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虎吼

正文 第四百八十八章 文 / 九城君

    第四百八十八章

    段虎已經領兵回到蒼隴的消息令蒼隴的官民顯得非常驚訝,有誰能想到段虎的大軍在拿下了幽州,圍剿了另外一個諸侯王,建立了偌大的功勳之後,回到自己的王城竟然沒有一點慶祝活動。非但如此段虎還下令不准任何人走漏行軍進程,使得百官都不知道他什麼事後回來,直到某天深夜子時,除了蒼隴的守軍以外,段虎的大軍沒有驚動任何蒼隴的官員和百姓。在獸騎兵都歸入軍營後,柳含嫣才和幾個軍機大臣才聞訊姍姍來遲,而蒼隴的百姓則是到第二天聽到了從城外傳來的一聲聲熟悉的獸吼才知道他們的王段虎已經回來了。

    第二天的早朝,歷來負責主持朝議的柳含嫣很少有的沒有上朝,這種情況蒼隴的朝臣早已經習以為常了,每次段虎外出一段時間後,回來的當天必然會讓柳含嫣侍寢,而第二天柳含嫣也必然很難起來主持朝政。

    「右軍師大人,看來今日又要麻煩您老來主持朝政了。」站在丁喜下首的一員大臣湊了上來,恭敬的朝他行禮後,一臉諂媚的笑著說道:「下官以前不是跟您老說過下官家鄉盛產的一種雲霧茶嗎?這次下官家裡來人,正好帶了一點這種雲霧茶,等今日下朝之後,還請您老賞光,前去品評一二。」

    對於大臣的巴結,丁喜沒有回答,雙手插入袖子裡面,立若蒼松,臉上始終保持了一絲微笑,而站在他左手的三司儀同李信則皺了皺,很不屑這些拍馬屁的大臣,轉頭狠狠的瞪了那個大臣一眼,冷然道:「王大人。在這朝堂之上,本官面前,竟然擅議私事,莫非王大人是想要讓御史台來彈劾你一番,才舒服嗎?」

    「下官不敢,下官不敢!」那名大臣可開罪不起這位執掌刑律的大人物,連忙告罪,退回到了朝列之中。

    見到那名大臣吃憋。其他的朝臣也在李信嚴肅的表情和銳利地視線下閉上了嘴巴,人人靜立無語。在段漢政權中,李信想來以生活嚴謹、鐵面無私而著稱,一手主持制定了段漢的基本律法,也就是現在的漢律,而且在其擔任三司儀同的數年之內,因事被他彈劾罷官免職的官員就多達七十多人,其中最高官職的就是三年前已經坐上吏部尚書之位的石濤。

    當年彈劾石濤的這個案子令到天下為之矚目。因為其中就涉及了三名段漢地高官權臣石濤的老師丁喜、尚書令林重師和掌兵大將呂梁。事情起因主要是石濤為人生活實在不太檢點,竟然在段虎定下的平定北疆殉難將士追憶日領著初次來蒼隴的呂梁之弟呂強和林重師的小弟林重業一起逛妓院,當晚他們的違制行徑就被巡視街道的李信發現。第二日御史台在李信的授意下彈劾了這三人,段虎將審理權交給了李信,而李信並沒有花去太多地時間很快就定了他們的罪。由於證據確鑿,丁喜等三人也沒有敢上來求情的,段虎按照律法革去了他們的功名和官職,並且罰了重金。連帶的也訓斥了丁喜等三人一遍。直到過了一年,段虎才借了一個由頭重新啟用了石濤和呂強,而林重業則到現在還閒賦在家。也正是李信這種不畏強權地辦案態度,使得他在民間的威望很高,同時也有了一個蒼鷹的外號。

    有不少被李信彈劾的官員都想要找李信地毛病,把李信弄下去,可李信的生活極為簡樸,從不接受禮物。也從不結交大臣,始終都是靠著自己的那點俸祿度日,原本按照建制他應該乘坐四馬馬車,而因為錢的問題他上朝始終都是坐的牛車。此外就連他當年娶妻,也沒有邀請什麼親朋好友,只有幾個門生來道了聲賀便走了,比一般的普通人都不如。李信無論是個人行為,還是處世方式都讓人無可挑剔。唯一的詬病可能就是他的出身。畢竟他曾經在南齊洪峰麾下任職。縱然如此,但卻沒有人敢用這個借口來彈劾他。因為在段虎麾下地大臣裡面除了李信以外,在洪峰麾下任職的還有一人就是統兵大將趙炎,沒有人會蠢到同時樹立兩個掌握最高軍政權力的大臣。

