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職場校園 > 官路金領

小說博覽 第七十一章 勞資科長蔣小麗 文 / 高月

    第二天是週日,被一千五百元工資弄得心惶惶的李博文放棄了休息,一大早便正式上班了,現在還沒有時間給他建帳,他要和李易安週一去辦理工商登記的事情,楊恆把各個政府部門登記的事情交給他,其實也不需要他出面,李易安會替他一一辦妥,關鍵是各種材料的準備,各種表格的填寫,編製投資財務計劃,寫可行性研究和企業章程,這些都需要考慮得非常周全,楊恆在火車上見過李博文的股票準備,知道這就是李博文的強項。

    在拘留所裡,楊恆也讀過了很多經營管理的書,但那些都是理論,事實上創辦一家企業會有大量瑣碎細小的事情,比如開設銀行賬戶、驗資、刻章、簡單裝修廠房、排水、供電、買辦公傢俱和設備等等,這些光靠楊恆和李博文兩人是忙不過來的,所以現在的當務之急是招人。

    按照楊恆的計劃,他的公司一共需要一百八十人,其中管理人員二十幾人,其他全部是生產工人,而他買下這座廠房與電子局達成了協議,需要從原電子五廠的下崗人員中接受一百人,為了防止電子局週一上班後強行塞人給他,楊恆便決定在這個週日就敲定此事。

    上午八點半,楊恆便開車來到了位於城北的煤機廠工人新村,這是64年修的工人新村,距今已有二十幾年,新村顯得十分破舊了,今天是週日,新村裡格外熱鬧,買菜的、賣日用品的、賣早點的,人流擁擠,把新村唯一的一條通道堵得嚴嚴實實,楊恆的車根本就開不進去,只好停在大門外。

    他來工人新村是找電子五廠的勞資科長蔣小麗,蔣小麗的丈夫在煤機廠上班,她的家便在這個工人新村內,一早楊恆便給她打了電話,她不在家,是她兒子接的電話,得到了她家的地址。

    由於工廠普遍不景氣,在新村裡做小生意的下崗工人很多,到處都是自行車和黃魚車,連路都很難走過去。

    「賣蛋餅了!一塊錢一個。」一座小橋上,一名三十幾歲的女人在大聲吆喝,她的口音不是徐楚本地人,而是東北口音,事實上,煤機廠的幾乎一半的老職工都來自黑龍江,經過了兩代人,絕大部分人都在徐楚扎根了。

    李維正走了上去,正好有兩個學生在買蛋餅,那女人動作十分麻利,小木桿一推一旋,一個麵餅就做成了,然後打一個雞蛋,撒蔥花,抹甜醬,最後再夾根油條,蛋餅便一氣呵成。

    兩個學生買了蛋餅走了,那女人看了一眼楊恆笑道:「大哥也來一個吧!」

    「我想問一下,你就是蔣小麗嗎?」

    ........

    蔣小麗的兒子沒有告訴媽媽楊恆要來,她什麼都不知道,當楊恆簡單說明來意後,她立刻便明白過來了,連忙回家找丈夫幫她收攤,她又把楊恆請到了自己家中。

    蔣小麗是八二年中專畢業後分到電子五廠,先是做裝配工人,後來調到勞資科做了勞資員,最後當上了勞資科長,她是黑龍江鶴崗人,性格直爽仗義,在工人中很有威望,經常為工人的利益找廠長交涉,也正是這一點使她得罪了電子五廠最後一任廠長,把她調回車間當統計員,而這時的電子五廠已經瀕臨倒閉了,她是最後一批離開電子五廠的員工,今年春節前夕,她兩次率領二百多五廠的下崗工人跑到市政府門前示威,被電子局視為最大的刺頭,記錄在案,所以潘紋繡便不露聲色地將她介紹給了楊恆。

