天行知道菩薩準備捨此肉身,重墮輪迴,一時間想到剛與這位菩薩見面傾偈,馬上便要分別,此一別,菩薩不知要修多少世才能重拾記憶,才能重修菩薩位,更不知要等到何時才能與他見面。

    便如生離死別一般。

    想到此處,易天行微感悲哀,但知道此時不是悲哀的時候,微微皺眉想了想:「若大勢至菩薩找上葉相怎麼辦?」

    若普賢菩薩去了,大勢至菩薩針對的目標自然是身邊這位正緩緩從千年之夢裡醒過來的文殊菩薩。

    普賢菩薩眼光柔潤望著葉相僧,道:「每個生靈都有自己的劫數,菩薩雖然號稱脫了六輪循環,其實不然,有些劫數,該來的時候自然會來。」

    葉相僧微一合什,表示明白。

    易天行又想了想道:「我呢?想來大勢至菩薩總有一天會找上我的。」

    普賢菩薩呵呵笑道:「君為螻蟻,他為大象。」

    易天行也極快意地笑了:「看來目前的俺還不足以讓他們警惕,這是好事,這是好事。」縱使風雪撲面而來灌入他的口裡,也不能阻止他快樂的笑聲在雪峰之頂迴盪。

    確實是好事,看來自己的前世沒啥名氣,也不見得全然是壞事。

    他又問道:「二位菩薩下凡尋找佛祖,一位被打散後重墮輪迴,一位重傷後幽居藏原,想來還有些其他的菩薩羅漢曾經下界,道門那邊也做了些類似大勢至菩薩的事情。」他知道時間不多,所以抓緊問道:「我曾經想過要借此找出事情根源,但是周遊中原諸大寺廟,卻未發現一絲佛性殘留,此事太過怪異,請菩薩指點,那些羅漢們又是去了何處?即便肉身被毀,但佛性不死不息,總不能帶入地府。」

    普賢菩薩下界的早,又不曾用神識探過世間,所以還是頭一次聽說此事,不由戚容漸起:「想不到還有這多位也受了苦厄。」

    他緩緩抬起枯樹般的右手,很困難地勉強屈起食指。

    一會兒之後,他緩緩說道:「原來人間還另有人物,想不到肉身也能成佛。」綻即唇角扯動一下,表示微笑:「只是這法子未免有些……」

    忽然住了嘴。

    菩薩不肯明說,易天行自然也不好追問。

    「待我回省城之後,我會去問師傅他老人家,他和佛祖在果園裡到底說了些什麼。」易天行知道分離的時刻即將到了,誠懇說著,意圖讓普賢菩薩有些安慰。

    普賢菩薩嘎聲一笑道:「那老猴渾天而生,縱使大勢至菩薩見著他,只怕也會頭痛,真是有些期盼,看看大聖脫得樊籠,重入天界,那西天淨土又會鬧成什麼模樣,可還會依舊清淨。」

    到此時,被迫幽居五百年的普賢菩薩終於流露出了一絲怨意。

    怨意一出,峰頂雪勢驟然一大,寒氣更甚,陰寒至極宛若鬼界冷淵。

    普賢菩薩微微閉目,歎道:「心生戾氣,漸墮。」又搖搖頭:「果然是該去了。」

    菩薩緩緩解開自己的白衣,露出裡瘦弱的身子--枯瘦可怕的雙手,扭曲如斷木般的下體,再加了胸腹間那個猙獰可怕的大洞,再配上身上遍佈的見骨傷痕,看上去確實十分恐怖。

    「放在旁邊。」普賢菩薩用自己的枯手很不靈活地將自己的白衣疊整齊,輕輕撫了兩下,然後遞給易天行。

    易天行接過他的白衣,默然不語。

    普薩**的身體在寒冷的積雪上盤腿坐著,滿是缺損的身子與雪粒接觸著,發著輕微的響聲。

    雪沒有一絲融化,似乎菩薩的身體比這雪更加寒冷。

    「易天行,謝謝。」

    普賢菩薩滿含深意地看了易天行一眼,雙手合什。

    枯瘦焦灼的雙手合什在胸前,很是難看。

    但易天行卻覺得這合什的雙手像是冬日裡的臘梅枝,迎風微顫,十分美麗,有一種蘊含著堅強的美麗。

    他咬咬牙,雙膝跪在雪地裡,對著菩薩磕了個頭,喃喃道:「這是大罪業啊。」坐禪三味經疾去,體內的菩提子大發光明,驟然化為火輪,噴出無限天火。

    普賢菩薩滿是傷痕的臉漸顯安樂之色,那雙枯唇微微翕動,輕聲道:「不是大罪業,是大功德。」

    天火能融一應世間物,自易天行的雙掌間疾奔而出,紅極卻無赤艷之媚,反自漸趨白熾,顏色融融純正。

    兩道極高溫的熾白天火苗,如同兩道火龍捲向普賢菩薩瘦弱變形的肉身。

    葉相僧輕聲唸經,低頭不語。

    易天行閉眼,不忍目睹。

    火苗與菩薩的肉身一觸,卻沒有絲毫焦灼的味道傳出——天火的溫度太高,驟然間將與火苗接觸的肉身部分化為一道青煙。

    青煙之中,驟發光芒。

    光芒一片,令人心生安樂,易天行緩緩睜開雙眼,只見雪峰之頂,籠著一層佛光。

    佛光之中,隱有菩薩寶像現出。

    普賢菩薩渙滅之際現出寶像,左蓮右劍,身後白象跟隨,縹緲虛影,似乎隨時便會隨風而去。

    菩薩寶像一臉莊嚴,柔唇微啟,對著葉相僧說道:

    「那年你問我:世間有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如何處之乎?」

    葉相坐於雪地之上,柔聲道:「菩薩當時說道,只要忍他、讓他、避他、由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過幾年,你且看他。」

    這是唐貞觀年間,文殊菩薩與普賢菩薩化身寒山、拾得大師,在中台州相鄰而居,此段對話,在人間流傳甚廣。

    普賢菩薩朗聲大笑道:「度人易,度己難,我能忍能讓能避能由能耐,卻不能敬,如今過去數百年,卻看不到他如何,你代我看下去。」

    話音落處,菩薩寶像無由而散。

    在這落英漸寒的雪峰頂上,在這冷酷的蒼穹之下,化作無數光點,輕輕揚揚地灑向這片土地。

    空中峰頂一片寂寥。

    菩薩不在這個人間了。

    只留下易天行身旁那件疊的整整齊齊的白衣。

    易天行對著空曠的雪峰下叩了一個頭。

    「於浩歌狂熱之際中寒,

    於天上看見深淵,

    於一切眼中看見無所有,

    於無所希望中得救。」

    最後這幾句是魯迅墓碣文裡的,當年林語堂曾稱魯迅為白象。

    寫到這兒,忽然想到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