    再朝會例行開始的時間過了沒多久,眾大臣就見到供奉樓總管安騰拿著段虎的王令從議政殿外走了進來,行到眾臣之前,展開王令道:「漢王千歲有令,命右軍師丁喜、左軍師賈淵、三司儀同李信、尚書令林重師四人主持朝政。」

    「臣遵旨。」眾臣躬身行禮,齊聲道。

    丁喜立起身子,眉頭有點微微皺起,以往歷次朝會如果段虎不參加的話,都是自己和林重師交替主持的,而柳含嫣重新參政以後,就都由柳含嫣來主持,無論主持朝議的人怎麼變動全都是指派一人,這樣做能夠更加快捷地處理事情,不會有所拖沓,然而今日竟然指派了四人主持朝會,顯然有點不太尋常。於是丁喜上前一步,攔住了正要離開地安騰,抱了抱拳,說道:「安總管,請留步。」

    「丁大人,叫奴婢有何事?」安騰連忙還禮道。

    丁喜詢問道:「敢問安總管,王爺除了傳下這道令以外,還有什麼別的話沒有?」

    「沒有了!王爺只是讓奴婢傳下這道王令,再無其他吩咐。」安騰搖搖頭,回答道。

    丁喜又稍微想了想,問道:「那麼敢問安總管,王爺是一起床就傳下了這道令嗎?」

    「不是,」安騰想了一下,說道:「王爺昨晚回到王府之後就一直沒有休息,連夜查閱了最近地奏章,今日大王妃要上早朝之時,王爺就讓大王妃不要上朝了,等會兒跟他一起去看望世子和其他極為大人的公子,然後在去接見四位世家家主之時,就交給奴婢這道王令。」

    丁喜聽到安騰的話後,一臉恍然。點了點頭,自言自語道:「原來王爺是想要讓我們做這件事情。」說著抬頭朝安騰行禮道:「多謝安總管的提醒。」

    「丁大人,多禮了!」安騰笑了笑,不在多言,轉身走出了議政殿。

    在安騰離開之後,身為百官之首的林重師下令朝議開始,然後隨便說了一個懸而未決的議題,交給朝臣討論。然後將李信、賈淵和丁喜等人到一邊,小聲地問道:「你們也應該感覺到了王爺指派我等四人主持朝政是別有深意的吧?」說著,又朝丁喜問道:「丁大人,看你剛才問過安騰後的表情,想來你已經知道了王爺的心思,快點說出來吧!免得我瞎猜。」

    丁喜和林重師兩人一直都是好友,在武安的時候兩人就一起合作輔佐段虎處理政事,這些年來也合作無間。兩人之間說話也從來都是沒大沒小的,絲毫不知道什麼叫做禮儀客氣。丁喜早已習慣了林重師這樣的說話方式,微微一笑,看了看其他三人,不緊不慢的說道:「諸位認為現在王爺最關心什麼事情?」

    賈淵眼睛瞇了瞇。不解為何丁喜有這樣一問,毫不猶豫地說道:「當然是北疆叛亂呀!」

    「最關心北疆叛亂的人應該是賈兄,而非王爺。」丁喜微微搖頭道:「北疆叛亂有嚴將軍坐鎮,王爺更是調派了十部玄甲軍和張孝則大人的直屬騎軍前往支援。而且幽州的軍糧也陸續送到了前方,無斷糧之憂,即便董斌的聯軍再厲害也不可能攻破嚴將軍把守的北疆防線。王爺想必也非常清楚這一點,並且心中早有其他打算,所以他才會沒有直接領兵前往北疆,而是回到了蒼隴。」

    見丁喜分析得頭頭是道,眾人也隨之點頭,表示贊同。這時林重師稍微想了一下,又說道:「莫非是王爺新頒布的納民令?」

    「也不是。」丁喜還是搖頭,說道:「尊夫人乃是安置流民的能手,王爺也非常清楚這一點,所以才會全權委託給尊夫人,並且下令各個州郡百官全都要聽命於她,這就證明王爺非常放心尊夫人地能力,又豈會突然插手進去呢?難道你沒有察覺朝堂之上除了大王妃以外。還有兩個人也沒有上朝嗎?」