    「你沒想到電子局介紹的人會賣蛋餅吧!」蔣小麗見楊恆不停回頭看她的蛋餅黃魚車,不由苦笑了一聲道。

    「這沒什麼,都是為了生活。」楊恆淡淡一笑道:「我還賣過姜呢!」

    楊恆這句話立刻使蔣小麗對他有了好感,她笑道:「看來你也不是什麼領導的公子衙內,也是打拼出來的。」

    前面又是一座小橋,蔣小麗的丈夫一人推蛋餅車上橋有點吃力,楊恆連忙跑上前笑道:「大哥,我來幫你。」

    蔣小麗的丈夫是個十分憨厚的老實人,他見楊恆來幫忙,連聲感謝,很快,三人便來到了蔣小麗的家,她家很小,只有兩間屋,蔣小麗夫妻住裡間,兒子和婆婆住外間,家裡零碎的東西很多,顯得十分雜亂。

    蔣小麗請楊恆坐下,給他倒了一杯水笑道:「家裡太小了,招待不周,很抱歉!」

    蔣小麗的兒子讀五年級,是個小胖墩,他忽然聽出了楊恆的聲音,就是上午打電話來的叔叔,這才想起忘記告訴媽媽了,嚇得他一吐舌頭,溜之大吉。

    楊恆喝了一口水便笑道:「我剛才已經說過了,我和電子局達成了協議,我將接收一百名原電子五廠的工人,所以我來找到你,我想要一份他們的名單和住址。」

    蔣小麗的臉上露出一絲嘲諷的笑意,緩緩說道:「楊先生,我看你是得罪電子局的人吧!他們居然讓你來找我,我熟悉的人可都是參加遊行示威的積極分子,是讓電子局頭疼的人。」

    楊恆微微一怔,他忽然明白了,這就是潘紋繡給他穿的第一個小鞋,不過他卻並不在意,便誠懇地對蔣小麗道:「在電子局看來是刺頭的人,或許在我眼裡就是人才,電子五廠的倒閉並不是工人的責任,相反,工人們為了挽救工廠,甚至不惜拿出自己微薄的積蓄,我要的就是這種視廠如家的人,我想我只要善待他們,他們也一定會善待公司,所以,我找到你並不後悔,反而感到一種如願以償。」

    蔣小麗愣住了,呆呆地看著楊恆,她和許多廠領導和電子局領導打過交道,誰都在推卸責任,誰都是用嫌厭的態度對待他們,而今天居然有人說他們是人才,要招他們進廠而不後悔,蔣小麗鼻子一酸,扭頭揉了揉眼睛,她忽然一咬嘴唇道:「那你願意把我也招進公司嗎?」

    「當然!」楊恆微微一笑,「你將是我新公司的勞資主管,我開給你一千二的月薪。」

    ..........

    就這樣,蔣小麗成為了漢唐電機科技發展公司的第六個正式員工,她立刻表現出了她能幹的一面,到當天晚上七點時,她便按楊恆的要求找到了八十三名原電子五廠的技術熟練的老工人,有蔣小麗的擔保,所有人都願意為漢唐電機效力。

    夜裡九點鐘,原電子五廠白色的廠房裡燈光通明,在二樓空曠的鈑金車間裡,八十幾名新員工聚集一堂,參加漢唐電機公司的第一次職工大會,他們平均年齡三十歲,有四十幾歲的老勞模,有二十歲出頭的年輕出納,也有年富力強的技術人員,更多是技術熟練地一線工人,他們又重新回到了曾經無比熱愛的工廠,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著喜悅和激動,每個人的眼中都充滿了對新生活的嚮往。

    李博文和蔣小麗也站在其中,他們也和所有人一樣,心中充滿了感動和為事業的拚搏之心。

    沒有主席台,只有一個用舊木箱搭成的小檯子,他們年輕的總經理兼老闆此刻就站在檯子上,楊恆的心情也一樣激動,在他旁邊是剛剛送來的廠牌,白底黑字,漢唐電機科技發展公司。