    「時進和郭媛!他們全都是大王妃的人。」李信最先反應過來。說道:「難道是建立地方督察司的事情?」

    「怎麼可能?」賈淵首先表示反對,說道:「地方督察司並不算什麼大事。只需要……」

    「不,建立地方督察司是件大事。」林重師臉色凝重起來,說道:「如果不是大事的話,大王妃也就不會那麼急切的想要在王爺回來蒼隴之前定下督察司地人選了。」

    「想來各位這些天全都忙著北疆叛亂、平息那兩件大案的餘波和納民令這些事情,沒有仔細看過王爺下令建立地方督察司的旨意。你們都認為王爺只不過是因為那兩件大案而一時興起想要建立這樣一個看上去和御史台、大理寺、刑部、六扇門等等衙門部分職權重複的地方監察機構,殊不知王爺想要藉機生蛋,藉著這兩件案子地由頭來建立這樣一個看似多餘的衙門。」丁喜輕輕撫摸著長鬚,說道:「對於這個新衙門的權力劃分,在王令上只不過是稍微的一筆帶過,不過若是仔細分析的話,就會發現這個地方督察司的人員縱然官職低微,可權力卻非常大,有著監控軍、政、民各級人員的權力。雖然現在只不過是有監控之權,沒有刑罰或決斷之權,但仔細想想,即便這樣它的權力也是極為大地,能起到的作用幾乎是無可估量。」

    「原來如此。」賈淵這才明白過來,臉色稍微有點蒼白,說道:「看來從始至終真正瞭解王爺的人、清楚王爺意圖的人都是大王妃和丁兄,大王妃在接到王令之後,就不遺餘力的聯合時進和郭媛兩人,想要將衙門人員的名單定下來,若非丁兄極力反對,使得七名軍機大臣的意見不能達成一致,決議無法通過,只怕現在這個督察司的人全部都是大王妃地人了。」

    「賈兄過獎了,」丁喜苦苦一笑,說道:「其實我也沒有看穿王爺地意圖,我只是覺得大王妃在這件事情上這麼使勁實在有點可疑,所以才會極力反對大王妃的提議,覺得還是等到王爺回來再把人員名單定下來為好,只能說是歪打正著。」說著臉色又凝重下來,說道:「大王妃地才智能力冠絕天下,若是一個男人只怕早就已經封侯拜相了,這些年來王爺變相的將其禁錮起來,讓她的影響力始終都停留在民間文人和下級官員的範圍,這次她被王爺解除了困籠,必然會要大展拳腳,如汴京一般執掌朝政。她來勢洶洶,我等卻只能被動防守,諸位以後做事只怕要愈發小心了。」

    聽到丁喜的話,眾人臉色都變得極為凝重,不由自主的點了點頭,心頭升起一股寒意。柳含嫣從段虎下令重新入朝參政,成為軍機大臣,到現在不過兩個月的時間,然而也就是這短短的兩個月時間,在她周圍邊聚集了一批高官朝臣,同為軍機大臣的郭媛和時進也歸附其下,實質權力已經超過了身為尚書令的林重師,幾乎與丁喜齊平。

    林重師冷哼一聲說道:「難道她還想像那個御天公主一樣牝雞司晨嗎?」

    「林大人,請注意你的言詞,不要太過逾越了!」李信皺了皺眉頭,稍微警告了林重師一下,而後又朝丁喜問道:「既然王爺有心讓我等制定督察司人員名單,我們是否要將名單的人全部修改了?」

    丁喜搖了搖頭,說道:「全部改了的話,王爺不但不會同意,大王妃也會被得罪個乾淨。得罪了大王妃,以後我們做事就會被動很多,想必王爺也不希望我們軍機處的大臣們有著嚴重分歧。王爺對朝政權力的態度是分權而治,他不想看到任何一家獨大的現象,這才會不惜開殺戒,將一批人打壓下去,所以我們不要犯同樣的毛病,最好是將大王妃提出的名單中一半的人選換成我們各自陣營裡面的人,將權力分散開來。」

    「就按照你的意思辦!」三人皆點頭同意道。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