    楊恆深情地撫摸著廠牌,就彷彿在愛撫自己剛剛出生的孩子,他站直了身子,朗聲對眾人道:「首先歡迎你們加入漢唐電機,也歡迎我加入,今天晚上,我和你們一起成為了漢唐電機的主人,是的!是主人,因為你們將和我一樣擁有這個公司,漢唐電機現在只是一顆種子,我們親手把它種下了土地,在未來的歲月裡,我們將一起為它澆水施肥,呵護它一天天成長,讓它長成參天大樹,讓它結出纍纍碩果,那時,我們將一起享受豐收的喜悅,我承諾你們,我的每一個員工都將有機會擁有漢唐的股份,在享受豐收的喜悅之前,我也會善待你們,讓你們安心工作,給予你們豐厚的薪水和福利,會讓你們高興得睡不著覺。」

    說到這裡,楊恆的目光掃過一張張喜悅而激動地臉龐,他的聲音漸漸變得低沉起來,「但是,這個世界上有收穫就要付出,我希望你們把漢唐電機當做自己的孩子,和我一樣關心愛護它的成長,用辛勤的汗水澆灌它,要嚴格遵守公司的工作紀律,要一絲不苟地對待自己的崗位,你們剛開始或許會不習慣我的管理,沒關係,我相信你們會習慣,只要你們把自己真正當作公司主人,你們就會適應,如果你不能適應,要離開這裡,那我也會歡送你,可如果你嚴重違反了工作紀律,甚至違反法律,那對不起,你就會看到我鐵腕無情的一面。」

    楊恆的話在這裡嘎然停止了,他想看一看大家對『鐵腕無情』四個字的反應,八十多人中,有的人茫然,有人眼中露出懼意,但更多人卻是在思索,他們也知道沒有規矩就不成方圓,沒有嚴明的紀律,就沒有百戰之師,其實中國的工人是最能吃苦耐勞,也最紀律嚴明,在中國沒有不稱職的工人,只有不稱職的老闆。

    楊恆心中暗暗點頭,這個結果是他想要的,他很滿意自己的工人,他輕輕一擺手,聲音又柔和起來,「好了,我就說這麼多,明天大家休息一天,後天正式來上班,簽合同,我們一起清掃廠房,設備過幾天就會到了。」

    楊恆說到這裡,他見幾個女工欲言又止,便笑道:「有什麼問題可以問。」

    「那我們會有多少工資?」一名女工怯生生地問道。

    所有人一下子都提起了精神,具體的數字才是最現實的,他們都望著楊恆,眼睛裡充滿了渴望,剛才他說了,會讓自己高興得睡不著覺,那究竟是多少?

    楊恆臉上露出一個會心的微笑,他知道這是每個人都關心的事情,他的聲音又再次提高了,「工資福利是個很複雜的體系,公司會慢慢不斷完善,剛開始可能會粗糙一點,我們每個人,包括我也一樣,分基本工資和崗位工資兩塊,另外加班會有加班費,年底會有獎金,因為每個人崗位不同,所以各自的收入也會不同,但有一點我可以告訴大家,在漢唐公司,只要你勤奮工作,不隨便缺勤,最低的工資收入將是月薪三百元。」

    人群中爆發出一陣驚呼,徐楚市大部分人的工資也才一百多塊,效益好一點的二百多塊,三百塊以上也只限於極個別的行業,而他們這裡最低工資都是三百塊,許多人都抑制不住地笑了起來,今晚上他們真要睡不著覺了。

    楊恆看了看表,已經快夜裡十點半了,便對大家道:「現在時間已經很晚了,大家都回去休息吧!路上注意安全,女職工盡量結伴走,大家記住後天八點半,準時到這裡集合。」

    眾人依依不捨地走了,伴隨著星光和明月,帶著他們的期待和美夢離去了,會場上除了楊恆外,李博文和蔣小麗也沒有走,另外還有三四個辦公室文員和駕駛員老王也留了下來,明天會有很多事情要做,楊恆要給他們簡單佈置一下。

    ............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